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記載說中國第一個朝代虞朝,曾存在千年,比夏朝更早,你怎麼看?

ann-安大官人


虞朝是中國遠古時代的一個王朝,約在公元前36世紀到公元前21世紀,虞朝之所以被從史書中抹去是因為文獻記載的缺失和並沒有考古發現證明虞朝的存在,周朝初期的人們對虞朝的存在深信不疑,對有關虞朝的故事都是口口相傳,直到春秋時期《左傳》和《國語》才有關虞朝的一些記載,但是由於年深日久《左傳》和《國語》的記載也是很模糊,之後由於歷史文獻的大量缺失對虞朝的記載只存在《論語》和《史記》中。

在虞朝之前還有一個上古王朝唐朝,這個朝代是由堯帝建立的也稱為唐堯,堯帝在沒有統一之前國家只是以很多分散的部落形勢存在,堯帝統一各個部落之後憑藉自己豐富的政治經驗開始制定政治制度,按不同的任務分派各級官員對部落進行管理,逐漸形成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形態。由於堯帝的兒子丹朱是個不肖之子,到他年邁之時並不想由他繼承王位,為此堯帝在全國尋找賢能的人並把王位讓給他,最後經過各部落首領的商議選定舜為繼承人,把王位禪讓給了舜,並把兩個女兒嫁給了他。堯帝在位70年,去世之後被葬在河南省商丘市高辛集。

舜帝是有虞氏部落首領,名叫姚重華,他即位之後也就代表著虞朝的建立。虞朝繼承了唐朝的一切政治遺產,延續唐朝的政治制度,隨著政治經驗的豐富舜帝又對各級官制進行改革,制定的官制有:司空,治理水土;后稷,掌管農業;司徒,推行教化;士,掌管刑法;共工,掌管百工;虞,掌管山林;納言,掌管政令;通過這樣一些列卓有成效的整頓,各項工作都出現了新面貌。舜帝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各行各業發展繁榮,但是為了親自看到人民的真實生活舜帝就準備南行,從都城山西永濟市出發對國家進行巡視,當巡視到湖南省永寧縣時舜帝去世,葬於九嶷山,陵墓稱“零陵”,舜帝去世以後大禹繼承王位並建立夏朝。

在歷史上一般會把唐朝和虞朝統稱為唐虞之國,由於現在考古發現我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而且很多甲骨文的文字不能辨識,對於唐朝和虞朝以及夏朝的記載就少了遠古的文字證明,而且也沒有考古發現那時的歷史遺蹟,所以商朝以前的事蹟很多都是先人口口相傳的,所以現在的歷史學家都不相信夏朝以前的朝代存在,為此只能把夏朝以前的朝代定性為神話傳說。我認為任何民族都有根源,無論是關於本民族的傳說或是神話都不會無中生有,由於史料的缺失神話和傳說是瞭解本民族起源的最直接的依據。


微風書房


根本沒有所謂的虞朝,這不過是後世文人對上古的一種說法而已,是將先秦的朝代歸結成“虞夏商周”這一說法。

首先要強調一點,這裡說的是朝代的存在,而不是文明的存在,不要認為有文明就算是朝代了,如果連這都分不清,那你願意相信黃帝朝代存在也無所謂。

目前從考古證據上,最早得朝代只確認了商朝作為一個朝代的存在,而夏朝的存在還有很大爭議,注意是夏朝,而不是夏文明,夏文明的存在目前沒有太多的質疑,所謂存疑的是夏朝的存在。那麼夏之前的所謂虞朝,更是虛無縹緲了。

其實所謂的夏指的是夏禹,而虞指的是虞舜,在虞舜之前還有唐堯,那如果按照某些人的說法,虞朝前面是不是還得加個唐朝才可以?

對於上古的歷史,由於年代久遠,留下的證據很少,這也是很無奈的事。文字的記載固然是證據,但遠不如考古的實物證據有力。目前我們確認二里頭遺址從年代上講應該是夏代的遺址,規模上也很有可能是當時的都城或重要城市,所以可以證明夏代文明的存在。

而虞舜,是因為舜出自有虞氏,所以有虞舜之稱,但是否建立了王朝,可以稱作朝代,從考古各方面的證據來看,當時的社會還不具有建立朝代的能力。虞舜很可能是當時一個比較大的,比較有影響力的部落聯盟而已。

至於唐堯,指的是堯帝,唐也是因堯出自陶唐氏,而得名的。目前考古上已發現的陶寺遺址,很可能是唐堯的都城,但是,也無法證明當時已經出現了朝代的社會形式。

因此,如果只是隨便說下上古文明,三皇五帝啊,堯舜禹啊,唐虞朝什麼的,都無所謂。但是,如果從科學和考古的角度上講,那個時代還不能算是朝代。


寒蕭99


自己的老祖宗幹嘛要求別人來認證?如果別人故意指著你家祖墳說這不是你家祖墳,那你讓不讓他挖呀?

有些專家還是洋大人思想,站不起來!

自己明明有記錄的已經近7000多年的歷史,非要讓洋大人來承認,洋人知道你是從哪冒出來的啊?他連漢字都不認識你跟他講歷史?

洋人連說兩個不字,我估計他連路都不會走了。那個說筷子不如洋刀叉先進的那個是誰啊?看看,飯都不會吃了吧!我真想跟他說:“用手抓呀!”天生的能耐,神仙都沒轍。


阿山WLS


唐虞

所謂的“虞”也稱“虞夏(舜)”或“有虞氏”。說到“虞夏”就不得不提到“唐堯”,因為這倆基本上是一塊出現在歷史文獻中,合稱為“唐虞”。就相當於考古學上的“龍山文化時期”。

《論語·泰伯》:“ 【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史記·汲鄭列傳》:“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此外,在《墨子·明鬼》、《左傳·莊公三十二年》中都有類似的記載。

其實,很好理解, 唐堯的代表人物是【堯】,虞舜的代表人物是【舜】,正如夏朝的開創者是【禹】(也有說是從啟開始),這三個人單獨說可能很多人不認識,但是放在一起您肯定熟悉,不就是堯舜禹嘛。

所以,唐堯和虞舜代表的是夏禹之前的時期,由於許多古文獻中又有不少這方面的記載,於是在民國時期就有學者呼籲:“給‘有虞氏’一個地位。”

然而,有記載不代表就算是一個朝代,就目前來說就是夏王朝的存在,證明起來都有難度,更何況在夏之前的朝代呢?不過,這當然不是不承認虞為一個朝代的理由。

為什麼不承認唐虞或虞為一個歷史朝代?

首先,要明確一點,不是不承認唐虞的存在,而是不承認它們作為一個正統的王朝存在!原因有三:

其一:雖然古文獻中不少有關於唐虞也好,虞夏也好的記載,但是,畢竟不是主流,主流的還是以夏為起點。就是同樣在《論語》中也是以夏為起點。

《論語》中的名篇:

子知問:“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什麼意思呢?子知問:“在周之後會怎樣呢?”

孔子說:“殷商承襲夏朝禮制,繼承的和剔除的是知道的,周承襲殷商的禮制,承襲了多少也是知道的,在周之後的朝代也是這樣,對於周朝的禮制肯定也會有所繼承,這樣的話就不難推測後世會怎麼樣了。”

從這篇可以看出孔子也是支持夏、商、週三代說的。

此外,最有利的證據就是司馬遷的《史記》,它說的第一個朝代是啥?夏本紀!可不是“唐虞本紀”,也不是“虞夏”本紀!


其二:原本關於夏、商的記載就很少,還是後面發現了甲骨文後,商朝的地位才穩固了。然而,關於夏朝,目前也沒有特別有說服力的文獻資料。並且,在有了現代考古學之後,講究“二重證據法”,也就說光有文獻還不行,還要與考古發掘相輔助。二者,缺一不可。

其三:其實,不被承認的又何止一個唐虞,在歷朝歷代更替中,有多少短命王朝或非正統王朝不被承認?很多吧。比如王莽時期,人家可是當了皇帝的,一樣也不能算是一個單獨的朝代啊,還有南宋、北宋之間,據說也有一個,但是也是不被納入正史的。如果,隨隨便便一個時期都能納入正史,那麼中國的朝代可就多了去了。

沒有陰謀,也不是刻意隱瞞,只是沒有將虞朝劃為(正統)王朝的範圍。另外,問題中說“曾存在千年”也是不準確的,虞夏的存在不過百年。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歷史。歡迎點贊加關注!


文物考古聊歷史


現在流行的是“夏商周”三朝並列說。而中國歷史上,大量文獻經典均採用“虞夏商周”四朝並列說!例如法家經典《韓非子》第五十卷“顯學”中,曾有這樣的記載:“殷、周七百餘歲,虞、夏二千餘歲。”儒家經典《論語》也有這樣的記載:“唐虞之際,於斯為盛。”司馬遷的《史記》也曾提及:“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以及“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後,使復典之,至於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由此可見啊,在司馬遷對歷史的認識中,虞、唐二朝是並列的關係,類似我們口中的“隋唐”、“魏晉”。中國歷史文獻的憾失,我們只能窺其大概!所以,不要陰謀論,認為是被虞朝是被史書“神秘”抹掉,是不嚴謹的。我們只能希望隨著科技的進步,往後能有夏之前的更多研究發現,畢竟關乎著最早期的中國歷史。中國歷史學家王樹民先生,曾於發表過《夏、商、周之前還有個虞朝》的學術論文,論證虞朝的存在性,有興趣可以拜讀一下。


太史令Mr周


不是抹掉!按現在醫學,初生的孩子長大都會忘記了嬰兒時!社會歷史還有更多的變數!比較西方歷史,東方的系統化不是真實的歷史嗎?一條河流就是因為拐彎就否認沒有上游!


手機用戶92294603465


就連您說的那個“比虞朝更晚”的夏朝,迄今我們還不能從出土文物或古代正史中緊接著夏朝的商朝文物、文字中,找到確鑿的文字記載。

儘管這並不妨礙我們自己的史書將夏朝列為中國最早的王朝,畢竟我們還有二里頭文化早期這種看上去“有可能是夏朝”的遺址,以及紅山、良渚、三星堆等明確帶有王權色彩和國家形態,但基本上可以肯定“不可能是夏朝”的遺址,但這種說法要想在國際上得到廣泛承認,或者換言之,讓中國自己的主流說法(承認夏朝存在)變得更有底氣和說服力,仍需找到確切的、第一手的、可以證明屬於夏代的文物——直至19世紀末,商代是否如顧某剛等先生所謂“層累創造”、說白話也就是“瞎編”的“偽歷史”,尚有很多爭議。甚至一度在“洋學堂”的學院派裡,殷商就是個傳說中的王朝,但一捧甲骨,一個殷墟,一切都解決了。

二里頭考古遺址


既然得到認同最多的幾個疑似夏代遺址,如二里頭早期、登封……,至今都未能挖出可以確鑿認定是“夏代器物”的東西,甚至比較成熟的殷商文物考古,從大量甲骨、鐘鼎文中也找不到一個“夏”字,找不到春秋以後隨處可見的夏代或更早的傳說和人物名稱(相反,理應生活在夏代的商人先輩,如亥等,記載是明白的),這就意味著至少在目前,我們還要為努力證明夏王朝的存在而認真工作。

良渚文化考古遺址


既然如此,那麼即便在傳說中也仍然是“禪讓制”,或即便如很不可靠的戰國或更晚論述所言,他是被禹所流放的,所謂“虞朝”也是個語焉不詳、連政體和傳承製度都說不清楚的謎團,您如果說這樣的“虞朝”是第一個朝代,那麼在考古和史料記載上“乾貨”半斤八兩的“堯朝”難道不是?或者,雖然史料記載闕如,但千真萬確挖出遺址甚至疑似文字的半坡,難道不是“中國第一個朝代‘坡朝’”?

半坡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


剛剛說了,中華文明和國家形態的歷史,完全可以用良渚等有確切國家形態可考、可證明早於商代的實證,往前推到更久遠——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生拉硬拽地捏造一些所謂“歷史”,東鄰日本偽造石器埋起來再挖出來的事,最好不要去效仿。


李厚何


我們的教育都是5000年文明,夏商周三個時期,但是夏朝的首都地址一直有爭議,實事求是的科學研究,沒有明確的證據明確的證明夏朝的存在,何況是更早的王朝呢?


唐山宋士巖


哪有什麼虞朝,虞指的是虞舜自己出身的那個部落叫有虞氏部落,歷史稱為唐堯虞舜


心無止境ghyo


能增長我國古文明史固然是好事,但我們必須要有考古發現坐實它的存在,不要學韓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