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古代湖南人才稀少,而近代却人才辈出?

可可


我是余雯雯,一个爱历史的女生,我也是湖南人,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吧,不足不正确之处,还请大家给我指正。


先聊聊为什么古代湖南人才洗好的原因吧。第一,古代湖南远离政治中心,古代政治中心都是在北方或者中原,那里是国家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南方偏离太远,所以湖南人能够得到重用的机会很少,尽管有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但是也难向中央输送更多的人才,相比其他地方。

第二:古代湖南不是一个独立的省,元明清几百年间,湖南都属于湖广行省,直到康熙年间湖南才独立建省,行政上的不独立,导致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当时科举制度的考试,湖南人都要跑到湖北的武昌去参加科举考试,当时交通又落后,有隔着洞庭湖,所以很多学子根本无法前去湖北考试,失去发展的机会。


来说说为什么近代湖南人才辈出的原因吧,第一,明末清初的战乱几三藩之乱,致使湖南丧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清朝开始大量的迁徙外地居民补充湖南人口,这些人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文化和理念,促进了湖南整体人口素质和经济的发展。

第二:清朝康熙年间,把湖南独立建省了,形成了稳定的政治中心和更有效的行政统治,这也解决了湖南人才科举的麻烦,降低了科考的困难,激起了湖南学子通过学习得到功名的欲望。


第三: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性格,太平天国运动的时期,清政府无能,给了曾国藩,左宗棠为首的湖南军政经世人才大展身手的好机会,湘军崛起了,带动了湖南各地的经济发展,各类人才的快速成长,文化交流的繁荣,为后期毛主席,黄兴,蔡锷,刘少奇等一大批革命人才的涌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只是我一介女流之辈的粗见,难登大雅之堂,这里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聊聊你是如何看待近代湖南人的,我是余雯雯,一个爱历史的女生,欢迎你关注我,也谢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雯雯聊热剧


一直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近代中国是广东人革命、湖南人流血、浙江人出钱,湖南人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有人讲一部近代湖南史实际上就是半部中国近代史。

湖南古代虽然也有王夫之那样的启蒙思想家的人物,但是毕竟是少数,远没有像近代湖南一样形成一个人才群。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湖南,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也有部分在湖南,革命党的一个中心也是在湖南,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一个早期基地也是在湖南。那么为什么近代湖南会出现这么多的人才呢?

首先与湖南在近代的学风转变有很大关系。近代湖南在曾国藩等一批务实的理学家的倡导下开始形成经世致用之风,而且经世的风气一直持续着。所以湖南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大多比较务实。这种风气在后来的维新派和革命党身上体现的也非常明显。

其次,这与近代湖南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湖南的地理位置处于近代中国西学传播而坚守传统的中间地带,西学在湖南传播的程度并不高,而湖南又不是很保守的地区,所以在这个张力之中就形成了近代湖南重实效、务实的传统。而相对比之下,近代广东人的空想色彩则比较浓厚,比如洪秀全、孙中山等,谈起理想来他们都是一套一套的,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层面,他们都是有所欠缺的。但是同属一个阵营的湖南人则是非常实干的,比如长期与孙中山一起战斗的黄兴就是一个典型,与孙中山相比,黄兴的实干精神则是非常突出的。维新派当中的康有为和谭嗣同也是同样的一个典型,康有为尚空谈,而谭嗣同则相对是非常务实的。

所以,近代湖南的杰出人才都是一批一批的出现的。


青年史学家


湖南古代人才稀少,没有像近代人才那样引人注目在近两千年历史长河中,湖南人也有过高潮。

三国、唐末、南宋、明代后期、清代中期,湖南还是有些许人才涌出。 中国有许多传说人物都在湖南活动,如炎帝、善卷、舜、禹等。湖南并入楚国后,当时楚国人才最盛 老子、文子、许行、屈原等,都是楚人还有一些虽然不是出生于湖南,但长期在湖南活动的人,也为 后来湖南发展卓除了贡献。

自秦统一后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人才较少。由于地理位置偏离当时政治中心,湖南是边荒之地, 人才稀少的地方。交通闭塞,湖南多山多湖泊,致使湖南与外界交流不便,政治、文化、经济发展受阻。

但近代,特别是太平天国以来,由曾国藩帅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取得胜利,多人得到升迁, 更多的湘军官兵则是在一次次的屠城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并源源不断地运回湖南老家,虽然这些人 很多都是文盲或半文盲,但他们的后代却因此受益,大多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因为这次战争,湖南 也与外界的交流增多了。文化兴旺、交流通畅,多出几个名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微笑向暖nzn


许多人都认为古代湖南人才稀少,其实也不然,光我们衡阳地区就出现过以下大才子。


蔡伦(耒阳人)不用介绍了吧,天下闻名的大人才,造纸术的发明者,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世界百位最有影响力的人且很靠前的人才。

(《爱莲说》的著文之处)

周敦颐(1017年-1073年),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虽然周敦颐不是衡阳人,但他在衡阳西湖公园的芙蓉阁中写下了举世闻名的《爱莲说》(后人都整编进《周元公集》)。

王船山 又名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学者遂称之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启谛了后来的曾、左等人。

以上还只是发生在衡阳的古代人才故事,放眼整个湖南则更多了,想想中国四大千年书院湖南就占两所,分别为长沙的岳麓书院和衡阳的石鼓书院,曾吸引杜甫、朱熹等人来此二大书院讲学,而南岳衡山作为几千年来中国唯一的“佛道儒”共存一体的名山,也为湖南开启了开放包容的学术思想。可见古代湖南己具备有培养人才的土壤。


(石鼓书院三江交汇的湘军水师曾经操练处)

曾国藩在衡阳操练“湘军水师”,靠着这支水师最终打败了太平天国,自此开启了近代以来湖南人才的“井喷”,看来湖南从古代至近代人才辈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直到近代才集中爆发出来而已。


湘平古珍邮馆


湘人弄潮应始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兵真正下大力反击太平天国始于湘,主力也即湘人。由于军费自筹,湘军所下一地无不烧杀掳掠数日,江浙一带读书成风,民间藏书极多,当湘军得胜满载而归,所获书籍不少,解甲归田大多富甲一方,有钱有地有书,又有统帅曾国藩的榜样作用,教风大盛,子孙读书成首要之事,假时三四十年,人才辈出必为必然。此事所思有时,当鄂尔多斯因能源大发之时,曾建议拿钱搞几所学研产一流大学,紧盯前沿科学,时有十几二十年,今当可发挥效应,带动一大批新兴科技企业应当可期。可惜可惜。


huangyinyli


一远离政治中心。二原属胡广省,考试在武汉,要过洞庭湖,每年省考试时,正是天气恶劣时,旅途艰辛。三湖南在乾隆才单独科举。四湖南在元明时期,由于战乱百里无人烟,要恢复人文没有百年不成。五,湘军攻克天京,掳掠了江浙的文人,书籍,金银,开阔了眼界才有了至曾国藩后,人文鼎沸的情况。


潇湘闲人25970227


有一个传说,玉皇大帝,只让真龙天子下凡,统治人类,久而久之,经过五千年岁月的忍让,总于到了极限,海中鱼龟虾等上天庭责问玉皇大帝?多少年了你总让天上星辰统治人间,那我们了何时出头?玉皇大帝心里很不高兴,对其忍吧还不到时候。那好吧再忍吧,回去后心中有万丈不公之气,痛饮了大量酒,酒气攻心,用酒解愁愁更愁,壮胆放海水淹了大地。造成人间悲剧,玉皇大帝一看,只好妥协,立召海中之物,对它们说民国的时候,你们下凡治理天下吧,不可再淹地球村了,它们得意地说那好吧,再见了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