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qingwen130


首先周瑜长得很帅,《三国演义》虽然把周瑜塑造成一个卑鄙无耻,气量狭小的家伙,但对其外貌的描写,也有两句很漂亮的描述,即“资质风流,仪容秀丽。”

重感恩的周瑜

周瑜不但人长得帅,而且还很有才华,同时,他还不是一个高富帅。周瑜14岁的时候,董卓杀入安徽庐江,周氏家族年轻一辈的精英人物几乎被消灭殆尽,年轻的周瑜不得不走上政治舞台,担当起家族复兴和复仇的重任。想想我们14岁的时候在干啥?

周瑜是一个重情义,知感恩的人,当年孙氏父子在中原打天下的时候,周瑜投入其麾下,孙坚攻打刘表战死后,孙策成为了领导人,两个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志趣相投,很快就建立了革命友谊,孙策十分信任周瑜,对其委以重任,并很重视周瑜的意见,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如果这一对年轻人能够一走走下去,或许能够成就一段名流千古的君臣佳话,然而天不佑人,年仅26岁的孙策遇刺身亡。在痛失好友加好老板的情形下,周瑜默默为孙吴政权无私奉献了十余年。他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在最需要他的地方。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战,定计谋略皆出自周郎矣。其后掳邓龙、讨江夏,镇巴丘,备吕亭。他从不争名位、亦不出风头,以自己绝对的忠诚来报答孙氏兄弟的知遇之恩。

周瑜的气量

在《三国演义》中有著名的“三气周瑜”事件,整个演义将周瑜塑造成了名不副实,总是慢诸葛亮半拍,且气量狭小的小人,随时绞尽脑汁来算计诸葛亮,但又每次不仅计谋不成功还要被诸葛亮气得半死。然而,真实的周瑜,虽然因为家庭背景和少年时族中兄弟被杀戮的心理阴影,养成了谨慎、隐忍和低调的性格,但其无论性情还是器量,品德还是胸怀,其涵养都特别高,不失为一谦谦君子也。

东吴老将程普曾赞周瑜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起初,作为东吴开国功臣的老将,程普是看不上周瑜这个资历浅的小年轻。在他眼中周瑜只是个因为跟孙策交好,所以爬得比较快的关系户。在赤壁之战时,周瑜是全军统帅,而程普只是个副手,老人家面子挂不住,于是到处找周瑜麻烦。然而公瑾能够顾全大局,折节容下,终不与校。凭借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军事才华让终将折服,并最终令程普敬服而亲重之,两人不仅关系转为和睦,且成就了一段往年相交的佳话。

周瑜的修养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记述:“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在东汉那个乱世,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之中,上层社会的肉食者们纷纷陷入一种末世狂欢的风气之中,酒宴之上多是狂吃乱嚼的不堪场面,谁都不会在意什么是“礼”?但周瑜却是不同,从他极高音乐素养就能看出来,对一首曲子中出现的每一个错误,他都能察觉出来。可见其平日之中的认真态度以及对事物礼节的重视。

音乐是最能沟通心灵和表现一个人修养的存在,所谓曲通人心,周瑜在音乐上为人津津乐道的偶像传奇,是其极高的个人修养的直接体现。他是一个精于政务的实干家,同时也是一个情操高雅的音乐家,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集合于周郎一身,真真不负“儒将”之大名也!

千古儒将周公瑾只活了35岁,但他短暂的一生却绽放了最美丽的光彩。他并不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伪君子,也不是一个不会由“既生瑜,何生亮”这种狭隘价值观的人。他一生与诸葛亮的交锋其实并不多,而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周郎之计,始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文话史


周瑜的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就是在赤壁之战,我们就从赤壁之战中来了解周瑜的性质品格。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周瑜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孙权得到一部分荆州后进可攻,退可守,有了战略纵深。刘备得到一部分荆州有了势力范围,为下一步入主西川和夺取汉中打下基础,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第一步是坚定信心,鼓舞士气,将本方的优势和曹操的劣势充分展示出来,让孙权有了必胜的信心,并取得了统一的指挥权。第二步是示敌以弱,只以三万精兵驻扎在长江以南,以骄曹操之心。第三步是善于观察天气和揣测人心,了解冬季虽然常起西北风,但是赤壁的地形特点造成有起东南风的可能,周瑜抓住起东南风的战机,并用黄盖诈降来麻痹曹操,一举以火攻打败曹操。

赤壁之战是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周瑜具有与众不同的战略眼光和大局观,跳出以军事层面看待战争博弈,而是充分的从政治,经济,心理了解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列举出来进行比对,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去攻击敌人的劣势。周瑜善于分析客观条件数据,将分析的结果运用实际战场中,使不可能变为可能。周瑜知道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展现出与之对应的游说策略方法,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审时度势的判断眼光,并且在作出决定后果断执行,让敌人没有时间作出应对之策,取得最终的胜利。独到的眼光,客观的分析,准确的判断,果断的决断是古往今来成功者所具备的气质品格,周瑜正是具备这些品格,才在复杂的环境中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我爱廿五史


一部《三国演义》,让无数人记住了神机妙算、几可通天的诸葛亮。纵观这本书,我们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写书的罗贯中绝对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甚至是狂热粉丝。

为了把自己的偶像打造成超级无敌的完美巨星,罗贯中不惜把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许多人物都拿来给诸葛亮当绿叶和陪衬。像司马懿啦,鲁肃啦,陆逊啦,甚至是与偶像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在偶像面前都只是一盘菜,而且是很小的一盘凉菜。

今天我们不聊他们几个,我们聊另一个历史人物——周瑜。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周大都督,甚至连配角都算不上吧,因为像孙策、孙权之流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配角,而我们的周大都督,也就只能算是一个群演罢了,最多就是个镜头比较多还有对白的群演。

《三国演义》中,周瑜简直就是一个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的典型例子,他对诸葛亮的通天彻地之能,嫉妒的一塌糊涂和乱七八糟。而且,往狠里想想,感觉他跟诸葛亮两个人简直就是一对小冤家,就好像在看偶像剧一般。因为,在周瑜为数不多的出场中,基本都能看到阿亮的身影,两人之间的那种小眼神、小心思,直接把我整崩溃了。

为了讨回荆州,周瑜想借着老板的妹妹孙尚香勾搭刘备,进而扣押刘备。结果呢,诸葛亮轻松化解此计,让刘备这头老牛终于啃得了嫩草,害周瑜周大都督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美名”。

小周的故事还没完,他说咱的弓箭不足,无法和老曹茬架,让阿亮想想办法,成心刁难人家。

结果呢,阿亮二话没说,带着几艘破草船就出发了,去哪儿?找老曹去呗。谈笑风声之间,觥筹交错之际,十万支箭就齐活了。

赤壁大战,周瑜计划好了火攻,可惜,一直没有东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说的就是那会儿的窘境。不用问,又是阿亮登坛施法,借来东风,让周瑜火烧赤壁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说了这么多,你看人家阿亮对周瑜多好啊。可是这个周瑜就是不领情,最后活活被自己给气死了,还硬说是被诸葛亮气死的,死前曾大声嚷嚷:“既生瑜,何生亮?”

不过呢,《三国演义》终究是小说,是编的!历史上的周瑜果真和小说中描述的一样吗?

据史书记载,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期的一代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位列三公的高位——太尉。 也就是说,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官二代、官三代,名门望族出身的有为青年。

他本人身体长壮而有姿貌,特别精通音律,江东的民间流传“曲有误,周郎顾”的谚语。少时便与前任董事长孙策交好,21岁开始追随孙策南征北战,成为了江东霸业的主要奠基人。孙策遇刺身亡后,孙权继任江东之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朝政,辅佐新主。

周瑜待人宽宏大量,不计较个人恩怨,处处以大局为重,因此受到了东吴孙权和朝中文武的一致敬重。在满朝的文武中,只有一个程普和周瑜有些矛盾。

程普是三朝元老,威望极高,被人称为“江东栋梁”。面对年纪轻轻就当了都督的周瑜,程老爷子自然心里非常的不爽。为啥?不服呗!自己既是三朝元老,又是战功卓著,却只能给这毛头小子做副手,任谁心里也有气。

所以,老头子对周瑜倚老卖老,基本不屌。而周瑜却没有丝毫的针对,还虚心求教老爷子。于是,程普逐渐转变态度,在事关东吴生死的赤壁大战中竭力合作,上演了一把三国版的《将相和》。这个真实的典故,告诉我们历史上的周瑜并非是一个小气之辈,绝非没有容人之量。

不仅如此,周瑜还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有着常人难以匹及的远大目标。这主要表现在,周瑜始终把帮助孙策和孙权建立东吴霸业,当做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

当曹操率领大军南征时,东吴许多人都被吓傻了,纷纷提出投降曹操才是万全之策。只有周瑜明确反对,指出曹操虽为汉相,实为汉贼。靠着孙氏三代才艰难打下的基业,岂能拱手托于汉贼?他的当头棒喝,为东吴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也为东吴抗击曹操鼓舞了士气。

再说说赤壁大战,这场战役直接影响了三国的走势和魏蜀吴的格局。《三国演义》中,好像诸葛亮为赤壁大战的获胜居功至伟,可是呢,周瑜才是这场战争取胜的最关键人物和核心要素,这点必须记录。

大战之前,面对曹操率领的十余万大军,周瑜没有丝毫的慌乱和害怕,从容的从鄱阳湖返回柴桑。一面劝谏主公孙权,树立其必胜的决心;一面安抚群臣,鼓舞大家抗战的勇气;一面又积极筹谋,制订可行的办法击退曹操。

赤壁大战中,周瑜运筹帷幄,先是“苦肉计”,接着“诈降书”,进而“连环计”,最后“火攻计”,一步一步把老曹的人马给处理掉,这种谋略和气度,可不是《三国演义》中的那个周瑜可以达到的。而此时的诸葛亮在干吗呢?你一定想不到。经查证,诸葛同学压根儿就没有参加赤壁之战,他正躲在遥远的大后方零陵,督导后勤和农田建设工作呢。

不可否认,《三国演义》写的很精彩,罗贯中同学不愧为一代著名的文人。真不知道周瑜如果看到《三国演义》后是何感受,或许,他真的会口吐一口老血,高呼:“罗贯中你这厮!害我不浅啊。既生瑜,何生罗?”






文史不假


首先,关于周瑜大家从三国中都能耳熟能详,诸葛亮三气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等桥段,描写了周瑜英姿飒爽,天生聪明,才华出众,心胸狭隘之人,但是这些段子只是电视剧、先小说,其实既冤枉了诸葛亮也冤枉了周瑜的人物形象!

从历史角度上来讲,诸葛亮不曾气过周瑜。就算气过,怕也气不死。为什么呢?因为周瑜的气量是很大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开朗,气度宽宏。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刘备说他“器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

实际上周瑜这个人是很优秀的,也是很英雄的。在我看来,此君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帅哥、良友、名将、忠臣。





蚂蚁剧


周瑜是一个年少有为风流儒雅的英明统帅,还是一个足智多谋干练机敏的人物。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首词,对周瑜击败曹操的历史功绩作了极高的评价,展现了周瑜叱咤风云而又风流倜傥的英雄形象。周瑜是一个能举贤任能任用贤才的统帅。他曾为孙权推荐张昭,举荐鲁肃、庞统,任用黄盖,谦让程普。但在与刘备集团的交往过程中,他则显得气量狭小,妒才嫉能。尤其是说到刘备帐下第一能人诸葛亮时,则只能用一个办法,那就是杀。孔明对刘备的忠诚使得对江东事业同样忠心耿耿的周瑜必然要愈敬之服之杀之。可见,周瑜对人才态度的截然不同,完全取决于自己政治集团即东吴的利益,因而他的推举贤才仍是一种比较狭隘的政治观。一


珍爱惜缘1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历史上赤壁之战没有诸葛亮什么事。都是周瑜。周瑜对比诸葛亮,情场有美女小乔,战场有赤壁之战,官场上是东吴都督,相当于军事司令。场场得意。


达o芬奇密码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战略才华出众,而且在音律方面也很有造诣,文武全才,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将才。都说演义里的周瑜心胸狭隘,这都体现在火烧赤壁、三气周瑜这些桥段。但仔细想想,其实周瑜还是比较有战略远见的人,只是不懂政治,让诸葛亮有机可乘。比如,如果在赤壁战后遏制了刘备势力的发展,那么以东吴的实力,曹操短时间内很难对东吴发起打的战略,反而,东吴可以利用曹操休养生息的空间,拿下益州,到那时,真的鹿死谁手就很难定论了。

所以,个人认为,周瑜文武双全,是一个时代难得的将才,唯一的缺陷就是不懂政治。


永不冷场的人生


名将,文滔武略,名动天下,


用户4309590019492


“曲有误,周郎顾"真实的周瑜是真正的才貌双全! "既生瑜,何生亮"艺术的公瑾是艺术的加工典范!赤壁周郎何等潇洒,三气周瑜如何可叹……感谢三国演义,更要感谢罗贯中!


小中103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有些浮躁,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急于灭掉诸葛亮,草船借箭,反衬了周瑜的狭隘。二是,考虑问题急功近利。俗话说“诸葛亮三步一计,周瑜是一步一计”,年轻人主意多,爱折腾,但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嫉妒心太强,“既生瑜,何生亮”,输不起,就不能百折不挠,就不能笑到最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