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流民建立的國家,竟成為亂世的世外桃源,可惜,明君之後是昏君

流民建立的國家,竟成為亂世的世外桃源,可惜,明君之後是昏君

公元298年是個災難之年。那時候,統治中國的王朝是西晉,也就是司馬炎篡魏並滅了蜀漢和孫吳後建立起的一個統一王國。一般而言,統一王朝總是享有較長的統治期,但西晉是個例外。其時,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司馬衷是個著名的白痴,皇帝的昏庸無能,必然導致眾多有勢力的野心家對皇位蠢蠢欲動。

這些野心家中,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是離權力中心最近,從而也最有機會的一個。正是在這個矮胖女人的折騰下,西晉從公元291年開始,陷入了長達16年的八王之亂――司馬家族的八個王為了最高權力而紛紛起兵,一會兒你殺我,一會兒我殺你,把大半個中國都變成了血腥的屠場。除了他們中的大多數均在戰亂中橫死外,大量無辜百姓要麼死於非命,要麼流離失所,整個中國陷入了比三國爭霸時更混亂的亂世中。

之所以說公元298年是個災難之年,不僅它正處於八王之亂的中期,還因為這一年的北中國大多數地方都遭受了可怕的饑荒和瘟疫。為了在亂世存活,人民不得不逃離家園,企圖找到一塊可以得到溫飽的土地。

甘肅的略陽和天水一帶的六個郡是災區的重中之重,除了少數走不動的老人,大多數人都拖著因飢餓和疾病而奄奄一息的身子向南方流浪。連綿不斷的流浪隊伍中,有一個叫李特的人,雖然當時他還寂寂無名,但機遇已經把他推向了歷史舞臺,他註定要成為流民中驚天動地的大人物。

流民建立的國家,竟成為亂世的世外桃源,可惜,明君之後是昏君

李特(?――303),字玄休,略陽郡臨渭縣(今甘肅省秦安縣)人,他不是漢族,而是一個叫做氐族的古老民族的後裔。李特的祖上原本居住在宕渠,即今天的四川渠縣,故又稱巴氐。李特的家族在略陽是有名的望族,家道殷實,享有較高的聲望。

一旦連李特這樣的望族子弟也無法生存,可以想象一般平頭百姓的生活該有多麼的困難。這樣,在席捲半個中國的流民潮中,李特也帶領由氐族人組成的一支流民家族,從甘肅輾轉來到了益州。

天府之國四川比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的略陽要好一些,李特和其他的流民們慢慢地安頓下來。他們多半以賣苦力或是做小商販的方式,過著半飢不飽的生活,但到底要比在家鄉活活餓死好得多。

三年以後的公元301年,腐敗的西晉政府不知出於何種目的,突然要求全國的流民都必須從暫住地返回故鄉。在執行朝廷這道命令時,短視而貪婪的益州刺史羅尚認為這是一個天賜的發財機會,於是下令在他的轄區內遍設關卡,當流民從這些關卡經過時,守護關卡的官兵便將他們隨身所帶的錢財搜刮一空。

至此,流民們憤怒地發現,當他們在面對北方的饑荒仍然沒有丁點好轉,八王之亂還在繼續,而自己那點可憐的錢財隨時可能被羅尚巧取豪奪時,他們要麼在回老家的路上餓死,要麼就是揭竿而起。

流民建立的國家,竟成為亂世的世外桃源,可惜,明君之後是昏君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是古今中外的普遍真理。流民們在官逼民反的情況下選擇了造反,而領導這些流民造反的,就是那位略陽鄉下的農民李特。

流民起義的隊伍如同滾雪球一樣不斷壯大,短短几個月裡,就迅速擴展到了幾萬人。公元301年秋天,李特率流民義軍2萬餘人進駐赤祖(今德陽境內),與廣漢太守辛冉率領的3萬政府軍隊展開激戰。這場力量懸殊的戰爭,出人意料地以沒有受過任何軍事訓練且數量上佔劣勢的流民義軍的勝利告終。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表面強大的西晉政府已經是外強中乾。

赤祖戰役的勝利大大鼓舞了流民義軍,他們共同推舉李特為鎮北大將軍、益州牧。李特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才幹,他就任鎮北大將軍和益州牧後,學著當年劉邦的樣子,與蜀人也來了個約法三章。同時一面打開官倉賑濟災民,一面訓練軍隊,準備迎戰隨時可能捲土而來的政府軍。

李特這些簡單而有實效的措施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遭受壓榨已久的流民和當地土著都紛紛加入到了李特的隊伍中,父老們還編出歌謠說:李特尚可,羅尚殺我。

次年,李特在綿竹大敗羅尚軍隊,成都以北的大部分土地被流民義軍攻佔,羅尚只得退據成都自保。公元303年,李特開始了攻打成都的戰役。攻下了成都少城之後,因軍糧不濟,李特散眾就食,也就是把相當一部分部隊派往周圍縣邑,以便解決吃飯問題。不想,這一舉動使李特遭到了殺身之禍:羅尚採用偷襲的方式進攻李特,李特不幸陣亡。

流民建立的國家,竟成為亂世的世外桃源,可惜,明君之後是昏君

李特死後,其子李雄繼續攻打成都。303年冬天,在流民義軍兩年之久的攻打之下,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益州牧羅尚率少許軍隊突圍而逃,成都落入李雄手中。304年10月,李雄自立為成都王。

兩年以後,即306年,在範賢等人的擁戴下,李雄即皇帝位,建國號大成。因為後來李雄的弟弟李壽即位時,曾改國號為漢,故歷史上把這一政權稱為成漢。成漢是第一個從西晉帝國裡分裂出來的割據政權,它與隨後的十多個割據政權一起合稱十六國。

與其父李特相比,李雄更具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李雄稱帝后,他宣佈廢除西晉時期的種種法律,只與人民約法七章,像他的父親李特約法三章一樣,用簡單而有實效的方法統治益州。

李雄當政的31年裡,他減輕人民負擔,所收的田租遠比西晉時低,至於向人民徵收的實物,如絹和絲綿,更比西晉政府少得多。與此同時,他積極開疆拓土,極盛時期,成漢的國土東至巴東,西抵岷江上游,北達漢中,南及雲貴高原。十六國裡,成漢的疆域要算比較遼闊的一個。當中原的西晉一片民不聊生的慘狀時,經過李雄的治理,益州卻是一派世外桃源的繁榮昌盛。

古人早有斷言:君子之澤,三世而斬。李雄死後,其弟李壽即位。與父兄相比,李壽是個不折不扣的昏暴之君。他一面大修宮室,大肆選美,以滿足個人的慾望,另一方面則一改李雄時期開明寬宏的政治策略,企圖用嚴酷的法律來加強他的統治。

流民建立的國家,竟成為亂世的世外桃源,可惜,明君之後是昏君

人民好不容易等到李壽壽終正寢,希望他的繼承者能夠像此前的李雄一樣與民休息,勵精圖治。但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李壽的兒子李勢比他的父親更加殘暴,也更加荒淫,安定了30多年的益州重又陷入了亂世的怪圈中。

早在李雄時期,西晉帝國就已經在多重打擊下滅亡,司馬家族的司馬睿南逃到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一個偏安的王朝,那就是東晉。當成漢在李壽和李勢父子的折騰下奄奄一息時,經過多年休養生息的東晉已經有了征伐成漢這種割據王國的力量。

公元347年,東晉派出荊州刺史桓溫為安西將軍,率兵攻打成漢。桓溫的軍隊溯長江而上,通過長江三峽進入了成漢地盤,駐守在川東的鎮東將軍李位向桓溫投降。此後,桓溫留其部將與成漢守軍相峙於樂山一帶,他則自帶一支輕騎晝夜兼程飛赴成都。

在成都郊外,桓溫三次擊敗成漢軍隊,成漢末代皇帝李勢匆忙棄城逃往廣元昭化。在那裡,窮途末路的李勢聽從了隨行官員的勸諫――向桓溫投降。作為割據蜀中的末代皇帝,李勢最終的命運與劉禪頗為相似:他們同為投降的亡國之君,都被勝利方帶回各自首都,安排了公侯之類的爵位,最後客死他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