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這個賽季的中超冬窗期中超各隊有些不尋常啊,是不是都在憋著大招呢?

Ivanfutbol


由於足協頒佈了聯賽新政,新賽季新籤外援年薪不得超過稅後300萬歐,冬窗期各俱樂部已經不可能再有大動作。唯一具有轟動效應的大連萬達撤資一事,好像也已經有了解決方案,所以中超各隊冬窗期已經憋不出大招。


預計2020賽季中超聯賽冠軍的爭奪依然不出傳統幾支強隊,北、上、廣還是主旋律,魯能泰山和江蘇蘇寧依然敲邊鼓。

廣州恆大目前人才濟濟,在外援方面已經沒有了引入空間,只是在內援引進上還有操作餘地,不過憋大招的希望不大。

上海上港全部保留了原外援,由於新引進外援年薪不得超過300萬歐,已經不可能再引進大牌外援,據悉全北現代前鋒洛佩茲已經進入了上港的引援視線,能不能成功還要等待消息。內援方面上港引進了買提江和於睿,估計也就這樣了。


北、上、廣三強裡面只有北京國安最有可能“憋大招”。

北京國安新賽季的目標仍然是奪冠,為此他們甚至拒絕了廣州恆大以阿蘭加張成林換李磊的計劃。目前北京國安在比埃拉回歸、奧古斯托留隊以外,巴坎布、金玟哉、費爾南多三名外援都有可能被更換。不過有意思的是,本來是租借的費爾南多有可能被強制買斷,此事正在扯皮中,最後結果怎樣還要繼續等待。
魯能泰山最大的變化是教練組,在巴西助教法比奧離隊以後,俱樂部新聘請了原霍芬海姆的助教馬克和斯圖加特的青年隊教練瓦茨。至於球員方面估計變化不大,由於近幾個賽季魯能泰山不再追求大投入,球隊最大可能是再引進一名外援中衛。

所以在限薪新政下,這個冬窗期中超各俱樂部能夠憋出的大招可能不會太多!


中超快評


這個冬窗有點冷,截至目前,買提江加盟上港已經算是最重磅的轉會了。

出現這種情況,大概有三種原因:

第一,經濟因素。根據各種爆料,多傢俱樂部投資人,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經濟問題。比如河北華夏幸福就屢有資金鍊出現問題的傳聞流出。大部分民營企業捂緊錢袋,投入大幅減少。

第二,優質球員稀缺。國內球員水平普遍不高,除了少數國家隊核心球員外,其他球員的水平一般。而那些少數的優質球員已被各大俱樂部鎖定,有錢也很難買到。

第三,足協政策限制。中性名導致足球的宣傳推廣作用受到了嚴重削弱,許多投資人因此心生退意。足協在球員工資、轉會費、財政收支方面的各種規定,也讓各傢俱樂部可操作空間減少。

可以想見的情況包括:

國內大牌球員不願轉會。受限薪令的影響,很多還在合同期內的球員,不願意轉會。轉會要籤新合同,受限薪令影響,收入會比原合同縮水一大截。球員更傾向於把目前的合同執行完畢,再尋求籤新的合同。

外援無法更換。根據限薪令,新籤外援工資被限定在300萬歐元以內。而大部分中超球隊現有的外援工資都要超過這個金額。更換外援,意味著只能找年薪在300萬歐元以下的外援,這樣的外援水平恐怕不如目前已經在隊中的外援,俱樂部自然沒有更換的動力。


當然,冬窗還沒結束,重磅交易仍然有可能出現。申花、大連和恆大三支球隊,可能性最大!

申花奪取足協盃冠軍,要征戰亞冠,現有人員儲備顯然不夠,增加一些強援是顯而易見的。

一方的轉會操作與股權問題掛鉤,如果大連方面解決了相關問題,萬達成為一方真正的主人,一定會補強球隊的實力。畢竟大連現在的成績與萬達的期望嚴重不符。

恆大的變數則是歸化球員。阿蘭、洛國富已經符合代表國足征戰的條件。如果在轉會窗口關閉前取得國際足聯的認可,具備了代表國家隊比賽的資格,就屬於國內球員。兩人不佔用外援名額,對所有中超球隊都具備極強的吸引力,很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球員交易。


小馬哥看球記


中超還能正常嘛?這個冬季註定有點冷,各大俱樂部這是“無招勝有招”,讓足協看戲呢。

中超冬窗轉會期過去不少時間了,除了廣州恆大爆出“清洗”功勳老將,以及上海上港大肆引援,其它俱樂部幾乎都是無動於衷。特別是中小俱樂部,即使是衝超成功的石家莊永昌和青島黃海,也基本是按兵不動。

上海上港經歷上賽季四大皆空後,2020賽季勢必要有所作為。趁機續約艾哈邁多夫、奧斯卡,以穩定外援陣容,再引入國腳級球員買提江和於睿,接下來或許還會有動作。陣容實力得到補充後,上海上港可說是對冠軍勢在必得了。

這就是有錢真好!為爭冠可以不惜一切,但其它俱樂部呢?為什麼都沒有任何動靜呢?

其實也並非完全沒有,只是在試訓中而已。而且這些試訓球員基本都沒什麼來頭,可說是“老弱病殘”級的球員,所以關注度不高,也就讓人感覺這個冬季有點冷。

這也可以說是中國足協的目的達到了,盛世中超要徹底告別。球員限薪、限制歸化球員使用、球隊中性化、配備女足隊伍等等政策開始產生效果。

據《新民晚報》消息,一支中甲球隊投入5000萬元,從聯賽中僅獲得40萬元分紅,這樣的環境,還能有幾個投資人有興趣繼續玩下去?所以中甲、中乙出現不少球隊有意退出聯賽的意向,寒冬正在來臨。

即使是中超聯賽,也並非個個都是有錢的主,關鍵很多投資人都是民營企業,這錢不是大風颳來的。投下去沒個響,那還來投資足球的熱情?

中國足協作為聯賽管理者,只賺不賠,瞎折騰,苦的、痛的永遠都是俱樂部。本來中超聯賽蒸蒸日上,迎來大批投資者和贊助商,卻由於足協的政策讓聯賽觀賞性急速下滑,失去關注度,也就沒有任何廣告價值。

如果沒有宣傳效果,那投資中超聯賽還有什麼意義?奢望從聯賽中分紅過日子?那簡直就是痴心妄想。還讓俱樂部去除企業名稱,要求中性化隊名,這不是沒事找事嘛?

當然,很多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過於急功近利,完全忽視現實情況,怎能取得預期效果呢?中國足協該好好反思啦!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那會燙傷自己。

中國足協包賺不賠,俱樂部大虧空,那趁機過冬,也就很正常啦。只是中超這個冬季到底持續過久,看足協的吧。

讓俱樂部減負,雖然眾望所歸,但由此帶來的後果,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即使中超球隊能夠抗住這個寒冬,估計下次也難確保可以挺過去了。

中甲、中乙球隊大撤退,不是靠延遲提交工資確認表就可以解決的。足協需要做的是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建立健康的聯賽環境,而不是一步到位,扯痛眾人。





常夢長樂


題主你好,我是夏說個球,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老夏個人覺得,這個冬季轉會窗各個球隊不是在“憋大招”,而是真的沒有大招了。

本賽季的冬窗時間是1月1日到2月28日,現在眼看著已經快要20天了,轉會窗口還是一片風平浪靜,這個轉會窗不再像前幾年那樣瘋狂,一方面各個球隊遲遲不見引援動作,另一方面即使是已經官宣新援的球隊也沒有大牌外援。要問為什麼各支球隊遲遲沒有引援消息,那主要還是受到了中超新政的影響。

(這個中超轉會窗再也沒有了以前的“瘋狂”)

這個轉會窗,中超的確是“變天了”,要知道前幾年中超的軍備競賽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胡爾克、奧斯卡、保利尼奧等巴西國腳級別的強力外援紛紛來投,在最瘋狂的2016年冬窗,中超甚至超過了英超成為當個轉會窗口最能“燒錢”的聯賽,引援總支出達到了瘋狂的2.67億歐元。

作為管理者的中國足協自然不會視而不見,大牌外援客觀上的確提高了聯賽的影響力和觀賞性,但另一方面的確加劇了中超的泡沫,持續燒錢對於一個聯賽和一些小球隊來說肯定不是好事。所以在今年冬季轉會窗開始以前中國足協出臺了“最嚴”限薪和限制轉會費的政策,即使是外援的頂薪也不過300萬歐元,這個限制政策包括了全部的新簽約和新續約的外援,沒有了高額薪水的誘惑,自然鮮有大牌外援願意加盟中超。同時足協對於各支球隊的薪資結構也作出了明確規定,各個球隊都在想方設法改善隊內工資結構,在這個時候也沒有多少俱樂部想繼續大手筆投入。

(以後的中超很難有重磅引援了)

這個轉會窗口最熱鬧的球隊依然是廣州恆大,但是恆大在這個轉會窗口也只是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了歸化球員和處理隊內的一些老將上,並沒有像以前那樣瘋狂引援,而另外一支“燒錢大戶”上海上港也只是簽下了買提江,續約了奧斯卡,其他也沒有很明顯的動作。中超兩個最豪的球隊尚且如此,其他的球隊就得更不要說了。

足協新政對於各個球隊的影響還是非常明顯的,沒有了大牌外援的加盟對於聯賽的觀賞性和商業價值的確是一種損失,但是我們的聯賽能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夏說個球


在這個冬窗期中超各球隊並沒有進行特別大的引援行動,只有以下球隊就行了引援,

木熱合買提江天津泰達→上海上港

於睿長春亞泰→上海上港

小摩托費爾南多回歸恆大

石家莊永昌引進多名中甲球員,

在這個冬窗期上港進行了補強,其他隊伍沒有太大行動大多數是因為足協出臺的300萬限薪令所影響。並沒有進行太大多的動作,足協的限薪令導致了沒有太多的球員加盟中超的球隊,所以說本次冬窗期各隊都比較平靜。


文sir談球


國家應該徹底解決中國足球的根本問題,讓真正技術好的愛國的有責任感球員入選國家隊


sf750116


呵呵,今年經濟不景氣,尤其是房產業,你指望大手筆的不現實了,還有限薪,還有歸化。所以,不是憋大招,是大家都不敢出招了,不知道足協再憋什麼招。乾脆無招勝有招!


浩然看實事


有限薪令在那擺著,還有啥大招放啊?


橙心橙義685


憋啥大招,都沒錢進貨了


手機用戶62547405447


迎和新政,瞭解新政,能有啥大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