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百年前的一場辯論,要不要推翻清王朝?

從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是清朝統治的最後十年。

這十年中, 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日益加深,清朝統治集團為了維護其根本利益, 採取了廢科舉、興學堂、發展交通、改進司法制度等改革措施;還宣佈預備立憲, 各省相繼設立了諮議局;1908年又頒佈《欽定憲法大綱》。然而, 清政府打著開辦新政的旗號, 增捐加稅, 橫徵暴斂, 對民眾進行無休止的掠奪, 將專注於工商業的國內立憲派也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辛亥革命前夕, 清朝統治集團對外一味屈從, 其政治腐敗已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最終為民眾所共棄, 它的覆滅是必然的, 誰也挽救不了。

百年前的一場辯論,要不要推翻清王朝?

上世紀初的辛亥革命前後, 對推翻清朝這個問題就有過激烈的爭論。爭論的一方是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 另一方是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立憲派。

百年前的一場辯論,要不要推翻清王朝?

當辛亥革命還處在準備階段時, 梁啟超以《新民叢報》為主要陣地, 發表一系列文章, 認為革命不但將殺人流血, 還會導致內亂和列強幹涉, 使中國滅亡, 出路只有通過請願立憲, 期待清朝政府自行改革, 先實行開明專制, 然後"由開明專制以移於立憲", 才是"拾級而升, 又不致助長此衝突"。 革命派則指出:無數事實已證明, 不能指望這個政府會進行任何根本改革, 那樣想無異"與虎謀皮";只有下決心把它推翻, 中國才有希望。《民報》上有篇文章寫道:"革命不免於殺人流血固矣, 然不革命則殺人流血之禍可以免乎?革命之時, 殺人流血於雙方之爭鬥見之。若夫不革命之殺人流血, 則一方鼓刀而屠, 一方觳觫而就死耳。為國而死, 則吝惜之;為野蠻異族政府所蹂躪而死, 則忍受之, 何死之不擇也。" 孫中山講得很乾脆:"世界立憲, 亦必以流血得之, 方能稱為真立憲。同一流血, 何不為直截了當之共和, 而為不完不備之立憲乎?"

總的來說,雙方的爭論點主要是1、要不要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2、要不要推翻帝制3、要不要進行社會改革。

事實證明,革命派的影響力更大,百姓對於這個曾經的清王朝和皇帝以無眷念之情。

百年前的一場辯論,要不要推翻清王朝?

但是從這場爭論中也暴露了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思想弱點,在一些細節問題上革命派並不能很好得回答。同時革命派也想在不驚動西方列強的情況下完成革命,但這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思想理論上的弱點和革命派的軟弱性,也導致辛亥革命最後以失敗告終。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關注歷史,關注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