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供應鏈金融案例」騰訊供應鏈金融+區塊鏈+ABS

作為從C端切向B端的突破口,供應鏈金融成為行業巨擘搶食的“香餑餑”。互聯網龍頭中,阿里和京東利用先天的電商場景,於供應鏈體系內積極佈局;騰訊則跳出其主營的社交體系,通過區塊鏈技術、發行ABS等,在各供應鏈金融主體間搭建連接資金和資產的橋樑。

一、微企鏈:騰訊+聯易融共同打造“供應鏈金融+區塊鏈+ABS平臺”

微企鏈是由騰訊旗下的騰訊金融科技與聯易融(運營主體為深圳前海聯易融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騰訊將其定義為“供應鏈金融+區塊鏈+ABS平臺”。

截至2018年末,微企鏈在運行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已服務核心企業71家,接入合作銀行12家,服務領域涵蓋地產、能源、汽車、醫藥等。完成鏈上流水達百億級別,穿透供應商層級大概一兩級,與傳統銀行貸款相比能降低2到8個點的利率。

今年5月17日,微企鏈ABS項目獲得深交所無異議函,獲批儲架規模100億元。

“讓你的應收賬款流動起來”是打開微企鏈在騰訊金融科技官網的專頁時,赫然映入眼前的一行大字。供應鏈金融最為經典的模式有3種,分別為:應收賬款融資、庫存融資、預付款融資。顯然,微企鏈專注於供應鏈金融的應收賬款模式。

「供應鏈金融案例」騰訊供應鏈金融+區塊鏈+ABS

根據騰訊金融科技官網圖片整理


以微企鏈與渣打銀行新達成的合作為例:

核心企業在收到從上游供應商採購的貨物後,往往不會立即付款,這便讓供應商有了具備一定賬期時間的應收賬款債權。

供應商需要資金時,可用於核心企業之間的債權憑證提出融資請求。微企鏈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對該貿易背景的真實有效性進行審核,並得到核心企業將如期支付應收賬款的承諾。完成後,供應商將核心企業給予的應收賬款債權憑證轉讓給渣打銀行,並得到融資資金。而渣打銀行將成為相關債權新的債權方,核心企業應在賬期到期時向渣打銀行支付對應的貨款資金。

根據微企鏈在聯易融官網上的介紹,“微企鏈以騰訊金融云為基礎架構,騰訊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框架,聯易融為服務方”。對於聯易融這家供應鏈金融及小微金融平臺來說,騰訊系既是合作伙伴,也是金主爸爸。

公開資料顯示,聯易融在2018年已完成C輪融資,而作為現股東之一的“騰訊投資”同樣參投了其前兩輪融資。

「供應鏈金融案例」騰訊供應鏈金融+區塊鏈+ABS

二、騰訊:用區塊鏈技術切入供應鏈金融,但並不參與鏈中

騰訊金融業務的前身為成立於2005年的騰訊財付通。2015年,財付通成立十週年之際,騰訊將基礎支付、互聯網理財等業務合併後組建了騰訊支付基礎平臺和金融應用線(Financial Technology,簡稱FiT),後又升級為騰訊金融科技。

騰訊公司最新披露的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顯示,騰訊從當季開始將“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從原先的“其他收入”版塊中拆分出來,並進行單獨披露。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在業績報告中表示:雖然支付、其他金融科技服務及雲業務目前仍處在早期發展階段,但現已帶來可觀收入。根據官方披露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板塊的收入達217.89億元,同比增長了44%。

在騰訊金融科技的“FiT大家族”家譜中,騰訊區塊鏈隸屬“創新金融”版塊。

「供應鏈金融案例」騰訊供應鏈金融+區塊鏈+ABS

2015年底,騰訊開始組建自己的區塊鏈研發團隊。2017年4月,正式公開發布《騰訊區塊鏈方案白皮書》和騰訊區塊鏈行業解決方案。

2018年,騰訊區塊鏈表示將在未來重點佈局供應鏈金融。然而與京東、順豐等其他行業巨頭利用區塊鏈技術入局供應鏈金融不同的是,騰訊並不打算直接加入到供應鏈金融的鏈中,而只是以服務方的角色為供應鏈上的金融機構、核心企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相較去中心化程度高但參與門檻低的公有鏈,對於中國市場,騰訊更加看好的是組織與機構之間的聯盟鏈。

從公開資料來看,除2017年底曾以技術端的角色加盟廣東有貝(母公司為供應鏈管理企業“益邦控股”)與華夏銀行聯手推出的,主要瞄準大健康產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星貝雲鏈”外。與聯易融合作推出的微企鏈平臺,便是騰訊在供應鏈金融實踐其鏈外戰略的最具代表性案例。

三、金融科技平臺佈局供應鏈金融

與金融機構滿足供應鏈融資需求、核心企業服務其上下游公司不同,金融科技類服務平臺入局供應鏈金融並不直接參與到供應鏈體系,而是以服務方的角色為鏈上的各個主體構建資產端、對接資金端。想要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分得一杯羹,金融科技平臺拼的是硬技術,看的是好口碑。

過去,以傳統金融機構為核心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存在多種痛點。核心企業信用難以穿透、風控實力不足、融資成本難以降低、交易類信息缺乏透明度等因素強力制約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金融科技平臺的興起,為該領域注入新鮮血液。

由於核心企業的產業鏈通常都極為龐大和複雜,企業擁有的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經銷商/代理商通常不止一級,而是二級、三級甚至更多,傳統金融機構憑藉自身力量難以對核心企業實現信息穿透。依託區塊鏈技術,金融科技平臺可將上述二、三級等上下游小微企業納入到遊戲中來,擴大金融機構的授信範圍。

憑藉物聯網、區塊鏈等解決方案,鏈上各類交易信息變得更加真實和可視化,並具有不可篡改性。每筆融資資產從申請發行到完成兌付,所有環節的資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流轉與歸屬權清晰,並具有可追溯性。

同時,結合大數據與供應鏈場景,平臺搭建出專業專屬的風控模型,幫助降低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成本。

此外,部分金融科技平臺還通過發行供應鏈金融ABS的方式為融資需求方籌措資金。在該模式中,金融機構的資金方角色由債市投資者代替。

「供應鏈金融案例」騰訊供應鏈金融+區塊鏈+AB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