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虾稻田的密码:监利县推进“双水双绿”种养体系建设

虾稻田的密码:监利县推进"双水双绿"种养体系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荆州政务正文 来源: 荆州日报 时间:2018-05-28 10:40 -纠错

火热5月,小龙虾进入上市高峰期。每日凌晨3时许,监利处处是虾农们忙碌的身影,饱满、鲜活的小龙虾被送进各处的交易市场,经过分拣、打包、装车,一辆辆满载小龙虾的冷链货车,从监利出发驶往北京、深圳、上海、重庆、浙江等地。

2014年,监利县紧盯市场需求,发挥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大力发展虾稻共作,推动小龙虾产业迅猛发展。近两年来,“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县”监利再添“中国小龙虾第一县”金字招牌,监利大米、监利龙虾分别被农业部、工商总局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

小小虾稻田里,农业大县监利找到了绿色财富密码——广大农民不仅实现持续增收,更收获生态种养带来的绿色水稻、绿色水产“双绿”效益。

稻田里养小龙虾 监利兴起虾产业

在福娃集团虾稻共育现代农业示范区,方正的稻田里灌满了水,宽阔如湖。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业主自营“双水双绿”虾稻基地。

2013年,做了20多年的米文章,福娃集团转型发展,跨界养殖小龙虾。当年流转土地671亩,2014年扩大到3000亩,2015年增至1万亩。低调摸索3年后,福娃已建成3万亩稻虾共育种养基地,年产值达1.5亿元。

福娃对接市场,大做水稻、水产“双水”文章,正是监利县发展小龙虾产业的缩影。

2014年,紧盯市场需求,发挥资源优势,监利县开始因势利导,大力推广福娃养殖模式,发展虾稻共作。

“那年秋天,县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对新开发连片500亩以上标准化回形沟的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县财政按每亩50元标准给予以奖代补。”监利县水产局局长何龙烈说,从最初全年奖补资金实际额度不超过160万元,到2016年提高到500万元。同时,县政府还筹资1000余万元改善稻田综合种养主产区的水源环境,全面清除大小沟渠杂草。

此外,监利县制定了统一的虾稻田标准,加强技术培训,引导农户科学种养,实现最大亩产效益。

2014年以前,全县稻田综合种养只有6万亩。2017年,虾稻田面积突破50万亩。

福娃集团不仅自建虾稻共育基地,实现了水稻、小龙虾规模化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还发挥规模示范效应,成立监利县龙庆湖小龙虾专业合作联社,建成龙庆湖小龙虾交易中心,带动周边农户共育稻虾。

如今,“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小龙虾网格经营模式在监利县遍地开花,形成了市场、主体、农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全县小龙虾走向全国市场。

初步测算,去年,全县小龙虾总产量突破11万吨,按每吨3万元市价计算,总产值超过33亿元。今年,监利县还将新增虾稻田15万亩,达到65万亩,小龙虾总产量预计将超过13万吨。

今年,我省在适宜地区启动“双水双绿”种养体系推广。作为“双水双绿”先行先试示范点,监利将进一步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等稻田绿色综合种养模式,争取两年全覆盖,三年效益翻番,双水产业规模达到100万亩,效益突破150亿元。

亩平产出5000元 普惠农户笑开颜

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新模式在粮食大县扎根,“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县”监利突破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不大”这一发展瓶颈,实现了增产又增收。

2003年秋天,监利县福田寺镇种粮大户徐先春第一次喜获丰收,100余亩水稻给他带来了6万元收益。此后,水稻价格始终涨幅不大,让他这100余亩水田成为“种稻不赚,不种亏钱”的“鸡肋”。

徐先春的100余亩地属于典型的低湖田。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成本不低,产量不高,且易水涝,属于典型的“望天收”。

怀着对增产增收的期待,2015年起,徐先春将100余亩田全部用上了虾稻共作新模式。2016年,还是这100余亩田,徐先春收获了近30万元的丰厚利润。

被誉为江汉粮仓的监利县,担负着粮食安全的重任。虾稻共作新模式,在不改变农田基本用途的基础上,增加小龙虾养殖,既保证粮食增产,又保障农民增收。

据测算,监利县虾稻共作模式,一年种一季稻、养一季小龙虾,水稻亩产不低于600公斤,小龙虾亩产不低于100公斤,一般每亩纯收益可达5000元以上。

新沟镇横台村的农户杨红军则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种养户。

杨红军的9亩水田与福娃集团种养基地仅隔着一条小河,从基地开挖回型沟,到如今接连成片,对于虾稻共作模式,他经历了“不相信—怀疑—认可”的转变。

趁着冬季农闲,投虾苗、育虾,到来年4月捕虾、卖虾,一直到6月中旬,再接着种稻。杨红军说,以前,一亩田种水稻一年最多赚1000元。现在,除了水稻,还增加了一季小龙虾,可以多赚3000元。“龙庆湖交易中心收购我们这些养殖户的小龙虾,根本不愁销,去年,9亩虾稻田收入6万元。”

在监利小龙虾产业链上,催生了这样一批职业农民,虾稻共作正带领他们走上了增产增收的致富路。

深耕生态种养 扩大绿色效益

行走在监利乡村的田垄上,随处可见错落有致、方方正正的回形池,中间是等待插秧的水田,四周回字沟是小龙虾栖息地。虾稻田里出产的小龙虾和稻谷,都能达到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标准。

监利县毛市镇陈赵村村民王为国种了一辈子水稻,从没想过,一亩水田可以既种稻又养小龙虾,更没想到,两种看似不相干的生产方式能够融洽结合、互相滋养。谈起虾稻共作产生的“1加1大于2”综合效益,王为国津津乐道:“小龙虾是稻田虫类的天敌,虾粪则是稻谷生长的优质有机肥。”

稻虾共作在田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生态闭环。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顾泽茂说,农民在稻田里养小龙虾,会因小龙虾的经济价值较高,而自觉减少施用化肥、农药。小龙虾又可为稻谷生长提供肥料并处理秸秆,一举解决秸秆焚烧的环保难题。

在毛市镇陈赵虾稻共育基地,一方方虾池边,田里的水,沟渠的水,碧波荡漾,清澈如镜。陈赵村党支部书记吴海波说,近几年,全县落实“河长制”,乡镇管大河,村里管小河,纵横在虾稻共育基地的几条沟渠,都有村干部专人负责管理保洁,为稻虾生长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今春,陈赵基地被监利县委、县政府纳入“双水双绿”示范区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拓宽田间干道、路边绿化、沟渠疏通等基础配套建设,为虾稻共作进一步优化绿色生态体系。

除了落实“河湖长制”,监利还将通过实施农资监管、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为实施“双水双绿”产业长久发展提供优良的产地环境保障。

监利将坚守生态底线,深耕生态种养体系。监利县委书记黄镇说,通过稻虾、“再生稻+绿肥”、稻鸭、稻蔬等模式,示范引领农户开展绿色种植,确保产地绿色、产品绿色、加工绿色、包装绿色、品牌绿色,让监利绿色产品叫得更响。(记者肖潇 特约记者宋从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