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康熙皇帝驾崩当晚,雍正为何要立刻处死随侍康熙60年的心腹?

李冉静


实际上,康熙皇帝做了六十年的皇帝,六十年,一个甲子,还要在乾隆身边做心腹,这个条件其实是比较严苛的。

古人的寿命一般都比较短,虽然清朝前面几位皇帝都活了挺久时间,但这并不代表跟随他们的人就能活那么久,康熙皇帝登基时年纪尚小,硬要说谁能陪康熙尽可能久的时间,也就只有太监了。

要知道,若是做官之人,很多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很明显,年纪小了资历不够,做不了大官,也就没有机会面见皇帝,读书十年,考取功名再花几年,再陪伴康熙六十年,去世的时候再小也该有八十来岁了,所以说,陪伴康熙最久的人一定是太监。

然后说雍正皇帝。

在很多影视剧中,都对雍正皇帝继承皇位产生过质疑,都认为雍正皇帝是耍了手段才夺得的皇位,实际上,在正史上看来,雍正并没有夺权,因为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大加改革,损害了不少仕宦文人的利益,所以有话语权的知识分子们对雍正都是极其讨厌的,杜撰些雍正的坏话都是常事,不管雍正的皇位来历是否真实,雍正的名声不好是真的。

这也就有了雍正登基以后清洗康熙旧臣的传闻。

陪伴康熙皇帝,后被雍正斩杀的心腹应该是赵昌。

赵昌是什么人,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跟随康熙皇帝时间不短,打小就陪伴在康熙皇帝身边。

对于这样一位康熙旧臣,雍正皇帝最好的选择必然是让赵昌告老还乡,安享晚年,但实际上,康熙驾崩不久,雍正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赵昌。

话说当时死的人可不少,不仅仅是一个赵昌,许多与皇权有瓜葛的人都死了,为何这么多人都死了,因为这些人都是对雍正皇帝有威胁的人,他们要不是其他皇子手下的重臣,要不就是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东西。

这些人的死亡,看起来好像也印证了雍正皇位来历有问题这件事,这些人里面,许多是像赵昌这样的,常年陪伴在康熙身边的人,这些人对康熙皇帝的了解更深,对康熙最后究竟写下圣旨传为给谁了解的更清楚,之所以他们会被雍正皇帝以莫须有的罪名屠戮,很大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东西。

难道雍正皇帝的皇位确实来历不明吗?这个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也都持有不同意见,或许,只有见证了康熙嘱托写下遗诏的人才能够知道真相。


魏青衣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因病去世,临终前留下遗诏让四阿哥继承皇位,这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第二天,雍正皇帝刚刚即位,就下令将服侍了康熙多年的太监赵显立刻处死,并且株连九族,那么问题来了,康熙皇帝明明还尸骨未寒,雍正皇帝为什么非要在这个特殊时期将赵昌处死,并且是满门抄斩呢?其实只怪他知道得太多了。

有关太监赵显的记录,至今为止他的生平记载也十分模糊,我们只能从当初康熙的御用画师——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的记录中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在康熙皇帝去世的时候,赵昌在宫内的职务大约是内务府总管,或者是养心殿的太监总管,不然他不可能知道清朝皇宫之中的这些秘史。而从外国人的记载上来看,赵昌所犯下的罪名更是十分诡异,因为在平时,这种罪名是根本要不了赵昌的命的,那么雍正皇帝到底找了什么样的借口?

根据这位洋人的记载,赵昌主要犯了三大死罪:首先,太监赵昌曾经秘密在雍正皇帝的身边安插眼线,监视雍正皇帝的一举一动,并且将消息泄露给一些图谋不轨之人;第二,赵昌胆大包天,竟然私自进入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做了一把火镰,很显然他有帮助废太子重夺王位的野心;第三,他私自盗取国库五千两税银。最后,赵昌被雍正皇帝以“私盗库银”为理由满门抄斩,并且昭告天下。

按照常规的法理来说,就算是赵昌私盗库银,那赵昌只需要将银子还给皇帝就可以了,也算不上什么杀头的大罪,而前两天罪名就更是无稽之谈了,难道说给废太子的儿子制作一把用来点火的火镰也算是谋逆之罪呢?因此毫无疑问,赵昌很有可能是知道康熙皇帝临终遗嘱的一位重要人物,并且很有可能康熙皇帝所立的皇帝不是雍正皇帝,而是十四阿哥。

这样看来,雍正皇帝杀赵昌的理由就相当充分了,由于之前赵昌负责处理康熙皇帝和十四阿哥之间的书信往来,因此他是最有可能知道康熙皇帝遗嘱的人。雍正登上皇位之后,立刻下令收缴各地十四阿哥和康熙皇帝往来的书信,其最终目的就是毁灭任何康熙皇帝立十四阿哥为皇帝的证据,而由于赵昌正是这件事情的直接经办人,为了杀人灭口起见,雍正皇帝用一个“私盗库银”的罪名,将赵昌一家老小全部赶尽杀绝,从此再也没人能够知道雍正皇帝即位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


完颜翠花


我们在一些清宫剧当中经常会看到这么一个人物,也就是康熙的贴身太监李德全,此人虽为一个太监,但身为康熙的心腹,身份地位非同小可。而就这么一个尽职尽责的心腹,却在康熙驾崩当晚,被雍正秘密处死了。

当然了李德全这个名字只是电影电视剧当中虚构出来的,其真实的原型就是当时的太监赵昌。

身为康熙的心腹,每天跟随着康熙,可以说康熙大多数的秘密,赵昌都是知道的。

毕竟能在康熙身边侍奉足足60年的时候,要真要对康熙一无所知,也许第二天就被换掉了。

所以说在皇帝身边伺候要有个聪明的脑子,就好像现在大公司老板身边的助理一样,过目不忘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已。

要对康熙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比如说康熙每天要喝多少水,什么时候喝,每次又要喝多少,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平常,却相当的有讲究。

身为大清的天子,皇帝说过的话肯定是对的,所以就算说错了什么话,身为心腹太监的赵昌一定要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是气话,这就更有讲究了。

这些事弄好了没有多大的奖励,但是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并且还要守口如瓶。

说实话这个位置其实也是很尴尬的位置,如果想在康熙身边待的久,只能选择当一个纯臣,也就说朝中的所有纷争都不能参与。

所以皇子之间的斗争更要视而不见,不论哪个皇子都要一视同仁,可以说无形当中就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可就是这样的人才会被康熙所待见,才会放心的把自己所有的小秘密交给身边的心腹赵昌。

可以说只要康熙活着一天,赵昌就一定会万无一失,任何人都不敢动他一根手指头,而这就是纯臣所得到的好处。

同样的道理,你得了好处,就一定会坏处,比如说得罪了某个皇子,而这个皇子又是将来的太子。

其实我们看一看和珅的下场就会明白了,就是因为他对皇帝太忠心了,所以才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要知道天家无父子,尤其是大清王朝的亲情更不值钱,所以当赵昌身为康熙的心腹之时,也就注定了跟下一任天子玩不到一起。

雍正在自己没有即位之前,不知道在暗中收买过多少次赵昌,不得没有效果,并且还因为这件事被康熙责骂,如果不是自己运气好,也许雍正跟所谓的天子之位也就绝缘了。

当然了如果赵昌对所有的皇子都是一视同仁,也就算了,却偏偏对以前的废太子有一些亲密接触。

皇家无小事,别看赵昌只是跟废太子之间有一丝丝的接触,但是这件事传到别人的耳朵里,就是天大的事情,谁知道你们会不会因为这件小事从而在私下里有什么联系。

正所谓当你怀疑一个人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各种的不靠谱,或者说背叛。

如果这一切都不足让雍正当场斩杀他的话,哪么等康熙驾崩的当晚所发生的事就更是让雍正无法留其一条命了。

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不太清楚,毕竟我们都不是当事人,也没有看到当时的所有情况,最多也就是猜测一下而已。

可是当雍正处死了赵昌之后,大家就会明白这其中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

因为赵昌是最了解康熙的人,或者在很多时候他所说的话就代表了康熙,哪么遗诏当中让四皇子雍正即位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也就赵昌一个人知道。

只要他站出来反对,雍正的皇位很有可能就会坐不稳,毕竟朝中还有那么多的皇子等着接班呢。

所以说当时雍正想要要让赵昌归顺自己,不论遗诏当中是不是自己,都要让赵昌承认自己才是被认可的那一个,很明显赵昌不听话。

毕竟给康熙当了一辈子的心腹,足足60年的时候,早就养成了一个吃软不吃硬的性格,康熙刚死,雍正就打算逼自己低头。

可能吗?要知道赵昌这一辈子唯一效忠的人就是康熙,你雍正算什么东西,也敢当面逼自己,哪怕死也不会让雍正得逞。

于是就在康熙驾崩的当天晚上,雍正也果断处死了侍奉康熙60年的心腹,而这一切就是因为对方的不配合。


虎头山小妖


这或许又是一个阴谋论。首先真的不存在随侍康熙60年的所谓心腹。康熙晚年最得宠的两个太监主要为魏珠和梁九功,但这两人的确没有陪过康熙60年。


魏珠活到乾隆年间,本质上魏珠也是雍正的拥立功臣。但是魏珠比较贪心,跟雍正讨赏,雍正问他要什么?他说要一个城。结果雍正就“满足了他的愿望”,就让他去北海团城当总管,那个地方的确叫城,但是实际上是个孤岛。所以实际上就是把魏珠给软禁了。魏珠有个绝活,那就是甩鸣鞭,但是雍正用不着他了。

真正在康熙死后,“追随先帝”的就是梁九功了。梁九功晚年情况的确扑朔迷离,根据史料记载,他是死于雍正元年2月,在景山上自缢身亡,也就是所谓追随先帝而去。但是梁九功在康熙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失宠了,被拘于景山了。也就是说即便康熙驾崩的当夜发生了些什么,梁九功也不在场。


当然会有人说赵昌。赵昌的身份一直都是扑朔迷离的,他究竟是不是太监,这都很难确定。

关于他的记录大致见于康熙画师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雍正即位,发布了一个使全国震惊的命令,赵昌被拘执,处死刑,财产抄没,子女为奴。”

但是就马国贤的表述,他也应该是内务府官员,但有些资料上显示他是养心殿太监总管。外国人记录的史料,很多时候会被我们对正史的一种补充,但有的时候也可能会是一个误会。所以来看雍正给出杀这个赵昌的理由,在这个洋人的记录之下,就显得更匪夷所思。


赵昌分别由三个罪,第一个秘密安插人监视皇子举动;第二个是给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晰做了把火镰;第三个是欠国库5000两银子。最终被雍正以“欠银欺君”的名义给下旨诏告全国杀了。

这三个罪名都匪夷所思,欠了钱还钱就是,有必要杀了吗?给废太子的儿子做个打火机就得判死刑?最重要的可能是第一个因素,那就是他曾经监视过皇子,知道很多秘密。但是赵昌如果只是个养心殿的太监总管,他就敢干这事?除非他是受命于康熙。但这也不应该是杀他的理由。当然最最无解的是,为什么杀一个小小的赵昌,理由又很勉强,还需要诏告天下?


这些逻辑无疑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雍正继位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恰恰赵昌知道。但是西方人用他们的思维逻辑来描述东方的宫廷秘闻,闹出的笑话会很多。

就像一个叫埃德蒙·拜克豪斯的英国混混当了军官来到了清朝混了几年,回去后出了一本书,说自己跟慈禧老佛爷也有一腿,而且说慈禧老佛爷观念十分开放。这种事情,全是典型的西方艳遇逻辑。所以你们要是愿意相信尽管相信好了。


炒米视角


雍正杀死的这名康熙随侍名字叫赵昌,他是跟康熙从小一起长大的太监,所以康熙对这个太监也是当做自己人一样看待。

在跟他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康熙遇到许多烦恼事情的时候,都会跟赵昌诉说来排解自己的烦恼,两人已经算是真正的好朋友。

雍正在康熙一去世就立马杀掉赵昌,依我看至少有三个原因。

  • 首先,私人秘密

来讲康熙作为一个皇帝,他在位的时候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是历史不可抹杀的,在他治理下的清朝,当时被人称为“康熙盛世”。

但即便再英明的皇帝,也会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作为跟随康熙多年的太监,必定会知道一些康熙不干净的事,这些事在康熙在世的时候他是不敢说出去的。

但康熙去世以后,身边原来服侍上一任皇帝的这些宫女太监,按照制度会被遣返回家或者调到别处去,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能保证太监们会不会把上一任皇帝的秘密说出去。

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言行举止是备受世人关注的,特别是一些破坏国家稳定的的人,巴不得能找到一些关于康熙的绯闻,而如果赵昌把康熙的一些私人秘密传出去的话,这会让皇族丢脸,所以雍正必定要处理他。

  • 其次,国家安全

康熙生前在办理国家大事的过程中,随身的太监必定会耳濡目染,而国家边防建设、兵力整顿,国内民生治理、官员调任以及民政设施、百姓福利等等,这一些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大事,在太监长期跟随的过程中必定会看到一二。

上面说过太监在上任皇帝去世后,会被安排到另外的地方工作或者直接遣返退休,但是作为长期跟着肯定身边的太监,他肯定会知道一些国家大小事,如果他有心跟外族人勾结的话,那么国家的兵力部署、边境安防等等有可能会被赵昌泄漏到别的国家间谍手中。

但对他来说,这些情报能换金银财宝,而对一个国家来讲,这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漏洞,因为别的国家首领拿到这份情报后对清朝军务方面更加详细的了解,以此对整个王朝造成一个潜在的威胁。所以雍正对这样的人不可不防,而最好的防备方法就是让他永远的闭嘴。

  • 其三,遗诏内幕

我们知道雍正参加的九子夺嫡这一场宫廷事变,而政变最后的胜利者是他。但康熙真正的遗嘱里面写的继承人是谁,历史上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而赵昌一直侍奉康熙直到去世,他或许会了解康熙遗嘱的内幕,雍正杀了赵昌其实他可能是想掩盖当时遗诏的内容。

如果赵昌真的知道康熙传位给哪位皇子,那么这本身对雍正以后的皇位会造成威胁,为了预防万一,雍正先下手为强杀了赵昌以防他把康熙皇位的遗嘱内幕说给别的王爷听,到时候各位王爷一起逼宫,搞出大事情来。

所以综合上面来分析雍正,杀死康熙身边的随侍对他来讲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这也足够说明雍正此人是个足智多谋且心狠手辣的人,为求达到目的不惜牺牲一切。

因为正常来讲服侍了康熙一辈子的太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他跟着康熙一起长大,即便他只是一个太监,但也已经有了亲情的。雍正对这样的人能下得了手,说明皇帝都是一批冷血之人。


大国布衣


雍正是清朝最勤勉的一个皇帝,他在位十三年,整顿吏治,实行新政,一改康熙晚年吏治腐败,民生凋敝的衰败景象,让康乾盛世得以延续,使清朝兴盛长达100多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作为的帝王,他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什么篡改遗诏、弑父夺位等等传言一直不绝于耳。今天我们就说说,康熙驾崩后,雍正为何赐死追随康熙60年的心腹太监赵昌。

赵昌何许人也,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他是包衣奴出身,从小跟着康熙一起长大。原来,清朝入关后一直有个习俗,每个皇子身边,从小就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包衣奴陪侍左右,他跟随皇子一起成长,成为许多皇子最信任的人。

赵昌跟着康熙一起长大,俩人虽为主仆,但关系绝不一般。康熙晚年,赵昌被升为养心殿太监总管,负责康熙圣旨的传达。按理说,这样一个对康熙忠心耿耿的太监,雍正登基后,应该善待他,即使不重用,也该赐他金银回家颐养天年。但是,出乎很多人意料,康熙刚刚在畅春园驾崩,雍正就迫不及待赐死赵昌,罪名是“欠银欺君”。

众所周知,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太监专权。因此,清朝建立后,吸取明朝灭亡的教训,严禁太监干政,严禁太监私处京城一步。可以说,顺治、康熙年间的太监是名副其实的奴才,一点权力都没有。雍正赐死赵昌的罪名显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雍正为何会急于赐死一个无权无势的太监赵昌呢?唯一能解释通就是:赵昌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东西太多了,让雍正如鲠在喉,不除不足以安心。赵昌身为康熙的心腹,肯定知道九子夺嫡的内幕,对于康熙欲传位哪个皇子也是一清二楚。只有让赵昌永远闭口,一切争论才会风平浪静,一切才会死无对证。至于赵昌是否真的知道传位的实情,都被他带进坟墓中,再也无人知晓了。

现在,虽然发现康熙的传位遗诏,但不少学者认为那是雍正伪造的假遗诏,根本不可信。从雍正登基后,先后杀死赵昌、年羹尧、隆科多等人来看,雍正似乎故意在隐藏什么,也许他的皇位真的是窃来的。


洛水清风


被杀的这个随侍康熙60年的心腹名叫赵昌,是康熙身边的贴身大太监兼好帮手,专门负责康熙的日常生活起居,深得康熙皇帝的器重!


清朝皇室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皇帝会在皇子们年幼时,就会挑选一些年龄相仿的小太监,让这些小太监成为皇子的随侍男童,跟随皇子一起成长,以培养他们对皇子的忠诚度。赵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挑选成为了康熙的随侍男童。


赵昌其人!

赵昌比康熙小三岁,自幼就是康熙的随侍男童,深知康熙的脾气爱好,对康熙的日常起居方面也伺候的面面俱到。后来,赵昌被康熙升为了养心殿的总管大太监,专门负责传达康熙的口谕和宣读圣旨!



那么,康熙皇帝驾崩当晚,雍正为什么就要处死赵昌呢?

首先,赵昌并不是康熙驾崩当晚被杀的,康熙是于康熙六十一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驾崩的,而赵昌是在在雍正元年正月初六锒铛入狱并被赐死的,当时雍正给赵昌定的罪名有三条:一是借欠内库银五千两;二是利用职务安插亲人;三是私给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制作火镰。


当然也有传闻,赵昌之所以被雍正赐死,原因就是赵昌作为康熙的心腹,知道康熙的很多秘密,自然也知道康熙所立遗诏的具体内容,而雍正作为传说中的皇位非法继承者,自然要杀掉这个“知情者”以绝后患了!


唐古看今


导语

随侍赵昌是和康熙帝一起长大的太监,他和康熙帝的关系十分的亲密,可以说康熙的很多事情他都是知道的。因为他不仅陪着康熙帝一起度过很多荣华显贵的日子,也经历了很多不太愉快的往事,知道康熙的很多秘密。当然康熙对他的信任度,想必无论是朝堂上还是后宫的人都不会不知道。甚至很多无法向大臣们,妻子和儿子倾诉的话,康熙都会和赵昌说,那么既然如此,雍正在登基后的当晚为什么会直接将他杀害呢?



按理说如果雍正那时候将他杀害,很大程度上会引起朝臣们的怀疑,认为康熙中意的继承者可能不是他,所以雍正为了灭口只能将其杀害,这样一来雍正继位的风险就会加大,那他为什么会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呢?

据说当时雍正下令杀害赵昌,是因为他犯了三个罪

  • 一,曾经,秘密在各个皇子身边安插线人来监视他们的举动,身为一个奴才,居然想着监视皇子们的一举一动,这确实很过分。

  • 二是因为他曾经给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晰送了把火镰,似乎准备意图不轨,和废太子商量着意图再次造反,那把火镰可能是某种信物,过,如果这件事真的发生的话,那康熙肯定会有所察觉,但康熙在世之时并没有对赵昌进行惩罚,所以说这件事也可能是编造的。

  • 三,赵昌私自动用国库5200银子,综合此上因素然后赵昌被雍正以“欠银欺君”的名义并下旨诏告全国把他杀害。不过我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至于雍正所述的上述赵昌所犯的一些罪行,只不过是一种掩饰,而赵昌升为一个宦官,又不可能进行反抗,也就是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意思,根本就没得选择。

不过雍正在冒着那么大的风险的情况下,还要处死赵昌,肯定也是有原因的。

  • 一,我认为可能是因为他从小和康熙一起长大的缘故,肯定也知道康熙的很多事情,也包括一些不好的事情,在康熙死后,如果这些事情被传了出去,只会有损皇家威严,所以雍正皇帝便将他杀害了,不过单单只是因为这一个原因的话,实在不适合立刻处死。

  • 二是因为赵昌既然是康熙的亲信,那么他的话大臣们肯定也会听取,甚至关于康熙临终遗言的一些事,如此一来,虽然雍正被康熙亲自传授而登上了皇位,但是如果赵昌在这个时候,反咬一口,那情况会对雍正大大的不利也会引起朝堂动荡,实在不利于雍正登基。
  • 三是,赵昌很可能在康熙在世时就投靠了某位皇子,那个人很大一种可能不是雍正,既然如此留下它对于雍正来说也是一个祸患,虽然当时可能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在登基以后,他万一散布一些谣言,也会形成很坏的结果。

综合种种,显然杀害赵昌比让他继续活下来好处更多一点,所以即便冒着很大的危险,雍正帝也选择在康熙死后立即将其杀害。


小姐姐讲史


能跟在康熙皇帝身边足足六十年的老人,这个人只有赵昌了。

在历史上赵昌是康熙身边的宠臣,而且还是康熙的大内总管,那么这么重要的一个人,为什么雍正皇帝会在康熙身死的当晚赵昌呢?

按照雍正钦点的三大罪来看,赵昌确实是必死无疑。

首先,第一条就是私自监视各位皇子,在皇子身边安插眼线。

其次,第二条就是擅自给废太子的儿子制作了一把火镰,因此被雍正皇帝认为是有造反的嫌疑。

最后一条就是,赵昌私自挪用了国库5000两的税银,而被雍正皇帝以“私盗税银罪“处死。

但是仔细分析,这里面却又是疑点重重。

赵昌尽管是大内总管,但也没有资格,没有权力去监视各皇子的,要知道私自监视皇子这可是死罪的,而且这个赵昌与康熙皇帝一起长大,可以说是十分了解皇家事务的,因此我认为不太可能回去做这等僭越之事,所以我认为这很可能是康熙皇帝授意的。



而且就以赵昌为皇太孙铸造火镰来说,如果说这是皇太孙自己要求的呢,赵昌可能拒绝吗。再怎么说这也是康熙的亲孙子,而且对于康熙来说,这也不算是犯忌讳的事,所以我认为赵昌可能就是做个顺水人情而已。

其三,就是贪墨国库税银。这就很明显就是雍正皇帝要整死赵昌了,皇家的各种打赏,贪墨这是惯例,如果要查的话基本上谁都不干净。


按照阴谋论来看,我认为很有可能,这个赵昌作为康熙六十余年的心腹,肯定是知道一点内幕的,因此雍正只有快刀斩乱麻,将所有皇帝身边的老人都剪除个干净,这才是最稳妥的,而且昭告天下后,还可以避免被翻案的后果。


这个历史很正


清朝的盛世从康熙开始到乾隆结束,而康熙作为康乾盛世的开始者,无疑是伟大的,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来,励精图治,才让清朝走向辉煌。可是在康熙去世,雍正皇帝上位的短短的十三年便整顿吏治,实行新政,一改康熙晚年吏治腐败,民生凋敝的衰败景象,让康乾盛世得以延续,使清朝兴盛长达100多年。

可是尽管如此,雍正上位之后最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便是帝位的由来名不正,言不顺,多年以来雍正继承皇位都有,什么篡改遗诏、弑父夺位等传言不绝于耳,而雍正上位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处死了康熙皇帝六十年的心腹太监是为何呢?

此太监便是赵昌,赵昌是康熙晚年养心殿的总管,可是说整个皇宫的太监头目。赵昌专门负责康熙皇帝的饮食起居,一个皇帝最重要的便是起居饮食这一方面,可见赵昌是颇受康熙皇帝的信任。按道理说康熙皇帝如此信任的人想必也是忠心耿耿,雍正皇帝应该重用才是,但是在雍正的上位便匆匆将赵昌给处死。

赵昌此人罪责有三,第一就是在雍正皇帝的皇子身边安插的耳目,从而盯举皇子的一举一动,第二就是给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晰做了一把火镰,当然让赵昌致死的原因则是欠国库5000两的白银,这其中的任何一条罪责都则以让皇帝处死于他。


当然当时雍正昭告天下之时便是因为其欠国库白银,自古以来在强权社会之下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放在现在而言,欠钱偿命实属无稽之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