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性格比較好?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性格的培養其實在我們無意識的情況下就已經發生了,孩子很小的時候,在成年人無法理解他們表達的時候,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就已經發生,周圍人對他們的態度,是鼓勵,壓制,都會影響他們的反應。

我們不應該深究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性格,而是應該思考,我們的哪些行為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首先 撫養人的情緒表達方式是最大的影響因素。我們表達情緒的方式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對孩子來說都有影響,潛移默化孩子都在模仿,很多時候我們說的“性格遺傳”其實都是我們在無意識狀態下的情緒表達方式被孩子模仿和學習後產生的相似情況。對於孩子來說,除了本能的哭和笑,很多的情緒行為都是來自於後天的學習,在還不會走路不會語言表達的時候,父母是不是會常常與孩子互動,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是不是會常常樂呵呵地笑,這其實就是我們通常就看到的性格表現了。孩子逐漸長大,父母的愉悅、生氣、傷心、恐懼、焦慮等等這些情緒產生的頻率和行為都會被孩子所看到,而這些行為表現都會成為孩子最初對這些情緒的認知,也會成為他們最初的可能也會是影響最深的反應方式。而這些反映方式在旁人看來,就是性格表現了。

其次 撫養人的態度。在孩子嘗試新事物的時候,我們是鼓勵孩子,還是阻止孩子;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是大吼大叫的批評,還是聽孩子解釋。我們的態度和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新事物的反應。如果這個孩子表現出對嘗試新事物的膽小、謹慎,那很可能是因為成年人在對待他嘗試新事物時缺乏鼓勵,過多的提醒以至於成為干擾,過多的控制和干涉,不關注孩子的承受能力而一味地逼迫。過多地強調做事的結果要成功,而忽略了孩子在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

最後我特別想說,世界上有千萬不同的人,正因為這樣的不同,我們才能發現更豐富的世界。所以,性格沒有絕對的好壞,只要根據自己的性格能夠找到適合的生活的方式,交友方式,表達方式,和世界上的自然生物相處的方式,就是好的性格。


超級育兒師蘭海


孩子的性格有一部分是遺傳的,有的遺傳父母,有的隔代遺傳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遺傳的部分已經定性,我們很難改變,只能後天慢慢培養。

1、從懷孕開始就需要好好培養

相信很多媽媽在懷孕的時候就被家裡人勸說,要保持好的心情,不能動怒,以後生出來的寶寶才容易帶。親身經驗,這是真的!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能感受到媽媽的喜怒哀樂,開始接受胎教,我懷涵涵的時候,就經常生氣,各種氣,還容易哭,結果她現在一有點不順心就生氣,打我!所以懷孕一定要開心,開心,開心!



2、3歲看大

0〜3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時期。從嬰兒時期開始,就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動靜,他哭了,就要看他是餓了還是尿溼了,及時滿足他的要求,平時多擁抱他,跟他說話,可以很好的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有了安全感,心滿意足,就會喜歡很人互動,互動的時候也笑呵呵的,比較自信。

相反,有些家長因為忙,孩子哭鬧都顧不上,老是延遲滿足寶寶的需求,那麼寶寶就慢慢變得沒有安全感,容易急躁,哭鬧。

6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多帶他去旅遊,無論是短途還是長途,讓他見識見識外面的世界。記得涵涵6個半月,我就帶她去廣州玩,坐高鐵,坐地鐵,坐公交,她看到周圍很多人,就喜歡跟人搭訕,“咿咿呀呀”地跟人說話,有些阿姨看她可愛,還真搭理她。

她爺爺在家也經常帶她去公園,去親朋好友家串門,她也一點不怕生,有人來家裡做客,她就拿玩具給客人玩。

所以從小帶孩子出去旅遊,可以培養孩子開朗活潑,不害羞的性格。當然每個人喜歡的性格不一樣,有些人喜歡沉穩的性格,可以按照其他的方式培養。



3、4〜7歲應該培養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

4歲以上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見,有些孩子喜歡搗蛋,闖禍了又怕被罰,於是各種撒謊,推卸責任,這是一個弊端。

爸媽應該慢慢教育孩子,勇敢,誠實,勇於承擔責任,才是好孩子。如果老是教育不聽,對於那種熊孩子,各種惡作劇的,情節嚴重的,就採取打的方式吧,例如之前有個5歲熊男孩把一個2歲的小女孩關進電梯,按了18樓,讓小女孩走出電梯後,從護欄上摔下來的那種,真是打100次都不過分啊!



想要怎樣性格的孩子真是取決於父母和家庭氛圍了,各位努力吧!

關注涵涵媽育兒筆記,每天給您分享育兒心得!


涵涵媽育兒筆記


說到孩子的性格,我認為越小培養越好。我以前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別人總說人就像一張白紙,你寫上什麼就是什麼,後來我有了寶寶之後,就完全體會了這句話。孩子真的很純粹,特別是有一歲以上的孩子,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他們身上有我們的影子。所以我認為培養孩子的性格,應該從小開始,從我們自己開始。

有句老話說:三歲看老,我個人很認為這句話並不無道理。說說我家大寶吧,現在兩歲半,平時奶奶帶的比較多,奶奶本人比較內向,做事容易急躁,因此這種性格在我家大寶上也有很大程度的表現,特別怕生,出去不愛跟別人一起玩,稍有一丁點的不順心,他就會對他奶奶大吼大叫發脾氣。但如果節假日的時候,我跟寶爸不用上班,自己帶大寶玩,他的這些性格都會有所改善,鼓勵他去跟其它的小朋友一起玩,鼓勵他做事情可以多嘗試。所以我認為培養孩子的性格,身邊的人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孩子三歲之前,都屬於性格的模仿期,性格還沒完全定型,可以往正確的方向都引導,但如果不加以引導,到以後想改正,就相對難很多,正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當孩子有3歲左右及以上,我認為就該讓孩子懂一些基本的規矩和原則,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不能隨著孩子的性子,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當然也不能過於約束,在不違揹人與人之間基本禮儀,及處事原則的情況下,可以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形成自己的性格。

我是兩個寶寶的媽媽,喜歡分享育兒知識,以上是我對培養孩子性格的一些看法,育兒過程中,如查有什麼疑惑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期待與您的交流。


萬千情話


心理學家榮格說過:“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不單是榮格,很多心理學家在分析成人的行為習慣的時候總是會強調孩童時的個性,這些早期記憶會伴隨我們很久,甚至影響我們一生。

我記得一個心理學老師讓我們回憶自己小時候最喜歡的一個場景,或者最喜歡的一首歌,有一個學生就說,她最喜歡的就是黑貓警長的動畫片,裡面黑貓警長的形象深深的印在她的腦子裡,她說自己從小就喜歡打抱不平、見義勇為還舉了好多相關的事例。她當時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警察,雖然她現在從事的不是這個職業,但是骨子裡打抱不平的個性還依然存在。可見童年的記憶對她個性影響之大。

其實,個性的培養一定是從童年開始的,從孩子一出生,他對自我的認知就是來自周圍人和環境對他的反應。他會通過這些方面,比如:“我的感受是什麼?我的想法是什麼?我的決定是什麼?最後,形成我是什麼樣的人?”這一系列的私人邏輯都會在童年時候,通過不斷的經歷事情、成人對他的教育中形成對自我的認知。

所以,從孩子一出生,家庭教育就是培養他個性的第一環境,爸爸媽媽首先要對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發展有一個基本的瞭解,然後再運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來引導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同時,父母給孩子提供一個相互尊重的環境,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更能幫助孩子健康發展自我需要。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性格比較好?

我的回答是培養孩子的性格是從肚子裡就開始,出生以後就繼續,這段時間是最重要的時刻。這段時間的培養環境和培養效果,直接影響了孩子今後的一生的性格。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舉例:我一個同學懷孕時,閒在家裡沒事,天天看武打片電視劇,後來,這孩子出來後,就是好動,其實大幾個月時就在肚子裡就是上跳下竄了。

1、要培養孩子性格,就先培養父母自己的性格。

我這裡要講的是那些暴躁火烈性格的家長父母,自己現在有孩子了,要改改性格了。如果你還是這個暴躁火烈的性格,你怎麼去培養孩子溫文爾雅的性格呢?

2、胎教時期:

要控制父母雙方的性格脾氣,特別是自己的激動時,要剋制,儘量讓媽媽不要受刺激。

作為媽媽,也要修養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情緒波動。再是多跟孩子聽音樂,讀書給孩子聽。多和肚子裡的孩子說話。

3、出生以後:

家庭環境也是和第二條一樣,父母要剋制自己的情緒,營造一個溫和的軟環境。

勤換尿布、按照規律給孩子洗澡、擦洗屁股,給孩子一個舒服的身子;

孩子有躁動時,要注意觀察原因,並及時調試。如果是外在原因,如孩子厭倦了目前的環境和玩物,那就要及時換。如果是孩子身體出現了問題,如發燒啊,就要及時就診。

音樂和讀書是不能可少的節目。

雜家董哥:是今日頭條準簽約作者,原創文章【孩子被人打,只一招,就教會孩子不被人欺負?】貢獻了近30萬閱讀量。所有回答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

歡迎訪問我們的頭條號“雜家董哥”,瀏覽更多育兒文章。


董哥幹物流


我認為孩子的性格培養越早越好。

備孕前媽媽就可以開始調整自己的性格,讓自己逐漸溫和下來。懷孕後胎教多聽舒緩的古典音樂、多隔肚皮撫摸孩子,通過這些互動讓孩子的性格從胎教抓起。

孩子出生後製定規律的坐息時間,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分享一下自家娃的情況,女兒生下來就單獨睡,起初是小床拆了一邊護欄直接挨著大床,後來是小床獨立在大床邊。在這種獨立習慣的培養下,孩子睡眠超級好,不但晚上會鬧夜,白天大人也有大把的時間做自己的事。

圖:孩子對著它們咿呀後就能睡著

孩子不會走路時,每天可以睡三大覺,白天上午睡一覺,下午又睡一覺,到睡點把她抱到小床上她就咿呀咿呀自己哄自己入睡,醒來後也不哭,又咿呀咿呀獨自在床上玩1-2個小時。會走路後到點了,大人說“睡覺去了”,小傢伙就會自己爬上床上蓋上那床珍惜的“花被子”躺到床上,唱幾句後便能呼呼大睡起來。


孩子的親子閱讀,大概快2歲了才開始,雖然開始得有些晚,但家長有空都儘可能堅持,在日積月累中逐步引導孩子養成受閱讀的好習慣,現在基本不用操心她的閱讀,一有時間她就讀,有時候作業多,不讓讀,小傢伙還會躲廁所去讀。

圖:拿著哥哥的書,不知道在讀些什麼

回望過去的育兒過程,有些我們做到了儘可能早地培養她的性格,有些可能開始得晚了一些,或者是說還善未開始,但我覺得沒關係,性格的能早的儘早,沒有儘早做到的,此刻能想到就開始去做,開始去做才是最重要的。

圖:去學了畫,性格變得安靜了很多


守候生活


我是於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想成為心理諮詢師,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華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一圖告訴你,性格培養從出生就已經開始了。

心理遺傳學認為,孩子的性格一半來自遺傳,如內外向、氣質等;一半則來自後天的發展,包括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家庭氛圍、教養方式,甚至包括居住條件和飲食習慣等等。

我們的大腦從出生開始,就不斷地在從與外部世界交互的經驗中汲取和拋棄著,科學家將之稱為大腦的可塑性。


剛出生時,新生兒大腦中的許多神經元很少與其他神經元相聯結,但在出生後的頭兩年,神經元網絡會變得越來越複雜,隨著孩子成長大約到三歲左右,80%的連結會建立起來。


六歲之後,伴隨著經驗和刺激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會出現擴展或消除。某些經驗因為不斷被強化而被保留下來,而一些不常用的連結就會慢慢地被修剪,這就是大腦所謂的“用進廢退”原則。


青春期之後的成人階段,大腦繼續發展,其中尤以負責理性決策、管理情緒等功能的前額葉的變化最大,因此青春期也被稱為大腦的“第二次機會”。

事實上,在人的一生中,性格都有變化和被重塑的可能。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性格既有穩定性,又有可變性的特徵。


因此,性格的塑造,不管你願不願意,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已經是現在進行時了。過去的不易修復,未來的尚待重塑。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就從現在開始,不是通過講道理,而是通過養育者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在生活的點滴中體驗並汲取。


作者簡介
於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諮詢領域:情緒困擾、人際交往、職場壓力、個人成長、兒童青少年成長困惑等。善於通過聆聽、敘事等互動模式,協助來訪者探索自己的內心,發掘自身的資源與力量。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從備孕起到13歲之間都是孩子性格塑造期,0到7歲是孩子一生中大腦發育最迅速的階段,是孩子一生中最富可塑性的階段,所以在孩子0-7歲這個階段父母一定要有心用心細心培育孩子,中國古代有句老話說:“3歲看大”就是這個意思。

0-7歲又可以大概劃分兩個階段 : 0-3歲和4-7歲。0-3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溫柔)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性格中重要的一個元素,媽媽的角色很重要,發揮佔80%的作用,媽媽的情緒穩定很重要,孩子性格的底色是否美麗是媽媽用情緒描繪出來的。母愛如水,母愛給了孩子安全感。

4-7歲是孩子建立力量感(堅強)的重要時期,爸爸的角色很重要,發揮70%的作用,媽媽在這個階段要適度退出來,讓孩子多和爸爸互動,遊戲,帶出去運動和爬山等,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性格的內涵是否豐富是爸爸用格局塑造出來的。父愛如山,父愛給了孩子力量感。

祝天下父母都能培育出好性格的兒女。


積極家庭教育


這個問題要拆分成幾個部分來回答——首先,性格是什麼?其次,性格可以培養嗎?最後,如果性格可以培養,家長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以及怎麼培養孩子的性格?

性格是什麼?

在心理學上,性格一般指與社會道德評價相聯繫的人格特質,它是人格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人有關社會規範、倫理道德方面的各種方面的總稱。這意味著,性格是人後天形成的品格,因此具有可塑性,可以被培養。但性格是後天形成的同時也意味著,孩子很小的時候的經歷就會對其性格養成造成影響,因此家長如果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開始的時間應該是越早越好。

性格與氣質的差別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除了在於後天形成的性格上,還在於先天的氣質傾向上。氣質的概念與性格不同,它指的是一個人典型和穩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心理學認為氣質是由神經結構和機能決定的——也就是說,氣質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先天性,比如有些人生來內向,另一些人生來情緒穩定性更高等等。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性格時有一個大前提,就是這種培養最好順應孩子的氣質傾向,以此幫助孩子培養出健康的性格。

怎樣培養孩子的性格?

那麼,具體來說,家長可以怎樣培養孩子的性格呢?下面我想為家長們建議三個可以具體著手的方向:

• 行動上,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心理學上,對自己行為的控制水平和應對問題的行為風格屬於性格的意志特徵。也就是說,孩子自制力的強弱、面對問題時是勇敢還是怯懦、是沉著還是慌張等都是家長可以改變的方面。你可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就幫助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今日事今日畢等,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持續強化這些習慣,直到孩子性格成型。

• 情緒上,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由於人的先天氣質差別,比如,有人生來情緒穩定性更低——這種差別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影響就可以通過後天的性格培養來改變。比如說,有些孩子天生情緒穩定性比較低,家長從發現這一點時起就應該早早培養孩子掌握更多識別、表達與管理情緒的方法,以降低孩子被自己的情緒波動所困擾的程度。

• 認知上,培養孩子開放的思維模式

人在感知、記憶和思維等認知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特質,又稱為性格的認知特徵。比如,在思維模式方面,就存在有創新型和保守型、靈活型和固定型等區別。家長應該從孩子小時就注意培養孩子形成開放、創新的思維模式,這對孩子未來的語言學習、決策能力等都有好處。

以上。

歡迎關注頭條號"家有寶寶學心理”——全網超過400萬用戶信賴,專業的親子育兒心理社區,陪伴你和寶寶幸福成長。


家有寶寶學心理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不知道你家孩子現在多大,性格這玩意兒有部分是遺產爸媽的,更多的是需要後天的培養。

最好是從寶寶出生-3歲這個階段培養寶寶的性格:

1、 寶寶最初的模仿對方是爸媽(或其他照顧他們的人),模仿能力很強、滲透力很深。

2、 寶寶的各種技能、學習能力等等,都是由爸媽灌輸,很多性格會在這個階段中形成。

3、 越早開始培養,就越容易培養出一個好的性格,不要覺得“還小,以後再說”。這就需要爸媽在寶寶出生後,就一直給予他足夠的關心和愛護。

4、 越小的寶寶越沒有辨別能力,會全盤接受爸媽灌輸的,所以可以從寶寶幾個月大時就開始性格培養這件事。

5、 3歲左右的寶寶,性格已經大致形成,各種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這之後想再去改變或扭轉,會很難。

希望爸媽能夠重視起來,儘早培養。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