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首都为什么选择北京而不是西安或者其他城市?

胡轩境Elvis


首先,从历史原因来分析,北京是明清两代的古都,在人们眼里作为首都,名正言顺,很容易被接受。无论是文化,还是政治、经济、文化,北京都十分繁荣,所以,当初就把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西安也曾是国都,但是他的缺点就是太偏西了,西安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但是,由于经济限制,西安已经不能满足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需求。从唐朝开始,西安的地势、经济就开始减弱。


西安,洛阳等地的交通也是一个制约条件,同时,北京具有在战略地势上的先天优势,北京北控辽东、内蒙,东临渤海,南接华北,西边是太行山脉,大漠燕山为屏障,京汉铁路为畅渠。

在这样的优势面前,西安、洛阳、南京等热门城市是无法相比的。事实证明,北京确实有着无限的活力,如今已经成为一座国际化的超级大城市。不过,我们在闲暇之余,也不妨去西安古都感受一下慢节奏的生活。


历史密探


解放初期毛主席与各届人士谈论首都的选址问题!当时提出的备选都城有哈尔滨、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等!

其实当时有很多代表属意哈尔滨。因为哈尔滨是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且工业发达。当时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即“亲苏”。由于哈尔滨靠近中苏边境,建都哈尔滨能更好的接受苏联的援助和扶持!但哈尔滨偏居东北一隅,而当时中国尚未解放全境,建都于此不利于统一全国,所以被周总理否定。

当时所剩的候选城市为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王稼祥从东北赴京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二人谈起了建都选址的看法!

王稼祥先从南京说起,南京是国民党的首都,基础设施齐全,但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朝代都是割据的短命王朝,并不适合建都!而开封处于黄河下游,经常受黄河水患影响也不适宜建都!

排除了南京、开封,就剩北京、西安、洛阳三个城市了。王稼祥接着说西安处于祖国腹地,在古代内有关中平原物产丰富,外有黄河与长城可以做屏障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的确是个建都的好地方!但现在黄河、长城都在祖国腹地,再也优势不见。西安太靠内陆,与中国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交通不便,已经不适宜建都。

毛主席问,“那洛阳呢?”王稼祥答道,洛阳地理位置居中,在历史上建都的也多为强盛王朝,是个适合建都的好地方!但洛阳自宋后再未做过都城及省府,基础设施已不能承受首都之重。所以只能选择北京!

王稼祥接着阐述。 北京历经元明清三代为都,基础设施完好。将来世界必然是海运时代,而北京又恰巧离海不远。虽说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入侵多来自海上,但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只要我们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部署海军重兵,完全可以解决防守问题!

王稼祥的话与毛主席不谋而合!使毛主席更下定了建都北京的决心,所以北京就成了我们伟大的首都!


好郝问情


从历史教训及战略高度看,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均不宜作首都。无论过去战争还是现代战争,都不安全。有人说,西安已没有什么优势;唐之后再无建都。本人不敢苟同。从上述角度分析,安全正是最大优势。宏观上看,西安处在中国腹地中心,纵深很大。微观上说,四面环山,中间一马平川。关中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四季分明,无大灾害。只需加强生态建设,即可山绿水丰,天蓝云白。由于长安(西安)建都时间很长,规模又大,人口众多,对秦岭等周边生态破坏较大,加之中心东移,所以唐之后再未建都。但朱元璋晚期曾打算迁都西安,并付诸行动:一是派太子去西安考察;二是建起了规制超南京的钟楼、鼓楼及都城皇庙等。后因太子病故、朱元璋垂老而搁置。迁都的主要原因就是安全问题,南京一但遭击,很难固守。从清末之后的历史看,八国联军、小日本两次侵占北京;1937年底,小日本攻下南京,杀掉30余万人。两届首都被外敌攻占,这是中国人民最大的耻辱啊!和平年代莫忘过去,强大起来,更需居安思危。这才是长远之计。切切!!


花椒老麻


西安如何在民国时期错失首都地位?|地缘谷

唐僖宗年间,盐商出身的黄巢从老家山东菏泽来到都城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在长安应考期间,繁华的长安城给黄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最后黄巢没能考中科举,但他发誓,自己有朝一日一定会再回长安。

公元880年,黄巢兑现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再一次回到了长安。这一次的黄巢,不再是那个赶去考试的年轻人,而摇身一变成了农民军的领袖。在黄巢统治长安的这段时间,农民军在长安大肆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长安弄成了一片废墟。黄巢兵败后,大唐的官军又对长安进行了一次洗劫。

经过唐末的多次蹂躏,长安已经难以承担一个都城的功能。公元904年,朱温将大唐的都城由长安迁往了洛阳。至此,长安结束了它作为中国都城的历史。长安的名字,也被改成了西安。虽然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有过把西安作为都城的想法,但仅仅就是一念之想,连具体的计划都没有。

时间回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国际社会风起云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已经夺取了政权,德国的希特勒也谋划着自己第三帝国的计划。亚洲的日本,也自然没闲着。自裕仁天皇登基以来,日本的军国势力逐步抬头,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政策。为此日军相机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

通过这两次事变,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必须要做好应付日本全面入侵的准备。当时的国民政府认为,一旦中日开战,日本必定会以最快的速度进攻首都南京。非常尴尬的是:南京作为当时的首都,却是处于一个易攻难守的位置。

南京位于长江弯曲内侧,地形背水,周围的地形多为平原和丘陵,根本无险可守。虽然南京不直接临海,但紧邻南京的杭州、上海等城市都是临海城市。而这些临海城市在战时极易受到日本的攻击。一旦上海和杭州失守,南京的陷落就是时间问题。

为此,国民政府必须未雨绸缪,在内陆选择一个城市作为战时的临时首都。而西安则是呼声较高的一座城市。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以此为中国的首都,能够更好地代表中国的正统所在。当然在战争年代,历史文化不是主要考虑的地方,更多的是考虑城市的位置和地形。

就位置上而言,西安位于中国西北内陆,距离中日对峙前线的华北以及东南沿海,都有上千公里之远。即便是在拥有便捷交通的今天,从这些地方到西安,也要花费非常长的时间。何况是交通不发达的民国时期。如果战争爆发,日本人一时半会也很难威胁到西安。

西安的地势,也是西安的最大的加分项。相比于易攻难守的北京和南京,西安的地势绝对是易守难攻。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个阶梯。而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背靠以高原山地为主的第一级阶梯,下临以平原为主的第三级阶梯。这样的位置使得西安周边的地形极其先要。古人就曾用“百二秦关”形容西安的易守难攻的优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曾多次想要进入关中平原,但最终都未能得逞。

不仅易守难攻,西安也是一座非常便于进攻的城市。从西周,到秦汉,乃至明末的李自成,都是凭借关中平原,然后向东进发,最终确立霸业。如果中日之间的战争朝着有利于中国方向的发展,那么定都西安的话,可以方便中国军队向东进攻,收复失地。

在“一二八”事变后一个多月,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就做出了“以长安(西安)为陪都”的决定,并将西安改名为“西京”。为了落实将西安打造为首都的计划,国民政府还成立了张继等人组成“西京筹备委员会”,负责西安具体的城市建设,为之后政府搬迁到西安做好准备。

虽然国民政府为迁都西安做了许多工作,但最终国民政府还是放弃了西安,选择了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为何有着如此多优势的西安,在最后一刻被国民政府放弃呢?

首先还是地势的问题。虽然西安的位置易守难攻,但西安毕竟还是位于平原地区,所依赖的防御主要是潼关、武关等几个重要的关隘。一旦这几个关隘被攻破,西安将无险可守。而且历史上这些个关隘都有多次被攻破的记录。相比之下,重庆四周环山,更加易守难攻。

当时西安的特殊位置,也不方便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高层长住。虽然蒋介石当时是中国名义上的国家领袖,但地方上仍然有很多实力派依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并不听从蒋介石的号令。这其中以西北地区和山西的军阀最为典型。

山西紧邻陕西,是陕西重要的门户,一旦山西有失,则陕西危矣。而偏偏山西又在阎锡山手里。阎锡山视山西为自己的私产,不容许任何外人插手山西事务,为此还把山西铁路的轨道宽度弄得不和其他省统一。而且阎锡山历来和蒋介石不对付,还曾经与蒋介石的中央军爆发过战争。虽然中原大战后阎锡山表面上臣服于蒋介石,但其内心真实想法是怎么样,蒋介石心里并不清楚。

紧邻陕西的甘肃和宁夏,也是和山西一样的情况。当时的甘肃掌控在马鸿宾手里。而马鸿宾也是和阎锡山一样,将甘肃和宁夏等地视为自己的私产,不容许外人染指。而且马鸿宾也过于蒋介石军队交战的经历。

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但短时间内,又没法拿掉阎锡山马鸿宾。如果国民政府长住西安的话,蒋介石有很大的可能会受到阎锡山和马鸿宾等人的牵制,这是蒋介石万万不能答应的。

更何况陕西的自然条件也不容乐观。自元朝以来,陕西地区气候就变得越发干旱,加上多年来的过度开发,关中平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这就导致了陕西极容易爆发旱灾。就在“西京筹备委员会”成立前不久,陕西就爆发了严重的饥荒。

在1929年的时候,陕西爆发了大规模的旱灾,大量的农田颗粒无收,致使整个陕西损失了将近一百万的人口。旱灾之后陕西又爆发了大规模疫情。灾情和疫情导致大批人民流离失所。

本来陕西就因为灾荒粮食供应紧张。如果将西安设为首都,那大量的政要和军队将迁往陕西,这些人都是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势必将加重陕西的负担。而重庆背靠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粮食供应上则不构成较大问题。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正式迁都重庆。但“西京筹备委员会”并没有撤销。一些社会上的学者专家,还是认为国民政府应该迁都西安。尤其是到了抗日战争的后期,像史念海、钱穆等学者认为打败日本后,应该将西安作为国家的首都。但这些提议最终也没有获得国民政府的认可。1945年4月,国民政府正式撤销了西京筹备委员会。西安最终还是错过了再次成为首都的机会。

西安虽然没能成为战时中国的首都,但西京筹备委员会对西安的建设还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整个西安还仿佛是一座中世纪的城市,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自从国民政府设立西京筹备委员会,大批人来到西安兴办工厂。至此,西安才有了现代城市的感觉。

抗战期间,也有相当多的高校迁往西安,这些迁入的高校联合成了西北联合大学,促进了整个西安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民国时期迁都西安的计划,为今天西安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缘谷


建国之际,关于定都何处的问题摆到了领导人们的面前,南京、北京、西安、洛阳、上海,甚至延安和哈尔滨的方案都被提了出来。经过多番论证、筛选,北京和西安这两座城市成为最后的竞争者。

先说说被筛选下来的几个搅局者,它们各自都有哪些优劣势: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又是民国首都,经济发达,又有很多前政府雇员可以利用,这些都是它的优势;劣势在于国统区人民对新政权的支持力度成疑,历史上以南京为首都的朝代又多是分裂小朝廷,关键是下场又不太好。排除。

上海,中国最繁华富有的城市,经济发达是它最大的优势;劣势也是长期处于国统区,国际势力、买办资本家、帮会组织各方势力纠缠,会给新生政府带来严峻挑战。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上海属于沿海城市,缺乏战略纵深,不符合首都定位。排除。

延安,新政府的福地,从这里走出的人民军队最终解放了全中国,群众基础深厚;劣势是经济太困难,交通不便利,作为首都确实有碍国际观瞻。排除。

哈尔滨,是解放战争中最先解放的城市,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上距离苏联很近,这是它独有的优势;反过来,地理条件也成为它致命的劣势,一是位置太靠北疆,不易辐射全国,另一方面,今天友好的老大哥苏联,明天未必不会撕去温情的面纱,不可不防,这也是领导人们心照不宣的共识。排除。

洛阳或开封,虽然顶着多朝古都的名号,但地处中原大地,经济落后,民生凋敝,又时常面临黄河水患的考验。排除。

最后来说说西安,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合适做首都的城市,汉唐盛世无论从经济到文化到国力,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相对巅峰时刻。地理位置居中,交通便利,国防方面有很大的战略纵深可以利用。

西安的主要劣势有三点,一、汉唐盛世之际,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在中原一带为主的北方,现代中国的经济中心早已经转移到了华东华南沿海地区,西安所在的陕西的工商业和农业与之相比,实在相形见绌。二、近一千年来,西安并未做过首都,底气不足。三、还是地理位置(这是个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命题),与经济发达地区相距他太远不说,从交通便利程度,远不能与北京相比。只好忍痛排除。

通过排除法,北京站到了最后。北京的优点到底在哪里?

一、元、明、清三大统一王朝的故都,多有王者之气,自带首都光环。

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辐射面广。

三、未经战乱,城市保存完好。

四、北方地区成为解放区时间比较早,有浓厚群众基础。

五、接近华东、东北经济发达地区。

六、有一定地理纵深,利于国防。

个人觉得很可能还有一点原因,这座古老的城市,曾经见证过开国领袖的青葱爱情。


历来现实


为什么选择北京?先来看看北京的好处吧。然后对比下你就清楚了。

1.北京的历史

都知道自从元明清北京再到后来民国都是中国的首都,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一方面来说人民普遍从心理认同,文化底蕴也浓厚。在这北京没有经历战乱,保存完好。当时新中国建国是一穷二白的,所以选择一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城市作为首都,真的能省了好多事。



2.北京的战略位置

北京靠近沿海渤海,西靠太行,北有燕山,而且还是扼守关内与东北的重要通道,属于经济发达圈。另方面从战略来看,虽然靠近渤海但是有山东,辽宁两个半岛保卫,也不成大问题的。即使国际有什么重大变化,也完全有时间做出应对的。

3.国家稳定

还有一点就是南北的发展差距。都知南方的发展明显好于北方,要是在南方定都,政治文化经济重心都在了南方,南北比例太过于失调,也不利于国家的稳定。这样,定都北京也更好有利于北方的经济发展,维护稳定。

至于还有其他的几个城市也是当初作为备选方案提出,例如西安,南京等等。但都被否决,在这简单说下吧:

西安,虽然地处中国西部,历史自从周朝也是作为首都,到时到了古代中后代确实再也没作为过首都的历史,而且是经受过战乱,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也不得不否定。


南京,是旧时国统区的首都,但在历史上总是和短命王朝相伴,而且靠的沿海有点近,从长江就可以长驱直入,所以也被无情的否定。等等还有好几个城市上了备选名单结果都被排除。

一句话,北京就是最合适首都之选,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当初的结论是正确的。


时尚大撕521


我来回答一下,对不对不重要,个人想法。

经济基础就不说了,说说其他的,中国人选择建都的思路大概都是一致的,首先得有险可守,其次要有靠山(也就是说要有依靠),在然后要相对大面积的开阔地带。最后当然就是资源等物质基础。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有名的建都城市,先说洛阳,洛阳从地理位置上看属于古代的经济政治中,同时地形上可以说是一个小盆地,周围群山环绕,易守难攻,洛河穿城而过,北边又有黄河,位于黄河中游和下游的交接地带,黄河水文好的时候漕运正好可以通到,往东不远就是华北大平原。东可控制华北华东,西可连接西北西南。同时又位于中国南北中间,所以是古代选都热门城市。

然后说说西安,西安基本位于目前版图正中间,背靠大秦岭,又有四个关隘可守,八百里秦川,在古代人口少的时候,整个关中平原就可以养活都城里的人口,故才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到了唐朝中期,整个关中已经养活不起庞大的都城人口,只能从江南运来大量的粮食,但漕运最远只能到洛阳,从洛阳到长安就只能走陆运,陆运不但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同时我国西部人口密度明显小于东部,西安正好位于胡焕庸人口线的边缘,故从经济上和人口结构上来讲就有些偏了,种种原因导致了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西安都丧失了竞争力。

接着说一下南京,南京同样有金陵可以依靠,有长江天险可以守,同时位于华北平原最南端和富庶的江南地带,北控华北,南掌东南。但是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都比较短命,我觉得和经济、南北性格差异多少有些关系。越是富庶越是不愿意失去,我听过这么一个说法,感觉略有道理,宋朝没能统一北方有一部分原因宋朝太富有,北方被祸害成赤贫一片。宋朝国民不愿意北方的穷人影响了他们现在的生活,大概和现在的韩国略有相似。还有就是南方人普遍没有北方人彪悍勇猛。所以只能落到一个短命的下场。再从地理位置上讲一下,南京在这几个城市里是最南的,中国座次里边,南的地位是最低的。

最后再来说北京,背靠燕山,坐拥华北,联通东北,地理位置就不用说, 虽然古代时候属于苦寒之地,但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整合大中华都开发的比较富庶。同时又属于沿海地带,还有山东辽东拱卫的内海。对海洋贸易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况且北京作为近代国都也有好几百年了,也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北京最靠北,而北永远都是皇权或者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可以俯瞰着整个大中华,所以仅凭这点其他的城市就比不上了。

以上所说的四个城市都是位于中国人口主要聚居地中东部,这种种因素再加上当时亲俄的国际形势,到了近代选都的时候,自然北京就脱颖而出了!


阳光差等生1


当时投票选首都,北京比西安高了一票当选,我是西安人。要是首都选在西安,那我现在就...


清小欢


其实很简单,就是方便。

1

按照解放先后顺序,西安解放晚于北京,北京1949年1月31日就解放了,而西安要到1949年5月20日才解放,解放后马上要开政协,开人大,从1948年开始民主人士开始北上,而一些民主人士年事已高,需要人照料,这许多人吃住都是问题,总不能都住在西柏坡的小山村吧。

这时候北平解放了。

作为清王朝的首都,这里有很多王公贵族,亲王大臣们的宅邸,虽然有的荒废了,但是收拾收拾就是很好的居住地,安排警卫护工和民主人士极其家人入主绰绰有余。

石家庄,西安,沈阳,哈尔滨都是省会城市,可以作为首都,但是石家庄西安生活设施太差,如果建都还得大量建设,新中国百废待兴,这方面当然能省最好

沈阳哈尔滨又太靠北了。所以首选的就是北京和天津,而在这两者之间,北京各方面综合考虑,又是优于天津的。

2

当年燕王朱棣建都北京,是为了能随时出兵漠北,取了天子守国门的意思。

1949年建都北京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北京地理位置太好了,交通发达,地处华北平原是南北交通要道,东有渤海,西靠太行山,南有京杭大运河,北有燕山。.

而且东北的工业基地对新中国来说太重要了,而且东北也刚刚解放,不太稳定,在北京建都,背靠东北,可以随时照顾到。

如果在西安就太靠内陆,对很多事都会鞭长莫及的,而且,西安的交通不如北京发达。

3

名气。

虽然都是古都,但是北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比西安要大得多。

北京长期作为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首都,在国际上提起来可谓如雷灌耳,在这里建都就少了很多普及的麻烦。

北京有很多古建筑,在文化方面宣传方面都不失大国气派。

所以综合考虑,北京建都是当时的最优选择。


薛白袍


预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激昂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将新中国的首都设在北京,这里有着众多的理由和依据。

在毛泽东组织平津战役时,对北平“围而不打”,最终使千年古都北平得以和平解放,这其中便有定都北平的考虑。不过当时哈尔滨,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都在考虑范围之内。

哈尔滨作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一直是我国东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且与苏联最近,便于取得苏联的援助,但是也是因为位置太靠近北疆不利于统御全国而放弃。

南京作为国民党的首都,势力复杂,而且虎踞龙盘,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但是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是建都南京的王朝包括国民党在内都是短命王朝,虽然我们不信这一套,但是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讲,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安全上没法保证,这是很大的缺陷。

西安作为中国最悠久的古都,历史底蕴深厚,地势险要,但是当时的中国经济,文化,工商业,交通中心都在东部沿海地区,西安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位置又偏西了,作为首都显然不合适了。

洛阳,开封等古都也因中原经济落后,加之交通以及黄河水患等原因,也不适合做首都了。

那么北京作为首都又有什么优势呢?

第一,历史文化上北京作为八百年古都,也是元明清三朝帝都,有深厚历史底蕴,人民群众心里上也乐于接受。

第二,政治上北京位于北方,靠近苏联老大哥和蒙古,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距离适中便于接受外援,无战争之忧。



第三,经济上北京位于沿海地区,属于发达经济圈内,经济基础较好而且城市保存完整。

第四,地形安全上北京背靠燕山,面相渤海,虽不如西安险要,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东和山东两个半岛拱卫,安全上无忧。


第五,战略地位上北京扼守连接东北,华北和内蒙古的咽喉地带,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