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五十歲是壯勞力,六十歲還打工,七十歲還沒退休,怎麼看待農村這種現象?

農業志士


因為農村生活條件比城鎮銷差些,五拾歲確實壯勞力,60歲退休繼續打工因養老金少打工是補充:70歲一般都停止打工,過養老生活,屬幹多數人旳正常現家,主要是當代老人壽限延長,身體可以,所以退休後打工,也是生活所需,是農民改善生活的客觀因所,也是農民習慣生活。


用戶7273848233285


五十歲是壯勞力,六十歲還打工,七十歲還沒退休,怎麼看待農村這個現象?

我是一個農民,也是一個農民工,種地和打工的時間差不多,其實說起這個問題,我倒有些感想。

我種地的時間和打工的時間差不多,有時是一邊打工一邊種地。在打工時也做過很多工作,工地小工,大工,廚師,銷售員,工廠工人……屬於那中樣樣通樣樣松的那種,有人會問,你為什麼不把一樣事情做得精通一點呢?

時間與精力不允許我做能提高自己能力的事情,收入與負擔不允許我去選擇。若問我對哪個領域最感興趣,老實回答,農業。問我對哪個領域最厭惡,老實說工人。但最終我選擇了做工人,因為做工人是我的宿命。人總是在人生中不斷找準自己的位置。我只能在業餘時間做我喜歡做的事。我只能在將來有條件時才能回農村種地,那時我可以沒有什麼壓力與負擔。

在農村,歲數小的對農業並不是很熟悉,體力與種地技巧也不行。五十歲時正是農業的一把好手,所以五十歲是壯勞力,實際上就是頂樑柱。而到了六十歲,卻發現農業的收入不足以支撐家庭支出,他們需要靠打工來接濟家庭支出。等兒女大了,卻發現自己已經滿頭白髮了,沒有為自己而活,只能在平生最後的歲月為自己打一次工,可年紀大了,只能盡力而為了。那麼這些農民就只能種地嗎?不是的,如果給他們一定的背景和條件,他們也可以做高官,也可以做精英,而做農民是他們的宿命。或許後代能夠出類拔萃,他們也不枉此生。這是一個農民樸實無華的性情。

我從不羨慕那些高官與富貴之人,我認為只有底層勤勞的人經歷過那些苦,才能真正體會人生的意義,他們往往能以身作則給後代更好的教育方式。社會精英往往是勤勞的農民的後代。古人云,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是前人一生的總結。其實人生的甜是相對於苦而言的,沒有苦無所謂甜。所以我生平最恨懶人,我認為懶人雖然有些東西可以無償得到,但他體會不到人生的意義,如行屍走肉般活著,有時如在作惡,只不過自己沒有發覺。

人生不易才能歷練,如何評定一個人的一生,唯有蓋棺而論。有多少生平顯赫的的人在老年卻毀於一旦。年輕時的顯赫或努力,只是過眼雲煙,老年能平淡安然才為壽終正寢。這也是我的宿命。


農業空間


嗨!我也是農民,五零年生,七十年歲了,因為是農民,命運不好,人生不幸的啥事都叫碰了,六三年憑本人實力考上了本縣的縣立中學,初中還沒畢業,文革開始了,我們作為老三屆只得回農村接受再教育,在後來的二年裡,父母相繼去世,家裡還有兩個小妹和一個智障弟弟,生活不能自力,當時兄長剛結婚,年輕的嫂嫂領這麼大一家子確實有點力不從心,為J弟妹,我只能在家幫大嫂料理家事,並讀完了高中,七二年結婚,為了弟妹,推遲了生育,七六年得長女,由於自已在村裡姓單,想要一孑,可偏偏子不早臨,直到八四年孑才面臨,添了兒孑,四鄰祝福,雖說有了兒孑,可又大難臨頭,教了十多年初中畢業班的民師被開除了,家裡也被罰了個淨光,為了生計,幹起了木I手藝,因為負擔大,夜以繼日,由於勞累過度,二千年時,腰因勞損過度,病痛厲害,不能幹重體力,當時小′女及兒正讀高中,又碰上了高學費及﹥贊助學校擴建,沒有辦法,只得幹起了體力較輕的收廢品,雖然有了點收入,但收廢品是人看不起的職業,受到世人的很多白眼,當時由於開放,很多職能單位都想撈點,也有一些歪腦筋的人也打起收廢品的主意,調包的,搗假抄的,都盯上了收廢品,一不小心,都要血本全無,還有I工商的,環保的,交警的,運管的幾個人只要路上碰收廢品的,你都得掏頓飯錢,辛辛苦幹了幾年,小妹,女兒都結婚,弟弟也幫他收養了南山一家作義孑,就剩下小兒子,大學剛畢業又碰上下剛最多的時代,找不到工作,只得經商,因沒有經驗,又將家裡賠了淨光,三十歲才結婚,又遇到高房價,高彩禮,為買房又欠下了一身債務,現在我老二都巳經七十了,還在還債的路上拼搏,就這在網上還落了個懶漢,好吃懶漢的罪名,你說我這是啥命,活得累不累。丨


好奇121


五十歲是壯老力,六十歲還在打工,七十歲還沒退休。我來說說農村的這種現象吧。

五十歲的人,都是七零後,住過窯洞,土培房,瓦房,平房,現在又趕上了住高樓大廈。可謂見多識廣,經歷豐富。但也吃了不少苦。小時候,也啃過窩頭,玉米燙餅,生紅薯,高粱饃,紅薯面合咯。一直到十五六歲,生活逐漸有了改善。十八歲後,有少數考上大學,遠走高飛,飛黃騰達。大部分名落孫山,出去打工。木匠,鐵匠,石匠,開拖拉機的,開貨車的。後來也有的從木工轉到了裝修行業,當了老闆,現在已經家財萬貫。有的從開小貨車轉到了長途貨運,弄了幾輛車,當了老闆。成了貨運部的中堅。有的人出國打工了,給孩子們買了房,又供他們上大學,也算是有了成績。可有的命運就比較慘了。哎……。上學時候,學習成績名列前茅。讀到高中,家庭出了變故,精神失常了。現在沒有家庭,沒有孩子,靠出去打小工討生活。不過五零後,從小吃過苦,受過累。只要有掙錢門路,為了孩子的婚姻,為了能買起房子,為了家裡有吃有花,為了家裡的老爹老媽身體健康。也是拼命加油幹。“只要有門路就出去,歇著不自在”。這就是五十歲農民的口號。

六十歲的人比七零後多吃十年稀飯,甚至吃野菜,煮構樹皮,我看他們大多個子矮,臉色灰暗,無光澤。這是小時候吃不飽的見證。受苦慣了,處處仔細。孩子們大都成家了,買房了,可孩子們掙錢剛顧住他們,有的媳婦們當家。問孩子們要錢花不氣勢。乾脆出去打工,一季回來掙幾千,足夠老倆兒生活。有時候孫子孫女回來,給他們一百,心甘情願,是自己的根唄,情願給,心裡高興。當然這都是農村的事,不幹活錢從哪裡來,農民沒有工資唄。

七十歲的大叔,大伯,大娘。才不會閒著呢。活到老,幹到老。人不可一日無事。這是他們從小就學來的優良傳統。再說了, 五十,六十歲的農民們都出去打工了。家裡還有幾畝地,也不能叫荒著。肩上扛個鋤,把地裡的草鋤的乾乾淨淨,地外邊也蒿草一顆顆都砍掉,揹回家,燒火煮飯。“燒火慣了,液化氣砰砰響,不習慣”。李大嬸說。七十歲的人現在有一百多元的養老金了,每逢集上會,都會去轉轉,買二塊錢桔子,買幾個糖糕,蛋糕。然後高高興興回來了。那臉上的蜜意寫著對安居樂業美好生活的認可。

總之,農民五十歲以後,不幹活沒有工資,沒有醫療保障。他們在努力地為生活而出力,為國家建設而工作。希望國家能關心他們,給六十歲以上的農民每人每年500元的養老金。

好了,我是海底的魚鷹,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海底的魚鷹


作為一個在農村生活十年的城裡人,有幾點經歷和想法:1、我一江西親戚,家鄉太窮,20歲到杭州。先給一空調店老闆打工,每天爬高裝空調,吃了不少苦,學了點技術,轉一工廠專搞空調。如今50多,老家蓋了房,老婆孩子都挺好,養老金也交不少。就等著60歲退休,回江西老家養老,他的話:我的養老金,回去日子會很好過。我常想,這麼多叫苦連天的人,為什麼不學學他。2、杭州周邊的農民,目前是杭州有錢的一族,人稱:拆二代。地被政府徵用,房子高價轉換,手頭上千萬的不稀奇。等全國都象杭州一樣發展,是不是有更多農民超過城裡人?3、日本夠發達,隨著老齡化,及社會生活成本上升,日本正常退休是65歲以上,有不少老人工作到75歲以上。如果我們農村老人,也是能健康的工作幾年,掙些養老錢,應該能做到的。有天看廣西長壽村報導:105歲老太,還拖著鋤頭下地種菜。這麼健康長壽,幾個城裡人能比?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導讀:天命之年負擔重,六十打工養餘生,七十還幹夕陽紅。

(一),五十是壯勞力。

人到五十,已是知天命之年,身體和心理大不如以前,逐步步向衰老。這個年齡也是最苦,最難過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什麼事都得面面俱到。說說我自己吧。家裡有四口人,二畝多承包責任田。父母和岳父岳母都是近80歲的人了。大兒子讀大學,小兒子念初中。我和妻子做著小生意,常年在外趕集。大兒子一年要兩三萬,小兒子也得幾千。種地賺不了多少錢,生意又難幹,每天起早貪黑,種地趕集兩不誤,去了吃喝人情世事,一年撇不下多少錢。不幹不管啊!這不,攤上了疫情,從初一到現在,一個多月呆在家裡怪清閒,沒有人給一分錢,疫情中,明白了一個理,當農民的真是難!

(二),六十還打工

人到六十以後,算是步入了老年。完成了養老送終,兒娶女嫁。按理說,到了人生的歇停驛站。可是一想還不管,以後花錢怎麼辦,還有養老記心間。兒子也盡孝,女兒也淑賢,一年到頭給錢花,難為不了自己。可那也不是法。兒女都有一家人,誰個沒負擔。兒有女有不如自己有,媳婦有還得隔著手。六十還有點力,大活幹不了,雜活還能行。跟著親朋好友,帶上衣被行李,去上海,到浙江,北京,江蘇都是第二故鄉,一年賺個三四萬,老了以後有靠山,國家補貼那百十元,只能打油和買鹽。要想生活過得好,還得自己奮鬥幹。

(三),七十還沒退休

農村老百姓,就是屬雞的。一天不死,就得幹,真是沒福氣。不象城裡人,退休有花的。七十古來稀,乾點輕快的。望天少來,多看地。人到黃昏時,夕陽無限好。想法太多無意義,頤養天年是真的。

農民就是出力的命,多快好省度一生!





三友話三農


母親今年七十六歲,種著十來畝地。

種地對母親來說是沒事可做,打發時光的唯一的出路。

也有父母自己的想法,把小麥換成麵粉,給市裡的小兒子帶去,供給大兒子一家吃。等我小舅打工回家,母親會準備好面和麵條給小舅送去。

母親種地的原因是,一輩受累習慣了,閒不住。母親不會打牌、也不會打麻將,更不會去廣場上跳舞。

也就只有種地消磨時光。母親用一生勤勞的雙手,種出偉大母愛的糧食,供養著自己的的孩子!

母親一直認為自己還很年輕,孩子們還很小、很小……


一杯仙


我們農村人就沒有退休這一想法,只要能走路,總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五六歲開始,就幫助家裡拾柴撿草撿菜,到七八歲以後上學習時,除了去學校的時間,不到校時更是要幹各種農活。從小就養成了勞動的習慣,長大了,不上學了,農忙幹農活,農閒出門打工掙點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年齡大了,出門找不到活計了,沒人願意僱傭了,只能待在家裡幹農活,幹雜活,從來閒不下來。忙忙碌碌一生,也從來沒有想過什麼退休,並且也不希望自己退休,退休就意為著什麼事也幹不動了,那麼離壽終正寢就不遠了。這麼美好的社會,這麼美好的世道,誰願意早早地離開呢!永不退休就早我們農村人最大的幸福。


活著就好HZJH


農村的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它並不代表農村的生活條件就不好,現在除了偏遠地區(自然條件極差的地方),大部分農村的生活條件還是不錯的。

我老家也是在山區農村,五十歲是壯勞力,六十歲還打工,七十歲還沒退休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但不是很多。50歲是壯勞力應該沒有什麼錯,就算是公務員50歲也還是要上班的。六十歲還打工,七十歲還沒退休,在我們這邊的農村就不是很多見了。沒錯,農村的人往往沒有退休的概念,很多人70多歲還參加勞動,但他們參加主要是因為個人習慣,還有就是為了鍛鍊身體,並不是說他不勞動就生活不下去。另外,五十歲是壯勞力,六十歲還打工這種現象並不是農村才有,城裡人同樣也存在。在我們市場就有不少搬運工,都是50多歲甚至60多歲,但他們也還全是農民工,有不少就是我們城裡人。

說實在的,現在的農村生活已經比以前提高了很多,舉個例子來說。我老婆是農村的,岳父今年剛60歲,他早在8年前就開始沒有幹農活了,但他也不是每天什麼也不幹,他有一個小魚塘,每天就去割草餵魚。但他養魚並不是為了生活,主要是鍛鍊身體,每當魚養大了,除了自己吃,還送給親朋好友,而且還經常邀請同學朋友來家裡釣魚。我岳母也一樣,50歲開始就不再種田,平日就種點青菜,然後負責做飯,多餘的時間就打打小麻將或跳廣場舞鍛鍊身體。在他們村裡,與他們年齡相當的人,基本上有8成以上的人都跟他們一樣,到了50多歲就不用再靠自己的勞動來過日子了。

所以,五十歲是壯勞力,六十歲還打工,七十歲還沒退休的這種現象,在我們的農村已經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多農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提高,甚至比城裡人的生活壓力更小。


彤彤雅說


在農村 五十六十歲的老人外出是一個很平常的現象 ,因為現在農村的生活狀態好了 物價也上漲了很多 ,在老家種地已經滿足不了家裡的開銷了。還有就是 孩子們結婚的時候花的錢太多了 要抓緊掙錢還債。現在說一下農村結婚彩禮高的問題,現在在農村 普通結婚的彩禮一般是在二十五萬左右,轎車是在十萬左右 ,還得蓋一座新房子 得十五左右 房子裝修 傢俱家電 不算是很好的那種 一般的來說 得三萬多塊錢,酒席呢 平均一坐 三百五十塊錢。 全部算下來下來 孩子結婚 老人手裡至少要六十萬塊錢 才能辦下來。在農村家裡一個孩子的很少很少,基本都是二個 有的是一個女兒一個兒子的還好 ,有的就是兩個兒子。一個兒子五十萬 兩個兒子就是一百萬。可以想一下 一個農民要不在家種地 ,什麼時候才能掙到這麼多錢 ,所以都選擇了外出打工 ,雖說在外打工比在家裡掙的多一點 ,一年能掙個五六萬 但是除了自己零花 和家裡零花 ,一年下來能存下個三四萬那都厲害了。 老人們幹了一輩子 到孩子結婚的時候 一下全花完了 也不夠,只能到處借錢。孩子們剛結婚 不想給孩子太多壓力,所以壓力全都壓在了老人身上 沒辦法 只能出去打工 ,只要能幹 人家還要 就出去跟別人幹 ,幹到真的幹不動了為止。老人一輩子 沒享過什麼福, 一直都是為了兒女奮鬥 ,老人們是很偉大,是我們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好好善待自己的老人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