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叔伯、姑舅和姨姨,这三种亲戚哪个最亲?为什么?

董让超


按古时的礼俗,叔、伯、姑、舅、姨都属于“五服”之内的亲人,但他们在“五服”之中分别处于不同的等级。所谓“五服”,是关于人逝世后生者所穿丧服及居丧时间的一套礼仪制度,根据“服”的等级不同,可以区分亲疏远近。依《仪礼》所记:

一服:父、母。

二服:叔伯父、兄弟等。

三服:姑母、堂兄弟等。

四服:姨母、从祖兄弟(同一曾祖的兄弟)等。

五服:舅、族兄弟(同一高祖的兄弟)等。

“五服”制度以男系血缘为重,这是古代宗法社会的现实决定的。可我们在上文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姨服比舅服高一个等级。这说明古人认为姨比舅更亲近。这种观念,是史前文明的遗流吗?

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对于来自于父系或母系的亲属,不宜作刻意的区别。叔、伯、姑,是父亲大人的兄弟姊妹;姨、舅,是母亲大人的兄弟姊妹,都一样亲!

当然,亲,不仅是一种血缘,还是一种情感。在生活中,最能拿住人的,大约是这个看不见、抓不住、说不清、道不明,而又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感情。往往是你与谁的感情最好、最深,你就觉得谁最亲。(2018.2.3)

有必要把“五服”略作说明。

儒家重礼治。《仪礼》一书,在西汉立了博士。《仪礼》中的“丧服篇”,根据生者与死者亲疏远近不同,把丧服分为五个等级,叫做“五服”。“五服”的名称是:斩缞、齐缞、大功、小功、缌麻。古之丧服,以布的精粗为度。

一、斩缞(cui):五服中最重的一种,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挂在胸前的上衣。衣下方不缝边。斩即是不缝边的意思。(《左传·襄公十七年》:“齐晏桓子卒,晏婴粗缞斩。”)

二、齐缞:熟麻布制成,缝边。齐即齐整之意。

三、大功:熟麻布制成,比齐缞稍精细。功指织布的工作。

四、小功:熟麻布制成,比大功精细些。

五、缌(si)麻: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熟麻布制成,比小功更精细。

古人在讲到亲戚关系时,常用丧服来表示亲疏远近。如杜甫《遣兴》:“共指亲戚大,缌麻百夫行。”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朝无缌麻之亲。”

九族中人,都是有服的。

周代九族:一、父姓五服以内。二、姑母及其子。三、姊妹及其子。四、女儿及其子(父族四)。五、母的父姓。六、母的母姓。七、母的姊妹及其子(母族三)。八、妻的父姓。九、妻的母姓(妻族二)。

秦汉后的九族:自高祖下至玄孙。(2018.2.6)


莫安排


我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说。我认为姑舅亲。


①叔伯,长大后都会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老婆孩子,可以说全身心在自己家。没结婚之前可能会给孩子买些,但结婚后就变了。走动少了,关系也疏远。②姨也一样。女孩,永远是别人家的,特别是结婚嫁的远的,长年不联系,还不如邻居呢


③最亲的应该是姑舅。我女儿今年12岁,一问她谁最亲你,回答是姑姑。小时候她姑沒结婚在幼儿园教学,女儿也就不到3岁,婆婆忙着去地里干活,老公要上班,加上我当时怀孕。女儿一直是她姑带。孩子爷爷去世早,长兄如父。虽然现在结婚,我们没有离太远,她还是会经常给女儿买衣服,买用的东西。冬天,我长时间在黑板写字,手总脱皮,给我买护手的。我和老公也经常给她钱花,现在在家待2个孩子,老公一人在外打工,工资也不多,公婆在家种地。很少给她钱,有孩子,一会也离不了钱。舅舅也是最亲。我弟在远方工作,孩子姑结婚后我女儿在我爸妈那里上学,与姥姥,姥爷和舅舅关系最近。现在周末回来和舅舅聊天,积姥姥姥爷打电话。亲情,就算距离再远,也无法割断。对自己的亲人好永远没错


欧黄大雄的铁粉


叔伯,姑舅和姨姨,这三种亲戚哪种最亲?为什么?

在我们老家农村有这样一句话,亲好三代,家好万年。按家乡这句话,说明叔伯最亲。

就今这几天,我一个堂爷去世了,我从广东回来奔丧,如果是我姨姨或姑舅家里有这事,说实话,我不一定回去。

在同代,叔伯不一定有姑舅和姨姨亲。因为女性都喜欢小孩,经常会买东西给小孩,叔伯应该相对要少买。

过了三代,叔伯孙子和我们孙子还是房叔兄弟,姑舅和姨姨的后代不一定认识了。

个人认为,叔伯最亲。


贵山贵水龙阿哥


叔伯、姑舅和姨姨都是父母亲的兄弟姐妹,从血缘上而言:并无亲疏远近之别,不过按中国古代礼仪而论的确可以说道说道

叔伯、姑舅和姨姨按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都属于五服之内的亲人,但他们在五服之中分别处于不同的等级,依《仪礼》所记:

一服:父、母。

二服:叔伯父、兄弟等。

三服:姑母、堂兄弟等。

四服:姨母、从祖兄弟(同一曾祖的兄弟)等。

五服:舅、族兄弟(同一高祖的兄弟)等。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维系的宗法社会,所以父系的叔伯属于内亲,母系的姑舅和姨姨则属于外戚,以当时的宗法体系而言:内亲重于外戚。不过在有一种情况下舅父的等级地位会越发尊贵起来,那就是分家时。正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维系的宗法社会,所以一个姓的兄弟(含堂兄弟、族兄弟)之间彼此都享有祖宗遗产的继承权,这样一来如果由同姓宗族之人主持分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这时往往就会请母系亲戚舅父出面:一方面和兄弟双方都有血缘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是异姓,又没有财产继承方面的利益纠葛,相对而言比较公正,故而民间有“天上雷公,地下舅公”这样的谚语。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1. 法律上,叔伯、姑舅和姨都是血亲。叔、伯、姑、舅、姨与侄(女)、甥(女)之间不能结婚。即叔叔(伯伯)不能和兄(弟)的女儿结婚;姑姑不能和兄弟的儿子结婚;舅舅不能和姊妹的女儿结婚;姨妈不能和姊妹的儿子结婚。

  2. 仅凭叔伯、姑舅和姨姨这三种关系不能分辨谁最亲。有的亲生父母与儿女因为财产争议导致父子关系恶化,长期不来往,有的人死在屋里数年都不知道。

  3. 感情亲疏是双方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双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关系就亲近,反之为了利益争夺,关系就可能恶化。有的叔伯、姑舅和姨姨因为继承父母遗产或赡养父母而和侄(女)、甥(女)之间恶斗不止。

  4. 叔、伯、姑、舅、姨与侄(女)、甥(女)之间,应当明确自己身份地位,处理好双方之间的法律争议问题,尊重体谅各方利益诉求,就会延续亲情。


429方寸世界


这个首先得明白这些称呼中是指的哪些人,

叔伯:爸爸的哥哥或者兄弟;

姑姑:爸爸的姐姐或者妹妹;

舅舅:妈妈的哥哥或者兄弟;

姨姨:妈妈的姐姐或者妹妹


弄明白了后,下面说一下关系,这些称呼中的人,都是亲属关系,说那个最亲,具体得看自家相处的情况来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所以亲不亲,就得看自家的情况。

现在很多家庭关系,一般叔伯会和自家关系一般,甚至还有隔阂,都是因为上一辈财产,土地等导致的。原则上最亲的到现实生活中,一般或者直接闹翻。

姑姑,一般和自己关系较好,因为属于爸爸的姐姐或者妹妹来往较多,亲情也比较深厚。

舅舅,姨姨,由于距离一般较远,走往还可以,所以亲情也是较好的。

所以这个没有一个标准的判断,得看各家情况。


趣事动态




对于你提出的叔伯、姑舅、姨姨这三种亲戚,那个最亲的问题,我做一回答如下:

对于我们来说,这三种亲戚都是和我们有相同服色的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他们或是父亲的兄弟姐妹或是母亲的兄弟姐妹。控道理说关系远近都是一样的。

我认为从表现形式上应该是姑舅亲。因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是姑姑的亲爹亲娘,而父亲是姑姑的亲兄热弟,做为出嫁的姑娘,娘家人是她的靠山,她会在没事的时候,去娘家走动走动,看看老人和兄弟们,一来二去的,就感到把心拉近了。

而舅呢,也是母亲的兄弟,母亲的父母就住在舅的家里,母亲也会常回家看爸妈,所以也会拉近你与舅的关系。

除了姑舅亲,再者当属姨姨亲了。姨姨做为亲姐热妹的,在一块长大,无话不说,无事不谈。亲亲蜜蜜,不分你我。各自结婚后,也会商量着去娘家走走,也会互相走动走动。其亲热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了。

从形式上看,叔伯的关系最是平淡。分家后,做为男人,都不爱说话,各过各的,很少交际。还常常为一些家庭琐事争吵不休,但一旦一方有事,谁都会去帮忙、去抗争,甚至为了弟兄去拼命。这种情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老百姓说的,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吧。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单从血缘的关系来衡量的话,叔伯,姑舅和姨姨这三种亲戚关系应该是一样远近,因为无论从父母亲哪一方看,都有他们一半的血统。

个人认为,如果从优生和遗传学的角度来排列亲疏,应该是姑舅最近,因为姑舅亲的血缘维系者,一头是女性的姐或妹,另一头是男性的兄弟。

如果近亲通婚,家族遗传病的发病率是极高的,无论男性的显性遗传还是女性的隐形遗传,概不能幸免。

而按我国的传统伦理,同一姓氏自古以来不能通婚,春秋时,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同姓婚姻会造成后代畸形及不育。自唐代,就明令禁止同姓通婚。但近亲婚配,譬如姑舅和两姨亲通婚是建国后才明文禁止的。

我国民间有俗语:姨表亲,一辈亲。姑舅亲,砸断骨头连着筋。意思是说姑舅亲更甚于姨表亲。过去说姑舅之间儿女通婚,又被称为“骨肉还家”。

因此,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上,叔伯,姑舅的血缘之亲要厚于姨表亲。

按照我国古时的传统礼俗,叔伯,姑,舅,姨,这些亲戚的亲疏,也是有明确排序的。依儒家《仪礼》中的丧服篇所记,根据生者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远近不同,把丧服分为五个等级,俗称“五服”。

所谓“五服”,也就是关于人逝世后,生者为其所穿丧服及居丧时间的一套礼仪制度,而叔伯,姑,舅,姨,都属于“五服”之内的亲人。

一服,称为“斩縗”,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挂在胸前的上衣,并且衣服下方不缝边。它所对应的亲人是指父母双亲,也就是民间所说穿的“重孝”。

《左传·襄公十七年》即有记载:“齐晏桓子卒,晏婴粗縗斩”。

二服,称为“齐縗”,是用熟麻布制成,下面是缝边的。对应的亲人是叔伯父,兄弟。

三服,称作“大功”,也是熟麻布制成,比“齐縗”略微精细一点。这就是为逝去的姑母或堂兄弟所应穿的服制。

四服,称作“小功”,也是用熟麻布制作,又比大功精细些许。对应的亲人是姨母或同一曾祖的兄弟。

五服,“缌麻”,这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种悼亡服制。对应的亲人是舅舅,同族兄弟,它也是用熟麻布制成,比“小功”更精细了一些。

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五服制度完全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划分标准的。这是由古代宗法社会现实决定的。

但也同时从一个侧面看出传统文化中对于亲人亲疏远近排列的大体顺序,即同姓氏的叔伯为最亲,然后依次是姑,姨,舅。当然这种排序不一定符合现代科学观,却反映了我国自古以来约定俗成的伦理观。

古人用繁琐漫长的仪式表示对亲友的不舍,用穿丧服表示亲戚关系中的亲疏远近。这些在古诗里也常有所见,譬如杜甫的《遣兴》有句曰:“共指亲戚大,缌麻百夫行。”

又如白居易的《与元九书》所写:“中朝无缌麻之亲”。

五服固然可以划分形式上的亲疏,却无法划分人们对于亡者的情谊。

在现实生活中,亲戚的亲疏远近,有时并不会以习俗或者血缘来划分。因为亲,不仅是血缘,更多的是一种情感。

正所谓“走亲”,常走动,无论叔伯,姑舅还是姨姨,都一样情谊深厚;不常走动,即便是一母同胞的亲生兄弟姐妹,一样会日渐疏离;再有各种利益纷争,心生罅隙,那就更无法论亲疏了。


24帧半



在我们这儿“自己家人”和“亲戚”关系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叔,伯是自己家人,而不是亲戚。

亲戚是指母亲娘家的,父亲嫁出去的姐妹,这两种关系才是亲戚。我们这里有一句话很流行:“闺女就是一门亲……”这个观念根深蒂固,很有道理。

在过去的年代里,叔,伯那可是自己家里最紧密的亲人……

因为都是同气连枝,一脉相承,有着共同的血缘关系。那时候的堂兄堂弟可是相当亲近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就有了许多的矛盾冲突,即使是一母同胞也有的反目成仇,更别说堂兄弟之间了……

豫剧《倔公公偏遇犟媳妇》有一段唱:“为人生来不当舅,当舅的事儿就是稠。自家的事儿忙不够,外甥分家也得舅出头……都是姐身上掉下的肉,弄不好就会结冤仇……”是的,舅父的权威曾经就是这么大,外甥们在舅舅的面前是不敢乱来的。《西游记》如来佛祖在他舅舅金鹏鸟的面前不也是没有一点儿的威严可言吗?

可是,时代不一样了,舅舅也没有了过去的权威。一般情况下,姑嫂关系也不是多么融洽,现在就是姐妹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这就导致了姨姨家的关系要好一些……

当然了,凡事无绝对,不过总的来说,现在的亲戚关系已经没有了过去的热情,真诚了,利益最大化也已经渐渐左右着亲戚关系的疏远与亲近了……

不知道这是悲哀还是无奈……


荷声茹梦


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

一、从书面文字来理解的话,那就是叔伯和舅,姑姑和姨都是一样亲的。因为不管是叔伯还是舅舅,在英语里都被统称为“uncle”,而姑姑和姨都叫“aunt”。这个是真的分不出亲疏远近的。



二、但在现实生活里,我们一些宝妈们闲起来也经常会讨论这个问题,到底是姑亲还是姨亲?

就目前我的现状来说,我肯定会说:是姨亲!因为孩子时刻是跟着我一起生活的,而我又离我自己的姐姐们最近,反而离孩子姑姑比较远。和孩子的姑姑一年也就过年回去见一面,平时都生活在不同的城市里,而和我自己的姐姐却是三五天都能见上一面,孩子自然也就和我家姐姐关系亲近一点了。



当然,如果说孩子是跟姑姑离的近,而跟姨住的远的话,那和姑姑的感情自然也就大过姨了。这也许真的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吧,亲戚还是要多走动走动才会加深感情的,不然再好的称谓也都只是一个称呼而已,谈不上谁亲谁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