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考研二战难度多大?

yangbaiqiang


不请自来。小编在考研方面有一定发言权,写过一些考研方面的文章,现在也是头条的作者,虽然时间还不长,但之前基本上是一直专注于考研方面的写作,力图用自己过来人的经验和对考研的认识,给考研路上的一些学弟学妹一些有益的分享。欢迎关注:自强不息之指环。

题主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小编不请自来。以2018年考研报考的往届生(主要是二战的)来看,二战考研这个群体非常庞大,几乎占了所有考生(238万)的一半。而且这种趋势在接下来的几年基本可以确定会延续,也就是说,2019年的考研,二战考生估计也是百万人这个级别,所以题主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也具有价值级的现实意义。

看了前面几位答主的回答,都讲得有一定道理,说得比较实在,但小编认为,说得不够深入,估计是并没太多切身体会和经验所致。小编今天给所有想二战甚至三战的考研人分享一点切切实实的干货,希望真正能对大家有益,你若有缘看到并能认真读五遍,并成功吸收,应有收获。分为三个关键点。

一、真正想清楚要不要二战,如果下定决心,就不要有任何犹豫,把所有心思全部集中在二战上。这一点是基本的,也是关键之一。这一点的关键价值在于你下定决心了,后面在备考过程中遇到困难你才会真正去想办法去克服,而不是为了考研而考研的所谓坚持。小编见过不少失败的二战考研人,几乎每个人都信誓旦旦要全力以赴,实际上备考几个月过后,就容易松懈下来,这种松懈是被动松懈,因为累,因为感觉复习效率不高,因为感觉不到突破难点的愉悦等等。有些人开始胡思乱想,甚至有人开始怀疑二战是否值得。这样的状态当然是很有害的,但也确实是备考中难以避免的事情。失败者往往不是没有经历这种状态,而是是放任这种状态持续很久,而不能迅速有效调节。

下定决心才可以一往无前,遇到问题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

累了?看看是不是很久没有休息了,安排一天休息,审视一下复习时间表是不是太紧凑了,是否需要调整一下;效率不高?看看是不是学习方法有问题,是不是复习的内容钻研深度不够,没有把知识向体系化发展,是不是没有自己去总结各种知识和解题套路,等等等;身体感觉吃不消?那你应该考虑是不是可以安排每天晚上去运动场跑几圈,把复习时间减少一点或者调整一下。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常见的,也是很容易碰到的,解决方法其实也很常规,说起来是老生常谈,然而,考研人在备考中遇到这些问题,很多人处理不好,解决不好。可以说,能解决好这些问题的人,往往是基于坚定决心加个人主观能动性往往很强,考研失败的可能并不会很大。

二、二战考生备考,一定要“新”。“新”是指新的复习思路,新的复习方法,乃至新的复习资料,当然也是新的状态,新的起点。这是关键中的关键,成败攸关!不要舍不得那几个买资料的钱,要把旧的资料尽量统统淘汰,买最新的最重要的资料,资料不必太多,每一个科目,关键的就那两三本,下决心吃透搞熟弄精。

比如考研数学,往往是关键,必须得高分,考985研究生,数学最低限度120分,实际上考上985的,数学140左右的大有人在,120分左右的人很少。对于数学,你需要三本书就够了,一本讲基础知识和解题基本方法的,一本真题,一本有详细答案的模拟题。把第一本书一定要理解到位吃透搞熟,基本知识要成体系,从极限到微分差分方程到二次型到参数估计,要成体系;解题方法虽然书上会总结,你要自己总结,反复总结有哪些方法,有哪些变化,从一般解题模式和套路到特殊变化等等。你只有肯深入进去,你会发现,再好的辅导书都有局限,再出名的辅导名师讲的课或者辅导都是不够的,你最终还得靠自己去分析、去思考、去总结、去吸收、去强化、去熟练。真题你总得做七八遍吧?显然做的过程也得去总结去消化,要能做到一看到某个问题立马反应过来,拿到某个题一下子就能反应过来有几种方法可以下手的程度,而不是做了就算或者简单重复。做模拟题当然也是那样一个过程。

你想想,你要真正这样深入下去,得花多少时间?数学这样,其他科目类似,又得花多少时间?思考总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慢功细活的过程,非常耗时间,但一旦你思考好了,总结对了,就成了你自己的血肉,就是实力的真正砖瓦,你得赶早开始!有些人四五月才开始复习,居然认为自己战线拖得比较长,真是可笑!所以这类人往往考研要看临场发挥,考砸也是司空见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复习不到位,实力不到家,只能靠所谓的发挥,其实也就是靠运气。

所以这个新,一定是脱离你上次失败的那种新,全新的一切,而不是玩重演历史拿几本旧书天天在那里啃,啃着啃着就觉没劲了,然后开始睡大觉,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三、正常八九月,最迟十月初,必须开始做套题,特别是数学英语专业课,一定要多做套题,真题套题也行,就按照标准考试时间做,做一套总结一套,查漏补缺,周而复始,做五套集中总结一遍两遍。

以上是小编分享的关键的三个点。现在来回答题主的问题:你说考研二战难不难?当然不难。你要这么扎实做下去,懂得想办法合理调节自己,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状态不好立马想办法调节,用新方法新思维武装自己,把复习备考真正深入进去,不断总结,合理规划,什么985也不难。反之,上国家线都难。

以上所说,很多方面也适合初次考研的人。只要是考研人,如果有缘读到,建议多看几遍,必有所获。

最后,祝加油和好运!


考研大家


二战难度没有想象中的大,根据考研培训机构的统计,一战成功率大概是20%,二战成功率70%。

这里只说一下二战吧

对比一战,二战的优势会非常明显。

首先,备考方面经验丰富。二战考生对各科所有知识点的熟练程度及考试范围和难度都有一定的经验,对市面上夸张的广告、“考研宝典”、“名师效应”等非常理智。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对于弱科报辅导班也更知道自己需要的是走心、负责、科学的教学体系。

第二,择校方面有的放矢。二战考生为了保证最后的录取,在择校方面会略微保守,或是坚持初始的目标,或是选择更保险的院校,一方面保证专业课的质量和提分,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使起点更高;另一方面目标坚定可以让心态更加坚定,对于复试尤其面试环节,清晰的表达更容易获取老师的好感。

第三,备考时间方面更充裕。相比较大三上课实习忙碌的生活,二战考生有足够的时间复习,毕设、毕业不会影响太久,在职考研的同学衡量好工作与考研的关系与时间,复习时间也是够够的。针对大部分没有收入来源的二战考生,食宿方面经济的紧缺是一项困难,不过相对来说较容易克服。

第四,抗压方面能力更强。选择二战的同学,面临一战失利,同学各有出路,自己孤独奋战,抗压能力不增强不足以坚持到考研,每年弃考的学生就是抗压能力不够,放弃是最好的选择,不然上战场也是炮灰。考研的过程就是从自信-怀疑-颓废-崩溃-振作-再自信,这样反复的过程,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下面这位二战同学的学习汇报,我们就可以看到当前二战考生目前最真实的处境了。

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咱们的目的都是成功考上研究生,能一年就一年上,失败了第二年卷土重来上岸也是很棒的,三战四战等再战的同学,为了梦想拼搏,你终将获得自己想要的!


李老师—


关于考研二战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太难回答了,这里面的事情太复杂。

第一,难度系数五星的问题是,这是一场持久战,每年的二月中旬就出考研成绩了,没有考上现在是不是就要开始准备呢,那到第二年的12月末这是多么长的一个时间段,你能保证每天持之以恒的学习,保证高效率,高质量?

第二,难度系数四星的问题是,心理和生理条件是否允许,要清楚,一旦决定二战你所面临的压力将是前所未有的,你能否从容的应对,不被其所干扰,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第三,难度系数三星的问题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你在二战期间能否坦然相对,要知道在准备考研期间是很枯燥的,还有烦恼,这都需要你去处理。

综上所述,二战面临的难度很大,但是正是因为有难度,所以才会更有意义,不要被这些问题击退我们。


领略教育魅力


不请自来!我只参加过一次研究生考试,没有经历过考研二战,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是感受不到的,但是我身边有许多人参加过考研二战,给大伙分享一下。

第一位研友,我是在大三下学期(2014.3)刚准备考研的时候认识的,他前一年准备考研没考上,这次是第二次。他从三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六月左右,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教室,认真看书,由于是第二年所以他的资料都被他翻烂了,但是过了六月之后,他貌似坚持不住了,每天来的也不是很早,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他人了,后来看见他的时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战线拉的太长,身心疲惫。

第二位研友,他是我本科同专业的同学,目标就是要考中科院,每天也是很早就到自习室,认真看书,晚上回去的也很晚。由于英语小分没过线他第一年没考上,后来就准备考研二战,但是很不幸的是第二年依旧没考上,最后就没有关于他的消息了。据说他第二年英语还是没过线,其实他其他科目分数还是蛮高的,那没有办法,考研不仅看你的总分还要看你的各科目小分,只是他的学习时间分配不当。

其实我个人认为考研二战主要是靠心态,因为你拥有一年的复习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心里难免会有别的想法,所以在复习好所有考试科目的同时一定要放平心态,最终才能考的好成绩!


亚洲第一控卫菜徐坤


我是今年的二战考生。就自身经历来说,二战的难度并不大。有了上一年的基础,在第二年更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知识。但是考研是一个长期的战斗,坚持是很重要的。尽人事,听天命。所以加油^0^~


城南旧事a


我觉得真正的难度在于,你能否再次坚持那心酸的岁月,有可能你的同届已经考上了研究所,有的也有了工作,此时如果内心不够强大的话,肯定会被不断的干扰,反而二战效果更加不理想。

所以,审视自己的方向,既然有二战的抉择就不要被其余的所干扰,坚持自己的理想,相信自己终会成功。那么,二战便不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