03.02 為什麼殲20不上航母?

天地大同x


殲-20上艦有困難,但並非不能上航母

如果單純上航母角度,殲-20的確要比殲-15這類的要困難的多,像遼寧號這種體格的中型滑躍起飛的航母基本上不可能搭載,但是並非不可能。從氣動佈局等方面來看,殲-20的登艦難度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重量限制。由於儘可能內部油箱和武器內置,五代機們空重普遍要比前代們高,殲-20在設計和製造上儘可能的採用輕量化,但其空重已經超過17噸,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7噸。而陸基戰鬥機進行艦載化處理,需要大幅度增加結構強度,需要氣動上進行改動,這都需要增加起飛重量。美國海軍根據其之前經驗,得出過結論,需要增加大概12%~30%的空重。如此一來殲-20要進行上艦改動的話,空重要增加到20噸以上,最大起飛重量要超過40噸,這就對航母彈射器提出考驗。

美國航母之前使用的C-13-2蒸汽彈射器最大起飛重量是34噸,福特級使用的電磁彈射器最大起飛重量是35噸。正式這一限制,讓美國海軍之前的A-12、F-22N和超級雄貓都是因為超重而取消。

這方面壓力就來到馬少將的電磁團隊了,馬少將團隊這幾年相當牛逼,就看能不能交出符合要求的作品。

二是氣動改進。五代機在設計上都傾向於跨音速和超音速作戰,大部分都加入了超音速巡航的標準,所以在氣動佈局設計上普遍傾向於超音速區域。但是航母艦載機起降時對於低速性能要求非常高,美國海軍艦載機操作安全要求是,必須可以在海平面高度,300公里時速情況下,依舊可以進行1.5G機動動作方便調整,所以需要在氣動方面進行大改。

即使是沒有超音速巡航要求的F-35,其艦載型F-35C的機翼構型完全不同,目的就是為了改善低速起降性能。而F-22當年為了上艦,推出的F-22N則是採用可變後掠翼的想法,以改善低速性能。

這方面殲-20設計上,採用邊條+鴨翼的方式,在保證出色超音速機動性能基礎上,低速性能也同樣比較出色。但是同樣進行修改的話難度也較大,具體怎麼個改法,也需要仔細琢磨。

三是著艦仰角問題。三角翼飛機著陸仰角普遍比較大,在艦載機著陸這種本身下滑角非常大時,就容易導致飛機起降難度大幅度增加,著艦時仰角太大。陣風戰鬥機著艦時仰角就非常誇張,殲-20重量更大,而且採用遠距鴨翼佈局的話,著艦仰角恐怕更大,非常考驗飛行員。美國海軍一向非常討厭無尾翼艦載機,這也是JSF計劃中X-32輸給X-35的重要原因之一。


綜合來講,殲-20要進行上艦的話,難度要大很多。並且很多方面原因不是由殲-20可以決定的,需要看電磁彈射器水平,需要看目標航母的排水量和降落環境等。而且我國實際上才剛開始進行航母艦載機研究,直接上來爆改難度較大,目前殲-15可以滿足基本需求,在這方面上積累經驗,再進行下一步來確定海軍下一代艦載機標準比較務實。


五嶽掩赤城


殲2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也是一款重型作戰飛機,滿足了空軍對於未來五代機的需求,但是隨著我國擁有航空母艦,海軍對於五代機的需求也迫切起來,那麼為什麼海軍不選擇殲20上艦呢?

圖為艦載殲20設想圖。

要說殲20不上艦,就繞不過兩個東西:鴨翼和體積。有人說帶鴨翼的飛機不適合上艦,因為需要加強的地方更多,如果非要上艦,那麼需要對結構進行加強、增重,如此一來,飛機的性能會受到很大影響。另外,還有人說殲20的體積太大,由於機體過長導致航母不能更多的搭載艦載機,會滿足了質量,影響了數量。

圖中可見,殲20的翼展和長度還沒有殲16大,殲16和殲15系出同門,長短寬度差不多,可見殲20上艦也不會影響載機數量。

其實,這兩個說法都是有問題的。首先,殲20之前也有很多戰鬥機是帶著鴨翼成為艦載機的,比如法國的陣風M戰鬥機和俄羅斯的蘇33戰鬥機,以及我國的殲15戰鬥機,雖然他們都帶有鴨翼,也為了上艦付出了重量代價,但是也足夠證明鴨翼飛機是可以上艦的,甚至對於飛機的短距離起飛是有好處的,蘇33和殲15就是為了短距離起飛才加上的鴨翼。

圖為準備在航母甲板上降落的殲20艦載機。

至於說殲20體積太大,這更是無稽之談,殲20的具體尺寸數據至今尚未公佈,僅從其和殲16並排停放的畫面就能看出,殲20是絕對比蘇27系的飛機佔據空間要小的,如果殲15這樣的飛機上艦都不怕影響數量,那麼殲20就更不會存在這個問題了。如果採用鴨翼和機翼的摺疊技術,那麼殲20還能更加節約空間,在航母上擺放更多的飛機。

艦載機必須要側重攻擊能力,圖為F35C型投擲精確制導炸彈。

但是海軍也確實到現在都沒有選擇殲20,原因或許在於海軍想要的並不是一個專注於制空作戰的五代機,就和所有的航空母艦一樣,我國海軍對於航空母艦是有攻擊要求的,航母必須具備強大的火力突擊能力,而不僅僅是制空權爭奪的作用,事實上,歷史上所有的航母作戰第一目標都是敵人的艦隊,而非是敵人的飛機。

圖為掛載4枚YJ91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隱身五代機艦載機設想圖,攻擊是艦載機的首要任務。

所以殲15也是需要掛載4枚YJ83反艦導彈的,而殲20即便是足夠強大,也可以使用先進的制導武器,也還是不能滿足攻擊的要求,海軍需要的重型五代機一定是一個非常強調航程、半徑、掛載能力的飛機,要能夠執行遠程精確的攻擊,可以對海面和陸地目標進行打擊的飛機,那麼這個飛機彷彿殲31更加適合,但是那是一箇中型飛機。

圖為軍博航母模型上的殲20艦載機。

於是乎,海軍很有可能選擇在現在的殲31的基礎上,放大一個重型的艦載機出來,作為自己的第五代重型艦載機,但是結果如何,我們還需要拭目以待。


海事先鋒


目前世界上能夠研發出來五代機的國家有三個,分別是美國,中國,俄羅斯。而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研發出來五代機的國家,目前美國研發了兩款五代機。第一款是F22戰機,第二款戰機是F35戰機,目前F35戰機有三個版本,F35A陸基型、F35B垂直升降型、F35C艦載機型。殲20戰機列裝部隊讓中國成為了第二個列裝五代機的國家,俄羅斯蘇57最近才傳出了大批量購買的消息。

目前美國的F35戰機正在大批量的生產,有很多盟友購買,此外,美國還準備將自己國家的航母全部換成F35C艦載機。而我國航母目前裝備的是殲15戰機,與美國有著跨代的差距。自從我國的殲20問世以來,很多都期待殲20能夠成為艦載機,那麼殲20為什麼不上航母呢?

第一個方面就是殲20體積比較大,裝上航母的話,會佔用很大的空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對於殲-20而言,其機長達21米,而美國航母上搭載的F/A-18機長17米,F-35C機長15.62米。如果殲20真的想上艦的話,那麼必須是先要縮短自己的體積。

第二方面殲20的機翼如果改成摺疊式的話,就要考慮機翼的材料,專用的材料的性質,比如防潮溼,摺疊性能等問題。艦載機在製造時必須採用能夠防鹽霧侵襲,否則戰機出海後可能短時間就將報廢。

第三方面就是就是艦機適配性,我國的殲20在設計之初,就是為了補強我國的空軍力量,所以在飛機本身上,沒有飛行彈射裝置,殲20上艦需要艦載機在彈射和著艦阻攔時需要承受極強的作用力,如果要改進的話則是需要很大的麻煩。

總之,殲20想要成為艦載機需要對這幾方面做出重大改進,因此上艦的困難度比較大。我們看看美國的的F22戰機就知道,美國也沒對F22戰機進行改進,反而是被F35戰機所取代了。我們在看看我國的殲31戰機,殲31戰機機長16.9米,並且殲-31的重量與美國的F-35戰機差不多,二者的隱形能力也不相上下。最近,更是有消息稱殲31裝備的渦扇-19發動機已經研發成功了,換裝渦扇-19發動機的殲31在機動性能也不會比美國F35戰機差,殲31戰機綜合作戰力與美國的F35一樣、因此,我國的殲31戰機適合上艦,就算不是殲31,我國也會再開發一款新型的艦載機。


王牌武器庫


哎,看到這標題真的不是太想回答,很無力的感覺!難道提問者覺得起落架足夠強壯J-20就能上艦了?或者說起落架強的飛機就能做艦載機了!

艦載機有幾個必須的條件(由於特殊的使用環境和陸基起降的飛機完全不同!)

一、由於有彈射器瞬間的巨大作用力,還有飛機降落著艦的巨大作用力,艦載機的機身結構是要加強的,簡單的說就是機身要更結實。

二、就是你說的起落架,也是一樣由於要掛在彈射器的裝置上,起落架也要加強!

三、由於航母空間有限,機翼要能摺疊,減少佔有的面積,好讓航母能多帶艦載機。

四、要有尾鉤,艦載機降落的時候是加油油門降落的,得靠尾鉤勾住阻攔索,把飛機拉停下來。沒勾住還得復飛再來,這裡面對機身的結構強度也有要求!

五、由於海上作戰使用,機身的很多關鍵部位都要做防腐處理,海上鹽分很足

六、為了提高飛機的升力,會加大機翼、邊條翼或者增加鴨翼!

J-20要上艦,以上的都得必備,這一套下來,和重新設計一架戰鬥機基本沒太大區別了!可以看到F/A-18F巨大的機翼和邊條翼還有機翼的摺疊處,尾鉤和前起落架加強,兩輪!F-35從左到右C,B,A,C型就是艦載型,明顯看到機翼比A,B型的更大,起落架也加強了,兩輪,機翼的摺疊,尾鉤!陣風M和J-15也是!艦載機由於特殊的使用環境和陸基的在結構上有巨大的差異,遠比你想的複雜,目前能獨立生產艦載機的國家就剩:美、中、俄、法了!(三哥的空軍不要的光輝,現在在改艦載版的還在測試沒定型)











中國人民很行1


殲20是滿足空軍要求而研發的一款高精尖端五代機,尺寸太大而且太重,最大起飛重量高達39噸,因此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航母艦載機的需求,如果強行進行改裝,會需要加強結構,重量再次增加,就更不適合了。美國曾將想將空軍的F111改裝成F111B上航母,結果後來發現這個方案完全不可信,不但被淘汰 了,很耽誤了海軍艦載機的研發進度,之後的F-14雄貓4年就的服役可謂是相當的匆忙!

殲20實在太大太重了,雖然空中戰力非強強,但是其設計之初就是完全按照空軍的需求進行研發的,完全沒有考慮海軍的需要。如果要強行改裝會很麻煩,殲20自身體積就比較大,佔有大片的航母甲板。如果機翼要摺疊,可能還會像F35C一樣加大機翼,還要考慮摺疊的材料強度需求,還有尾鉤裝置得加,降落時採用攔阻降落,整體的材料結構性能是不是要重新考慮等等,哪裡是這麼容易改進的。

第二就是殲20能適應海軍的武器系統嗎?這是一款空優戰機,但是海軍艦載機不但有加強巡邏警戒、護航等,還得掛載反艦導彈、對地攻擊導彈等,這些導彈的重量都大大高於空空導彈,這些導彈尺寸適合殲20的內置彈倉尺寸嗎?重量加大,內置彈倉的結構強度是否需要加大?

第三就是殲20太重了,最重達39噸的起飛重量,這本身就是一大硬傷。

第四殲20 降落的距離達800米所有,還得打開減速傘,一旦上了航母,這麼重的戰鬥機長期在攔阻索降落,到時候恐怕攔阻索拉住他都有些困難;至少長期這麼強度的降落,攔阻索抗疲勞破壞能力是否滿足要求呢?

其實現在已經有一些消息說,殲31基本確定為下一代艦載機了,但是殲31也有硬傷,就是他用的那個發動機太爛了,需要按照海軍要求進行大改才行,否則上艦想都別想。


狼煙火燎


關於中國下一代艦載機究竟是選擇殲20還是殲31,早就讓廣大軍迷和網友操碎了心,有人說殲20上艦明顯比殲31更有優勢,能夠幫助中國壓制美國的F-35,也有人認為中型隱形艦載機是未來發展趨勢,用數量換質量的做法不虧,殲31比殲20更有應用前景。總之,公說公有理,誰也不服誰。


殲20上艦想象圖殲31上艦想象圖

前段時間傳出中國海軍內部已經正式把殲31“扶正”,賦予其中國下一代艦載戰鬥機的“名分”,但這則新聞的迄今尚未經權威機構確認,可信度存疑。先不管殲20最終能否上艦,我們不煩來簡單分析一下殲20上艦的優缺點。

殲31上艦測試CG圖


優勢:重型戰鬥機天生比中型艦載機擁有更多的燃油和掛載量,意味著更大的航程和掛彈量,這會使得殲20在面對米格29K、陣風等中型艦載機時擁有比較大的優勢。

缺點:一方面,根據資料顯示,殲20長21米,翼展13.88米,這個尺寸在重型機中並不“誇張”,遠沒有大家所認為的那樣“笨重”,但相比中型機還是明顯要長了很多(米格29K長為17.39米,翼展11.32米),這意味著即使經過摺疊,殲20還是比米格29k佔空間,所以殲20上艦的話整體艦載機數量要少於中型機。


殲15即使經過摺疊還是“偏大”相比之下米格29K就顯得“小巧”很多

另一方面,未來國產航母肯定是彈射型航母,雖然彈射起飛相比滑躍起飛對艦載機自重要求有所降低,但還是會有限制。譬如,一般認為電磁彈射最大值不應超過35噸,而根據資料殲20空重16.5噸,正常起飛重量31噸,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7噸,明顯超過這個數值。因此,殲20要上艦必須要限制重量,這就對艦載型殲20的研製工作增加了難度。

殲20上艦測試CG圖


現在還無法確定殲20能否上艦,一切還得由專家經過精密驗證後才有結果。不過,不管是殲31還是殲20上艦,都值得我們高興,因為這將是中國人自主研製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艦載機!為中國科研人員鼓掌!
中航工業宣傳片中赫然出現殲20身影

殲20模型被放在國產航母模型上


兵者詭道也


殲20是我國最新研製裝備的第五代隱身重型戰鬥機,也是被廣大中國軍迷們寄予厚望的國之重器。大家當然希望看到殲20能夠多多益善,儘快大量進入我軍的海空軍航空兵部隊服役。尤其是航母艦載機部隊,作為全軍精銳中的精銳,更加應該優先獲得最強的戰鬥機,因此許多人都傾向於以殲20為基礎發展一款第五代艦載機,這樣就可以有效遏制主要假想敵F35艦載機的威脅。

只可惜直到目前為止殲20依然沒有上航母的跡象,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到底是海軍方面對殲20的性能不夠滿意呢?還是殲20存在難以克服的上艦障礙?

根據種種跡象表明,這兩個理由其實都不成立。首先中國海軍航空兵對於航程遠、載彈量大的重型戰鬥機向來是青睞有加,現役的四代機絕大部分都是雙大推重型機,比如蘇30MKK2、殲11BH/BSH、殲15等等,像殲10這樣的中型機僅僅象徵性地列裝了一個團。

如果我國的第五代艦載機同樣是雙大推重型機,海軍當然是求之不得,一來技術比較成熟,二來作戰能力也足夠強大,可以快速形成有威懾的戰鬥力。如果連殲20的性能都不滿意,還有什麼機型能夠入其法眼?難不成直接從四代機過渡到六代機?其次過去長期存在這樣的一個誤區,那就是殲20的機體過於龐大,導致上艦比較困難。但是隨著殲20和殲16同框官洩照片的曝光,這個說法不攻自破,因為殲20的尺寸並不比殲11系列更大。

既然殲11系列都可以上遼寧號航母,那麼殲20就沒有任何不行的理由,更不要說後續國產航母的滿載噸位、甲板面積、機庫容積都比遼寧號航母更大,搭載殲20更加遊刃有餘。實際上真正阻礙殲20上航母的因素:一是時間,二是需求。這個時間嘛,很好理解,由於我國航母研製建造工作起步較晚,目前尚處於小步快跑的追趕階段,先搞兩艘蹺蹺板航母來練練手,以積累經驗、培訓人員為主,滿足實戰需求還在其次(也沒人指望用蹺蹺板航母去跟人家的核動力彈射航母硬槓吧)。

既然如此我們總不可能專門為了兩艘蹺蹺板航母去發展一款滑躍起飛型的殲20,這不是白白浪費資源嗎?至少也要等到國產平板航母出來以後,再配套彈射起飛型的第五代艦載機,所以殲20上航母的時間還沒到。至於需求方面,目前依然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問題,也就是海軍對第五代艦載機各項性能的取捨平衡。是以追求最強戰力為目標,延續重型艦載機的傳統;還是以追求最佳性價比為目標,效仿美國海軍的現成經驗改為使用中型艦載機(也就是FC31的發展型)。

應該說這兩個方案是各具優勢、難以取捨,支持殲20上航母的觀點認為我軍跟主要假想敵相比,無論航母規模還是載機數量都有很大差距,只有配備重型艦載機才能以質補量;支持FC31上航母的觀點則認為中型艦載機對航母空間的利用效率更高,有利於增加載機數量、提升任務彈性,而且FC31的生產商沈飛也有更為豐富的艦載機研製經驗,與海軍的合作也更加深入密切,有著近水樓臺的便利。因此,我軍第五代艦載機最終花落誰家還是一個大大的未知數。


晨曦談兵


殲20上不上艦,是國家戰略意志決定的,跟起落架沒有一毛錢的關係。本文將一條一條反駁殲20上不了艦的謬論。

如果想搞一型人類有史以來最強艦載機,挑戰美國全球海洋霸權,那麼殲20不管有多貴,不管有多難產,都是必須要上艦的。強大的海殲20,不光是吊打美軍超級大黃蜂,把F-35捏爆都不是事兒。如果只想搞不對抗不爭霸的海軍,殲31跟殲15上艦就足夠了。

圖一:殲20上艦沒有任何技術障礙。

第一,起落架是是飛機的一個小部件。

起落架從來不是阻擋飛機上艦的決定性因素。嫌殲20起落架細的話,加粗就完事了。歷史上從陸基戰鬥機改為艦載機的例子,多了去。先說美國吧,當年跟F-16競爭失敗的YF-17,本來就是個純種陸基戰鬥機。後來海軍要了YF-17,改一改,加強機身結構,加強起落架,就成功地變成了F-18大黃蜂戰鬥機。

對美國來說,加強機身和起落架,技術上是比較簡單的小意思。對蘇俄來說,略難些,但也能克服。比如蘇33就是從純種陸基戰鬥機蘇27的基礎上改來的,只不過是改動的幅度比較大,拖的時間比較長。但並沒有成為解決不了的問題。

圖二:官方早都公佈模型了,但是有些人睜著眼睛就是不信。

第二,殲20不能從遼寧艦上起飛的說法是胡扯。

參見厲兵哥以前的回答,用數據做過詳細的推論,就算是現在沒裝渦扇15發動機的殲20,也能從遼寧艦上起飛,更不用說中國正在建造的,更大型的003和004這兩艘航母。殲20不比殲15大多少,能裝多少殲15,就能裝多少殲20,根本不存在什麼少裝好多架的事兒。

圖三:YF-17跟牙籤一樣細的起落架,也沒有擋著它上艦。換個粗的就行了。

第三,殲20不能摺疊機翼的說法也是胡扯。

總有人說,三角翼戰鬥機,和鴨翼戰鬥機摺疊不了機翼,並經常拿陣風戰機當例子。實際上這是對航空史一無所知。美軍古老的F4D天光戰鬥機,機翼大得令人髮指,該怎麼疊就怎麼疊,根本不受任何影響。我們沒有理由懷疑今天強大的中國,會掌握不了美帝上個世紀60年代的技術。


厲兵


我們先來通過一張圖片直觀的感受一下殲-20的實際大小:

不難看出,通過對五款戰鬥機的對比,殲-20的體型可以說是目前主流戰鬥機中最大的!那麼是否就因此將其從成為艦載機的可能中排除出去呢?您接著看:

航母在戰爭中的作用是什麼?即一個可供以戰鬥機為主的飛機起降的移動機場或者平臺。它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飛機起降模式,使之具備機動能力;尤其是在核動力問世後,更大大增加了自持力。

但與此同時,航母相比陸地機場也存在一定的缺點:甲板空間有限、跑道距離有限、起降難度增加等。也是因此,航母對於艦載機的選擇有很高的適配性!並非只要是戰鬥機就都可以充當艦載機。

我們以現有的航母遼寧艦和艦載機殲-15為例:遼寧艦的滿載排水量為60900噸,嚴格意義上屬於中型航母,這也就意味著它的整體尺寸和搭載空間遠低於大型航母。所以,艦載機的選用一定要具備起飛距離短、佔用空間少、自重小等特點。

但需要注意的是:殲-15艦載機的各項尺寸反而都要大於殲-20!殲-15艦載機全長22.28米、翼展15米且可摺疊、自重17.5噸;殲-20戰鬥機全長20.3米、翼展12.88米、自重17噸!既然體積比殲-15小,殲-20為何沒有被選作艦載機呢?

首先,殲-20的研發定位就是一款適用於陸基起飛的制空戰鬥機;如果在不經改裝的情況下,根本不具備上艦的條件!比如它的三角翼加鴨翼的氣動佈局,就很難實現類似殲-15那樣的機翼摺疊。

其次,體積比殲-20更大的殲-15其實質是我海軍航母艦載機的一型訓練、過渡機型;因為在迫切需求下更容易被改造為艦載機,所以才會被採用。可以預見,未來的主力艦載機還會有另外的選擇。

總體而言,殲-20之所以現階段沒有被用作艦載機,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1.其研發初衷是優先滿足空軍需要;2.體積相比除殲-15以外的艦載機還是過大;3.改裝代價太高;4.保有數量太少;5.或已確定艦載機另有選擇,比如殲-31.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這事現在是各種抓耳撓腮、火燒眉毛、上躥下跳、惶惶不可終日的話題啊!

敢提出來,佩服題主的勇氣。

目前來看,我們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艦載機,這是我們特別痛心的一件事。國產航母的光輝如日,這樣就很難讓人看到太陽上的黑子了。

誠然,遼寧號的正式入役打破了我國海軍沒有航空母艦的的窘境。但是我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海軍艦載機呢!

目前我們的航母艦載機是殲-15

這已經代表了我們目前艦載機的最高水平。但是一定得清醒的認識到,殲-15實際上僅僅是十分初級的航母艦載機。

對於艦載機來說,當年我們是沒有原型機的,而且艦載機相對複雜的設計結構和功能在我國是沒有任何先例的。於是,在我們從烏克蘭購買到一架沒有完工的Su-33原型機T-10K-7(亦報道說是T-10K-3)後,進行逆向工程開始了我們自己的艦載機建造計劃。

然而,機遇和我們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即便是Su-33都不是一架合格的艦載機,就更別提T-10K-7了。

Su-33作為俄羅斯上艦的現役戰機實際上只生產了35架。第一架Su-33在1998年開始服役,從2017年後,所有的Su-33已經從蘇聯航母上撤下,全部被腿短的Mig-29k替代。

而我們自己生產的殲-15,生產了42架,已經先後出現過5次重大事故。造成4架殲-15完全報廢。損失率已經超過10%。我們目前也沒有繼續謀求建造更多的殲-15戰機。

其實這點中俄兩國都在走一個正確的路線,退役掉重型艦載機。其最主要的原因在於,Su-33或者殲-15這樣的重型艦載機其實也已經不適合航母的使用了,航母上使用的艦載機都在往中型化和輕型化發展。不斷的增加重型艦載機的數量是逆歷史潮流的舉動。

再說殲-20。

網傳了很多殲-20上艦的消息。但我們目前要清醒的認識到,殲-20並不是一個合適與航母的機種。

航母上所載的艦載機往往要在執行對空任務之外還要實施大量的對海對地攻擊任務。要不然航母周圍的空域是有制空權了,但航母戰鬥群在安全穩妥的制空權下並不發起對地對海作戰任務就是不作為了。

而從我們目前來看的殲-20來看,第一是重型戰機(不符合潮流);第二是一個空優戰機,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和武器適配性都還有不足。如果殲-20上艦那麼就會成為一個制空之外毫無作為的戰機。

這是小鷹級航母的第二艘“星座”號。從這個照片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當年的航母艦載機配置情況。W君來說一下:

在前部甲板上停放著的艦載機是F/A-18型戰鬥轟炸機。在尾部著落區域停放的是F-14截擊機。甲板中前部分停放了S-3海賊反潛機,A-6攻擊機和A-7攻擊機,在艦橋後側停放了3架E-2預警機,E-2預警機後邊還有兩家SH-60海直升機。

我們的新航母(1-3艘)其實在搭載和作戰能力上僅僅接近於小鷹級航母,但搭載能力明顯不足。

在美國當年的狀況下,一艘航母用了7種類型的艦載機以完成航母所需要執行的所有任務。我們的殲-20如果上艦的話也就只能相當於F-14的地位完成一些制空權奪取的任務。那麼剩下的任務空缺勢必就需要其他型號的戰機來填補。問題是——我們目前也沒有!

在看現在的美國航母搭載情況:

這是CVN-76里根號航母。在其上方搭載的機種我們可以辨認只有三種,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E-2D預警機和SH-60海鷹直升機。問題是美國航母的任務並沒有減少。制空、對地、對海等任務全部由單一的一種戰機完成。

這就要求航母上配備一種任務適應性更強的多用途戰機。顯然殲-20並不是這種戰機。

而且殲-20如果要做上艦,那麼從結構上所需要的改變會很大,也不亞於再專門研製一種新型的通用戰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