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藝術是源於自由,還是源於約束?為什麼呢?

kart2011


這個問題其實是有可辯解性的,因為自由與約束本來是存在一定得矛盾的,可以說是一種對立面的一種關係,但是我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我們說自由也是相對而言的自由。那麼我們從藝術的約束來看看我們藝術表達的自由性。


這裡的素描是我們作為一個學繪畫開始的一個步驟,為什麼這麼說呢,黃賓虹說素描是一切藝術的基礎。所以素描是繪畫的根本,那麼這裡我們為什麼要學素描呢,因為素描是一種造型藝術。是按照嚴格的規則要求去進行藝術創作的一種藝術表達。但是藝術的表達形式是自由的,所以說素描的約束裡也含有自由。



這三張圖片裡面以嚴格要求的工筆畫和
寫意的國畫類,寫意的國畫追求的是一種灑脫自由的藝術形式,而工筆追求的是一種逼真的相似感。每種藝術形式追求的感覺不一樣。而這所有的都來源於一種藝術規則。

我們在看油畫類的林風眠和冷軍的作品的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所有的藝術都是一樣的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自由中有約束,約束中又有自由。




這就是每一種藝術形式帶給我們視覺藝術的差別,而奔放自由裡也同樣有著約束的成分,比如林風眠的繪畫裡色彩的約束,對於藝術觀念與藝術形式等等,都是可以尋找軌跡的。所以自由與約束其實只能說是相輔相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種情況。


漢唐自媒體


從天然藝術分佈的角度看表面上是自由的。因為天然藝術受自然環境影響形成的,是自由度和藝術性高強的生態藝術。範是被人們發現後,沒有加以保護,被破壞或者過度改造的都不屬於天然藝術。天然藝術品是大自然的傑作,是純天然產物,是寓意非凡的鬼斧神工,是源於自然界的本身異,也受環境影響,在源頭上相對不受人為約束和侵入,是自由自在生長的結果。



而人類對藝術涉及面廣,有人文、人體、表演、繪畫、雕刻等藝術創造作品,但手工與人工炮製的動植物藝術又有不同。有些相當的自由與不自由,是受人為或者受科技水平的程度而約束的。其中包括文化表演藝術、手工精製藝術和科技造型藝術三大類。有的是為了自由去創作藝木,有的是為了體現價值去刻劃意景而造就藝術。這是因人的文化修養和道德智慧去改變的。以高尚的人格和較高的文化藝術水平,創造出的藝術作品值得大家共鳴。有的只是部分人欣賞,而有些是古今中外傳承的文化藝術精品,並且響譽天下與公眾自由分享。同樣是藝術有不同的藝術作品產出,除了傳統的優秀國粹文化藝術在廣泛推崇,現代藝術只要符合時代發展需要,大膽去創作,何來約束之有。但是,不健康的藝術和藝術作品是被約束禁止的,更淡不上自由了。




縱上所述,太宇永恆看奇石《唯物生命科學論》則認為:藝術的自由起源於對事物健康的伸展,而不是去詆譭,去抹黑,或者過度去侵害藝術。對藝術就要有對生命一樣去尊重,藝術更是象徵者大自然,卻來源於大自然。要有公平、公開、公認自由奔放的藝術,絲毫不受環境影響和人為破壞的藝術,有存在感而無約束,同樣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藝術,才能使人體現出它真正的價值。一半藝術一半靈魂,藝術是一門深不口測的學科,也是受人們仰幕已久,渴望向往和灌輸的聖地!



太宇永恆


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有句爛大街的話,叫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為什麼源於生活呢?因為藝術不是空想,不是拍腦袋出來虛頭巴腦的東西,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是要在藝術高度和傳播度上做平衡的,高度太高則曲高和寡,傳不下去還說什麼藝術呢,如果光有傳播度沒有高度更不行,那就是市井生活了,沒有欣賞價值,好的藝術是稍微比生活高一點,不點撥感覺不出來,稍微一點撥就能恍然大悟藝術的美,一點就通才好。而生活本身就是受各種因素限制和約束的,人是社會動物,每天都在群居環境中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有著無數成文的不成文的的約束的。也恰恰是因為這些約束,才讓人有對自由的渴望和嚮往,才會有藝術創作。腦滿肥腸,胸無點墨,安於現狀的人是不會藝術創作的。所以這兩者並不衝突,藝術創作的根源和誘因是約束,而創作的過程和結果必須自由,奴隸造不出來完美的金字塔。


陽光下嫩草上的露珠


不應該用是否自由或約束來判斷藝術的本源,藝術或體現自由的奔放,或者是秩序化的典雅華麗,這些都是可以的。

筆者認為表面些的來說,藝術真正的淵源應該是真、善、美!當現實生活中的人們都活在冠冕堂皇虛偽的秩序之中的時候,藝術則要打破這種虛假的秩序,追求真實的自己。當人們傳統的把人分為上尊下卑來決定人的優劣的時候,藝術又會揭釋平凡的人被傳統所看不起的人們身上那些更加真實的善良和美好。藝術通常會給人的感覺就是要自由,用自由來搗毀破壞一切傳統的秩序,其實這只是藝術追求真正的真實和美好的一個方面,並不能代表所有的藝術。藝術有比較動態化的和比較靜態化的兩方面,靜態化的藝術更多的是寧靜典雅的美,而並不是破壞式的打打殺殺的騷亂。

從另一方面深層些的來講,筆者認為真正好的藝術更應該是情感化的認知和理性認可兩者美好的結合才好。當我們面對優秀的藝術作品的時候,不管我們是在情緒化的感受它還是用我們的理性來剖析它,都應該使我們看到真正的真實、和善、美好才是好的藝術。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藝術作品在一個時期確實讓人們感動,獲得人們情感上的認可,但隨著時間的延續,當人們冷靜的理性的再來看待它的時候,它便失去了過去的光彩,這樣的藝術算不得真正好的藝術。那些被我們大家舉世公認的經典藝術就不會是這樣,真正的藝術屬於所有的時代所有的人,而並不是只屬於一個時期一種人的一時認可的美,那種選擇性認同的美沒有深層的真實性,就經不起理性和時間的考驗。

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醜是人類的天性,藝術若要有永久的生命力就必須是真正以此為原則的做到才是可以的。


孤獨的精靈5


自由和約束是相對的,不能單一而論,人被約束住是極其渴望自由的,通常會通過藝術來表達對於自由的渴望,然而自由中缺乏約束則會走向自由的極端,藝術隨著也會走向自由的極端,或重生,或毀滅。如果梵高的畫作是重生的話,他的人生卻走到了盡頭。


人們對於藝術的鑑賞性越強,越會想要追求自由,而自由也意味著孤獨,有了孤獨就是約束,是被動的約束,越受到約束,藝術的表現力越強。


莫妮卡的書屋


奇怪,藝術的來源與自由或者約束沒有任何關係,在藝術表現過程中,可以遵守某些規則而顯得有約束感,也可以表現為狂放自由,但是,這些都只是藝術的最外表的形式,與藝術的內容或者表達需要有關,與藝術的來源就風牛馬不相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