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石景山社区干部成“健走达人”每天三万步走出23公里“警戒线”

石景山社区干部成“健走达人”每天三万步走出23公里“警戒线”

五芳园社区干部王巍走到哪都带着小喇叭,提醒社区居民做好防护。

“我每天步数三万多,在这种应该尽量减少流动的氛围里,估计已经被很多人拉黑了!”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双锦园社区书记张斌调侃地说道。虽是玩笑,但也是社区干部工作最好的体现。最近,鲁谷街道22个社区的居委会干部,因为每天要在社区巡查防疫工作,个个成了“微信运动”中的健走达人。

当好疫情宣传员 走出声音“警戒线”

疫情一开始,五芳园社区里就多了一个广播的声音,每天流动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嘱咐社区居民做好防护工作、提醒外来人员及时到社区登记,成为居民耳畔的声音“警戒线”。

“社区没有固定广播,我每天挂着个录音机在小区里走,给大家提个醒。”社区干部王巍就是流动小广播的主人,广播的内容都是每天从区里各部门转发过来的海量信息里精挑细选的,而且每天更新,主要是防护措施和各种提示,既得好理解,还得言简意赅,“请您尽量减少外出,出门带好口罩。请您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和登记信息,群防群控,你我有责。”……虽然只有简单两句话,但是“离太近有吹气儿的声,离太远音量不够,说太快居民听不清,说太慢信息量太小,这几天我已经上手了,一开始得反复录个七八遍。”一天中,王巍举着这个喇叭不离身,一会小区口值班测体温,一会楼门里贴通知,一会去趟物业,走到哪这声音就提醒到哪,声音不太大,但路过的人听得很清楚。

虽然小区里贴了宣传画,每家都发了《致居民的一封信》,微信群也都发了相关内容,但是王巍亲眼看到有的居民揣着口罩忘记戴,一听到广播的声音提醒,赶紧从兜里掏出来戴上。“每天早上10点,准时开窗听广播。”“在耳边多个人提个醒,总是好的。”……这是五芳园23号楼的居民在小区微信群里的留言,大家纷纷为社区干部的细致工作点赞。

石景山社区干部成“健走达人”每天三万步走出23公里“警戒线”

六合园南社区干部每天更新民情图信息,不用颜色标注不同内容。

当好护院监督员 点亮社区“平安灯”

社区防控一线,社区干部成为开展群防群控、为居民看护院落、守好第一道防线的人。六合园南社区党委书记于雄伯拿出一张手绘的“民情地图”,上面详细标注着社区的人员分布情况:谁家一直在家,谁家外出,谁家出租,谁家有需要照顾的老人,谁家是本地人,谁家是外地人,谁家有疫情严重地区的亲属……都在这张图上一目了然,方便社区干部们分类进行防控和照顾。

接着往后翻,图后面还附着一个签到本,密密麻麻的各种小圈是社区干部每天回家“数灯泡”的情况。于雄伯介绍,社区正在开展“点灯护院”的行动,每天晚上社区干部会分组到两个大院的每栋楼去数灯,看看谁家灯亮了,谁家灯没亮。“现在大家外出活动少,一数灯,社区居民的初步情况就可以掌握。”除了能反映人员流动的情况,针对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没看到灯亮,社区干部还要专门打电话过去问情况,确保没有意外的发生。

当好卫生清洁员 甘当居民“清道夫”

面对疫情,社区的清洁消毒工作活儿多、任务重。社区干部每天要与物业一起对小区楼道内进行消毒和卫生清理,还要监督居民做好垃圾分类,清理小区各种堆放杂物,劝阻小区居民捡拾回收废品垃圾。

在双锦园社区,工作人员还有一项固定的任务,是到社区36户行动不便的居民家中上门收垃圾。双锦园社区党委书记张斌介绍,社区里有36户行动不便的老人家,身体不好,体质弱。“以前是劝他们多出门,多走动,多参加活动。现在是建议他们减少外出,尽量别出门。”社区干部分组包人,每天早晚两次上门到老人家中收垃圾。早上八点老人把垃圾袋放在自家门口,社区干部挨排收走,为了不影响楼道的卫生,减少堆积,下午过了饭点,社区干部再走一圈,把新的垃圾扔走。面对这些垃圾,他们都不嫌脏不怕累,用自己的细心和劳动,甘当小区居民的“清洁员”。

就是这一件件的小事,让社区干部们变身“健走达人”,成了微信步数榜上的“明星”,他们一直坚守着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克服困难,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为消灭疫情创造最有利的社区环境。(石景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