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待遇低、环境差、晋升不畅,工资不平等,在煤矿工作还有前途吗?

本期,《矿业汇》想和大家谈谈煤矿“人才流失”和“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

煤矿人才断层严重

经历了一轮动荡,煤炭行业可谓百废待兴!煤炭人才成为目前行业最稀缺的资源。

待遇低、环境差、晋升不畅,工资不平等,在煤矿工作还有前途吗?

2013年7月某重点大学采矿专业毕业生小A毕业后进入一家煤矿工作,实习期一年,平均工资为3500元,2014年8月转正,平均每月工资为7500元,最高时达到11000元,随着煤炭行业持续低迷,2015年1月,工资开始下调,平均每月3000元,2015年10月,辞职。

类似小A的例子还有很多,自2012年起,煤炭行业结束“黄金十年”,煤价掉入下行通道,煤企入不敷出,据某机构做的煤矿工人工资情况调查,其结果显示,煤炭低谷时期,86%的矿工工资低于4000元,较以往下降明显,更为严重的是拖欠工资问题突出,煤炭行业欠薪比例高达97%

待遇低、环境差、晋升不畅,工资不平等,在煤矿工作还有前途吗?

除了待遇下降,煤矿技术与管理岗位薪酬差距明显,据调查显示,管理层工资最高,为6957元,遥遥领先于技术员和一线职工

待遇低、环境差、晋升不畅,工资不平等,在煤矿工作还有前途吗?

除此之外,技术工成长“通道”不畅通也是一个弊端,据两会代表、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培训部高级技师杨杰介绍,一名优秀的高级技术工匠的培育,往往需要10年至20年,有的甚至更长年限,技术工匠即便达到最高等级——高级技师,其收入也远低于管理岗的起点级——副科级

面对煤炭低谷,加之井下工作环境艰苦恶劣,职工精神压力大,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不高,众多煤炭行业的毕业生不再选择煤矿,而一些在煤矿的人也开始“逃离煤矿”,各工种技术人才,特别是井下一线技术人员断档严重。

待遇低、环境差、晋升不畅,工资不平等,在煤矿工作还有前途吗?

据人大代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杜儿坪煤矿掘进一队副队长董林介绍,当前,全国煤炭企业普遍存在

人员总量过剩结构性短缺的矛盾,特别是井下一线“采、掘、开”技术人员极度短缺,且人员年龄结构普遍老化。以西山煤电集团为例,企业本部职工73513人,从事“采、掘、开”一线工作人员仅有7048人,占职工总数的9.6%40岁以上2505人,占“采、掘、开”一线人员总数的35.5%

如何度过人才危机

煤炭想要度过“人才危机”,首先要了解未来煤炭将走向何方?煤炭需要什么人才?如何确保煤炭人才的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富煤少油贫气的国家,在未来唯一有保障的能源仍然是煤炭,近几年,伴随着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煤炭越来越清洁,煤炭的使用有可能重新崛起,而非逐年递减,其他能源的成本远大于煤炭,不适合中国国情。

经历了五年的动荡之后,煤炭行业的未来也越来越清晰——

安全、绿色、智能、高效。以安全绿色发展为方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大力推进煤炭安全智能化开采和清洁低碳化利用,逐步实现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发展。

待遇低、环境差、晋升不畅,工资不平等,在煤矿工作还有前途吗?

面向未来,无论是国家、学校还是企业,都要作出自己的改变与进步。

学校:与时俱进,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煤炭院校要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建立起与新一轮工业革命相适应的思维模式、心智结构、行为准则。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提出了创办智能采矿专业,并收到广泛好评。

国家:抓好顶层设计,建立长效规范的评价体系,在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技能培训、疗休养、退休、养老等多方面给予煤矿职工更大政策支持,形成导向,帮助企业进一步加强煤炭一线职工梯队建设,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企业:国家制定政策环境、学校培养人才,企业也要为煤矿工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切勿固步自封!

待遇低、环境差、晋升不畅,工资不平等,在煤矿工作还有前途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