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農村只有女兒的家庭,真的會悽慘終老嗎?

尛乂丨耐泰達


我就是農村家庭裡的獨生子女,面對這個問題有很多切身的感觸,可以分享一下。

首先,糾正一個觀念,悽慘的晚年與生兒生女其實關係不大。

在農村傳統的觀念裡還是“養兒防老”,但是羊養兒就真的能防老了嗎?虐老、棄老、欺老的現象其實在農村屢見不鮮,能說這樣的晚景就不淒涼了嗎?


女兒是貼心的小棉襖,無論是對父母生活還是心理的關懷,都要遠遠勝於兒子,所以要想晚景不淒涼,生兒生女都一樣,關鍵還是在於兒女到底孝不孝順,可能對於生女兒就會晚景淒涼的擔憂是來自於女兒早晚會嫁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是隨著觀念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女兒都會選擇兩頭安家,所以和兒子的區別真有這麼大嗎?

其次,養老不能過分依賴兒女,自主養老才是王道。

從農村實際出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農村的留守老人越來越多,無論是有女兒還是有兒子都將面臨無人照顧的風險,所以面對這樣的現狀,老人本身一定要做好自我防範和自主養老的準備,如加入新農合、入住養老院等,如果純粹等著兒女養老估計晚景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如果只有女兒的農村家庭,作為女兒來說也應該提前為父母的養老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與之協商出最佳的養老方式,父母把我們養大不容易,為他們養老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父母能夠享受一個幸福的晚年!

從我自己來說,對於父母未來的養老方式我選擇讓他們自己做主,無論是跟我來城市生活,還是選擇留在當地,我都會全力支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作出更好的安排。


鄉村小豬豬


這話說的,要是在50年前,估計很多人會說,一定很悽慘,但現在的農村,家裡只要兒子的才是比較悽慘的。

有人說,要兒子高興一天,辛苦一輩子,還是多少有點道理。

我是農村的,以前的農村,生不出兒子會被別人看不起,被稱為“絕戶”,無非是因為怕沒有了香火可延續,畢竟那時候的觀念還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老了之後沒有兒子養老。

農村生兒子也許就是圖個心裡安慰,在老家,有一家生了幾個閨女最後都沒生出兒子來,現在年紀大了,幾個閨女隔三差五的就輪流來照看,老兩口天天打牌玩麻將,不知道有多享福,與他們年紀差不多的生了兒子的,現在還得辛苦賺錢給兒子還賬,碰到個別不孝順的兒子,自己只能搬出去,蓋個小房子過日子。

還有一家,生了三個兒子,因為兒子太多了,給老大娶了媳婦之後就耗盡了家裡的錢,老二呢沒辦法只能招贅到外面做了上門女婿,老三至今都單身。

可惡的是這老大娶的媳婦不孝順,老人都不願意養,只能跟著單身的老三過日子,後來病倒之後就沒起來,眼睛也慢慢的瞎了,天天的躺床上沒人照顧,去年老人去世了,大兒子哭的稀里嘩啦的,被村裡人笑話。

現在這個社會,感覺生女兒更好,這次春節回家,看到好多相親的,媒人領著去女方家,哪個姑娘不得挑幾個來回啊,要求還必須得高,男方家裡也得有車有房有存款,反過來看,這些物質條件大部分都還是男方父母的積蓄,真就算有積蓄,還不一定能給兒子說上媳婦。

媒人說,現在的小姑娘太挑了,沒結婚的小夥子有那麼多,女孩子稀缺啊,而且很多隻有女兒的家庭考慮更多的是以後能照顧到家裡面,其實很多的壓力都壓到了男方一邊,男方遇到這樣的情況一般也都是雙方都照顧著,都看媳婦的臉色,沒辦法,物以稀為貴。

經常看到以前農村牆外面寫著“女兒也是傳後人”的大字,現在看看也差不多實現了。

去年兒子出生,全家人都很高興,看著小傢伙健康成長,我就自己給自己打氣,努力吧,你可是需要花很多錢的,哈哈。


草行者


雖然不完全等同,但還是有一定道理,尤其在落後山區表現得尤為突出。



我就見到好幾個老人,由於各種原因沒有生下兒子,只有女兒,有的一個,有的兩個,還有更多的。但他們的晚年生活都很悽慘,孤零零的倆老人,無力勞動,靠著國家低保生活,也有依靠女兒資助點。但孤獨感無人能解決,生活的艱難無人能解決 ,女兒已嫁他人,有自己的一家人,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天天上面伺候。七八十歲了,還得依靠自己挑水做飯熱炕,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

農村生活條件差,路途遙遠,出行不便,做女兒的有孝心也難做到兩全其美,左右逢源。一般都是捨棄父母,因為女兒也有子女,子女比父母要重要的多。



這也不是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所為,也不是思想觀念的落後,而是現實生活的真實。沒有生兒子的人就想辦法解決這一難題,就是招婿上門。招來的女婿由於生活習慣,性格,代溝等原因,往往對老人不是太好,造成老人左右為難,有的純碎就分家而過。



在農村,養兒防老還是最有效的養老辦法。當然,也不排除有兒子生活照樣悽慘的。在農村,子女的養老意識越來越淡薄,很多老人都在悽慘地度日。曾有位老人就說過:“現在不知道自己是當老的還是當小的,說當小的,年紀一大把了,說當老的,乾的是當小的活。”老人吐露的就是這種悽慘的生活。


阿福有約


農村只有女兒的家庭,在前些年還被人瞧不起。隨著天價彩禮在農村的盛行,說實話,在某些農村,有多少兩個兒子的家庭在羨慕兩個女兒的家庭呀。



雙子戶和雙女戶的父母,尤其是年齡越大越能體會到女兒的好處。在醫院的病房裡,伺候爹孃的大部分是女兒。在忙碌的莊稼地裡,汗流浹背幫忙幹活的是女兒。在打落了門牙往肚裡咽的爹孃的淚眼裡,控訴的是兒子媳婦。在法庭上調節的案卷裡,鬧糾紛的是兒子媳婦。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事與兒子脫不了干係。有女兒的家庭為什麼風平浪靜的多?當然,這只是個別現象,好兒子多得很,壞女兒也不是沒有。但是,農村有女兒的家庭父母生活的幸福指數逐漸在攀升,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甚至,在我們村 就有好幾家鄉親眼中所謂的“絕戶頭”,老年以後,被女兒接到家裡,盡心服侍,養老送終,一點也不比兒子做的差。

這有兩個真實的例子,說明了女兒的好處。我親眼見一位滿頭白髮的大娘揹著噴霧器在地裡給兒子打農藥。上午背了好幾桶,下午不肯休息,又去幹。一臉憔悴的神色。問之,則答:“大兒子的地打完了,小兒子的還沒有呢。兩家都得幹完,要不然該有矛盾了。就這,農藥錢我還得先墊上”。




與之相反的,另一家老年夫婦。滿臉笑意地坐在三輪上,兩個女兒麻利地買完藥,一人背一個噴霧器來到地裡,不一會兒就打完了。高高興興的和二老回家吃飯。

我說這些,並不是詆譭兒子不好,只是想說明,只有女兒的,不比哪家過得差。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希望那些有重男輕女思想的農村人,再不要有任何偏見。豈知,女兒也是傳後人,床前孝順到百年。





我是今夕月映。堅守一種信念,堅持一份純真。歡迎共同探討關於農業,農村,農民的話題。


今夕月映


很榮幸能回答您這個問題。本人長期生活在農村,熱衷於關注三農和農民民生,瞭解發生在農民朋友身邊的真實故事,有相同志趣的朋友可以相互關注,共同交流!

首先您提這個問題就可以發映出您生活的地區多多少少還存在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生男生女都一樣”,國家號召了近幾十年,但我們農村依然有部分群眾不信服、不理解,這並不是我們農村人都愚昧、頑固、不開化,而是我們生活中的種種現實問題制約著我們。我們拋棄傳宗接代問題不談,先前機械化程度不高的年代,家裡沒有男勞動力種地都是問題;另外農村有個傳統習俗,出嫁閨女不管孃家事,父母的養老問題由哥哥、弟弟負責,出嫁的女兒不負責贍養。

上面提到的是在生產力不發達的社會階段我們農村存在的真實現象,隨著我們社會生活的飛速發展,農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早已進入家庭,小轎車、現代化電器等等城市具備的生活資源農村全部具備,現在這個階段雖不能說“重男輕女”思想完全絕跡,但也是少之又少了。

題目中說到了農村只有女兒的家庭,我覺得老人也可以活的很幸福。下面我闡述下我的理由:

1.勞動力的問題。農業機械化的年代,再也不需要人背肩抗、老牛耕田,從播種到收割,需要賣力氣的活幾近絕跡。另外,伴隨著土地流轉等政策實施,農民的土地直接入股到農業合作社,輕輕鬆鬆分紅。生男孩能下地勞動這個思想不復存在,因為機械化年代農田裡男孩乾的女孩一樣可以做到。

2.養老問題。隨著國民素質和法律意識的整體提高,農村出嫁女兒不管養老的現象也正逐步在農村消失,很多老人幾個子女家庭輪流居住,其樂融融。

3.保障問題。我們農村人對養老錢的問題越來越重視,很多人在年輕時候通過農保、社保、商業保險等形式購買了養老保險,到法定年齡後每月有收入,先前花一分錢從子女那裡索取一分錢的情況也越來越少。我們國家的保障制度也越來越完善,60週歲以上老人每月也可以領取養老金。

4.心態問題。我們農村老人操勞了一輩子,到老了要放開心態,條件允許了出門旅旅遊,即便條件不太好,也可以參與身邊的一些文娛活動,畢竟有一個好心態才能有一個好身體,有了好身體才能少給子女增加負擔。

我認為,只要放平心態,只有女兒的農村家庭也可以過得很滋潤。


花生日記芝麻團隊


今天喝了點酒來答你這問題!

您是欠揍嗎?什麼叫只有女兒的家庭就只能悽慘終老?您把我們這些人家的郎崽子情何以堪!誰說我們做郎的,娶了人家女兒就不聞不問了,就不養老送終了?還悽慘!?



誠然,萬千世界,什麼樣的人都有,什麼樣的家庭也有,這是世界的多樣性決定的!但這不是家庭有否兒女有關!有的情況,家裡沒有半兒半女,國家的民政扶持政策也能讓老人們衣食無憂,老有所依所靠,體現出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而家裡有兒有女的,就不僅是有所依靠的問題。畢竟親情是任何物質方面都替代不了的!有時候,在親情的感召下,父母輩辛苦委屈,毫無怨言,如果過於武斷地去品評人家的家長裡短,我看沒有必要!因為,有時鄉里一句俗話:打是親,罵是愛!人家樂意這樣的氛圍,又或許人家在這樣的生活中是種享受,您又何必憑空加以干涉?



不排除有些兒女豬狗不如,記住,這裡不單單隻有女兒,一樣的還有兒子的,他們不把尊老愛幼當回事,不把養育自己的雙親為恩人反而視為仇人,極盡非人之能事,欺負老人,幹畜牲不如之事,行豬狗之輩行徑!您說,這樣的人,還用區分是兒是女嗎?只要是兒女,一樣是媽生爹養的,誰還不應履行贍養義烏嗎?

在我所認知的社會現實中,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已經越來越富裕了,家庭和睦幸福絕對是主旋律!題者的這種情況不是社會主流,也請不要把個例放在社會輿論層面來,一旦有您說的情況,就讓我們用正能量影響她們回到正途!



更多內容請關係頭條號"原生態農場"!


原生態鄉村


老人晚年是否幸福,跟生兒生女沒關係。一大堆兒子不孝順的多的是,只有一個女兒很孝順的也比比皆是。

我姥爺生了五個男孩,只有我媽一個閨女。晚年我姥爺躺在病床上,都是我媽不離身的伺候。在醫院也是,白天晚上都是我媽在照顧,我舅舅和舅媽們就打個照面,甚至有的連個照面也不打。我媽在醫院連著伺候了一個多月,連累加傷心病倒了,我舅舅才安排他的孩子們晚上輪流替班。每天早上我媽六點多起床去醫院,晚上十來點我表哥們才去替換我媽。偶爾我媽晚了,表哥們就打電話催不停。

我姥爺是個乾淨的老頭,而且話很少,生活能自理的時候,幾乎不麻煩孩子們。年輕時候,我舅舅的孩子們生病吃奶粉,都是我姥爺掏錢,夠對得起孩子們了吧?

可是晚年,沒一個孩子兒媳在身邊伺候的。我姥爺走的前半個月,我的舅媽們才輪流晚上值班的,五個舅媽,合下來一個人才照顧我姥爺不到五天。可是在我姥爺走後的幾個月,一次閒聊,有人誇我二舅媽最近氣色好了,我二舅媽大聲說,可不,前段時間伺候公公累的。我媽在一邊聽了默默無言。

事後我媽對我說,這種自誇照顧老人的話,也就人兒媳婦能說,咱當閨女的啥也不能說。當時,很心疼我媽,也為我姥爺不值。他是個文化分子,一輩子愛乾淨,而且事很少。為孩子們奉獻了一生,到頭來,只有閨女一個在身邊伺候著。

所以,不要說有兒子晚年就幸福。有時候有女兒更好。


謝謝謝妞妞


悽慘終老是一件很悲劇的事情,跟生兒生女掛鉤可能扯不上關係吧。按照我的理解,這晚年悽慘終老,其中因素很多,可能也有跟生女兒有關係的一種,完全不能等同於。

在當今社會,生兒生女的觀念已經沒有那麼大的區別了。就拿我們這一代,剛為人父的,就我的觀點來看,生個兒子或者女兒性質都一樣,而且生女兒可能更有福氣呢。


我們村就有個典型的例子,有戶人家生了3個兒子,當年孩子出生的時候可是風光無限,到處炫耀生了兒子,還說以後養老沒問題了,看著人家全生女兒的,整天就是嘲笑。

十年過去還是風光,二十幾年過去之後,也就是現在。這家三個兒子的都娶了媳婦,生了娃,在農村這樣的大家庭就是要分家各過各自的。三個兒子分了三家,老人把家產房產全部分了。老兩口本想留個老屋自己住,最後還因為分家不公,把老屋也分給了小兒子,搞得老兩口沒房住,後來還是鬧了很久,兒子們才鬆口氣讓老兩口輪流到兒子家住,三兒媳個個都有意見,外人看了都嘲笑他們。


村裡二十幾年前生女兒被嘲笑的,如今反而日子過得很滋潤。雖然女兒都嫁出去了,可每個女兒都很孝順,三女兒一起湊錢把老屋翻建成三層平房,時不時就帶著孩子老公回家看望老人,每次回家還大袋小袋,現金一直塞,噓寒問暖句句在,老兩口直呼生女兒實在。


這就是個很鮮明的例子,誰說生女兒,就有悽慘晚年,雖然也有這種現象,但還是少數,女兒還是比較顧家的。這年頭生男孩還更可能悽慘終老呢。

我是農者說,不知道你們對比觀點怎麼看?歡迎點贊和評論。


農者說


肯定不會!

老一輩的思想裡都覺得只有兒子才能養老,養兒防老的想法是好的,但實際上“不孝子”比“不孝女”多得多,女兒養老未必就比兒子差。

我是農村出來的,我們村子裡就有兩個老人被兒子狠心拋棄。我相信周圍都有這樣的不孝子對父母不管不顧。一家是兒媳與婆婆天天吵架,甚至打起來,後來直接與婆婆斷絕往來了,幾年了都沒踏過婆婆家的門,兒子也是過年才會象徵性的去拜個年,平時都不進家門的,怕老婆鬧。

另一家是兒子真的很不孝,開始老人一個人住還照顧孫子,後來老人年紀大了,手腳不利索後就直接送到鎮上福利院去了,直到老人去世都沒在兒子家住過一天。

甚至在老人住福利院的時候,兒子僅僅最初送他去時去過一次,然後最後接他回來去過一次,中間幾年都沒去看過他。反而是他的幾個女兒,經常去看老人,還輪流把老人接回家住一段時間。

我不知道這樣的養兒的意義在哪裡,真的還不如女兒來的實在,老人的財產,房屋兒子都心安理得的繼承,而對於自己應盡的孝道反而拋到九霄雲外,縱使被別人後面指著脊樑骨罵他,他竟然毫不在意,對生養自己的父親竟然冷漠無情到如此程度。動物也知道返哺之恩,而人性竟然能泯滅到如此程度。

反觀另外一家三個女兒,沒有兒子,於是招了上門女婿。現在老人家經常三個女兒家到處轉轉,精神狀態好得很。

其實,養兒養女都一樣,女兒一樣可以做得很好。


愛在滄海月明時


現在娶個媳婦不容易,彩禮錢就是幾十萬,還不一定能成事,有的還要改口費,三金,所以養個女兒就是養個寶啊!女兒比兒子孝順的要佔多數,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孃的多了,女兒就不同,更向著孃家。



我們家就是的,媳婦向著孃家,小舅子結婚給了6萬,我姐姐買房裝修借5千沒有,我媽就說了,養兒子哪裡能妨老啊!不把你老骨頭啃完了算對得起你了。

更多時候老人還是要為自己準備點養老錢,尤其是獨生女家庭,彩禮肯定是孃家要收取一大半的,所以做女婿的應該能接受,不然就不能同意他們結婚。

女方父母也要對女兒的婚後多關心,不能讓她感到嫁出去了孃家就沒她了,因為你們只有女兒,所以女兒就當兒子養,愛是相互的,付出遲早也會有回報。

現在不是有上門女婿嗎?女方可以找那種條件比自己差點的,招來做上門女婿,這樣將來養老就不淒涼了。或者乾脆兩家四個老人搬到一起過,互相有個照應,哪裡會有淒涼的一說。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了,所以空巢老人都會有各種社會福利照顧,想要孤獨淒涼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