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農村土地有償退出,5萬一畝,你願意把你的土地退出去嗎?

老農民說事


這個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2018年,剛剛發佈的一些農村政策信息,可以看出來,國家還是支持部分農民將土地有償、自願的永久退出。

這一類農民,主要是進城的農民。

眾所周知,在我國,土地大部分是承包地,不是私人所有,所以承包的土地是不可以轉讓買賣的。

這種政策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咱們農民的利益,讓農民手中的土地輕易不會被資本“收買”。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承包土地在如今經濟騰飛、工業發展迅速的時代,也露出了些許弊端,就是土地轉讓不夠靈活,導致了大量的閒地,也抑制了中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速度。

於是,前兩年,大約是在2015年吧,國家正式提出了土地的三權分置政策,可以讓農民出讓手中的經營權和承包權。至於土地的所有權,這是國家的,和農民是沒有關係的。

首先,如果出讓土地的經營權,說白了,就是往外租地,把土地租給其它人種,租地一般不是永久的,至少從法律層面是這樣的。

農民出讓了手裡的經營權,但承包權利還在。如果出讓的土地到期或者村集體重新劃分土地時,農民還有地可種,在法律層面上,還是屬於“有地一族”的農民,只不過自己的土地沒有自己在種而已。

這種土地流轉模式,大部分農民是可以接受的,覺得心裡稍微踏實一些。但這種“出租”土地的方式,土地的轉讓出租價格是比較低的,肯定到不了五萬一畝,想都不用想,這輩子都到不了。

說完這個,咱們再來說說“永久退出農村承包地”。

“永久退出農村承包土地”這也就牽扯到了農民手裡的承包權。咱們是有規定的,每個合法的農民都享有土地承包權,並且上一輪的分地延續三十年不變。

但是,對於一些要進城生活的農民來說,留著土地完全沒用。像我這樣的,住在城裡,可還從事農業,家裡留個十畝地,還能兼顧著種著。

周圍的一些其它年輕朋友,搞啥的都有,和農業八竿子打不著,以後估計也不可能再回去種地。這時候,如果價錢合適的話,他們很有可能退出農村承包地。

這個退出,並不是簡簡單單幾畝土地的時,而是退出的一種權利。

通俗點兒說,就是要向當地的村集體寫個聲明,告訴村集體,我不要承包土地的權利了,以後分地也沒我的事兒。

就像孔融讓梨一樣,你為了給村裡其他人更多的土地,主動退出了自己的承包地,並且保證了以後再分新地也不會要。這是你做得有利於村集體的一件大事兒。村裡肯定很開心,於是肯定要給你獎勵,獎個一畝地五萬元是很正常的。

懂了麼?

這就是咱們經常說得永久退出耕地,他退出得更是一種權利。搞明白了這事兒,五萬元到底值不值得退出呢?

看個人吧!權利能用得起來才有用,如果你完全和農村“絕緣”了,幾乎不可能再從事農業了,那就趁著機會退出吧。

目前是政策紅利,退出拿到的錢還能多一些。

當然了,對於子孫後代還生活在農村的,但又不太想種地的,還是留著承包權這個權利吧,把經營權轉讓出去,就可以了。

土地時立身之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僅供參考哦!


新農民


我家在河北農村,我們家一共8畝地,爺爺有三個兒子,當初爺爺的地分成三份,大伯,我們家,五叔,每家分得8畝地左右。5萬一畝,一共40萬,聽著確實很動心,我問過家裡人,家裡的地每年種玉米,每畝地減去投入的玉米種子的錢,化肥,澆地,僱機器收割的錢等等,每畝地其實也就能掙1000多塊錢,8畝地,每年能收入1萬多。40萬相當於家裡種地近40年的收入了,有了40萬也不用愁給弟弟娶媳婦的彩禮費用,買車買房的費用了。但是家裡人還是不願意就這樣將土地有償退出。



家裡的地,父母已經種了30多年了,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種地也種出感情了,突然沒有地了,他們也不知道該乾點什麼,也徹底沒有收入來源了,所以,為了不將收入來源斷掉,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所以父母,爺爺奶奶都不會同意將土地有償退出的。錢可以再去掙,但是作為農民,是肯定不能沒有土地的。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

答題人:香草博士(北京交通大學)


探村博士聯盟


農村土地有償退出,5萬一畝,你願意把你的土地退出去嗎?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試想一下,5萬元一畝一次買斷,這就意味著農民一輩子沒有土地,就連子孫後代都沒有土地了。這代人看似拿錢了幸福了,可是下一代呢,下下一代呢?連子孫飯都讓這代人給吃光了。我算一下,現在我們這裡土地流轉是500元一畝,離土地承包期還有40年,一年一畝500元,40年也可以收回2萬元,再說土地流轉出去,承包權還在自己手裡,到時照樣可以分土地。而土地一次退出農民將永遠沒有了土地。



再算一下,一畝土地是666.67平方米,50000元一畝。50000÷666.67=74.99元,就算它75元一平方米,而經過開發商之手,商品房就搖身一變幾千元,甚至上萬元一平方米。到底誰掙錢誰吃虧呢?肯定的說是農民吃苦。

再換句話說回來,在農村山區鄉這樣閒置荒廢的土地多的是,不要說5萬,農民2萬都願意買,可又有誰會要呢?還是城市郊區的農民好,土地吃香有錢掙,還有失地養老保險,管他什麼子孫後代,這代人享福就好了。



土地有償退出5萬一畝,你願意退出土地嗎?歡迎大家一起都來說一說,評一評。

[更多農村新鮮事敬請關注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


月季正紅


鍾情三農一家人在老家至今還有十多畝耕地,我沒有打算進行有償退出耕地。

賠償標準遠不及五萬元是主要原因,其次和土地長期流轉相比,目前的賠償標準並沒有太大的價格優勢。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對於全國大多數農村地區的農民來說,自家的土地最好還是不要有償的退還,不如進行長期的土地流轉。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大多數農民收入渠道比較單一,農業種植是一直比較穩定的收入來源,哪怕是流轉出去,也還有個盼頭,畢竟,土地是農民的根,沒有了土地,也就在農村難以立足。

第二,整體來看,大多數地區土地有償退出賠償標準並不算高,還達不到五萬元每畝的水平,據筆者瞭解,除非經濟發達地區,否則很難給予農民如此高的賠償金額。



土地對農民意義重大!

雖然現在種地不賺錢已經是一個客觀事實,但是土地對於農民的重要性依舊沒有改變,和宅基地一同,它還是農民最主要的財產性收入來源之一。

這兩者也同樣是專屬於農民的福利政策,除了農民,其他人群不得享受,這也是為何農村耕地和宅基地一直不允許城鎮居民涉足的主要原因。

個人覺得,今後我國的土地政策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村集體還是土地的所有者,農民繼續享受耕地的承包權和經營權,但是土地流轉將會是一個大的趨勢。

農村耕地流轉收益更大。

如果真的不能種地的話,也不要考慮主動退出耕地承包權和經營權,不如把自家的耕地長期流轉給他人,可以獲得穩定長期的財產性收益,同時,土地的承包權依舊在自己這裡,兩不耽誤。

對於那些年輕人來說,與其一下子把自己的土地以幾萬元每畝的價格被徵收,真的不如在今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每年以數百元的價格流轉給他人,這樣顯然收益更高。


鍾情三農


農村土地有償退出,5萬一畝,你願意把你的土地退出去嗎?

農業苑是東北人,如果真的如你所言,我肯定會願意!想必絕大多數的東北農民也會很樂意,畢竟對於人均耕地最多的東北地區來說,每家每戶都得有十幾畝地幾十畝,按照這個賠償標準,農民輕輕鬆鬆的成為“百萬富翁”啊!

但是現實情況告訴我,這就是一個美好的幻想而已,並不能夠如很多人願!因為在東北進行農村土地有償退出,賠償標準肯定達不到5萬元一畝!即便是放眼全國,也沒用幾個地區的農村土地退出賠償標準能夠達到5萬元這樣的高位。

為什麼農業苑會這麼說呢?具體原因包括以下兩個:

第一,我國土地有償退出並沒有大規模推廣!

據官方消息,目前只有極少數的縣市區在進行農村土地有償退出的試點工作,畢竟這個政策和我國以往的土地政策有很大的不同,暫且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條件。

第二,退出賠償標準遠不足5萬元每畝!

即便是那些實施了有償退出耕地的那些試點區域,一畝地的賠償標準也不過是3萬元每畝以下,甚至有些地區只有不到2萬元每畝,和很多人心理預期相差很大。

所以,“土地有償退出賠償5萬/畝”這個說法更多時候像是農民的一個短期內無法實現的夢想。

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不想種地的話,還是乖乖的把土地流轉出去比較穩妥,這樣,即不用把自己束縛在那少量的土地上,影響自己的收入,又不耽誤自己外出打工或者從事其他工作。


農業苑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部分農民進了城,在城裡有了穩定收入和住處,如何處置自己在農村的承包地,成了現實問題。目前,一些地方在探索試點土地有償退出的政策,即在確權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經濟手段,引導農民退出土地,以更好實現規模經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如上海松江,對老年農民退出土地承包的,在每人每月860元農村養老保障金的基礎上,由區財政每月再補貼664元,合計1524元,使老年農民每月收入達到上海城鎮居民保險相同的水平;中青年農民不享受老年農民社會保障補貼政策,按土地流轉每年享受摺合250公斤稻穀的流轉費,2029年二輪延包結束後仍享有承包權利。到2017年5月,全區32775名老年農民退出了3.6萬多畝承包地,並自願簽訂了完全退出土地承包的確認書。

又如,寧夏平羅巧用生態移民搬遷安置經費,對本地農民退出的承包地、宅基地和房屋進行收儲,耕地按照當年土地流轉價格上浮5%的標準進行評估,並按本輪承包期內剩餘年限一次性算清,經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戶協商,逐年或一次性給予補償,2013-2016年,平羅縣共有2056戶農民自願有償退出承包地、宅基地和房屋產權,轉讓承包地11280畝,交易額2.47億元,每畝摺合人民幣21897元。

再比如,去年7月24日,貴州完成首宗農村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湄潭縣興隆鎮紅坪五一組村民張國曉家有4口人,二輪土地承包時共承包集體土地3份5塊。兩個孩子中職校畢業後在遵義、重慶務工,張國曉本人從事建築行業。由於家中無人耕種,田地已經荒蕪兩年多,經家庭成員一致同意,張國曉提出了退出申請。張國曉退出承包經營權的是一塊麵積為10.2畝的旱地,一次性獲得退出補償金32.436萬元,每畝補償3.18萬元。這塊地由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統一管理,對外進行招商。

從這幾個例子來看,農村承包地有償退出,主要標準是參照當地土地流轉價格,乘以一定承包計算,有的退出的只是二輪承包期間的承包權,有的永久退出,以50年左右核算,有的也是按照當地徵地標準測算。但誰來掏錢,是土地有償退出的關鍵。按照發包承包來龍去脈來說,退地肯定是退給村集體,但大多數村集體難以掏出這麼多錢。根源在於土地價值沒有顯現,對農業地區來說,村集體收回土地,也只能流轉出去,但流轉租金有限,也難以有主體願意一次掏出這麼多錢來補償農民。而土地價值顯現的城中村、城郊村或面臨拆遷的村,老百姓對補償的標準必然相應提高。

對農民來說,多少錢願意退出是個關鍵的問題。這取決於自己的評估,土地的當前價格、長遠價值以及自己需要花費多少精力。如果在城鎮已經穩定就業甚至落實,獲得一筆5萬的補償金,可以用來在城鎮置業或者作為創業的資本,或許可以考慮。但如果沒有穩定的就業,不建議退出,因為土地作為農民的生存保障,在很長時間依然有這個功能,不能輕易完全放棄。可以考慮把土地長期流轉給比較成熟的農業經營主體,或者通過合同形式委託別人代耕代種,如此可以減輕負擔,也可保留長久權利。


農人愛農地


農村土地有償退出一畝5萬哦。在網絡上面看到很多人都不想種地想退出。這些人都是不孝子孫,沒有文化,重眼前,輕長遠,大家都知道土地不是再生資源土地。真正的價值其實就是寸土寸金,集體土地經過國有土地徵收的制度。有的地方一畝地賣到好幾個億,有的是幾千萬。農民買一平方的商品房。小小的縣城就是要兩萬塊錢,城市房子一平方是五萬,十幾萬的都有。這麼高的房價其實就是土地寸土寸金。真正的商品房一平方建1500足夠。中國幾千年以來,農民有了土地才可以保住自己的命根子,解放前農民種地是奴隸。現在農民種地是主人。有一畝三分地,世代都不會餓肚子,其實做一個鄉村的農民,很多人都很羨慕。四代都有工作,沒有壓力。也是一個世外桃源。可以享受著清新的空氣。可以吃到乾淨的糧食。許多城市的人都很羨慕農民的生活。我也是農村的孩子。但是我是一個無土的農民,個人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用戶104697242771


我們這裡是小縣城,目前的徵地價差不多十萬一畝了,而且耕地被徵收得不足三分田一口人時,六十歲以上老人每人可以每月領取五百元以上的養老金了。如果按五萬一畝有償退出,不但補償款虧了一半,而且福利待遇也什麼都得不到,是不是虧血本了?
現在的農村田地雖然大多是荒廢了,但土地確權後已成了農民保命的財產了,被國家徵收,政府有相應的保障政策,不但有補償,也有福利保障,也就沒了後顧之憂。如果肓目地把土地低價流轉出去,或有償退出,子孫後代有可能真成流民了!



五音山人1


農村土地有償退出,5萬一畝我懇定不退出。我是農民,土地是農民生活生存的最終根本,且不說我們甘肅每畝地還沒有三萬以上的佔地補償。

土地確權再延續30年不變,國家給了農民生存的最大支柱依靠,守著士地,就算再沒本事的人,種點地收些糧食,餓不著肚子,管它錢是個啥東西嘛,就像人死了不會吃不會喝,有多少錢,沒命你也花不著了,沒用

現在農村種地大都是打不動工,沒啥生存技能的老年人了,5萬一畝聽起來很誘惑人的,人活人哪有個啥定數,指不定哪一天災難就落你頭上,一夜之間身沒,分文,你成了窮光蛋你咋生活?守著幾畝士地,大不了辛苦些,不求爺爺告奶奶,別人大魚大肉,我吃白開水煮麵條,照樣肚兒圓!

土地是農民的產業,多少錢守不住,土地你得守護好了,它管你吃管你喝,靠它生存才靠譜!


開心151933790


我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村人來說一下這個問題。農村人對於土地的熱愛是城市人無法理解的。土地是農民的根本,有了土地,心裡才有底,才會踏實。一旦農民沒有了土地,那他們以後怎麼生存,社會形勢瞬息萬變,以後科技日新月異,機器人已經大行其道,很多打工的工作都被新技術所取代,打工都不是很好找工作了。有土地就不至於捱餓,所以土地對農民還是至關重要的。


國家提倡有償退出土地政策,這是對那些已經脫離農村的人來說,土地對於他們來說已經失去了意義。他們雖然身份是農民,但是其實已經脫離了農村生活,這部分人可以選擇有償退出,這樣對於個人還是集體都是有益的。對於真正的農民來說5萬一畝退出估計很難。反正本人不會退出的。我會選擇出租自己的土地。這樣,不管啥時候土地還是自己的,萬一有了變化,也不至於捱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