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書是不是讀得越多越好?

憂傷ちに


讀書是不是越多越好?非也,這是肯定答案。

俗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雨行是相輔相成,呈互相遞進關糸,強調的是行。我可以簡潔以自身經歷來說明這一問題。

我是九十年代初自考生,而且還是大專,沒有繼續深造有兩個原因,英語不好,花兩三年把這門攻下不值,外語不好多考兩門也是可拿本科的,這樣又算什麼本科生呢?如果我有真本亊有能力,專科不僅在那個年代,就現在也不是太大的問題,反之本科又如何!目前無論在哪個方面,我都取得不俗成果,就在於行。

行。就是實踐,這裡的行包括產生經歷經驗及閱歷,因此各方面的書一般我只讀一至兩本,我認為重要高端的作品,其它的只要瀏覽簡介就可以,這就是閱歷產生的作用,除非誰願意成為某一領域的專才,鑽進書堆才是必然,但我的追求是行軍打仗平天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而並不一定戰爭年代才能實現,和平年代也是要具備這些條件,誰又不認為我們平常的工作生活沒有戰場的影子。

讀書的確是個大問題,客觀地說多讀書對於大多數是有益的,如果不當,不能從書中走出來,有害,甚至有病。


用戶曉月915089906200


有關讀書。怎麼說呢?我讀到77年7月高中畢業,後代課初中數學老師一兩年,後參加三月服裝培訓學習,80年參加掃盲驗收工作收。82年婚後組織近三年服裝教學,但總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特別是社會能力,為了拯救受傷的心,有緣接觸(姓名與人生),設計到繁體研讀,有人送我(周易預測學)(易數精解)命運安排我嚴重感冒體質,無奈在街上給人講人生,89年很有幸接觸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我肯學,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走到哪裡,做飯都拿著一本書,不分晝夜的讀,記,抄寫,又有緣賣書,病到晚期,養生的書,高速,因為我命中帶馬星。~讀書,讀自己需要研究的,不是拿時間讀雜誌書,雜誌書我也讀它的理,反覆記憶,因為我要講,所以助推,讓我讀透,很多古書命理的,人生哲理的,養生的,書是相通的,:萬數離不開:1/2/3/4/5/6/7/8/9/0/;萬物離不開金:木:水:火:土;~四面八方;東:南:西:北:哪個方位是金……人一生,學海無涯;……看您需要什麼,就讀什麼,但還是要注意身體!注意休息!哈😄哈,我越讀書,當然我們骨子裡全是裝的毛澤東思想~


靳家申


這三個問題,我們得分開來說。


我們先來說說“怎麼讀書?”

怎麼讀書?首先,在讀書的時間選擇上,我有兩個時間安排。

第一是利用空閒時間讀書,第二是設定專門的時間來讀書。

空閒時間讀書,主要是讀電子書。比如,在下班坐地鐵的時候,可以選擇這種讀書方式。

設定專門的時間讀書,主要是每天固定一個時間點讀書,這個時候讀的基本上是紙質書。我每天晚上10點到11點,是固定的讀書時間。

怎麼讀書?其次是讀書方法上,有三點必須要做到。

第一是讀完之後要做讀書筆記,第二是讀完之後要思考,第三是讀完之後要去應用。

做讀書筆記有很多種方式。比如,摘抄,畫結構圖等等。我們暫且不去討論如何做筆記。反正,讀書的時候,需要做。不過要記住,是讀完之後再做這件事。讀的過程中,不要做。

讀完之後的思考,這一點很重要。必須要提出一些疑問,而且要深入書中去找尋答案。

讀完之後的應用。實踐才能檢驗讀書的效果。這不用多說,大家都能明白。

怎麼讀書?關於這個問題,我就分享這兩方面的看法。有不足之處,歡迎補充。

我們再來說說“讀什麼書?”


讀什麼書?首先,我們要選擇能解決自己當下所面臨的問題的書。

其實,這一點很好理解。比如我現在主要的問題就是寫作水平不夠。而我需要提高文學素養。於是,我就去讀那些大家的文學作品。

在工作中,若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去讀相關的技術書籍。

如此,就能選擇好自己所要讀的書了。

讀什麼書?其次,選擇那些經典的書籍。

之所以被成為經典,肯定是有道理的。而那麼多人推崇,自然是有價值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被別人推崇的經典書籍,我們都得去讀。最為關鍵的,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但,我們首先就要學會從這些經典中去尋找。

對於我來說,現在就是採用這種方式去選擇一些書來讀。

最後我們來說說“書讀得越多越好嗎?”

很顯然,並不是讀得越多越好。

讀書,需要讀經典,需要讀懂。讀得多,而“不求甚解”。這樣,也是沒有用的。

因此,讀書不在多,而在精。而且,讀書最關鍵的,是要“學以致用”。只有通過去運用,我們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懂了沒有。

不過,從另外一個層面上來說。我們還是需要儘可能地多讀書。其實,值得我們讀的書,真的有很多。我想,我們終其一生,也讀不完那些好的書籍。

故而,我們必須得抓緊時間,多讀幾本書。這樣,我們才能多懂得幾個道理,才能讓自己的得到智慧,才能活出別樣的精彩來。

(ps:以上僅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圖片來源網絡,圖片授權基於:cco協議)

我是劉辰楓,只想安靜地寫點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劉辰楓


我記得李敖說過,沒有那麼讀書的,記不住的,我認為就是找主要的一些讀,記得看過一個紀錄片,電視裡南方一個風景很美的地方,從古代就有讀書的風氣,一位老奶奶從小就讀過一本論語,活了將近100歲,還很健康,一直很會生活的


堅守承諾24


讀書最重要的,不是數量,而是你看書的質量。

讀書並非讀越多越好,在讀書前,你需要思考這幾點。

01 你讀的書都是好書嗎?

如果你讀的書,只是一些淺顯的,無法給你帶來知識增量的書,那麼你讀得再多,可能也收效甚微。

譬如有些人喜歡看一些娛樂雜誌和報紙,每天都讀,只掌握了媒體諮詢,其實深奧的知識一點沒有涉及,那麼這樣的書,即使你看得再多,讀一百本、一千本,你也無法提升自我,真正進步。

02 你要選對合適自己的書

讀書,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去選擇合適的書。比如,你需要提升自己的英文,那麼你可以選擇多閱讀一些英語語法書、單詞書,甚至是英文原著,多讀這些書,對你的學習才有所幫助。

選對合適的、自己需要的書,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直讀一些不適合自己的書,那麼就算你讀得再多,也相當於做無用功。

選書很重要,大家要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去挑一些經典的好書或能夠增長見識、提升自我能力的書。

03 多讀幾遍好書比讀十本書更重要

有時候,讀書不是多多益善,你讀十本書,如果都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那麼意義不大。

因為你看完書就過,腦子沒有印象點,記不住東西,也沒法掌握書裡的知識,這樣就算你讀再多的書,還不如別人將一本好書讀透收穫大。

所謂“好書不厭百回讀”,真正讀懂一本書,需要下苦功夫,要做很多筆記、摘抄,寫書評、心得,將書裡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真正讀透一本書,會比你看幾十本書都要值。
總的來說,讀書真的不能一味追求書的數量,你要考慮書的質量,以及你的讀書方法,讀一本適合自己的好書,反覆閱讀,讀透了,從中汲取知識的養分,你自然會有所收穫。

我是夏與至,立志每年讀60本好書,關注我,一起成長。

夏與至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個“度”,所以,讀書並不是越多越好,它是類似於一條ln曲線一樣的發展趨勢。

01

剛開始時,讀書效果蹭蹭上漲

假設你平時是一個不愛讀書的人,但你哪天幡然悔悟,花了四五年時間,讀了上千本書。那這些讀書帶給你的效果,可能是非常明顯的。
說不定,原本你工資一個月只有5000塊錢,但讀完這些書後,你的工資上漲到一個月2萬塊了。

但是,這種增長的原因,是因為你本來水平很低,懂得太少。而讀這些書後,可以迅速提升你的知識儲備,所以效果才會非常明顯。

02

但是,當你讀到一定量時,讀書的作用就沒有那麼明顯了

舉個例子,當你讀到了1000本書以後,我相信你已經具備了足夠的或者高於90%的人的知識水平。但是,當你想再往上提升時,就很難了。
就好比馬雲說過一句話,他比較喜歡85分左右的孩子。因為你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考到85分。而你想從85分提到95分甚至提到100分,你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但是你付出這麼多努力,和你最後所提高的分數,其實是不成正比的。

就好比說原來你只需要複習2小時,就可以考85分;但是你為了考到95分,你需要複習10個小時;而你為了考了100分,你可能需要複習50個小時。
這麼算下來,你的付出和你的產出,其實是不成正比的。
所以,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讀的太多,並不是一件好事情。但讀得太少,肯定不是一個好事情。
而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講,讀1000本書,應該是一個比較恰當的比例。我目前就在讀1000本書的道路上奮鬥著。一起加油!
我是千城,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歡迎【關注】,一起讀書、寫作、賺錢!

在下千城


讀書成就人生,知識改變命運。也是人們常提的老話。

怎麼讀書?那就要看什麼條件,什麼環境自已的喜愛。

在校生自然以學為主,其次就是自己課外的書。

人生在複雜的環境中,就如同大染缸的社會中,百態人生就寫在書中,有香,也有毒草。作為讀者心中明本什麼該讀,什麼不該讀。

書如藥,善讀可醫愚。也有治疾病的也有不治病的。讀就要讀益於成長,益於健康的好書。

走向社會的青年,應多讀務實和利於進取的書。有基礎也可以研讀五經,四書。看生活方面的書,寫自已的筆記,也是對自身的放鬆,學會傾訴,就少煩惱。

要成就人生,就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多讀胸中有本,多寫筆下生輝。的確是好事。

但在眾多的書中,找不到益於自己的好書。如同大學生,上了幼兒園,再讀也無有味道,只能給自已增加負擔。

有學木工專業,讀起文學他就感到難以理解。假如他放棄文學,讀起木工製作,他會越讀越能提升自己水平。

當今社會有很多一眼而棄坑的書,還是不讀為好。

書多讀不是不好,而是不能多讀無益的書,不做無益的事,不做無益於社會的人。

多讀好書,不但益身體而且有利於成才。


user6201811349789


在之前,我也以為讀書當然是越多越好了,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嘛。

但是,在我最近看了日本最有名的諮詢大師赤羽雄二的幾本書後,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啊,他在書中說得非常明白,也很有道理,讀書真不是越多越好的。

下面我就分享一下赤羽雄二在他的書《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中的觀點。



讀書確實有很多很多優點,包括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可以鍛鍊思維,培養思考能力,還能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還可以培養情操,調節情緒等等。

我們都應該把讀書作為生活中必須有的項目,列入每天的計劃當中,但是這絕不是說,讀得越多就越好。

按照赤羽雄二的意見,他認為當你的閱讀量超過300本書之後,就說明你已經形成了自己特定的閱讀習慣,也積累了一定程度的知識,那麼從這之後,你讀書的頻率和速度都應該降低,保持每週一本就足夠了!

這時候,閱讀的重點不再是閱讀本身了,而應該轉移為如何把書中所學落實到行動了!

舉個例子,當你讀了幾本關於寫作的書之後,當務之急不再是閱讀下一本寫作技巧書,而應該是拿起你的筆,根據你在閱讀中學到的技巧,去寫你的文章,去嘗試把別人的經驗變成你自己的實踐。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讀了很多世界名著,感受了優秀作家的深邃思想和名著魅力,那你應該做的不是繼續沉浸在書裡,而應該走出書房,去開展你的社交,去與他人交流你的讀後感,去把你閱讀中認同的處世態度和價值觀實踐到你的社會生活中。

總之,讀書的目的並不只是讀書本身,而應該是幫助你實現自我成長,是學以致用,是為了走千里路。

記住,當你的閱讀量超過300本書後,記得將重心放到如何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上!

如果你在閱讀方面還有疑問,歡迎與我私信交流!


半夏微晴的小書房


可以肯定地說,看書不是看得越多越好。甚至加上限定條件:看經典正確有用的書也不是看得越多越好。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可看可學的知識和技術實在太多,現代一個人不可能窮學所有知識和技能的,所以我們的大學都開設專業,所學都不是往廣博發展,而是向專、精方向發展,大碩士和博士那更是越來越專和精。將太多精力和時間花在無關書籍上,實際看這類書越多越對你的事業負面影響越大,因為你沒時間去看自己事業相關的書籍。

好的書,一本書就把一個學科講得透徹入骨;不好的書看一個系列也還沒講清真諦,越看越覺得玄乎不解。看書首先要選經典、有用、正確的書。然後再根據自己生活、事業的需要,在這些有用、經典、正確的書籍當中選擇自己需要的書籍去讀,這樣就能夠將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時間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好鋼用到刀刃上,好鋼打製成糞瓢還覺得笨重不好用呢)。

所以,在經典、正確、有用的書籍中選擇與自己事業生活相關的書籍去讀是最好的。

有人說多越多越好,這是有點過了。個人覺得曾國藩說得不錯,上篇沒有讀通不要去讀下一篇。基礎還沒學牢固就去看精深專業的書,那隻能越看越糊塗,越看越失去讀書信心和興趣。選了經典好書,就一本一本地啃通透,啃了一本啃下本,日積月累就能看出效果。啃透一本經典書,很可能比別人讀十本二十本甚至百本雜亂文章來得強。

純屬個人瞭解,歡迎大家點評。


鷗洋10


不是的,不是讀書越多越好!理由如下:

1:人類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不可能會實現。因此來說,讀書學習要有自己的選擇性和針對性。

2:什麼東西都會有層次和檔次。讀書學習也一樣。要讀書就讀經典的名著閱讀。選擇具有良好的知識和智慧的書籍,以及公認的經典作品。“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3:“直選對的,不選貴的”。針對自己的愛好,特質,優勢,長處,興趣,工作。。。。有針對性的選擇書籍,選擇名著和經典作品閱讀。這樣的話才能夠真正的吸取和進步!

4:“兵不在多而在於精”。經典作品和名著,以及行業最權威性的作品,都是你要讀的書。不要貪多嚼不爛,而是要精益求精。吸收好消化好。能夠舉一反三,一通百通。

現在社會上對於一個理論知識,就有幾十種書籍在說明這個理論知識。大多數都是“心靈雞湯🐔”。或者是“粗製濫造”的作品。千萬不要被迷惑了。因此來說,我主張“讀書學習不在於讀書讀的多,而在於有選擇性的閱讀和能夠適合自己的精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