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真正的高手,都擅長處理人生的“隱性選項”,讓人相見恨晚

真正的高手,都擅長處理人生的“隱性選項”,讓人相見恨晚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你是不是這樣的狀態?

30歲左右,在一座城市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

2019年的狀態,比2018年似乎沒有什麼改變,毫不誇張地說,你的2019年,更像是2018年的複製:

你在一家不好也不壞的公司做著一份普通的職位,工作談不上熱愛但也說不上反感;

你對一些同事的言行不太能看得慣,但好在也沒有出現過什麼衝突;

賺的錢說不上多,但應付日常開支還是足夠的;

偶爾也給自己制定一些學習成長計劃,但也僅限於書架上擺放的翻過幾頁的書,以及手機裡買下來的各種微課音頻......

你對目前的狀態似乎並不滿意,但看來看去,似乎也沒有改變的可能。

溫馨提示:凡是文中出現的故事案例,一律事前徵得了當事人同意,並且對於隱私信息做了文學加工與處理;一是出於保護當事人隱私的職業操守,二是因為每個人的條件不盡相同,不具有普適性,因此,文章只能對問題進行大概的敘述和分析,對於當事人後來的情況不便透露,謝謝各位的理解和配合。

真正的高手,都擅長處理人生的“隱性選項”,讓人相見恨晚

一、

前不久,我和搭檔王勝男老師做完廣州站的訓練營,回來的路上,我收到來訪者Ella(化名)的留言,大意是,她希望自己能夠有一番實質性的改變,也渴望提升自己的價值。

由於當時忙著趕飛機,我就沒有回覆。

等到約定的諮詢時間,我和Ella進行了溝通,隨著諮詢的推進我發現,和很多小夥伴一樣,Ella的問題出在她覺得自己的工作無聊透頂,每天像是機械性的重複,年復一年,似乎自己只能受困於此。

我問Ella,為什麼不去嘗試改變呢?

她說:“這份工作是我家人花了力氣託了關係才找到的,我不喜歡,但又有什麼辦法呢?”

我問:“你為什麼如此聽話?可曾主動和家人溝通,或者試圖去改變自己的工作現狀呢?”

Ella似乎怔住了,停頓了幾秒,她似乎覺得我沒有聽懂她的話,便說:“因為這份工作是我家人託了關係找到的啊,我沒有辦法!”

我說:“所以,你一直不曾主動思考過自己的工作乃至職業生涯。”

從我接觸到的很多諮詢者包括線下訓練營的學員來看,太多的人大概率在職場上都會比較“慫”,這種“慫”體現在完全聽從他人的安排,全然忘記了自己應該掌控職業規劃與發展的權利。

真正的高手,都擅長處理人生的“隱性選項”,讓人相見恨晚

二、

我曾經也和很多人一樣,一度認為自己沒有選擇,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姑娘,Amy(化名)。

我和Amy的相識源於一次心理活動沙龍,當時焦灼迷茫的我,為了更好地治癒自己,便自告奮勇在心理諮詢室做起了志願者,而當時的Amy正好是心理學專業畢業,正備戰考研,在心理諮詢室做助理工作。

有一回,Amy在電腦前忙碌著,諮詢室的老闆走了過來看了一會兒,和Amy說應該如何錄入更高效,等等,突然,Amy異常冷靜地對她說了這麼一段話:“我做事有我的節奏和方法,不喜歡別人打擾我,如果你認為你的方法更好用,我們可以約個時間,你再向我傳授如何?我現在手頭的事情必須在半小時內完成,如果沒有其他的事情,你可以離開一下嗎?”

當時老闆怔住了,看到Amy溫和而堅定,便沒說什麼,轉身去了辦公室。

在一旁目睹了全部過程的我事後問Amy:“你就不怕老闆炒你魷魚嗎?”

Amy氣定神閒地告訴我:“事實上,不管在怎樣糟糕的情境下,我們都是有選擇的,在感受不好的時候,當然可以表達出來。在心理學上,這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哦。”

我漸漸意識到,原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有選擇的。

真正的高手,都擅長處理人生的“隱性選項”,讓人相見恨晚

就是這樣一位個性有主張的姑娘Amy,若干年後我在大街上和她偶遇過,當時的她研究生畢業後,選擇了一家不錯的公司任職,由於Amy在很多事情上有獨特的見解,很快被提拔重用,漸漸成長為公司的“中流砥柱”。

我的腦海中再次浮現Amy曾經說過的話:“不管在怎樣糟糕的情境下,我們都是有選擇的。”

前文的Ella覺得“這是家人託了關係才找到的工作”,所以她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家人的安排,並不覺得是自己的選擇。

但殘酷的事實是,今天的困境,恰恰是你一次又一次選擇的結果。

只是這些選擇,不是顯性的,更是“隱性的”,需要仔細察覺才能有所發現。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職場人在決策的岔路口,都會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進而做出決定,只是在我們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你會認為自己是個“受害者”,全然不知其實你才是自己人生的“玩家”。

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那些遭遇困境的人,往往都會習慣性忘掉自己做過選擇的事實。

真正的高手,都擅長處理人生的“隱性選項”,讓人相見恨晚

三、

在訓練營上,我和學員們分享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Joy(化名)在一所高校擔任輔導員工作,誠如很多體制內的工作者感受的一樣,Joy覺得這份工作枯燥繁瑣,提心吊膽加班加點,她一度想要離開這份工作,希望自己能夠尋求更大的價值。

但後來,Joy通過諮詢以及參加線下訓練營,漸漸認識到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原來這一切,都是她的自主選擇。

在價值觀排查的時候,Joy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彼此存在著矛盾,她需要取捨,但她貪圖所有的好,又不肯為之放棄,於是什麼也得不到。

在能力澄清的部分,Joy發現自己做事能力雖然過得去,但在管理、領導力及人際關係上存在太多的不足,這些不足本質上還是源於Joy的思維定式,即,在面對選擇的時候,她總是默認一個選項,然後會無奈地告訴我自己:“沒辦法,我不得不這樣做。”

出於職業習慣,我對“沒辦法”這個詞超級敏感,

因為很多時候,恰恰是你以為的“沒辦法”這裡存在諸多選擇,而你卻視而不見。

真正的高手,都擅長處理人生的“隱性選項”,讓人相見恨晚

例如在Ella這裡,在家人託關係給她找工作的時候,她完全可以進行權衡再選擇是否接受,她不是沒有選擇,只是她習慣了一個選項,叫做“我選擇讓家人對我感到滿意”

除非Ella能夠認識到,看似每次的“逆來順受”實則是她自己的選擇,改變才可能真正發生。

在你抱怨領導給你安排不合理的工作任務時,你不妨想一想:“遇到這種事情,還能有什麼其他的選擇?”

事實上,你完全可以自己去評估這項任務是否必須自己做,還只是因為沒人做了,臨時抓的你,如果是後者,你可以選擇:A、告訴老闆其實還有更合適的人選;B、不說;

在你抱怨同事不好說話不配合你的工作時,你可曾想過:“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讓他們配合我的工作?”

事實上,你對同事的不滿乃至怨氣,是因為你對他們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A、說出來;B、不說;

在你覺得工作一天也做不下去。分分鐘想要離職的時候,你不妨想一想:“遇到這種事情,還能有什麼其他的選擇?”

事實上,你對工作的不滿只是表象,可能是因為你無法勝任這份工作導致挫折感爆棚,也可能是因為你是個“能人”,但這份工作無法達到你的期待——如果是前者,你可以選擇:A、提升能力;B、逃避;如果是後者,你可以選擇:A、說出你的需求;B、不說......

你相信嗎?

正是你在實際場景中往往選擇了默認選項,卻誤認為這是不得已的做法,事實上,你可曾仔細思考過,真的沒有選擇了嗎?

我們的人生劇情,恰恰是因為這一次又一次的隱性選擇,走向了不同的分支。

真正的高手,都擅長處理人生的“隱性選項”,讓人相見恨晚

四、

最後說個真實的小故事。

我和我的搭檔王勝男老師相識於多年前的職業規劃師認證班,當時我面臨著艱難的職業選擇,而勝男當時在一家企業做內訓師,生活上也面臨著舉家在哪個城市定居的困惑。

就在那樣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這個女人身上有我非常欣賞的一點,那就是,她在這些“隱性選擇”方面,從來都是積極主動的,事實證明,她確實也爭取到了很多機會。

不論是課程中的角色扮演,還是課下和老師的互動交流,勝男永遠是衝在前面的一個,有一回,她甚至在課下和一個老師聊了很久,我在旁邊駐足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同樣是參加線下學習,有人就會意識到,其實課下還隱藏著很多選擇,比如,你可以和仰慕多久的老師聊一聊,或者認識了某位同好,就此締結一份情誼,未來能夠開啟另一番可能。

勝男在訓練營中,總是感慨萬千:“我和趙老師當年就像在座的你們一樣,通過學習彼此認識,到今天成為了事業上的合作伙伴......”

瞧啊,那些隱藏的選擇,是多麼神奇啊!

所以最後一個問題,你真的打算讓工作或者生活來一點變化嗎?

A、試一試;B、算了。

“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長出大樹的種子一般,在眼睛裡是看不見的。但,人類社會生活的明顯的變化正發生於其中。 ”——列夫·托爾斯泰

真正的高手,都擅長處理人生的“隱性選項”,讓人相見恨晚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