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蜜蜂越養越少?子脾出現"花子"可能是主因,不可不防

在蜜蜂繁殖期,對於養蜂人來說,最樂意見到的莫過於巢脾面上頂蓋飽滿、日齡一致的健康蜂子,這種健康子脾數量的多少決定著蜂群后續發展的好與壞。假如同一脾面上出現日齡不一的子房與空房、工蜂未及時清除的患病子房相間排列的,稱為"花子"。蜂群產生"花子"應當引起重視,這將影響蜂群群勢增長,進而影響養蜂人的收益。

一、蜂群產生"花子"的6種原因

1. 粉蜜原因

中蜂脾面上常分蜜、粉、子三區,少數新手偏重飼餵,然而在強飼餵狀況下,工蜂易將粉、蜜儲藏在子區,與蜂王產卵爭巢穴,造成蜂王產卵不整齊,呈現"蜜壓子"或"粉壓子"現象。意蜂王則在粉蜜脾上插花產卵,外觀不成塊,形成"花子"。

蜜蜂越養越少?子脾出現

2. 病害原因

當蜂群受到病原菌危害,子脾上幼蟲出現不同程度的死亡。如蜂少於脾,蜜蜂不能徹底清除病子,形成病子房、空房、健康子房混雜的"花子";如脾多於蜂,蜜蜂能及時清除病子,出現空房與健康子房相間的"花子";隨後蜂王又在部分空房中產上卵,就產生空巢房,封蓋子房、卵房及日齡不一的幼蟲房相互插花的"花子"。

蜜蜂越養越少?子脾出現

3. 蜂王原因

高度近親繁育的蜂種,雖然蜂王產下的卵為受精卵,但有一部分卵會孵化為二倍體雄蜂幼蟲,其孵化後幾小時會被工蜂移除而留下空巢房。近親培育的蜂王生命力衰退後,會產下一些無法孵化的死卵,或被工蜂發現清除掉,或乾枯後被清除。當蜂王年老,或受到傷害致殘時,蜂王產卵機能變差,往往產下的卵不集中成片,有時一房多卵,有時留有空房,形成"花子"。

蜜蜂越養越少?子脾出現

4. 傷熱原因

在酷暑高溫季節,或人為關閉巢門時,由於蜂箱內通風條件不佳,易激發老齡蜂不斷騷動和取食,使蜂巢的溫度不斷上升,而持續的高溫超出蜜蜂正常調溫的極限,致使巢內的部分幼蟲無法忍受高溫而死亡。

5. 飼料原因

蜜蜂小幼蟲的食物為蜂王漿,花粉和蜂蜜是大幼蟲和成蜂的食物,而花粉是促使工蜂分泌蜂王漿的主要原料。如果群內缺少粉、蜜飼料,大幼蟲將得不到足夠的食物,哺育蜂分泌飼餵小幼蟲的王漿量也會減少,它們便會因缺乏營養而死亡。

蜜蜂越養越少?子脾出現

6. 水分原因

春繁期寒潮頻襲,或高溫乾旱季節,蜜蜂無法採集到充足的水來供給蜂群的所需,使得巢內溼度降低,引起部分卵蟲乾渴死亡。

二、防治蜂群"花子"的實用措施

1. 加強飼養管理,常年飼養強群。氣溫較低期要做好保溫工作,將弱群合併,保持蜂多於脾,密集群勢,不僅有利於巢溫的穩定,使蜂子健康發育,而且還能增強蜂群的清巢能力。

蜜蜂越養越少?子脾出現

2. 根據氣候、蜜源特點及生產的側重點,選擇抗病力強的蜂種,對蜂王優勝劣汰。同時,定期引進不同蜂種,更新蜂群血緣,增強蜜蜂的生命力。如果以生產為主,飼養雜交種,利用雜種優勢。培育雄蜂時,儘可能選擇與母本經濟性狀有差異的強壯父本蜂群,有計劃地在育種時期加入雄蜂脾,大量地培育健壯的種用雄蜂,使其數量在蜂王交尾期佔有絕對優勢。

蜜蜂越養越少?子脾出現

3. 始終保持蜂群有充足的飼料,當外界缺蜜粉源,或群內缺乏飼料時,及時補喂。

4. 做好蜂群的保健工作。清除放蜂場地的雜草、異物、汙水等,保持清潔,進行場地消毒。蜂機具定期消毒。發現病群,及時進行隔離、處置,降低傳播機會。

5. 加強蜂箱的防熱遮蔭及通風管理。在高溫季節,用草簾或黑色遮陽網給蜂群遮蔭,防止陽光暴曬;大開巢門和紗窗;若外界有蜜粉源,巢、繼箱可前後錯位留縫通風;把蜂箱用木樁或石塊墊高至離地面 15 cm 左右;箱內小隔板外留空 2 張巢脾的空間;意蜂達到 8 框時就加繼箱。

蜜蜂越養越少?子脾出現

6. 注重箱內外喂水。當蜜蜂因天氣、場地而出巢採水困難時,可進行箱內外喂水。可在箱內放一器具盛水飼餵;也可在巢門前放一盛水容器。但要注意放些漂浮物在水面,防止蜜蜂溺亡。

在養蜂實踐中,要加強各個環節的飼養管理,學會有意識地預防"花子"。對於"花子"蜂群,先要確定其產生的原因,再採取相應的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