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該怎麼釋懷青春期的孩子跟父母大喊大叫?

一葦已航


你好,我是山東媳婦廣西妹,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觀點,他們渴望被認同渴望被理解,同時他們又很叛逆,所以對他們來說,溝通是最好的方式。首先,要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即使是錯誤的,也要耐心聽他們把話說完,然後再發表你的看法,其次,要站到他們的角度去思考,畢竟我們做父母的也有過懵懂的青春期,把我們那個時候的一些經歷分享給他(她),讓他(她)有參與感,聽取他(她)的觀點和建議,再加以引導和梳理,讓他們自己判定對錯,及時糾正錯誤,鼓勵他們正確的選擇,放眼明天和未來,讓他們感覺到只要是對的,父母都會支持,而且永遠愛他們,做他們的後盾,切記,不要直接否定他們的想法,關愛和支持,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是解決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最佳方式!我的回答完了,謝謝!



山東媳婦廣西妹


  逆反並非孩子獨享的,其實成年人也有,之所以我們不理解孩子,是因為我們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問題,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這樣以來你怎麼可能得到孩子想要的答案。沒有平等的對話哪來真正的瞭解,父母應該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跟孩子成為朋友,這說著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因為父母很難擺正自己的位置,始終覺得自己是“老子”。也許,你會覺得和同齡人相處很容易,但和孩子相處卻很困難,因為你和朋友同齡人有共同的話題,而與孩子你還沒有找到共同的話題和興趣,要求孩子學習,並不是讓父母停止學習,孩子的興趣,父母也需要了解,這是搭建共同話題的平臺。

  對待孩子的逆反,給你幾條建議:

  建議一:不要總是強迫孩子,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

  有一次他受邀到武漢大學演講,一上講臺,就拎出一隻還在“喔喔”叫的公雞。並掏出一把米往公雞的嘴裡塞,公雞拼命掙扎,一粒米也不肯吃。但陶先生一放開手,恢復了自由的公雞撲哧了幾下翅膀,自己吃起了米來。

  在聽眾一頭霧水之際,陶行知從容不迫地說道:“我以為,教育就跟餵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強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便學也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將一定會好很多!”

  父母應該懂得強迫孩子學習效果並不好,填鴨式的教育更是效率很低,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不要總是吝嗇你的言語,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心甘情願的去做,比強迫要好。

  建議二:懂得“南風效應”。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南風效應”,說的是寒冷的北風與溫暖的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試一下:看看誰先能把行人的大衣吹落。於是,北風呼呼地向行人猛烈地刮,可是,行人卻把衣服越裹越緊,任它怎樣狂刮也無濟於事,未能吹落行人的大衣。而南風則不然,只是飽含著溫情,輕輕地吹拂著那個行路人,行人越走越熱,不一會兒就熱得自覺脫掉了大衣;輕易地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正所謂“感人心者,莫乎情”,溫和的對待孩子比冷酷嚴厲更能收到成效。這要求你在鼓勵孩子時,要真誠不要虛情假意,“南風”要長“吹”不要淺嘗輒止。

  建議三:學會寬容。說實話,父母經常要求孩子體諒父母,寬容父母,卻不知道自己也不太寬容孩子,寬容別人。你是孩子的榜樣,寬容別人也是寬容自己,不僅要對孩子寬容,更要對別人寬容,如果僅僅是對孩子寬容,而對別人是另一種做法,你的孩子也許不會對你寬容。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越戰歸來的士兵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他的。”不過兒子又繼續說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訴你們,他在越戰中受了重傷,少了一條胳臂和一隻腳,他現在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

  “兒子,我很遺撼,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幫他找個安身之處”,父親又接著說:“兒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像他這樣的殘疾人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負擔。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不能這樣讓他破壞了。我建議你先回家然後忘了他,他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的。”接著,兒子掛上了電話,他的父母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了。

  幾天後,這對父母接到了來自舊金山警局的電話,告知他們自己親愛的兒子已經墜樓身亡了。警方相信這只是單純的自殺案件。於是他們傷心欲絕地飛往舊金山,並在警方帶領之下到停屍間去辨認兒子的遺體。那的確是他們的兒子,沒錯,但驚訝的是兒子居然只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建議四:學會理解孩子。正如孩子瞭解你的過程,在你對孩子發表任何看法之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下,他為什麼會這麼做,他這麼做後會有什麼感受,他期望別人怎麼看他,他想從所做的事情中獲得什麼。儘量多抽出些時間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多關注孩子的內心,嘗試著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嘗試著做孩子的朋友。

  建議五:學會剋制自己衝動的情緒,不要使衝突加劇。別忘了你是成年人,是孩子的父母,不要過多的苛責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在衝突面前你是榜樣,你是首先要做出調整的人。

  建議六:一旦孩子表現出合作與變通時,要給予他正面的表揚和鼓勵。表揚和鼓勵的是孩子的行為,是過程,要讓孩子知道哪些地方做的好,因為什麼被表揚和鼓勵。

  建議七:請尊重孩子的成長。作為家長你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平等的朋友關係,讓孩子也參與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視覺志尚


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釋懷上,我們都有過青春期,但是什麼是青春期呢?青春期介於成人和孩子的中間,屬於一個過度時期。

放下你手中的工作,靜下心來回憶一下,自己的青春期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感覺自己已經有了獨立的思考,希望有自己的空間,更渴望的是家人的理解與關愛。

為什麼兩人之間距離越遠,我們越要加大音量來說話?為什麼吵架的時候我們又要加大音量來辯解?因為我們都想對方能夠聽到自己的聲音呀。青春期的我們不也是這樣嗎?他們迫切的希望你能聽到他們心底的聲音,可是當你不理解和體諒的時候,他們也選擇了大聲告訴你。讓你發現他,讓你關心他。

個人覺得經常換位思考一下,會更好的理解孩子,這個時期為什麼說是介於成人和孩子中間的一個磨合期,因為他是你眼中的孩子,但是他已經是自己心中的大人。他想要得到大人間的尊重,而你還在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他。

沒有什麼所謂的叛逆,只是迫切的想要成為你罷了。反思一下,是不是作為家長我們也該升級一下了呢?


方華123456


其實,現在和父母大喊大叫的不只是青春期的孩子了,只不過孩子小時候的喊叫被大人們更大聲的喊叫或者拳頭給壓下去了而已。所以滴水穿石真的不是一日之功,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你沒有獲得孩子的信任,不能成為他們的朋友,而只是扮演了父母的角色,那很遺憾的告訴你,當你的孩子在青春期時你完全掌控不了,大喊大叫真的算不上什麼了,你根本無法釋懷而且只會讓你們的關係更糟糕,所以不管現在家裡的孩子有沒有到青春期,親愛的父母們,站在孩子立場上去理解他們,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試著成為孩子們朋友,獲得他們的信任,溫柔的講道理永遠比大喊和暴力管用!


勾寶媽媽


有人說小孩子總哭鬧是因為他們有太多情緒不能表達出來。其實成年人也是如此,情緒太多太急,無法說明的時候,我們也會各種方式發洩出來。而青春期的孩子是孩子邁向成年人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孩子格外的敏感,擁有不可言喻自尊和自卑,想得到成年人的認可,又著急不瞭解如何做一個成年人。徘徊在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自信與很有事無能為力不被理解的惱怒中。他們甚至覺得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都是羞恥的,甚至在發怒暴躁中都不知道自己為何發怒暴躁。對於成年人的世界,他們有著一知半解的理解,其實是很恐慌的。這時候需要家裡人更多的耐心傾聽,更多理解尊重,既要把他當一個成年人對待,又要循循善誘的教他們如何處理情緒,解決自己和外界的矛盾。當然這本身就需要家長有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否則,不要怪孩子,他們只是你的翻版而已。


般若師太


這不是孩子的問題,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容易衝動,這是他們身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挑戰。

強烈建議你讀下面這本書~



棉朵兒明月


和孩子擱氣時先問問自己是多大?是和孩子一樣大?比孩子小?還是是個成人。

青春期是孩子發展個性化的年齡,他要搞清楚自己是誰,他可以做什麼?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跟父母對著幹。作為父母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

再有就是父母釋懷不了,看看孩子這樣對您勾起了您的什麼情緒?那個感受最早的體驗是在您多大的時候,藉機療愈一把自己。做做屬於自己的功課。


燕子的小屋


答:青春期孩子之所以會跟父母大喊大叫,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孩子青春期生理的變化影起孩子的心理恐慌,二是孩子在青春期之間不被父母理解和關愛。所以做父母的,此時應該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自己實際的關愛去安撫孩子,給孩子溫曖與希望,讓孩子的心靈得到愛的滋養,加油!



心靈財富導師彭文廣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判逆是每個孩子必經之路,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個時候的孩子思維不成熟,天真,自我,不知生活的艱辛,甚至我行我素。作為家長要耐心引導,傳遞正能量給孩子。越是判逆的孩子,越要嚴加管教。不能任其發展。個人觀點,希望有幫助。


用戶92332369863


家長要了解孩子,不要武斷的不商量的與孩子叫喊,而且家長的話並非一定有道理。面對孩子青春期,家長要學會適當示弱,並且尊重孩子。父母性格好才能有好孩子!兒種母親,女兒種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