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蘇軍為了殲滅德軍第6集團軍集結了多麼強大的炮兵和坦克力量?

小小狼王2019


眾所周知,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圍攻該城的是由德軍指揮官保盧斯率領的第6集團軍,而在數年的拉鋸戰中,蘇德兩軍在城中反覆爭奪,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但始終未能分出勝負。然而,由於蘇聯具備強大的戰略縱深和較雄厚的工業基礎,一場大規模反擊在悄悄醞釀。

1942年11月19日,大反攻終於到來,為此蘇軍調集了2000門各型火炮總兵力上百萬參戰,代號“天王星行動”。而由於經歷了數年的鏖戰,城中德軍已缺乏後勤補給,加上西伯利亞的冬天使其戰鬥力直線下滑,僅僅不到一個月,德國第6集團軍就被圍了個水洩不通,毫無突圍的可能。

最為重要的是,直到此時德國大本營仍寄希望於前線部隊能夠拿下這座城池,因而對於被圍德軍,他們根本沒有給其撤離的選項,相反的,為了能讓前線德軍拖住蘇軍,德空軍還象徵性地向包圍圈空投了一些物資補給,至於援軍則消息全無。

隨後,蘇聯軍隊為了能夠一鼓作氣拿下這些頑固之敵,又調來了7000門火炮開始大規模齊射,一時間陣地上硝煙瀰漫,圍攻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終於由狩獵者變成了獵物,最終迫於無奈,數十萬德軍士兵向蘇軍投降,曠日持久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宣告結束。


精英出鞘


1943年1月初,德軍第6集團軍已經被包圍於斯大林格勒一個多月,蘇軍在最初的大規模進攻受挫後便暫時放棄了對第6集團軍的圍殲,主要原因是德軍對第6集團軍發起了救援行動,蘇軍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放在阻攔德軍“霍特”戰役級群的推進上,隨著蘇軍粉碎了德軍的救援行動,蘇軍開始將注意力再次回到第6集團軍身上,必須迅速殲滅德軍第6集團軍,防止德軍再次發起解圍行動,同時出於下一階段的作戰考慮,蘇軍需要將斯大林格勒地域的眾多野戰集團軍解放出來投入到新的作戰中。為此旨在殲滅德軍第6集團軍的“指環行動”開始迅速展開,各種武器裝備都開始向斯大林格勒集結。



負責圍攻德軍第6集團軍的7個蘇軍野戰集團軍全部都歸於頓河方面軍司令部指揮,整個方面軍總兵力達到28萬人,擁有坦克和突擊炮264門、火炮和迫擊炮7949門。而此時的德軍第6集團軍只剩下21萬人、102門坦克和突擊炮(23輛沒有燃料)、1222門火炮,包括162門反坦克炮和29門88高炮。這樣蘇軍取得了步兵1.4:1、坦克2.6:1、火炮6.5:1的總體優勢。蘇軍經常將兵力集中於主要突擊地域,而僅在次要區域進行牽制,因而在突破方向上兵力兵器的優勢更加顯著,戰術性優勢可以達到8:1(兵力)、5:1(坦克)、20:1(火炮)的絕對優勢。蘇軍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進攻優勢,將防線的大部分交給了裝備大量機槍和火炮,但是步兵較少的築壘地域部隊,在這些地段上德軍兵力甚至超過蘇軍,但是蘇軍深信德軍已經無力發起任何進攻了,因此可以進行如此大膽的集中兵力,這種戰術在後來得到大規模運用,這就是佔據戰場主動權一方所擁有的天然優勢。



從上述兵力對比來看,蘇軍在步兵上並不佔太大優勢,主要是這些野戰集團軍此前一直在前線執行作戰任務,損失很大,而蘇軍最高統帥部已經開始準備後續的戰略進攻,不願意將過多的步兵投入到斯大林格勒地區,以往的經驗表明,在這種要塞攻堅戰中步兵的損失是極為嚴重的,因此蘇軍最高統帥部希望頓河方面軍儘量依靠炮兵來粉碎第6集團軍的防禦,而不是靠坦克和步兵,所以我們看到頓河方面軍的炮兵力量在當時來看是空前的,在12公里寬的突擊正面上,炮兵密度達到每公里202門火炮。蘇軍在突擊地域上將實施一場55分鐘的炮火準備,反覆打擊德軍的防禦前沿和縱深,儘可能的用火炮摧毀德軍的築壘陣地。



蘇軍並沒有在斯大林格勒地區投入強大的坦克或機械化軍,這些主要突擊力量已經全部投入到南部地區以擴大向西的攻勢,在斯大林格勒地區只投入了一些獨立的坦克單位,包括5個獨立坦克旅、15個獨立坦克團、1個獨立坦克營和坦克連,總計264輛坦克,分別是110輛KV重型坦克、72輛T-34、9輛T-60、51輛 T-70、22輛“丘吉爾”式坦克。即便是這些坦克力量也足夠對付德軍第6集團軍的裝甲部隊了,第6集團軍僅剩下102輛坦克和突擊炮,而且燃料即將耗盡,只能分散在各陣地上,無法集中起來進行機動反突擊作戰。蘇軍坦克直接為步兵提供直射火力支援,摧毀德軍的支撐點和重火力陣地,擊退德軍可能的反衝擊,在佔領陣地後,蘇軍坦克將半埋入固定位置協同蘇軍步兵就地堅守,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的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