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父母年纪越大,脾气也越大,动不动就生气?怎么去安抚他们?

舞宁儿


三分钟就消气了。当他们生气和唠叨的时候尽量不要说话,就听就好了,不好听的自动过滤,有道理的可以给点回应:嗯,哦,好……如果实在忍不住和父母有矛盾吵架了,也不要有隔夜仇,今日事今日毕。自己反省一下或者冷静一下,然后可以主动和父母道歉,如果来不了口道歉就可以行动表示。春节马上到了,多陪陪父母聊天,不一定要有多少话题,很多时候他们是缺乏倾听的人。


柴谜苗


我替我父母回答这个问题吧,我奶奶今年83了,常常因为一点点小事就生气,在生气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他们生气的原因,所谓的老小老小就是年纪越大就越像小孩一样,一天我爸饿了去冰箱找吃的,奶奶正在厨房中,关冰箱门的声音大一点,她就觉得我爸爸故意的发脾气,有意见觉得她住我家时间长了,无论怎么解释都不听,非要去我小叔家,结果去了两天(奶奶耳朵不好)小叔和奶奶说话的声音大点了,就生气,说小叔吼他,生气、哭,吓得大家赶紧开家庭会议,分析问题,就连我们这一辈都参加提意见,最后总结奶奶是缺乏安全感,再者陪伴的时间有点少,大家都去上班就她一个人在家,由于耳朵听不见看电视她已经没有多大兴趣,更多时候发呆,再者问问题什么的不要拐弯抹角的表达,直接说出来,爱也要直接表达出来,有空多带她出去耍感受现在的新事物,陪伴能解决很多问题,一次带上奶奶去看电影,嘴上肢体上虽然都是拒绝,看回来够她说一个星期的话题,现在我家,就像对待小朋友一样对待奶奶


桃子要喝酒


父母年纪大了,脾气也越来越大,动不动就生气,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的话题。我曾经关注过这类的问题,也深深的思考过,因为在我的老家,现在基本都没什么年轻人了,都是父母辈的老人留在家里,也就是所说的留守老人,其实即便不是留守老人,这个问题其实也普遍存在。这跟老年人心理发展还有所处环境以及子女有很大关系。

我自己就是常年在外,很少回家,一方面是工作太忙,另一方面是父母经常各种唠叨,有时候听着觉得挺烦的,所以差不多一年最多也就回去两次左右,但是经常也会打电话给父母联系,家长里短的聊一下,遇到不想听得了就跟父母说还有事要忙就挂电话了。

有一次给母亲打电话说想吃家乡味让她帮我准备些寄过来,以前的每次只要我开口她都会满口答应然后寄给我,但是这一次出乎我意料的妈妈竟然发火了,她说我不寄,想吃自己回来拿。语气果断而坚决,让我觉得有点不对劲,我轻轻的问她咋了?她说没事,你要是想吃就自己回来,我有事去忙了。

因为这个电话,我开始思考问题的原因,很明显母亲生气了,我也感觉到她其实是想让我回家了,我又想了想,自己确实有阵子没有回家了,然后我决定回去看看。回到家之后,发现我想吃的母亲都做好了,母亲看到我回家,显然很高兴,一个一个的拿出我爱吃的,边拿边跟我说,快吃吧,这都是你爱吃的,我吃着母亲准备的美味,看着母亲的动作跟满足的笑容,突然就感觉心里一梗,好像被什么堵住一样,让我无法呼吸,眼泪也差点掉下来……这画面多像我给儿子准备吃的那种画面啊,简直就是翻版,给她做好吃,看着他吃着的那种满足,也许只有经历过做母亲的那种感觉,才能体会吧……

也因为这个插曲,我意识到母亲是真的老了,看着母亲两鬓的白发,我心里真是很多的后悔跟自责,这么多年,真的太忽略他们了,因为母亲想我了,也不知道怎么表达,也不想影响到我的工作,所以基本都是不管家里有没有什么事都是告诉我都很好,这次也是刚好我想让她给我寄吃的,也就就这个机会别扭的表达了这个意思吧,还好我感觉到了,我很庆幸自己感觉到了。

由于身体各种机能的衰退,社会功能的减弱,让老年人产生一种无奈,没用,孤独的感觉,这个时候的父母特别渴望亲人的一些安慰,陪伴,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价值还有意义而不是一个没用的老头。如果这个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同的老人就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来引起后辈的注意,就跟我们小时候一样,想要什么的时候,或者想引起父母注意的时候,我们就会哭闹,这是孩子的表达方式。为什么要说老小孩就是这个道理,父母会像我们小时候跟他们寻求关爱一样,通过发脾气来表达他们的需求,引起我们的注意。

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三口或者四口之家,很少有跟父母一起住的,即便是有跟父母一起住的,也很少有说花时间去陪伴老人聊聊天的说说话的。

所以如果感觉到父母发脾气了,生气了,好好去感受下,这股生气从何而来?然后再想想自己,多久没有陪伴过他们了,小时候他们陪我们长大,现在让我们陪他们变老吧,用小时候他们照顾我们的心态,去照顾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用,还可以被爱。


看故事说故事


来来来,我有心得,并且处理好了

是我老丈人家的事,老丈人以前做生意,赚了点钱,也挺风光的,后来家里出了点事,钱也花了不少,打个比方以前抽最次的烟金皖,现在抽白沙,想想他的心情吧,天天在家待着找事,家里都快让他逼疯了,后来我就带他去钓鱼,本来不愿意去,觉得没意思,后来钓着鱼了,妈呀上瘾了,连这快两个月了,天天在河边坐着,天天就想着咋钓着鱼,做鱼饵,窝子,也不想着吵架找事了,老人啊以前拼命挣钱没啥爱好,不会玩,你就想着带他玩很容易上瘾的[耶][耶]


Oo朽木生花oO




JJuW小白


父母年纪越来越大. 脾气也越大,别的不说 . 我就说说我个人亲生经历吧,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 记得那天晚上一家人吃过晚饭聚在客厅,一起看电视. 当时我正在追一部港剧,而母亲大人却喜欢看另外一部连续剧,因此发生了争吵,说是争吵,其实是辩论,你一句,我一句。

第二天,我去买多一部电视剧装二楼客厅.

有句话说“你养我小,我陪你老” 或许我这样做不一定对,但我们不能对父母亲发脾气.

谢谢



黄叔叔爱拍照


老小孩,老小孩就是这个意思,人老了,好似回到小时候,不听话,固执己见。最近几年,我是很少同父母发生争执,因为明白,争执也无用,你改变不了。原来不是,总想改变他们不好的习惯,不良的生活态度,后来发现无用,还把他们气的不行,自己也生气,索性不多管,看他们心情好说几句罢了。

年纪大了,脾气不好,还是缺少沟通,沟通顺畅,起码之间交流比较一致。

我的父母尽管固执己见,发脾气不太多,还总教导我们心平气和,我们姊妹经常回家陪同,有时听他们说话,所以脾气没有不好。

假若脾气不好,我们先就着他们意思,过后娓娓道来说说。


振振菊花开一波


我倒觉得,可能并不需要安抚,最近就火,跟我父亲见面就吵两句嘴的那种状态的话,我觉得我父亲还是蛮有活力的,我父亲六十了,说起来父母脾气越来越大,在武汉了,主要就是找不到能跟你聊的话题了,我父亲就是这样,想跟我聊天,又不知道要聊什么,老是聊着就吵起来了,而且我跟我父亲感情还是很好的,但如果你真的不想让他脾气太大的话,就,有时间多陪一陪父母,这样脾气再大的人也会好起来的


社会青年158855735


儿女父母年纪大了,脾气也变了,变得越来越容易生气。父母无来由地喜欢生气,有时候会令儿女手足无措,儿女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怎么应对。这里,我就说一说父母生气的原因,知道原因,子女也就会有应对的办法了。

有时候父母生气,并不是年龄大的原因,如本来就脾气不好的父母,遇到事情就容易爆发,而温和且素养很好的父母,一般是不容易生气的。

脾气不好的父母,生气来的快,去得也快,不是个事都会生气怼子女,这是害怕子女忽略自己。这样的父母,儿女略施小技,哄哄就好,甚至不需要你哄,他们自己就好了。

而平时脾气温和,素养很好的父母生气,作为子女一定要重视起来。因为这十有八九是父母遇到了堵心的事,而且不好解决或者没法解决,就只能生闷气应对。这时的子女,应该了解清楚父母生气的真实原因,然后再想办法安抚。千万不要忽略父母为什么生气,那样真正会气出病来的。

人老了,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了,但社会阅历使他们经验丰富,见解深刻。否则也就不会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说法了。有时候,年轻人否定老人的见解,就非常令老人生气。特别是子女要做某一件事,老人认为不可行加以阻止的,子女就不应该粗暴地说你老了,你不懂。然后我行我素地干下去。这样特别伤害老人的心。这时子女要做的,是倾听父母的意见,最好是请父母能给出具体指导意见。然后再把自己的意见想法说给父母听,分析利弊,给出应对措施。这样,子女做事情不仅成功率高,父母也觉得子女尊重了自己,不仅不会生气,而且觉得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子女的认可,觉得自己还有用,心理会舒畅无比。

父母老了,我们说的孝顺,不是给父母钱花,与父母说话语气不冲就是孝顺,而是需要真正地尊重父母,不忽略父母的感受,那样父母就真正的不会生气。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子女不仅要孝,还要“顺”

,其实这个顺很简单,子女只要一直看着自己的父母顺眼,父母就会顺心,就不会生气。


老牛爱遛弯


父母脾气大,经常是因为“子女不听话”。

无论我们多大了,在父母眼中,我们都是孩子,所以他们总忍不住的想要“提醒”,“管教”我们。

可是我们毕竟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不顺从父母的,在他们眼里就是“叛逆”,是“翅膀硬了”,他们难免会不服气,发脾气。

那时我们就要及时和父母最好沟通,心态平和的主动缓和气氛。多诚恳的说,“是是是,对对对”。

父母更年期到了。

父母如果到了更年期,身体各方面肯定大不如前,疾病和疼痛有时也会找上门来。有时候因为身体出了状况,就会直接导致情绪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做子女的要经常提醒父母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带父母去医院做定期体检,有了病况及时治疗。

我们要做的就是照顾好他们的饮食起居,多陪陪他们,和颜悦色一些。

毕竟父母都是“嘴硬心软”的。

人都有情绪,父母脾气大,还可能跟他们遇到的事情有关系。

人们遇到难题,就会莫名烦躁。也许父母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但是又不好意思跟子女开口说,一时心烦就发了脾气。

所以子女要关心父母,及时发现和解决父母的难题。

当然,有时候,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相处并不会一直都是很融洽的。

偶尔小吵一下,也是无关紧要的。情绪闷在心里,还不如让他们叨叨几句,疏导出来了。

如果父母没事找事,可能就是闲的。

父母退休后,却没有什么其他的爱好,突然赋闲在家,看啥啥不顺眼,在家太无聊,就发脾气刷存在感。

这时,子女可以帮助父母,鼓励他们发展良好的业余爱好。比如跳跳广场舞、写写字、打打拳、养养花等等。

父母如果老是宅在家里。日子一成不变的,也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子女应该抽空带着父母一起出去旅游,也可以顺便结交驴友,增长见识。

父母和小小孩之间往往隔代亲。

父母可能对子女发脾气,但是对自己的孙子辈都是宠爱有加。

子女可以鼓励父母多和小孩子待在一起。和自己的孙子孙女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老小孩小小孩都很天真,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平时父母不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也要哄着父母,没事多发发红包,多买点礼物,说点好听的话。因为他们是我们的至亲。

其实父母都是很好哄的,而且最吃孩子那一套,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