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呢?

悠悠鄉村路


寡婦是個很可憐的群體,她們因為各種原因丈夫早逝,自己卻因為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而不能再嫁,當然這其中要排除掉一些真正對亡夫有著強烈感情的女性。但是大部分寡婦骨子裡都是希望能夠再找一段感情生活的,可惜的是舊時家族不允許,社會更不容,於是就有了所謂的“疾風驟雨,不入寡婦之門”這句俗語。

其實這句俗語從字面上都很好理解,那就是就算外面狂風暴雨,天塌地陷,男人也不能跑到寡婦家裡面去躲避一時,為什麼呢?因為會汙了寡婦的清白,這體現的實際上是對寡婦的保護。

寡婦這個群體在舊時不僅自己要忍受生理上的痛苦,更要忍受一些人無端往自己身上潑的髒水。原本好心好意,看外面天氣不好,收留一個路人過夜,其實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

結果到了第二天,各種流言蜚語像雪片一樣飛過來,可憐的寡婦無法承受,有的瘋了,有的遠遁他鄉,更有的自殺以示清白。但是即便如此,來自民間的流言依然不會放過她們,所以到最後,寡婦們就算是發現暴雨之夜,一個人在外面快死了,出於自身的安全考慮,也不會去救他的,而只能眼看著他死在暴風雨當中。

如果你要問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要我說是一點道理都沒有,且不說寡婦見死不救,事後要承受巨大心理壓力,就從她們本身而言,憑什麼她們不能有自己的第二春呢?丈夫死了,不是她們的責任,死者已逝,可是生者還要繼續堅強地生活下去。

如果這些寡婦的丈夫們九泉之下知道自己的妻子生活在如此痛苦的環境中,他們也會不心安的。如果能讓妻子重新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庭,又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現代社會,沒有戰爭的影響,人民安居樂業,所以寡婦的群體少了許多,更多的是二婚或者三婚群體的出來。這些二婚或者三婚的女性就像當初的寡婦一樣,但是她們卻沒有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而是勇敢地去重新尋找屬於自己的愛情。

特別是在影視圈中,這種現象就更加明顯了,我們可以隨手舉出一些二婚的影視夫妻。如袁某某和張某某、吳某某和劉某某、汪某和章某某、李某和王某某、王某和李某某等等。

二婚或者三婚之後,他們的婚姻關係普遍穩定下來,雙方更加看重對方。現代社會也沒有要求女性必須守寡或者守活寡,加之現代社會人們思想開放,對女性重新尋找愛情持開放認可的態度,才使得現代的寡婦們能夠重獲新生。

當疾風暴雨再次來臨時,她們不用見死不救了,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認可的,就可以請到家中來休息一下。哪怕只是說說話,聊聊天,也是一件令人心情愉悅的事情。我們要感謝這個開放的社會,寡婦門前再也不存在所謂是非多的情況了,而題主所說的這句沒有道理的話,也該改一改了。


小小嬴政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記得幾年前,有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狂風暴雨,當時第一想法就是抓緊回家,結果沒走多遠,街道兩邊的很多大樹枝都被大風颳下來,嚇得我急忙跑到附近的商店門口躲避。

當時街道邊有很多商店,但我還是緊走兩步,來到一家認識的商店去避雨。那次風很大,我剛進店不久,所有商店都把卷閘門拉了下來,還是把門吹得嘩嘩響。

這就是我的避雨經過,遇到疾風驟雨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避雨,在選擇避雨場所的時候,認識的人優先,如果都是陌生人,那就是就近為原則。

俗語說“疾風驟雨,不入寡婦之門”,其實這句話在現實中算是一句病句,緊急避雨的時候,你不進門又如何知道這家人是寡婦?難道敲門之前要問一句:“你是寡婦嗎?”那要被人打死!

其實這句俗語在現實中並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完全是為了體現“程朱理學”的儒家思想。

程頤的一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朱熹將其發揚光大,成為後來檢驗婦女是否貞節的標準。這種將貞節置於生命之上的思想影響了很多人,而“疾風驟雨,不入寡婦之門”也是這樣的意思,哪怕外面颳起龍捲風,外面的男人有了性命之憂,也不能踏入寡婦門檻半步,因為她的貞節高於一切!

現實之中,這樣的情況是不存在的。寡婦不可能都是獨居,她可能還有孩子,還有公公婆婆,或者她是住在孃家,這時候不能因為家裡有寡婦而拒絕一切行路之人的求助。

結束語

有人說這句俗語是為人處世的經驗,我卻覺得這是一種愚昧的思想。在程朱理學還沒有盛行之前,婦女再婚改嫁的現象很多,特別是唐宋時期,女人二婚三婚都不是什麼羞恥的事。

但是程朱理學影響之後,再婚的女人就會被人指指點點,一直到現在,我身邊有些離婚的女性朋友想要再找對象,三十多歲的她們甚至可以接受五六十歲的老人,這也是一種無奈。

大家都在提倡男女平等,但在一些封建糟粕思想的影響下,想要實現男女平等真的有點難。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水煮汗青


寡婦,一個很無奈的稱呼,尤其在農村,簡直是茶餘飯後的熱點。

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到底是啥意思呢,今天我來講講我的看法。

本人出生於湖北省,竹山縣一個偏僻的山區。

山區沒有高收入,種地,養殖,都不行,沒有開闊的土地,沒有肥沃的農田,地勢原因都是邊邊角角的小塊地,機械無法耕種收割,一般成年人都會選擇外出打工,我們家嬸子就是個寡婦,老公在工地上班,被鋼管傷到了沒了性命,還算年輕30出頭。

從那以後她家裡串門的很少了,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不是沒有道理的,只要和男的多說幾句話,要不了多久,就會傳開,哎呀,那個誰誰誰昨天又跑寡婦家去了,半天都沒出來,估計又沒幹好事,別說進門聊天了,就算趕集都不敢和寡婦走在一起,你看那個誰,那麼辛苦賺錢,又被那寡婦忽悠去了,估計又去街上買衣服,,,老一輩的人,很多沒讀過書,更談不上素質,又沒啥娛樂,只有嚼老婆舌打發時間。



其實寡婦更需要周圍朋友的關愛,因為她們已經受到過委屈,和常人比缺的太多,都說男人能頂半邊天,一個女人要承擔一個家庭的全部,可想而知他們的命運是很淒涼的,

暴雨驟雨,不進寡婦門,這句話的意思也很好理解,那就是在我們遇到天降暴雨的時候,無論刮多大的風,下多大的雨,也不要去寡婦家裡擋風避雨。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這樣不僅給別人帶來麻煩,同時也給自己惹上禍端。老祖宗總結這句俗語,表面上是在說下雨天不能去寡婦家避雨的事情,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做人要懂得如何避開是非之地,小心引火上身。


朕的累爾等不懂330


“寡婦”也就是指年紀輕輕的時候,丈夫就去世了的女人。在過去女人在丈夫去世了以後,是很少有人改嫁的,不然會被世俗所唾棄的。就算是丈夫去世了,但是依然還有在婆家堅守自己這一生,所以在當時寡婦的一生都是非常悲慘的。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的字面意思是說,就算是外面下起了狂風暴雨,也不要去寡婦家附近躲雨,更不要進入到寡婦家裡面去。這是為什麼呢?

女人天性就是比較膽小的,在狂風暴雨的天氣裡,正常人都會有點害怕的,更何況是家中沒有男人的寡婦了,所以遇到這樣的天氣,他們也是非常害怕的。在過去還有著“窮單身,富寡婦”的說法,就是寡婦雖然家中沒有了男人,但是她們很節儉,依然還是有一些家底的,自然也就會成為別人惦記的。而在狂風暴雨的天氣裡,有些小偷小摸也就會幹一些偷雞摸狗的營生,因此寡婦也會擔心有人來偷她們的東西。在這樣的天氣裡,如果你去寡婦附近躲雨,就會讓她們更加的害怕。烏雲密佈、電閃雷鳴,並且還暴雨如注,這樣誰知道來者何人,是不是真的躲雨呢?

當然了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那就是這樣不僅會給別人添麻煩,還會給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煩。老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在古代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女人的社會地位不高,是要遵從三從四德等禮教的。就算是丈夫去世了,也是不能改嫁的。當時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可是寡婦的丈夫已經去世了,因此生活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如果有人在下雨天去她家躲雨了,那肯定會被別人傳閒話的。這樣的話,就算是你們什麼都沒有發生,但是一旦讓人看見了,那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而流言蜚語就是一把殺人於無形中的刀,換句話說人也看會被唾沫淹死。

同時這對自己也不利的,如果一個男人和寡婦沾染上了關係,那麼麻煩也就來了。在農村裡就是“好事不出門,外事傳千里”,茶餘飯後大家最愛的事情就是嚼舌根了。如果已經成家了,那這樣的事情傳出去,則不利於家庭和睦。如果是還沒有成家的男人,那以後娶媳婦就很困難了,村裡人也會對其指手畫腳。

所以就算是下再大的雨,也不要去寡婦家躲雨。這樣就算是自己淋雨感冒了,總比惹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要強。因為精神上的痛苦要比肉體上的痛苦可怕得多。而老祖宗這句話背後的道理是在告訴我們,做人要懂得原理是非之地,小心引火上身。同時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不能只是顧著眼前的個人利益,而忽略了別人的感受。換言之,就是不能做損人利己的事情。


農夫也瘋狂


農村俗語,不光用於指導農事方面,更指導著農村的風俗人情和人際交往。這些古老的智慧,經由了時代的風雨,綿延至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有的農村俗語與當前的社會價值觀格格不入,漸漸失去了指導作用。比如在過去常被人說起的“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如今很少被人說起了。

寡婦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有著很深的痛苦。在過去,由於封建習俗,女士要守貞操的。做的好,立個牌坊。做不好,沉進荷塘。在過去,寡婦的地位是很卑微的,生活中灑滿斑斑血淚。

記得曾經看過一場名叫《寡婦村》的電影,說的就是封建習俗對婦女的壓迫。當地的習俗為結婚未滿三年就不能同床,分明就是活活守寡。所以,那裡的寡婦很痛苦的,活寡痛苦中更多了煎熬。

新中國成立後,婦女解放,男女半邊天,寡婦的地位不再那麼難堪,但寡婦仍然要是被避嫌的。之所以避嫌,是擔心發生姦情。無論是男的勾引還是女的撩騷,都會壞了名聲。

過去,我村就有一個寡婦,愛過傷過後,活的卻是隨意了。村裡的老漢還是光棍,只要想偷食,往往都能得到滿足,只要一捆大蔥就行。寡婦的生活艱苦一言難盡,一個人的勞累也是獨木難支,為了生活,有的寡婦就這樣過著日子,似乎只要能活著,名聲不重要的。

當然,事物是有兩個極端,也有些守在過去的陰影裡永遠走不出來,鄰村有位寡婦,受不了失去的痛苦,結果尋了短見,一塘的清水結束了生命,原因就是交往男友惹出了閒話。

其實,時代的進步在於承認個體的差異,在於差異個體的公平,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處女還是寡婦,都應該是公平的。失去的痛不該成為阻礙戀愛和別人嘴巴里的閒話,寡了後依然可以盡情談愛,享受愛情,朋友們,大家說對嗎?


流水無聲


“疾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的意思是:即使是在下大風大雨的天氣,也不要踏入寡婦的家門。比喻不管發生什麼事,也不要鬧到寡婦的家中。那古代人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可以從下面兩方面的分析得知答案。

1.保護自己,不惹事上身

寡婦,是丈夫死了的女人。寡婦死了丈夫後,家裡就只剩下自己或是孤兒寡母,家中無男人。在古代,古人是很注重女子的貞操和貞節的,如果寡婦家裡出現男人,會被人懷疑不貞潔,跟男人有染,按照古代的禮法,不貞的女子是要被“浸豬籠”沉塘,或是被亂棍打死的。

在古代,女人偷漢子是件見不得人的醜事,是讓大家不恥、唾棄、眾矢之的的大事。而跟寡婦有染的男人,也同樣遭大家唾棄和責罰。在古代,如果身為寡婦,自然而然會受到周圍的左鄰右舍的格外關注,說白了就是古代的寡婦會被鄰居們監視,有點風吹草動就會被好事的人上綱上線,被人指指點點。所以會說“寡婦門前是非多”,下再大風雨都不要進寡婦的家門,省得自找麻煩,萬一讓人懷疑,落得百口莫辯的下場就慘了!

2.同情弱者

在古代,踢寡婦門、挖絕戶墳、吃月子奶、罵啞巴人,被稱為四大缺德事。寡婦是指死了丈夫,靠自己過生活的可憐女人。如果明知是寡婦的家,還去無故踢寡婦的家門,擺明了就是欺負寡婦;絕戶是指沒有子孫後代的人,絕戶什麼都沒有了,還要去挖他的墳,是件很缺德的事;吃月子奶是指爭吃剛出生嬰兒吃的奶,嬰兒沒有爭搶的能力,爭嬰兒吃的奶,是不道德的;啞巴是指不會說話的人,通常啞跟聾是連在一起的,明知啞巴聽不到、說不出,不會還嘴,還去罵他,就是缺德。這四種缺德事中的四種人都是弱者,做這四種缺德事就是欺負弱者,在古代人的道德標準裡,是不允許做這四件事的,這也是憐憫弱者,保護弱者的行為。所以,“疾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也可以理解為保護寡婦,不去打擾寡婦的生活的舉動。

總之,古代人會流傳“疾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管是出於保護自己或是同情弱者的角度,都不應該隨便去打擾寡婦。


杜芹芳66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無論再大的風再大的雨,千萬不要去寡婦家裡躲避。究竟這是為什麼呢?

大家知道寡婦喪失了丈夫,是農村的弱勢群體,最怕別人說閒話,鬧得滿城風雨,在人前抬不起頭……因為農村長舌頭女人的唾沫星子能淹死人,倘有如此一出,被人發現,一來敗壞了寡婦清白的名譽,二來也會給人把柄,給自己臉上抹黑,若經人添油加醋一說,把你這個人的品行也打進“十八層地獄”,這雖是以前的封建思想在作祟,但擱在現在,雖然步入了二零一九年,社會不同了,一個有家室的大男人也是忌諱這種情況的發生。


有的說,身正不怕影子斜,怕啥?但你別忘了“寡婦門前是非多”的這句話的含義,為了自己粘上不必要的麻煩,我還是要悄悄地告訴你:低調些,才是做人之本。

再說,不替自己考慮,也要為人家寡婦考慮一下,一個女人家,本來失去了丈夫,就夠悲哀了,你又何必給人家制造一些無事生非的流言呢?若是關心尊重她,還是遠遠的躲開吧。


如今社會開放發達了,對於寡婦來說,若想找個合適的主兒,確實沒啥大驚小怪哩,嫁出去,重獲一個美好的人生,也是一個蠻不錯的選擇!

不知大家如何看待,敬請評論發言!


我的老家就在這個莊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代表什麼意思呢?

字面意思,就是風再大,雨再急,你就是正好站在寡婦家門口,也不能進她家門躲雨。

但是,這只是字面意思,深層含義就是面對寡婦,你要避嫌,瓜田李下,你非要彎腰繫下鞋帶,寡婦門口,你非要說帶“色”笑話,和寡婦肌膚接觸,施展“撩妹技”,存心不良。

其實,社會上有許多舊的思想,是不對的。

一,“風流小寡婦”這個詞就不對。寡婦就是一定不正經的嗎?一定會勾搭良家男子嗎?這顯然是偏見。

二,而且,小寡婦勾引有婦之夫是不對,但有時是這個有婦之夫勾搭小寡婦呢?人家小寡婦正好年輕,就沒有生理需要了?人家是用了你的丈夫了,但是她最後也是還給你了,又不是隻借不還,破壞你的家庭。

三,如果她只是勾引光棍呢?難道也有錯嗎?大家都是“單身狗”,以談戀愛的名頭睡下,何錯之有?指不定,日久生情,這個社會就少了二條光棍了。這對穩定社會是好事呀!








南雷霆峰


看到這句俗話,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另一首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呢?

其一、俗話說的好,寡婦門前事非多,疾風驟雨之時,孤男寡女共處一室,而柳下惠只有一個,除了六根清淨的僧人,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點風流韻事。

其二、“疾風驟雨,不入寡婦之門”從字面意思來講,是人在出行的時候突遇狂風暴雨,為了避嫌或者不壞對方名節,最好不要進屋避雨,這是古時倫理道德觀念的影響所致。

俗語的出處

這句俗語我自元朝馬致遠寫的摺子戲《薦福碑》,主要寫窮秀才張鎬歷盡千辛萬苦才得以中狀元的故事,這句話在第一折楔子時出現。

“你若入門時,抓了你那臉!卒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你快回去!”

張鎬頭天投拜貼給黃員外,結果黃員外當晚暴斃,張鎬上門時黃員外夫人正自傷心,有些牽怒張鎬,趕其走時說了這話。

這話結合當時情形是有三層意思。

1、黃員外新喪,夫人自然悲痛,認為是張鎬造成了黃員外的急怒攻心,所以認為張鎬有責任,因此不假顏色,趕其走。

2、暴病而亡,肯定會驚動官府,如果張鎬上門,自然有合夥謀財害命的嫌疑,到時黃夫人有口說不清,為避免生出事端,排除意外的發生,張夫人才說出了此話。

3、寡婦名節是大,無論與張鎬有無關係,這時都不能與張鎬有任何瓜葛,以免引來流言裴語,再無存身之地。

古時對寡婦名節有嚴厲規定,“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觀念深入人心,貞節往往重過生命,這當然是朱熹大人發揚光大的。

朱熹認為女從夫,吃飽穿暖幹家務,其他的無權干涉;丈夫死後必須守節,不可以接觸其他男子肌膚;丈夫有休妻的權力;未婚女子人可死,貞操不能丟。

當守節成為應盡的義務和基本守則時,道德綁架就嚴重束縛了古時女人的行為自由和思想自由。在如今看來,這種貞節觀念其實是男權主義的犧牲品,是不人性的道德規範,忽視女人的身心要求,剝奪女人追求幸福的權力。

貞節觀念的盛行,也就造成“疾風驟雨,不入寡婦之門”的現象,表面上看去是避“瓜田李下”的嫌疑,實際上是對女性人權的孤立。

1、大戶人家寡婦,靠著家產度日,貞節成為其精神支柱,以教子成龍為一生目標,殘生無幸福可言。

大戶人家的寡婦,靠著丈夫遺留的家產,不需要拋頭露面忙活生計,靠著生意、田產等家族產業可以過上無憂的生活。

身體需要的煎熬,可以通過教子、打理家產等方式轉移注意力,一面貞節牌坊,就是人生的最後陪伴。

當然也有與人私通的,但一旦被發現,聲敗各裂,惟死一途。

《尚書》:“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宮。《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載:“夫為寄猳,殺之無罪。

2、貧寒人家的寡婦在忍受流言同時,又不得不拋頭露面維持生計,一生苦不堪言。

貧寒人家的寡婦,一方面要堅守貞節,一方面又要維持生計,不得不幫人洗衣、做鞋、繡花等工作來維持家用,自然會引來風言風語,其思想和身心都倍受煎熬。

這種拮据的生活,另嫁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但由於貞節觀念的盛行,活活剝奪了古時女人的個人權利和對生活的希望,所以貞節是扼殺人性的觀念。



“疾風驟雨,不入寡婦之門”表面上的意思是最好與寡婦劃清界線,避免流言蜚語,敗壞寡婦的名聲,二來是防止男女做出有傷風化的事,因為寡婦身心飽受寂寞的煎熬,很容易做出私通的事,看似有理,實則無情。

透過表象看實質,其實這句話就是貞潔觀念的一面牌坊,時刻提醒守寡的女人注重貞潔,同時也在警示男人不要去沾染寡婦。實則是封建社會對守寡女人追求個人幸福權力的剝奪,是違揹人性的強制性觀念的束縛。

如今,寡婦具有同等的選擇權,再也不會守著一塊冰冷的牌坊了結殘生,這是社會的發展摒棄了落後觀念,讓寡婦也可以重新開始,擁有人生的幸福。現代社會的女性,才真正是擁有了平等的權力,是封建社會女人永遠也想象不到的幸福場面!


西遊夢紅樓



上新人墳,進寡婦門,這都是令人害怕的事情。不過新墳雖然令人害怕,但過去了就沒事了,只怕一時。而寡婦門進了,卻一生都洗不清英名了,這才是真正的害怕。

疾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意思就是在颳風下雨的時候,那怕在外邊待著,讓暴雨淋著,冷風吹著,也不要去寡婦家避著。如此這般,會給你的一生帶來許多麻煩。

寡婦乃獨居之人,經過丈夫洗禮,對男人求之若渴。男人亡故,久旱不得幹霖。如果你避雨進去,天上掉下個賈寶玉,你想風流,他也想風流。自然會弄出許多的事來。如果她死靠住你,不肯撒手,必然弄的你家庭破裂,不好收拾。

如果你進去避雨,規規矩矩的進去,規規矩矩的出來,這也不一定讓你留個好屍首。被人知道後,必然風雨四起,鬧的沸沸揚揚。尿盆汙水一齊潑到你的頭上,讓你說也說不清,洗也洗不淨,一口黑鍋,背到嚥氣,你說冤不冤枉。

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了自己的名聲,就是有再大的困難,也不要進寡婦的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