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滿門忠烈倪可大

康熙六十一年(1722),儀真知縣李昭治在縣署以東興建了“忠烈祠”,有前門、中堂、後寢三進,每進三間,用以祭祀南朝以來儀徵地區為國捐軀的忠節之士,共二十人,其中有一位朴樹灣人,叫倪可大。

縣誌人物誌忠烈篇,有倪可大的傳。

倪可大,字簡伯,朴樹灣裡人。少年時性格就很剛正,文章也很好,考試成績常常名列前茅。明朝天啟年間,被推薦到國子監作了歲貢生(查縣誌選舉表,倪可大系崇禎元年1628貢舉),崇禎七年(1634)被分配到霍邱縣做教諭(相當於今天的縣教育局長),到任後建設學校、延請名師、宣講主流價值,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影響學生,深得大家敬重。

崇禎八年(1635),農民起義軍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裡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營在河南召開滎陽大會,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方略,會後李自成與高迎祥、張獻忠率部攻下南直隸鳳陽,掘了明皇室的祖墳。

崇禎八年(1635)(《道光重修儀徵縣誌》援引《嘉慶重修揚州府志》記為崇禎十年,陸師《儀真縣誌》記為崇禎八年,經筆者查閱《同治霍邱縣誌》,應為崇禎八年),李闖大軍東下,來勢甚急,偏偏霍邱縣令黃日芳任職期滿,正在等待新的安排,看到情勢危急,走為上,走之前向上級報告說,守城的職責可以交給倪可大,但倪可大並不知情。正月初八日,農民軍羅汝材、高如嶽一股圍攻霍邱,霍邱是個彈丸小城,城裡人口少,城防力量弱,周圍又沒有官軍,危如累卵,恰似汪洋中漂浮逐流的小舟,隨時會翻。倪可大勇擔重任,開啟縣令大印,向北祭拜,組織起千人守城迎戰。他親自擂鼓激勵戰士,三晝夜連續作戰,還設奇計“斬獲賊數百級”。農民軍起初以為倪可大是個文人,攻下霍邱小菜一碟,三天來目睹倪可大厲兵策馬、擂鼓調配、搶修城垣、補充器械,看來不可強攻,便暫時停止了行動。

經過偵查,農民軍發現倪可大防守的重點是北門,城裡沒有重裝備,夜晚居然用爆竹投擲巡邏的農民軍,引得他們哈哈大笑,於是就調集大炮猛攻南門,負責南門守衛的教諭史士林(倪可大代行縣令職責,史士林補教諭)喪失了鬥志,悄悄逃跑了,城池遂被攻破,縣丞張有俊、訓導何炳被殺。倪可大對黃日芳、史士林的逃跑行為極度鄙視,決心抗爭到底。

因為折了數百弟兄,農民軍十分憎恨倪可大,打到北門後,倪可大身邊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倪可大被抓住了,押在元帝宮內。倪可大不屈,與農民軍對罵,還咬破手指明誓,把血噴到對方臉上,罵聲不絕,以身殉國。

倪可大的妻子戴氏,得知噩耗,朝著元帝宮方向大哭、祭拜,隨後自縊身亡。有農民軍看到她的手鐲,取不下來,就用刀砍剁她的手,小兒子倪本彝,躲在馬槽中本來沒事,看到這一幕悲憤至極,跳將出來大聲罵賊,用自己的身體保護母親遺體,被砍三十多刀,倒在血泊之中,居然死而復生,多年後都能看到他身上累累痕瘢,大家都說他是孝烈之人。

倪可大的女兒倪姑,年方十二,尚未成年,看到父母慘死,也隨即撞死在霍邱官舍。

倪家的僕人倪表,也自殺身亡。

農民軍退走以後,地方官根據親歷者的敘述,向上級報告了倪可大等人的事蹟,獲得上級批准,授予倪可大“贈國子監學錄”榮譽職銜,按例撫卹。當地人紛紛傳聞,每夜都能在北門附近看到倪可大忠魂猶在,感到很驚奇,於是大家捐資,在北門外為倪可大建廟祭祀。

倪可大生有四子:本初、本嘉、本純,都是讀書人。小兒子本彝,在大難之時,身中三十餘刀,為孝烈之人。

縣誌的列女傳,有倪可大妻戴氏和女兒的記載。

滿門忠烈倪可大

【《道光重修儀徵縣誌》書影】

《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忠烈四載:崇禎八年正月,賊陷霍丘,縣丞張有俊,教諭倪可大,訓導何炳,鄉官田既庭、戴廷對,舉人王毓貞死焉。

《同治霍邱縣誌》卷八秩官儒學教諭,有倪可大的記載:倪可大,儀徵人,七年任,八年被賊執,不屈死。

滿門忠烈倪可大

【《同治霍邱縣誌》書影】

縣誌記載,倪可大宅,霍邱訓導、忠節倪可大居,在朴樹灣。贈國子監學錄倪可大墓,在朴樹灣,配戴氏墓祔。

如今在樸席,已經找不到倪可大舊宅和墳墓的任何遺蹟了,甚至大家都沒聽說過樸席還有這麼一位剛烈的、《明史》有載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