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曹操/孙权得知诸葛亮之才,曹孙愿意三顾茅庐么?

韩惜忆




先来说一下曹操,曹操在三国中最想得到的四个人分别是关羽、太史慈、沮授、陈宫:

陈宫:吕布兵败,陈宫被俘,曹操征讨陶谦的时候,陈宫说服陈留太守张藐、张超、许汜、王楷等人共同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关主事。吕布兵败后,陈宫被曹操俘获,曹操不但不想杀他,反而想从新重用他,陈宫拒绝,死后曹操厚葬陈宫,并善待他的家人。

关羽:关羽被曹操俘获后,曹操对他百般宠爱,极力想挽留关羽在自己的阵营,把天下第一宝马赤兔送给关羽,不惜弄得自己部下满腹怨言。

太史慈:跟关羽一样,太史慈素以忠义闻名,并且弓马娴熟,其箭术比黄忠有过之无不及。曹操听说太史慈的勇猛忠义事迹以后,二话不说,马上寄一封装有当归的信给太史慈,被太史慈拒绝。

沮授:曹操曾感叹,如果早点得到沮授,天下早就大定了,沮授是袁绍手下最忠心的谋士,并且为袁绍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方针,却少被袁绍采纳。袁绍兵败后沮授被俘,虽然沮授拒绝受降,曹操仍舍不得杀他,后因逃跑失败,曹操只好杀掉沮授。



以曹操这个人的性格就是,如果想的到某个人,他一定会有所行动,而且不管那个人在谁的阵营,曹操都会真心称赞,至始至终曹操都没有承认诸葛亮的谋略有多高,有多厉害,所以曹操并不想得到诸葛亮。加上曹营有荀彧坐镇,为曹操分析主战略方针,奇谋更有郭嘉、贾翎等人。曹操自己的谋略也不容小视,他最想要的其实是像关羽、太史慈那样的猛将。

再看孙权,孙权这个人不会刻意去招揽贤士,更别说是三顾茅庐了,再说了江东才俊数不胜数,其中四大都督都不在诸葛之下。周瑜、吕蒙更是文武全才,所以周瑜必定不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晓天下历史


并不在于愿不愿意,而是诸葛亮会不会选择他们。

第一,曹操在三顾茅庐的时候领地并不在荆州,就算再有心,曹操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了总不能冒着被杀的风险去三顾茅庐的。第二,曹操那时可以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实际就算三顾茅庐回来得到重用的几率也很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郭奉孝,只是相对于其他谋士对于郭奉孝有些偏爱了,这里不谈郭奉孝的才能,郭吹跟郭黑们手下留情)。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是自比管仲乐毅的人,会愿意当一颗螺丝钉吗?

渣权的话更不用说了,江东谋士的位置基本都被世家大族垄断了,只要不是出身名门基本都没机会进入,庞统这样的人孙权都看不上只能沦落到成为都督的幕僚。只是与凤雏齐名的卧龙更不可能出现三顾茅庐了。


丨小威丨


应该不愿意,诸葛亮出山时曹操孙权事业上接近顶峰,不会为一个有才能的年轻人而放下身份。诸葛亮的才能是后来经过检验的,在此之前并没有什么名气。看看曹操的谋士大都是你推我荐,孙权虽然爱才但过于武断,一个周瑜让其它人才入不了他的眼,更别说去三顾茅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