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西遊記》上說孫悟空的金箍棒重13500斤,這個斤數相當於現在的多少?

蝸牛愛上鮮花


按著小說《西遊記》的描寫,孫悟空的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是太上老君所造。

那麼,一萬三千五百斤,如果按著現在的重量衡量單位來算的話,到底有多重呢?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古人對重量的衡量辦法。

東漢時期的《漢書·律曆志》,記載了當時的重量衡量辦法:以黍子的重量作為衡量基礎,1200粒黍子的重量是12株,然後

1兩=24株

1斤=16兩

1鈞=30斤

1石=4鈞

《漢書·食貨志》中還記載了重量的另一種衡量辦法:“黃金方寸而重一斤。”也就是說,一寸見方的黃金重量為一斤。

西漢末年,王莽秉政。王莽這個人,是做了很多重要的實事的,他指派劉歆為首,徵集當時學識淵博、通曉天文、音律的學者百餘人,考訂歷代度量衡制度,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度量衡制度改革。

劉歆監製的度量衡標準器,在重量計量方面有五種標準器,用銅或鐵分別製造,均呈圓環狀,環孔徑為其外徑的1/3,分別表示株、兩、斤、鈞、石這5種重量單位。

唐代在重量計量方面做了改進。唐初鑄“開元通寶”錢,錢的直徑為8分,重2株4累。根據傳統規定,1兩重24株,2株4累恰為1兩的1/10,也就是說,10枚“開元通寶”錢正好重1兩。因為由10枚錢為1兩比24株為1兩更便於計算,而且以錢為重量單位,其標準隨處可得,於是,隨著“開元通寶”的流行,唐代約定俗成地出現了一個新的重量單位——錢。

考古發掘出土了一批唐代有自重銘刻的金銀器,如陝西省出土的一批稅銀,分別刻有5兩、10兩、20兩、50兩等。經過實測,得出唐代1斤的平均值在660克左右。

唐代一斤為“古枰三斤”,從秦代到唐代,一斤大約都在200多克浮動。

宋代在唐代最小十進單位“錢”下,增設了十進位制的分、釐、毫、絲、忽。

從此以後,重量單位制除了仍用16兩為1斤、120斤為1石外,其他單位都採用了十進位制。

根據目前蒐集到的兩宋砝碼及相關器物,經實測,宋代的1斤在650克左右。而近年出土了北宋100斤銅則和銅陀各一件,1斤約合640克。經根據各種可信文獻和實物綜合分析,把兩宋時期1斤單位值釐定為640克。

通過對元代秤錘和有自重銘文的銀鋌等各種實物的實測,可以推證元代1斤約為608克。

《西遊記》是明代人寫的小說,那麼最重要的問題來了,明代的1斤有多重呢?從所見砝碼和相關器物中,推算出明代1斤約596.8克。那麼,一萬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一萬六千一百多斤,也就是8噸多重,和一頭陸地上最大的野生動物非洲象的體重差不多。

還要說明的是,清代的重量單位延續明代,1斤也約為596.8克。至於現在實行的1斤=500克,是中華民國時期制定的。


洪良


明朝的一斤是十六兩,相當於現在的596.8克,也就是明朝的一斤等於現在的1.1936斤。

金箍棒重13500斤乘以現在的1.1936斤等於16113.6斤。也就是金箍棒相當於現在的16113.6斤。回答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