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人均985嗎?“北京大學”準碩士,被“調侃”為:本科硬傷

人均985嗎?“北京大學”準碩士,被“調侃”為:本科硬傷!

人均985嗎?“北京大學”準碩士,被“調侃”為:本科硬傷

北大準研究生被調侃

如果一位來自211高校的保送生能夠進入北大,那麼她至少也得是5%級別的校內選手。手裡至少有一大把國獎,且系裡也得有2-3位老教授推薦她。就是這樣的一位優秀的保送生,被許多同學調侃為:本科硬傷,且還有多位同學表示贊同!甚至有一位同學說沒聽過安大?安大是211高校,在合肥除了科大和工大,省內學子應該最青睞這一所名校了。

人均985嗎?“北京大學”準碩士,被“調侃”為:本科硬傷

985院校的學生調侃

難道大家都是人均985嗎?說話這麼傷人的!按照正常的邏輯,你考的學校越好,那麼你的言談應該越理性,這才能突出你所在學校的一流水準。比如下面這位考上“中堅9校”就如此膨脹,恐怕有點失分寸。雖說在大學時候大家都愛拼學校的檔次(寢室裡在985吧裡水的人不少吧?),但是在比自己差一點的同學面前,難道你不懂得謙虛嗎?別人的本科也不算硬傷,卻被一些同學視為非985出身就一文不值嗎?

人均985嗎?“北京大學”準碩士,被“調侃”為:本科硬傷

北京大學

我說一個身邊的故事:清華大學本校的“三清”學子,也就是“本碩博”9年的某同學,他一直以本土學子自居,在社交圈子裡總是以一種低頭的眼光看待外校來的人。我記得當時有一個是從瀋陽某二本院校過來的,然而,這位二本院校的學生在博士階段發了很好的論文,然後去了帝國理工深造。進而,清華的這位本校學生就更不得意了,我堂堂高考狀元級選手,為什麼會敗給這樣的“本科硬傷”?

然而事實如此,這位從帝國理工歸來的學生已經是某211高校的教授了,清華這位學生在找工作時卻最多隻能留在二本院校!最終,他選擇了一所電子企業。同學們之間也都有這麼一個印象:清華內部的學生可以互相調侃一下本科學歷,但是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對掃別人的面子!

人均985嗎?“北京大學”準碩士,被“調侃”為:本科硬傷

畢業後旅行

再以當時讀博時身邊的幾位教授為例,有一位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回來的,他向來不把本土的老師放在眼裡,自以為自己發了幾篇“Nature系列的虎皮論文”,就可以在學院橫著走?然而事與願違,因為院長和系主任那一幫人可都有自己的“山頭”,你一個外來的特聘教授有何“仁和”在此大放厥詞?

後來這位海歸教授就被擠兌到另外的學院去了,再後來又一次被擠兌到下一個學院,最終他選擇了低調。後來博士同學們聚會總也會提起他,某某老師跳得高?結果被趕走了。再到後來,來了一位MIT(麻省理工)的“特聘教授”,他私下和我開玩笑說:說句難聽的,新加坡只是個二流人才引進地區,何必這麼高調得罪同行呢?且有啥可高調的呢?我頓時感悟:有才的人都如此高傲!

人均985嗎?“北京大學”準碩士,被“調侃”為:本科硬傷

該學生的打算

好了,說得有點多。再一次回到這位女同學身上,她可不在乎這些關於學歷歧視的“流言蜚語”,畢竟自己才19歲。除了選擇出去好好地旅遊一番之外,她還決定好好地完成畢業論文。其實畢業論文很重要,一般學校保送學生都害怕自己畢業設計被“抓”了,因為北大等學校都規定:畢業設計必須在良好以上,否則可以取消你碩士生的保送錄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