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日本沒有“去魯迅化”,反而更崇拜魯迅精神

魯迅是中國歷史上的文學巨匠,他的文章猶如黑暗中的一把把刺眼的尖刀,指引人們勇往直前的方向,鼓舞著他們衝破桎梏走向光明。“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對魯迅先生畢生的評價。

青年時期的魯迅曾想嘗試用醫學來為民眾療傷,所以魯迅留學日本學習醫學,他當時所去的是日本的仙台醫科大學,並在那個時期遇見了藤野先生。

日本沒有“去魯迅化”,反而更崇拜魯迅精神

孤身赴日、飽受冷眼的魯迅受到藤野先生的友好接待,更重要的是他讓魯迅看到了他身上一絲不苟的求實精神,這贏得了魯迅的讚許和尊重。

只是後來,魯迅發現漂洋過海求取醫術並非能拯救一個民族,充其量只能治其皮表,更應該以筆為刀去刺痛人們覺悟深處的靈魂。於是魯迅棄醫從文,《吶喊》、《朝花夕拾》、《阿Q正傳》等等一系列帶有靈魂主義色彩的文章得以問世。

魯迅的文章,就像一個內功深厚的武者隔空揮掌,表面上風輕雲淡實則對面的人已經五臟六腑在流血,所以壞人怕;魯迅的文章,年少時不知芸芸何謂而立方知已成書中人,所以學者愛!

日本並沒有因為魯迅先生的文章生澀難懂而“去魯迅化”,日本仙台東北大學史料管理至今依然保留著魯迅的入學許可證、成績單和筆記。

日本沒有“去魯迅化”,反而更崇拜魯迅精神

100多年過去了,連魯迅當年留學日本住過的小屋都保留得十分完好。

日本沒有“去魯迅化”,反而更崇拜魯迅精神

日本人認為,魯迅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及不折不扣的愛國主義者。

日本沒有“去魯迅化”,反而更崇拜魯迅精神

面對敵國的英雄應是憎恨如仇,但是魯迅在日本卻有著超常的待遇。

日本沒有“去魯迅化”,反而更崇拜魯迅精神

在日本話劇中,連日本人自己扮演的魯迅,也敢大聲喊出“讓日本人滾出中國”的臺詞。

日本沒有“去魯迅化”,反而更崇拜魯迅精神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曾說在日本人的腦子裡,最有名的三位中國人物:一個是孔子,二是魯迅,三是孫中山。他將魯迅與孔子和孫中山並列,可見日本人將魯迅推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

日本沒有“去魯迅化”,反而更崇拜魯迅精神


1953年,魯迅的《故鄉》入選日本教育出版株式會社的中學國語教科書,一直到今天,魯迅的作品還在日本教科書上。

日本沒有“去魯迅化”,反而更崇拜魯迅精神

日本的中學國語教科書這樣評價魯迅:“關注著走向殖民地化的中國,一直呼喚國民從封建制度中解放出來,呼喚國民的自立。”,“魯迅文學永遠活在日本人心底”。


只有對國家民族滿懷深沉摯愛的人,才會批評社會的陰暗面;只有懷揣光明的人,才會去發現和揭露生活中的齷齪;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一種責任,一種現代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致每一位“魯迅”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