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川渝合并40年,重庆对四川尤其成都的支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故乡广安


(重庆在四川被搬走的学校和工业)

学校@重庆大学医学院调入当时的华西大学,即后来的华西医科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文学院并入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系调入四川化学工业学院即成都科技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理学院并入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地质系调入组建四川地质学院,后发展为成都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商学院调入当时的西南财经学院和四川财经学院,即西南财经大学

重大铁道工程专业调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

成都吸全国各地高校名单有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重庆、西安、长春、四川、云南、贵州。以上只单一说下重庆。

兵工厂@华蓥工农区,以光学工业为特色,是兵器工业基地。直接为重庆兵工基地企业提供产品配套,是重庆兵工基地组成部分。九家光学工业企业,只有华光、明光两家迁往重庆,其余六家,268厂-金都光电,348厂-西南光仪,398厂-华西光仪,598厂兴光机械厂,354厂-江华机械厂-重庆江陵集团,9846厂-长城机械厂)

重量级兵工厂@

合川的华川机械厂204厂,陵川机械厂167厂,南川的宁江机械厂564厂,天兴仪表厂5004,万盛的晋林机械厂157厂

进入21世纪,这种搬迁仍在继续包括四川。泸州化工厂255厂,川安化工厂江安215厂,长庆机械厂南溪216厂,南山机器厂南溪661厂,红光化工厂南溪565厂……还有更多……。一个没兵工基础的地方,却要搬一个配套完善二十家兵工企业为了什么?而这些兵工企业远离兄弟厂家,又没有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大多濒临破产。成都吸周边地区大中企业,虽然未能利己,对重庆地区生产力布局却是极大的破坏,同时并不利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


福禄寿喜财俱全


我是正宗的重庆本地人,七十年代市中区出生,经常奔走于川渝之间。在我眼里重庆本来就是四川的一部分,成都是正宗的二线大城市,重庆是三线直辖市。两个城市差距不是一点点,同行业比较重庆工资收入差成都至少一半以上,物价比成都贵三到五成,更不要说空气污染问题,至少80%的重庆人有呼吸道疾病!退休后准备去四川养老!


大海253044926


川渝合并不是40年前,而是66年前的1952年。

合并前的重庆,其重要性超过成都是不争事实。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的地位是成都无法比拟的。

现代重庆工业的基础,是在八年抗战期间奠定的。川渝分家前,重庆工业实力远在成都之上,最早的发展基础可能与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建设陪都、抗战的“最后堡垒”有关。

新中国建立后,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都设在重庆,应该是承袭了之前重庆的发展条件。那时的四川盆地,一分为四:四川、西康、川北和川南行政区。这凸显了重庆的至上地位。

几十年间,国家习惯性地将重庆作为西南地区最大城市和工业城市进行打造,而成都却成了西南局之所在,四川省的政治中心。如此一来,成渝两地的分工、定位愈来愈清晰:重庆是个经济型城市,成都是个政治性城市。具体来说,区别于重庆是个生产型城市+重工业城市,成都是个消费型城市+轻工业城市。

改革开放后,成渝两市各显神通,发展迈上了新天地。

成都作为省会城市,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各种优势,发展转型非常成功。

川渝分家前,重庆“人大衣服小”的体制弊端愈来愈明显,其在省内的发展很受限制,脾气火爆的重庆人感到憋屈。特别是拟建的“三峡工程”,对整个川东地区有重大影响。所以,为了协调好川渝两地的发展关系,以重庆为依托支持“三峡工程”上马,中央调整行政区划,将重庆从四川独立出来,成立直辖市,将原来的涪陵、万县、黔江、永川四个地级市划入重庆市。

这样,重庆在幅员面积、下辖区市县、人口规模等方面,上升到了一个省级行政区的层次。当然,作为直辖市后,重庆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受到中央政府的倾力帮助和支持。加上自己的努力,重庆终于咸鱼翻身,焕发青春活力,成为一个魅力十足的城市新星。

综上,川渝本一家,成渝亲兄弟。各展风采,这应是川人的骄傲!不该小肚鸡肠地计较两市的恩恩怨怨,纠结于陈年旧帐。历史是向前的,生活在成渝两市的人民体会最深。钱中书夫人杨降先生曾经劝人好好读书,不要书没有读过或读通,就喜欢思考那些超出自己能力的大问题。(11.1.2018)


太平洋之遠


四川在历史上也点合并了西康省,后又加上重庆才形成后来的四川省。但重庆和成都的分工又不一样,一个是全国有名的(当时8大城市之一)重工业城市,一个是省会以轻工业和商业为主的城市。在前期的发展中互惠互利,但重庆上缴财政收入比成都大得多。这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用来建设成都后市容市貌了。改革开放以来,四川重点投入也是首先考虑省会成都,对重庆以及其它城市投入都较少,主要靠自已发展。重庆直辖后,成都人的心里很不平衡。本以为作为全省中心排在四川第一的成都,沒想到重庆直辖了,级别还高于成都了。所以总想压别人一头。为此,将全川的资源(包括大学,主要企业等等)都搬迁到成都,才形成了成都市现在的规模和经济起飞。但是四川贫困地区的甘阿凉地区发展,到今天都要靠中央的转移支付支持。而划给重庆的涪万黔贫困地区的发展变化太大了。重庆走的是主城带动其它区县一齐发展,而不是一花独放。但是成都在四川就是一花独放,所以才出现了各地区对成都的不满。其实这也是那些当政者为了政绩想高升而采取的必然结果。四川的发展要靠一批城市来带动才会有希望。


用户62509424738



Wwbing


这个问题是韩国人提的?

40年?哪40年?自战国,巴不敌蜀,妄图引秦灭蜀国,结果反被秦兵灭起,一直就在益州或者说四川管辖。民国的后10年加上52年之前的3年不过10来年。在你们南朝鲜人的嘴里就成了没有发生过的事?

再来说,所谓“对成都的帮助”:自战国起,成都平原就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之一。人均收入从来没有被“南朝鲜”朋友超过过。何来“帮助成都”一说?“南朝鲜”所谓的GDP占四川比例高,也是建立在人头和地皮的基础上的(包括他们引以为傲的黄金时代)!

再来说究竟哪个占了哪个的便宜:成都绝对数量也许在某个时间段被“南朝鲜”超过了,但是,人均从来没有落后过!(历年的GDP和人口资料都是公开的)

还有:说国家和四川对成都的建设拨款更多,这个更是“南朝鲜”的朋友心胸狭隘的表现!世人皆知――成都是平原城市,河网也不密集,城市建设修路就够了。而隔壁的“南朝鲜”,地处山区,河网密布。城市建设以桥梁为主。修路和修桥的投入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成都当年修二环,“南朝鲜”就像吞了个赖格宝一样,仿佛成都占了好大便宜!结果,国家和四川补贴了更多的钱给他们修路,修桥!

另外说一句,“南朝鲜”计划单列,财政自主,根本不存在啥子给四川缴了好多税这一说。反而成都既缴国税又缴地税,缴的钱就不是成都一个地方用了!“南朝鲜”敢说没有沾成都的光?

97年四川100多个贫困县,“南朝鲜”以除去三州三分之一的地盘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带走了14个,究竟哪个占便宜了?

反过来说究竟哪个帮了哪个:58年到60年四川大旱,李井泉反而同意支援北京天津上海杭州147亿斤粮食。而众所周知的是,川东地区以山地为主,粮食本来产量就不高。而成都平原历来就是粮仓,成都平原在支援全国的同时还运输大量粮食给川东地区(包括“南朝鲜”)。这几年中四川非正常死亡人口超过1000万,四川的定量比全国的28斤还少,只有22斤。――所有资料都可以在网上找到!

再有,“南朝鲜”朋友,总说成都没有工业。成都有多少工业自己百度一下,我就不细说了。“南朝鲜”的重工业,有多少需要成都的科研院所,配套单位来支援,可能他们就没几个人知道了!

最后说一下现在:成都辖地包括接壤的地区没有一个贫困县,成都每个区还要对口帮扶四川一个贫困县,真正的起到了带头作用。而隔壁的“南朝鲜朋友”,97年起拿了国家N万亿的扶贫款,9成修了主城区。区县兄弟只有靠兄弟省市来帮扶。除了把污染企业搬到区县,以外,实在看不出有哪一点复合他们自称的“均衡发展”?

南朝鲜的朋友的心胸之“宽广”实在是与自称的“耿直”不沾边!











吃一夹二眼观三


在以前的大四川,成都作为省会城市,本来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然是一省的中心,当然是占尽了各种政策的利好,以它为优先!作为一个国家首都,不也是占尽了各种利好吗?当初国家困难的时候,提出的口号是:“全国保北京,北京保全国!”那你们是不是都要去骂北京啊?现在重庆直辖了,主城区作为重庆直辖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肯定也有很多利好的政策倾向,是不是各郊县也该骂他了?因为主城区不也是依靠个郊区,郊县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和物资供应吗?

但,有些人说,主城区怎么可能靠郊区郊县来支持??我只想说,难道你主城区的人天天都吃铁吗?你工业再发达又怎么样?你产值再高又怎么样?工业产品的产值和利润是上交国家的!但是你们要靠郊区,郊县为你们提供轻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和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些难道靠你主城区能够完成吗?难不成你们天天把工业产品拿来当粮食吃?这就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布局!哪些地方负责完成什么?承担什么责任都是有统一的部署!

那么同理,以前大四川的时候也是一样,成都负责商业和轻工业产品,重庆负责重工业,重庆的重工业是由国家部委管!当年重庆的兵工厂作为重工业企业,直接归属一机部丶二机部管,也就是后来的兵器工业部管!四川管不了,但四川全省却都在为重庆提供物质和生活保障,所以恰恰是重庆靠四川全省的支持,才能完成国家赋予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重任!就凭重庆那么薄弱的轻工业和商业,能够支撑起这么庞大的一座人口众多的工业城市?那真是天大的笑话!难道这一点不清楚吗?你们没想到吗?到底是重庆吸四川的血?还是四川吸重庆的血?其实没有谁吸谁的血?这是一个省的整体的布局,甚至也是国家的整体布局!!

重庆直辖以后,为什么发展这么快?那是中央财政的支持和大量的输血,你以为一个城市靠重工业能够起家?你们连基本的历史都搞不清楚,瞎说什么?好好去读读历史吧!


心随d心愿


心系库区,情牵三峡!第十二届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经贸洽谈会今天在万州召开!三峡工程,百万移民!为了百万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号召——自此,全国16个省(直辖市)、7个大城市与三峡重庆库区结下浓浓情谊,紧紧相连。27年来,在对口支援省市的倾情援助下,重庆库区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库区移民已从搬迁安置转入安稳致富的新阶段。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对口支援累计引入重庆库区资金达1815.76亿元,合作项目1768个。援建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发展产业,培训人才。。。。。


俊72653858


建国前成都确实很弱没有工业基础,可是建国后靠国家几个五年计划发展起来的工业也与重庆没有关系吧,难道只能让重庆发展工业,成都就不能发展吗?成都的发展靠的是中央的支持,和重庆有毛的关系,成都发展最快时期还是你重庆滚出四川以后,和你重庆更没有关系,不要被别人赶上了,自己落后了就制造谣言怨天怨地怨成都,难道重庆人的意思是这都是中央的错,国家的错,不该发展成都,西南只能发展重庆,不知道天下那有这样的道理


爱晓10


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是市场经济的工业化还是计划经济的工业化,都要讲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西方的资本原始积累最早来自掠夺,计划经济来自农村无偿对城市供给。类似的,上海、青岛、天津、武汉、重庆等城市较早成为西方列强的开埠城市,成为西方投资设厂和商品输出的通商口岸,所以这些城市较早的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法国水师兵营)

其中根据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于1891年在朝天门设立重庆海关,根据中日《马关条约》重庆于1895年成为通商口岸,重庆成为西部最早开埠的城市,最早被迫引入西方文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重庆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重庆成为国内知名的大城市,城市人口和财政税收位居西部首位。

重庆真正的崛起来自抗战时期首都的西迁,重庆一跃成为陪都,成为抗战时期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中东部大量工厂、学校内迁重庆,重庆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备受瞩目的英雄城市。抗战胜利后和建国初期,部分工厂和学校仍然留在重庆,重庆仍然可以算是全国第一梯队的城市,财政收入、城市人口、城区面积都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全国前十。

(老重庆)

成都作为古代多数时期割据政权的首府,以及西南地区知名的首府,坐拥成都平原号称天府之国,一度是西部最富庶的地区。但是成都近现代并没有成为开埠城市,也没有发生近代化的重大事件,就工业化、城市化而言,成都明显落后于青岛、武汉、广州、重庆等城市,并且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相当低,这个是不争的事实。如直到60年代重庆城区人口超过400万,成都不到200万。

上面我们论述了重庆本来在建国初期很强,成都确实较弱,是什么让重庆不再那么强,又是什么让成都突飞猛进呢?类似的,上海、南京、天津也非常强,北京相对确实较弱,是什么让他们角色轮换呢?难道真的是该城市本身日渐没落走向衰落吗?难道真的是北京、成都本身突飞猛进,走向巅峰吗?

(老成都)


如果是成都自身发展,成都有工业基础吗?直到今天,成都有多少土生土长的著名企业?而不是通过合并的县市增加的?或者地级市的企业把总部搬到成都的?今天的成都还在推“成都总部计划”,把地级市的国企总部统统都搬到成都,在地级市只留生产工厂。

实际上,重庆、南京被撤销直辖市后,作为近代著名的综合性大学的南京大学、重庆大学,特别是亚洲第一的南京大学,被大刀阔斧的拆分。其中重庆大学由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被拆分后只剩下三个专业,大部分被搬迁到四川的多个大学,后来陆续合并和整合成为四川大学的一部分,今天的四川大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院系和专业都来自重庆大学或者和重庆大学相关。南京大学同样如此,其中较大一部分搬迁到北京、较大一部分搬迁到上海,北京和上海的教育强市地位和南京的牺牲密不可分。

(重庆大学院系调整)

同时,重庆很多工厂也被迫迁往四川的地级市和成都,后来地级市的工厂也陆陆续续迁往成都,重庆被搬迁出的工业通过辗转几次几乎尽数落入成都。除了工业和学校,重庆直接在财政上对四川特别是成都无偿贡献。撤销直辖市后的几十年,重庆财政长期大量上缴省政府。重庆市1983年计划单列后,“重庆市的财政收入按商定比例,一部分上缴中央,一部分上缴四川省,一部分留市。1984年的比例为中央49.5%,四川省13.5%,重庆市留37.0%;1985年调整为中央39.5%,四川省23.5%,重庆市留37.0%。”重庆创造的财政税收仍然只得三分之一左右。


(80年代重庆)

重庆作为西部最早引入西方文明,并最早实现一定程度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城市,对四川特别是成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负责任的说,成都前几十年主要靠重庆,后几十年主要靠地级市,天津被撤销直辖市后很快又恢复直辖市,也是因为河北省的拖累太过严重,让一个经济强市来拖一个大省太难。但是重庆人抗下来了,并且抗了40多年,实在顶不压力。虽然本人我出生的永川地区直到80年代才划入重庆,严格意义说我们家也不算真正的重庆人,我们也对重庆的默默付出而感慨和崇敬。吃水不忘挖井人,重庆既是英雄城市,更是默默奉献的光荣城市。

我是重庆一名普通大学生,国际政治专业,关注古今中外时政热点。为人热情爽快,观点客观理性,专注于问答创作,能做到有问必答和有问必回。欢迎加我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