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於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真的存在嗎,就算有中華歷史也只有4090年嗎?

江郎才未盡


中華文明的歷史不是5000年,說上下5000年,是一種謙虛的說法,從燧人氏發明用火開始,先祖種稻、樂器等的歷史來看,輕鬆把中華文明史推斷至一萬年左右。



首先,我們從文字的歷史,來推斷中華文明的歷史。
從考古的年表看,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號稱賈湖刻符。

在賈湖遺址內出土的龜甲、石器、陶器上發現了一批契刻符號,目前共17例,分別刻於14件甲、骨、石、陶器上,其中龜甲刻符9例,骨器刻符3例,石器刻符2例,陶器刻符3例,其共同特點均是刻劃而成。早於安陽殷墟甲骨文5000多年,領先於古埃及紙草文字與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最早的文字雛形之一。


香港中文大學的饒宗頤先生研究認為,9000年前賈湖契刻符號與36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有著驚人的相似:

一是書寫工具相同,皆以銳器為工具把符號刻畫在經過修治的龜甲或骨器上;

二是殷墟甲骨文是用來記載占卜內容的,而賈湖契刻也與占卜有關;

三是賈湖契刻是事理符號,而甲骨文中的事理字很多。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認為,9000年前的賈湖人創造的契刻符號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質,與商代甲骨文可能具有某種聯繫,很可能是漢字的濫觴,對漢字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七千多年前的蚌埠雙墩遺址,發現630多刻劃符號,豐富多樣,就同期國內外文化遺存來說,都十分罕見,驚人。符號種類之多、內容之豐富是同時期其他遺址所無法比擬的。雙墩刻符的功能可以分為表意、戳記、計數三大類。
距今6000年前的屬於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的陶缽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種刻劃符號,即半坡陶符。

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表意符號”抽象成比較定型的“甲骨文”。可能大部分人或專家,把甲骨文的時間當成中華文字的時間起點,本人從不這樣認為,中華文字的產生應該更早,最到可以推演到舊石器時代後期或新石器時代初期。因為記錄工具等原因,文字難以存留下來。


文字的起源,不是憑空想象的,它來源於自然,來源於社會生活。中華文字是一部活的歷史,反映著當時的社會場景,記錄著當時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文字來源就是圖畫,文字是不斷抽象的過程,即使是現漢字,本身也是一幅幅圖畫。

當然,有人會說,刻符不是文字,這是國內考古學界不夠自信,為什麼承認埃及、巴比倫、希臘等地刻符,出土刻符考古資料很少,他們還讀不懂,就可以當成文字呢,中國的刻符卻不能當成早期的文字,是不是笑話!


其次,從考古實物的出土時間,也可以輕鬆把中華文明推到萬年以上


河南博物館珍藏的賈湖骨笛是我國(也是世界)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如此精美的骨笛,可見當時新石器時代打磨技術之高超、精細。打磨工具的應用也是爐火純青,這難道不是活生生的華夏文明?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江西萬年仙人洞—吊桶環遺址、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浙江浦江上山遺址等考古發現了一萬年前的人工栽培稻遺存。特別說明下,2004年11月19日,在道縣進行水稻起源考古研究的中美聯合考古隊,在玉蟾巖遺址又發現了5粒已經炭化了的古稻穀。而上世紀九十年代,玉蟾巖遺址就曾出土了4粒最原始的水稻穀殼以及最原始的陶器,將人類栽培水稻的歷史推進到了1.2萬年前,中國栽培水稻起源於一萬年前,被認為是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100項考古發現之一。


三皇與五帝所在的上古時代,也可以簡稱為“三皇五帝”。在沒有文字記錄的年代,也是一代一代口口相傳而來,三皇,一般指燧人、伏羲、神農;五帝,一般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炎帝、黃帝,發明火與在土地上農業種植,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僅僅是原始社會中後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為“皇”或“帝”。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後,人類迎來了三皇五帝時代。三皇五帝率領民眾開創了中華上古文明,近現代考古發現了大量與這一時期相對應的龍山文化遺址,證明三皇五帝時期確實存在。後世將他們奉為神靈,以各種美麗的神話傳說來宣揚他們的偉大業績。


其三、夏朝的存在是肯定的,只是找到了卻沒被確認主城,或者還沒有找到主城,發掘出陶符文字因讀不懂不被當成文字而已


公認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可信的朝代,至今4100年左右。


夏朝肯定是存在的!


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明,2007年發現了良渚文明的都邑——良渚古城後,新近確認古城外圍存在一個規模宏大的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證,對研究良渚古國和中國文明的產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個水利工程,距今5000多年,比大禹治水傳說還要早。


洛陽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 經碳14測定,年代在約公元前1900年左右,真好是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總面積為3.75平方公里,內有大型宮殿遺址。出土的陶符,因為看不懂,因為不被外國人承認,卻不被確認為文字。


二里頭可以確定是夏朝的,良渚文化成功申遺,在中國及世界形成了一股良渚文化小熱潮,對於推廣中華文化是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的。也有專家認為良渚是夏朝主城的,但是不是主城?倒未必,真正的主城可能更大。主城遺址還沒發掘出來,這需要考古界同仁努力。


最後,中國應該有自己的考古體系及評價標準。


在人文領域,現在的中國專家太在意老外的看法,因為自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中國學者可謂一路向西,在意西方太久了,以至於不瞭解,也不想了解中國自身的歷史文化,現在是時候醒醒,回頭多多瞭解自己,多多研究自己,要形成自己的體系與標準。

1、 文明源頭之爭


世界的文明起源在哪,東方還是西方,這是文明源頭之爭,即文明話語權之爭,考古的最大依據當然是出土的文物和文獻資料記載,中國人老實,不會對這兩項造假,也不需要造假,資料都是實實在在的,西方也出土文物的事實,但研讀的標準確在西方,中國考古一步一隨的跟著,做得再好,西方總是會說不,中國出土陶刻文字,他就說是符號,不是文字,中國出土最早萬年前的稻穀,他可以說是印度傳來的,連人種都是從西邊過來的,甚至用基因圖譜的方式,來證明全世界99%的人來源於一個人的基因(亞當)。

中華是唯一未斷流的文明,也是唯一能從事實上破解西方文明起源理論的,因而中國的文明史常常被西方有意無意的忽視,地位還不如小日本


2、 話語權之爭


以現在中國的國際地位,在中國恢復歷史第一大國的路上,中國考古界文化界,是時候建立自己的標準,領袖說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考古界文化界要象一帶一路計劃一樣,開闢自己的一帶一路。


3、 利益之爭


中國考古界,不敢想也不敢做,存在太多私心及太多的利益,就拿二里頭的許宏來說吧,他把二里頭文化定為中國的起點,以二里頭為起點,之前就不是中國,之後才是中國,他不就成了中國之鼻家祖?大家說說是不是私心、利益在作怪?


考古工作,有時象科研一樣,是沒有盡頭的,隨著科技手段、考古工具的進步及地理環境的變化,只會有更多的遺蹟出現,中華文化的起源時間,只會一步步向前推移。從第一個文字造出,到成熟體系的甲骨文形成,至少也要有幾千年,乃到上萬年,證據都在地底下,這需要一代代考古人的努力發現。


最近注意到一種現象,網絡上有大量的文章在宣傳:說華夏文明及中國人來源於埃及,把《山海經》中的故事說成是埃及文明東遷,不知道是有意為之,還是戲說,竟然有名牌大學的教授參與其中,這是要從根裡否定華夏文明,對於這些現象,中國人是不是要保持警惕?


.

.


【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K12全語文、海外漢語,漢字創新思維、漢字國學、解字古詩文】

漢字師認證課程,讓你成為一名合格的漢字老師、一名漢字啟蒙師!

想了解詳情,關注本號,私信留言 ”

99

瞭解漢字視頻的 "一字一視頻,一字一科普",私信留言:“819




漢字谷主


這是五帝之一顓頊帝時代的墓葬,規模不小,你說多少年。顓頊時代大約幾個王加起來前後經歷了三百多年。




終南高揚


給一箇中外結合的另類答案,為了保證不被認定為抄襲(把自己在悟空的內容,放到自己的頭條號上,笨笨的頭條都認為我在抄襲),本答案的全本在頭條號。

中華的歷史很長,肯定不止5000年,但是文明史就可能真的沒有5000年。

先來叨叨中國人的歷史,在新疆的小河墓葬中,埋葬在最下層的遺骸中,就被檢驗出有南方的基因,也就說約4000年前吧,中國人就已經擴散到新疆地區了,若沒有一定的人口基數,這樣的擴散是不會發生的。

研究中國歷史最方便的一點,就是中國有完備的歷史記載。在中國的竹書紀年、史記等重要文獻,都記載了夏朝的存在,可就是苦無考古證據,在出土的商朝甲骨文中,竟然沒有“”字(也有可能是沒被認出來),很難想象在商朝,居然就沒提到前朝的夏朝。

然後才是二里頭、良渚和陶寺等考古現場的發掘和深入。這些遺址都已經發掘幾十年了,還發布了無數的考古報告,就是沒法拿出夏朝存在的過硬證據。

然後,外國人也開始嘰嘰歪歪了。他們先是提出,長期以來中國的考古界,一直痴迷於對夏朝確實存在的先入為主的觀點,很可能夏朝就是不存在,或者是以“春朝”、“冬朝的方式存在。相比商朝的迅速考古證實過程。經過怎麼大量和長期的考古,還不能發現夏朝,是不是該改一改思路啊?

尼瑪的洋鬼子,居然說的有板有眼。

然後就是對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現場,其實本人非常欽佩二里頭的幾代考古學者,還是現任隊長許宏的粉絲,洋鬼子也提出了不少意見,尤其對原先宮殿位置(靠夯土判定)的建築物,就提出尺寸和規模太小的問題,不到200平方米的主殿,居然還被分為三個房間。同時,也認為二里頭遺址的部分規模和水平,甚至還稍遜於其他遺址。

最後就是實驗室的檢驗精度問題了,看到有資料說,在中國一些實驗室的檢驗方法精度,不太科學,某些方法甚至存在32%的誤差。

但是,考古工作還是可以繼續發掘下去。也許在未來會有驚喜。


圓窗外面有白雲


其實夏的概念最早是周人提出的,周人自稱華,也自稱夏的後代。所以才激起了無數後人為了考證這個詞的來歷。

據現代專家考證,夏應該開始於4100年前一直到3600年前之間。那個時候應該處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剛開始向青銅時代轉變。

根據考古發現,這個時代唯一符合的史前遺址只有兩個地方,即“山西陶寺”與“陝西石峁”這兩座史前空前規模的古城。

山西陶寺自從發現之初起,就被冠以“堯舜之都”。因為他有高度發達的玉石文化,並且初步進入了青銅器時代。他有完整的城牆和古代宮殿遺址,並且還發現了象徵權利的物品。不僅如此,在它的周圍還發現了古代的天文臺。一切跡象表明,這裡曾經是一座王者之都。



陝西石峁遺址,剛剛發現就被冠以“石破天驚”。剛開始的時候被人們冠以黃帝的崑崙城,後來經過考古發現,他的年代下限被鎖定在了3780年前,這就與夏代吻合了,所以它又被稱為“禹啟之都”!


425萬平方米的超大面積,堪稱史前古城之最。龐大的石頭砌成的城牆,有現代城牆所具有的一切元素。皇城臺上甚至還發現了來自於南方的物種“鴕鳥蛋殼和鱷魚甲骨”,說明這裡曾經受到了全國的朝拜。並且它的玉石文化登峰造極,堪稱中國玉石文化之最。他的玉石材料來自於全國各地,一切跡象表明這裡曾經是“天下的中心”!

歡迎大家關注大唐神都,將會帶給您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大唐神都


由於西方沒有系統的史書記載,所以他們判定文明的依據就是考古,即只有文字、都城這些象徵物的出土,才能證明這是文明史時代,而不是原始社會的部落群居。

那麼夏朝是個什麼情況呢?

無論是春秋時期的《左傳》還是西漢時期的《史記》,其實都明確提到了夏朝的存在。但可惜,我們始終無法通過考古來驗證這一點,因為找不到夏朝都城的遺址,找不到夏朝的文字,就無法證明夏是一個具備國家形態的朝代,而只能被西方當做是原始社會的文化聚落,甚至不被當做信史。國外很多介紹中國歷史的書籍中,都是把商朝作為第一個朝代的。

為了驗證夏的的確確是我們國家的起源,國家啟動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對疑似可能是夏遺址的河南二里頭文化、山西陶寺等遺址進行了多年的考古發掘。當然,關於夏朝的東西我們暫時還沒有找到,但卻有了更多的意外發現。

經過對陶寺遺址的考古發掘證實,早在夏之前,我們就已經形成了國家形態,這也就意味著,夏朝其實並不是我國的第一個朝代,而僅僅是第二個甚至可能是第三個。

《左傳》曾經提到:“故有得神以興,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而《韓非子》中也說:“殷周七百餘歲,虞、夏二千餘歲。”虞朝,又被並稱為唐虞,也就是上古的堯舜時期。

這個虞朝其實連我們自己也不相信他的存在,因為所有的中國歷史課本里都是把夏朝作為第一個朝代的。不過隨著陶寺遺址的考古發掘,我們發現了完整的都城,有手工業區、王陵區、平民區、觀象臺、宗教祭祀區等嚴格劃分,出土的朱書扁壺上,也發現了夏以前的文字,經破譯後得出所書為“文堯”二字。所有證據都指明,陶寺就是史書所載的堯都平陽。

而亂葬墓中,發現的大量被殘殺的屍骸,也證實了這裡曾經被人為毀壞過,與《竹書紀年》中所記載的堯舜權力更迭是通過暴力完成的完全吻合。經過碳十四檢測,這次改朝換代的殘骸,年代均超過4000年以上,可想而知,在改朝換代之前,虞朝的歷史還要繼續前推數百年。

綜上可知,陶寺遺址的考古成果,不僅證明了史書記載中關於堯舜的真實性,同時也證明了早在堯舜時期,我國就已經脫離了原始部落形態,正式進入了國家文明。既然比夏朝更古老的唐虞時期都已經被證實了,那我國的歷史上下5000年,自然也就毫無懸念了。


秦皇漢武






有圖有真相:看看文物局局長怎麼說,看看孫慶偉教授的新書怎麼說,看看“不倒翁言論”許宏怎麼說。


T問道T


被主神空間認可判定宇宙最低文明的標準是地球文明最早夏朝建都城算起;中華文明歷史是5060年,夏朝都城建於黃河附近,茲因黃河多次改道,夏朝都城被埋在地下,夏朝文字習慣雕刻木頭和竹片上所以文字無法保留,商朝雕刻龜殼上或者獸骨上或者青銅器鼎上文字才能夠得到保留,例如遠古中國高度文明發展到星際文明,發展文字都是使用高級電腦的表示交往聯繫,所以遠古中國稜形文字也無法保留,例如現在人類文明都使用電腦,如果現在人類文明毀滅文字也無法保留。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按照西方人說法:中國夏朝沒有文字存在,那麼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靠祭祀雕刻符號,或者用繩子各種結法記事也表示文字,都不能算被判定文明歷史存在,西方人從來就是用雙重標準判斷制訂的文明歷史。稱得上文明歷史只有羅馬文明因中斷,但是從地球從爬形兩棲哺乳類胎生誕生智慧物種第一代人類到發展到高度文明智慧人類~進入星際文明到滅亡存在時間16萬年~第六代高度文明智慧人類黃帝時代~勉強進入星際時代到遷移地球到宇宙尋找適應居住星球存在時間6100年,茲因跟地幔高度文明智慧物種~恐龍人爭奪地表控制權雙方使用核武器使地球人類文明退回石器時代,也造成當作地球氣候惡劣環境無法生存,黃帝時代高度文明智慧人類高層和精英人員全部被迫遷移,恐龍人退回地球地幔生存,但是當時誰也想不到地球氣候環境幾年後就恢復正常,黃帝時代殘餘低層生活人類繼續生存發展到現在第七代人類文明重新從夏朝開始所以說:中華歷史文明之火根植這塊土地從遠古至今也是地球人類唯一文明得到延續從來都沒有中斷過。


擦肩而過的世界


夏朝當然是存在的,史聖司馬遷認為夏存在,而且在史記裡給出了夏都斟撏的位置,左華泰,右河濟,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實際上這是寬泛的洛陽的位置,只要在洛陽找到帶大型宮殿的都城遺址,而且時間上正好在夏朝,就可基本確定,是夏都斟撏。

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巨大宮殿遺址,有四平方公里如果說是部落議事廳,也太大了,碳14測定時間是元前1750年,離商朝的起始時間元前1601年尚有一百多年,混淆的可能性並不大。

宮殿有中軸線設計,而且左右嚴格對稱,已被認定我國的第一個宮殿,也反應了中國先祖對宮殿設計的基本要求。

二里頭是夏的晚期遺址,和新密縣的新砦遺址,登封的王城崗遺址,正好涵蓋啦夏朝的早中晚期。仲康,孔甲,後臯,帝辛曾在斟撏立都。

新砦的中期遺址,發現最高等級的陶器殘片,屬於東夷的龍山文化,是后羿和寒浞滅夏的證據,和夏朝歷史吻合。

二里頭的文字是陶文,遠在貴州荔波縣的水族水書師,恰好能夠讀懂,這為今後找到文字證據,打下基礎。二里頭的青銅禮器已經發現,但是金文尚未發現,所幸二里頭遺址也只是發掘了十分之一,將來文字的自證證據也許會來自陶文,

如果否定夏朝的存在,就要否定斟撏的巨大宮殿遺址,同時否定陽城遺址,新砦遺址。王城崗遺址的發掘,就是因為最早發現了書有陽城倉器的陶瓷殘片,夏朝初都陽城,也是有古文獻記載的。雖然完美的文字自證證據還沒有出土,但是現在還否定夏存在恐怕更難,三座夏都遺址,都有宮殿遺址出土,而且有前後呼應的地層關係,相信夏朝夏都的完美證明,也只是時間問題。


老楊141007668


"殷人有典有冊",可惜殷商的典冊並未保留下來,但通過考古發掘,我們看到了商朝精美的青銅器和成熟的文字發達的城邑,所以商朝是個文明程度極高的王朝。先進的青銅技術和文字不是突然出現的,一定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所以中國的有文字有青銅器的歷史應該更早,說商之前有國家文明的歷史近兩千年(韓非子所謂虞夏二千年)不是誇張。但是,西周共和元年之前的歷史記載等文獻(如三墳五典)今天看不到,因而考古取得實證是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目前的考古尚未發現夏代及以前系統的文字,我們既不能說商之前無國家文明存在,也不能武斷那時王朝的形態。一切有待於考古等進一步的研究。歷史學是很嚴謹的不是隨性的,一分證據說一分話,不可盲目輕率下結論。


閒雲


傳統史書記載作為參考就好,關鍵是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

《史記》言中國歷史,三皇之初茫茫無稽,故只從五帝說起。對於遠古歷史,述而不論往往是最正確的做法。疑夏朝之存或不存,越往前的古人,越比今人更有發言權。至於說找不找得到遺蹟,則是另說。

今天講遠古歷史,我覺得更應該著重介紹考古發掘和新石器時代等各個時期的劃分,這才是令人信服的答案。比如遠古人類的發現,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的劃分,新石器時代早期、中期、晚期的發展,尤其是新石器時代中後期的城市遺址發掘。再有就是各個地域不同新石器文化的發展與消亡,新石器時代末期與先商等史書記載的銜接。而四五千年前一系列城市遺址的發現,那才是中國文明的真正開端,而不是晚幾百年的夏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