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一年四茬每 667 m 2總產值約 48 000 元大棚甜瓜、小白菜(青菜)

一年四茬每 667 m 2總產值約 48 000 元大棚甜瓜、小白菜(青菜)

繆學田

近年來,隨著江蘇響水縣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大棚設施面積逐年增加,設施檔次也不斷升級,響水縣設施蔬菜常年種植面積2 700 hm 2 (4.05萬畝)。為優化設施蔬菜品種,增加收入,響水縣探索出一種連棟鋼架大棚甜瓜、小白菜(青菜)一年四茬種植模式,春茬和夏茬甜瓜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冬茬青菜口感嫩滑、富含維生素,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需求量大。該模式在響水縣常年種植面積 420hm 2 (6 300 畝),不僅可以有效利用冬季大棚空閒期,且經濟效益較高。每 667 m 2 兩茬甜瓜產量7 000 kg 左右,產值 42 000 元,青菜產量 1 200 kg左右,產值 6 000 元,合計總產值 48 000 元。

1 棚體結構與茬口安排

選擇跨度 8 m,開間 4 m,簷高 3 m,脊高 4.8m,長度 68 m 或 72 m 的標準連棟鋼架大棚,使用年限 15 a(年)以上。春茬甜瓜於 2 月上旬播種育苗,3 月中下旬定植,5 月下旬採收;6 月中旬至 7月中旬進行高溫悶棚;夏茬甜瓜於 7 月中下旬播種育苗,8 月上中旬定植,10 月上中旬採收;青菜於10 月中下旬分批播種,元旦、春節集中上市,至翌年 2 月下旬採收結束。

2 春茬、夏茬甜瓜栽培技術要點

春茬甜瓜於 2 月上旬播種育苗,夏茬甜瓜於 7月中下旬播種育苗。

2.1 品種選擇 春茬和夏茬甜瓜均選擇優質、高產、抗逆性強、商品性好和市場需求量大的品種,如玉茹、翠蜜、豐蜜 29 和海蜜等。

2.2 培育壯苗

2.2.1 種子處理 將種子體積 5 倍量的 55 ℃溫開水倒入盛有種子的容器內,邊倒邊攪動,待水溫降至 30 ℃左右時停止攪動,或用 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1 000 倍液浸泡種子 20 min(分),撈出後用清水洗淨藥劑和種子表面的黏物,再用 20 ℃溫水浸種 4~6 h(小時),然後用開水燙過的紗布將種子包裹好,置於 30 ℃條件下催芽,一般 16~18 h(小時)即可選擇露白或發芽的種子進行播種(繆學田等,2013)。

2.2.2 播種育苗 選用 50 孔塑料穴盤育苗,穴盤使用前可用 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600 倍液消毒殺菌;基質選用物理性好、化學穩定性強的瓜類育苗基質,裝盤前 1 m³ 基質中加入 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100 g,基質含水量 50%~60% 為宜,標準為“手握可以成團,指縫有水但不下滴,撒手掉地能散開”。將穴盤裝滿基質、刮平,播種深度 1.0~1.5cm,每穴播 1 粒,避免漏播,播時不要折斷胚根,使胚根朝下,然後覆蓋一層半乾溼基質。播後將穴盤整齊擺放在苗床上,用 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 000 倍液噴霧後再覆蓋一層地膜,以保溫、保溼。


一年四茬每 667 m 2總產值約 48 000 元大棚甜瓜、小白菜(青菜)


春茬甜瓜採用“四膜一線一被”育苗,即雙層大棚 + 小拱棚 + 地膜 + 電熱線 + 保溫被。夏茬甜瓜種子處理後不需要催芽,直接播種,採用“兩膜一網”育苗,即大棚 + 地膜 + 遮陽網。當出苗 70%~80% 時,及時揭去地膜,春茬甜瓜育苗在 14:00~15:00 揭膜,夏茬甜瓜育苗在傍晚前揭膜。

2.2.3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原則為邊“促”邊“控”,促控結合。出苗前,苗床溫度保持在 26~32 ℃ ;幼苗出土後,白天溫度保持在 20~25 ℃,夜間15~18 ℃ ;第 1 片真葉出現後,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 ℃,夜間 14~16 ℃ ;成齡苗期(3~4 片真葉)白天溫度保持在 15~24 ℃,夜間 10~17℃。苗期不要勤澆小水,在乾旱時澆透水,掌握見幹見溼,儘量減少澆水次數,以防徒長。春茬甜瓜澆水應在晴天的 10:00~12:00 進行,待基質表面乾爽後方可閉棚;夏茬甜瓜澆水應在晴天的17:00~18:00 進行。晴天做到早揭膜、遲覆蓋,以延長棚內的光照時間。

壯苗標準:莖稈粗壯、節間短、苗敦實;葉色濃綠、有光澤;根系發達、完整、白色;子葉完好,有 3~4 片真葉;無病蟲為害。春茬甜瓜苗齡30~35 d(天),夏茬甜瓜苗齡 20~23 d(天)。

2.2.4 病害防治 甜瓜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和莖基腐病,可用 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600倍液,或 15% 惡黴靈水劑 400 倍液,或 72.2% 霜黴威鹽酸鹽(普力克)水劑 600 倍液交替噴霧預防。出苗後 2~3 d(天)進行第 1 次防治,每隔 7~10d(天)防治 1 次,連續防治 2~3 次。

2.2.5 煉苗 在移栽前 7~10 d(天),逐漸降低苗床溫度並適當控水進行煉苗。定植前一天可用 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800 倍液或 70% 甲基硫菌靈(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 1 000 倍液 + 葉面肥(聚穀氨酸≥ 18 g · L -1 ,有機質≥ 90 g · L -1 ,下同)噴霧1 次,帶藥定植。

2.3 整地施肥 整地前將棚內的雜物、雜草等全部清出棚外,再用 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600 倍液全棚噴霧進行消毒。每 667 m 2 施入優質商品有機肥 500~600 kg 或腐熟農家肥 2 000~3 000 kg、硫酸鉀複合肥(N-P-K 為 15-15-15,下同)40 kg(夏茬甜瓜施 30 kg),行施腐熟豆餅或菜籽餅肥150~200 kg,然後用 50% 辛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噴霧防治地老虎和螻蛄,深耕 30 cm,耙細耙勻耙平,使土壤疏鬆沉實。每個大棚等分 5 條畦,畦面寬 120 cm,溝寬 40 cm、深 15~20 cm。春茬甜瓜大行距 110 cm、小行距 50 cm;夏茬甜瓜行距 160cm。每行鋪設1條滴灌帶後全地膜覆蓋,3~5 d (天)即可定植。

2.4 適時定植 選擇適齡健壯苗定植於滴灌帶一側,春茬甜瓜株距 45 cm,每 667 m 2 定植 1 800 株左右;夏茬甜瓜株距 35 cm,每 667 m 2 定植 1 200株左右。同一棚室內的瓜苗大小要一致,搬運和定植時保護好瓜苗的莖、葉和根系坨的完整,定植深度以根系坨表面與畦面齊平為宜,定植時用山東國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強生根(氨基酸 ≥ 100 g · L -1 ,Cu+Fe+B+Mo+Mn+Zn ≥ 20 g ·L -1 )300~500 倍液 +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600倍液作定植水,每株澆水約 500 mL,扶正幼苗,用暴曬過的細土培根。春茬甜瓜定植早期採用“大棚 + 小拱棚 + 地膜”三膜覆蓋栽培,搭架前撤去小拱棚。

2.5 定植後管理

2.5.1 補苗 定植後 3~5 d(天)內查缺補苗 1 次,並澆 1 次緩苗水。

2.5.2 溫光管理 春茬甜瓜定植後將棚膜封嚴,白天棚溫保持在 25~30 ℃,夜間 16~18 ℃ ;坐果期棚溫白天保持在 27~30 ℃,夜間 16~18 ℃ ;果實膨大期棚溫白天保持在 25~30 ℃,夜間 18~20℃ ;果實成熟期棚溫白天保持在 28~32 ℃,夜間16~18 ℃。晴天上午棚溫達到 25 ℃時揭膜通風,下午棚溫降到 25 ℃時閉棚保溫。夏季甜瓜栽培通過覆蓋外遮陽網和加大通風降溫,定植後注意避免植株徒長。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保證光照充足。

2.5.3 水肥管理 定植後 5~7 d(天)補充 1 次緩苗水,滴灌時長視墒情而定,水量不宜過大。坐瓜後,果實雞蛋大小時衝施膨瓜肥,坐第 1 個瓜時每667 m 2 衝施 N-P-K 為 15-15-30+TE 的水溶肥(下同)3~5 kg,坐第2個瓜時每667 m 2 衝施水溶肥5~7kg,噴施 1~2 次葉面肥,促進果實膨大、著色和提高含糖量。

2.5.4 植株調整 大棚甜瓜採用吊蔓栽培、單蔓整枝。用 Φ2.0 mm 的鋼塑聚酯線,在瓜行平行上方的大棚橫樑處拉一道,每株上方用塑料撕裂帶作引蔓繩。株高 40 cm 時引蔓上架,將主蔓呈“S”形引上吊蔓架,每次引蔓時,將引蔓繩中間撕開一點,夾住植株頂端。

春茬甜瓜,留主蔓第 13~15 葉節和第 24~26葉節著生的子蔓作結果枝,其餘子蔓儘早抹掉,果實上部留 1~2 片葉摘心,主蔓具有 32~34 片葉時摘心。夏茬甜瓜,留主蔓第 13~15 葉節著生的子蔓作結果枝,其餘子蔓儘早抹掉,主蔓具有 24~26片葉時摘心。

管理期間及時去除老葉、病葉和雜草,並帶出棚外集中處理,以增強植株間通風透光,減少病害再次侵染。

2.5.5 授粉留果 人工授粉:在雌花開放當天上午8:00~10:00 採集開放的雄花,剝去花瓣,在雌花柱頭上輕輕塗抺即可,授粉時做好標記,以便集中採收上市。

藥劑蘸花:春茬甜瓜在雌花開放前 2~3 d(天)可用 0.1% 氯吡脲(座瓜靈)可溶液劑 10mL 兌水 2.5~3.0 kg 噴瓜胎;夏茬甜瓜可用 0.1%氯吡脲(座瓜靈)可溶液劑 10 mL 兌水 3~4 kg 噴瓜胎。

留果:果實長到雞蛋大小時選留瓜胎正、顏色鮮嫩、果柄粗長、無傷和無病蟲害的幼瓜。春茬甜瓜每株留2個幼瓜,夏茬甜瓜每株只選留1個幼瓜,同時摘除其餘幼瓜。果實膨大過程中要及時在結果枝與果柄呈“十”字形處進行吊瓜,以防瓜蔓折斷或果實掉落。

2.5.6 病蟲害防治 甜瓜病害主要有蔓枯病、白粉病、葉枯病、病毒病、霜黴病等;蟲害主要有潛葉蠅、蚜蟲等。採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法。

病害防治:蔓枯病可用 50% 敵磺鈉(敵克松)可溼性粉劑50倍液+0.1%高錳酸鉀塗抹病部周圍,或用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病可用 50% 硫磺懸浮劑 500 倍液,或 70% 甲基硫菌靈(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 1 000 倍液噴霧防治,或每 667 m 2 用 45% 百菌清煙劑 250 g 煙燻防治。葉枯病可用 50% 異菌脲(撲海因)可溼性粉劑 1 000 倍液或 75% 百菌清可溼性粉劑 600 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可用 1.5% 十二烷基硫酸鈉(植病靈)乳劑 1 000 倍液或 5% 菌毒清(菌必清)水劑 300 倍液噴霧防治。霜黴病可用 72% 霜脲 · 錳鋅(杜邦克露)可溼性粉劑 600 倍液或 64% 惡霜 · 錳鋅(殺毒礬)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噴霧防治。以上藥劑交替使用,每隔 7~10 d(天)防治 1 次,一般防治 2~3 次即可。

蟲害防治:潛葉蠅可用 5% 氟啶脲(抑太保)乳油 2 000 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可用 0.36% 苦參鹼水劑 1 000 倍液或 10% 吡蟲啉可溼性粉劑 1 000 倍液噴霧防治。以上藥劑每隔7~10 d (天)防治1次,共防治 2~3 次。

2.6 適時採收 根據甜瓜果實發育天數、果實外觀特徵和果實香味,適時採摘成熟的商品瓜,採摘時輕拿輕放,將鮮果按大小一致、果皮顏色相近進行分級,精細包裝後上市。採摘時保留果柄,採摘前 15~20 d(天)不得使用殘留超過 7 d(天)的農藥。

3 高溫悶棚

春茬甜瓜採收結束後及時清茬,利用高溫季節進行悶棚。可用 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600 倍液棚內噴霧進行消毒,然後每 667 m 2 施入有機肥 500kg+ 石灰氮 50 kg,澆水,使土壤持水量達 100%,地表覆蓋一層薄膜,薄膜一定要覆蓋嚴實,不留任何縫隙,然後密閉大棚 20~25 d(天),悶棚結束後打開上下放風口,揭去地膜,釋放棚內及土壤中的有害氣體。

4 青菜栽培技術要點

青菜於 10 月中下旬進行第 1 次播種,元旦前後收穫後再進行第 2 次播種。

4.1 品種選擇 選擇葉色綠、光澤好、葉柄厚,適宜性廣的優良耐寒品種,如麗萍、上海青、五月慢等。

4.2 施肥、整地、播種 每 667 m 2 施腐熟有機肥2 500~3 000 kg 或商品有機肥 600 kg,硫酸鉀複合肥 30 kg。施肥後深翻土壤 30 cm 以上,耙細,單棚做 4 條畦。採用直播的方式,每 667 m 2 播種 300g,播前種子用 150~200 g 的細土拌勻,播後耙土覆蓋種子 1~2 cm 厚。

4.3 栽培管理 播種後棚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 ℃,夜間 15 ℃左右,一般 3~5 d(天)即可出苗。苗期白天溫度保持在 15~20 ℃,夜間 10℃左右,早間苗,間密留稀、去弱留強,保證株間距均勻。生長期白天溫度保持在 20 ℃,夜間不低於 5 ℃,可噴施葉面肥 2~3 次,促進葉片肥厚,提高產量。視土壤墒情和植株長勢及時灌溉,水管噴灌時水頭要小,澆水不能過勤,澆水選擇中午氣溫高時進行。當棚內溫度低於 5 ℃時,棚內搭建小拱棚保溫。

4.4 病蟲害防治 冬季大棚青菜一般沒有病蟲害,不需噴施農藥,前期溫度高有少量蟲害時,可在棚內懸掛黃板、藍板防治。

4.5 採收上市 冬季青菜主要以供應元旦、春節為主,同時也可根據市場需求和價格及時採收鮮嫩的植株。採收時,先清理根部的黃葉,用小刀在葉柄和根部的交界處切割,把根系留在土壤中,收穫後進行包裝銷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