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丰臣秀吉死后丰臣家是怎么分裂的?

调皮的汤姆


1598年9月18日,出门寒门却最终终结战国百年乱世、统一全日本诸侯大名的太阁丰臣秀吉在伏见城死去,结束了其富有传奇色彩波澜壮阔的一生。随着强权人物秀吉的去世,全日本短暂的和平迅速面临战端重启的潜在危机,战争的伏笔首先在丰臣家内部开始发端。



是时,已故太阁丰臣秀吉的遗子——丰臣秀赖尚不足六岁,其母“淀姬”浅井茶茶年纪尚轻,孤儿寡母政治经验不足,无力统御列岛300大名,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丰臣家的天下面临巨大的危机,外有德川家康觊觎窥视秀赖的权力,内有以石田三成为首文吏派与以福岛正则、加藤清正带头的武断派之间冲突不断。紧张而脆弱的平衡因秀吉的挚友前田利家的勉力维持,各派势力之间才得以暂时得相安无事。

丰臣家内部,从朝鲜半岛归国的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武将组成“武断派”,集结于秀吉原配正室北政所浅野宁宁周围,视其为精神领袖。相对应的是,以石田三成、大谷吉继等偏重于行政管理的“吏治派”,忠实地尊奉秀吉的遗言,守护在丰臣秀赖和淀姬周围,极力维持着丰臣家的统治地位。吏治派与武断派自秀吉在世起就龃龉不断,加之北政所和淀姬之间的后宫争宠,双方你来我往自成派系。此情此景,让胸怀夺取天下野心的德川家康欣喜不已,不断拉拢武断派将领,制造两派之间的紧张气氛。

1599年4月27日,前田利家去世,最后一个制衡德川家康的实力派人物倒下。

1600年10月21日,关原之战爆发,石田三成兵败被斩杀,德川家康开创300年江户幕府。

1615年5月3日,大阪夏之战结束,真田幸村战死,丰臣秀赖阖族切腹自焚,战国乱世最终完结。


剧透历史


1593年8月29日丰臣秀赖出生,由此奠基了丰臣氏的分裂。


丰臣秀赖的出生,彻底激化了丰臣秀吉的正室(北政所)和侧室(淀殿)之间的矛盾。

原因在于丰臣秀吉因秀赖的出生,开始后悔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觉得丰臣秀次对丰臣秀赖和淀殿存在着威胁。

于是丰臣秀吉派遣石田三成收集丰臣秀次的罪状。也因此石田三成得到了194000石的领地,但也得罪了北政所和其他丰臣秀吉的养子。



1595年8月20日,行事无道的丰臣秀次被丰臣秀吉流放至高野山,自裁。同年丰臣秀次的妻女共三十八人被丰臣秀吉斩于京都三条河原。

1598年,羽柴秀吉大限将至,放心不下丰臣秀赖,便制定了五大老和五奉行,让他们来辅佐。当时丰臣秀赖年仅6岁,淀殿32岁。

丰臣秀吉死后,因德川家康挑拨,“贱岳七本枪”等七人要杀石田三成,石田三成最后听了德川家康的劝告,隐退佐和山城。

关原合战的开始,正是丰臣氏分裂之时。由此丰臣氏由盛转衰,最后被德川家康取而代之。


心技BOY


这首先是源于秀吉晚年丰臣家族内部围绕秀吉的继承人选问题发生了一次重大变故——杀生关白事件:丰臣秀吉尽管妻妾成群,可长期以来他的正室、侧室均未能诞下一儿半女,直到他迎娶了自己已故的主公织田信长的外甥女淀殿后才得了鹤松这个独苗,偏偏又在三岁时夭折。此时秀吉已近暮年,不得已之下将姐姐的儿子秀次过继为养子并于天正十九年(公元1591年)12月将关白之位传给秀次,自己改称太阁,仍实际执掌政权。谁知两年后淀殿又产下一子,如此一来秀次的处境就变得尴尬起来。据说秀次因为受到舅父秀吉的排挤而日益消沉,常以滥杀无辜排遣心中的郁闷,因此得了一个“杀生关白”的绰号。

文禄四年(公元1595年)秀吉下令处死了秀次,与此同时秀吉为了斩草除根还下令将秀次的妻妾子嗣全部斩首。秀次的正室是右大臣菊亭晴季的女儿,侧室也多是地方势力派诸侯大名之女,这些世家大族当初为了巴结攀附丰臣家族纷纷把女儿嫁给时任关白的秀次,如今见秀次倒台又赶紧向秀吉求情希望能挽救女儿的性命。然而秀吉无视各家的求情,执意当众虐杀一班女幼。对这些世家大族而言:政治利益自然高于儿女情长,自然不会为了嫁出去的女儿得罪丰臣秀吉,但内心总归是对丰臣政权产生了芥蒂,而芥蒂的矛头指向了深受秀吉宠信的石田三成。

据说丰臣秀吉在担任近江兵松城主时有次外出狩猎,其间感觉嗓子干渴,于是走进一座寺院讨要茶水。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和尚为他倒上了一碗微温的茶,秀吉一口气喝干了。秀吉把茶碗递还给小和尚示意他再倒一碗,这次小和尚到了七分之一碗、略有热感的茶,刚才将那碗温茶一饮而尽的秀吉这才品尝出茶的甘甜来,于是让小和尚再倒一碗。这次小和尚用比刚才更热的茶水沏了三分之一碗,茶味芳香扑鼻。秀吉觉得这个小和尚甚为用心,于是就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当侍从。此人名叫石田三成。

在之后的20年里秀吉夺取天下的每场大战都离不开三成给予后勤、情报等方面的支持,三成在秀吉面前几乎就像当年秀吉被自己的主公织田信长宠信、重用一般。据说秀吉曾与人谈论关于自己死后谁会接着平定天下的问题,有人认为是前田利家,有人认为是毛利辉元。秀吉却坚持认为必定是德川家康,然而他又跟了一句“但家康无法得到石田治部少辅的拥护吧,治部少辅拥有令人忌惮的智慧啊!”由此可见秀吉对三成的重视程度。

不过石田三成的受宠引起了丰臣家武将的普遍不满——秀吉希望在终结战国乱世后构建全新的文官治国模式以取代日本过去的武士垄断政权的状态,问题在于秀吉对地方诸侯大名只是凭借实力成功将其压制而已,但始终未能构建起像中国一样的中央集权政体,这意味着他还必须依赖武士阶层的力量去压制地方实力派。在武士们看来:三成这厮成天围在主公身边指手画脚动动嘴皮子就换来了比他们出生入死更高的职位,是可忍孰不可忍?碍于秀吉的面子武将们还不好公然和三成及其手下的文官势力正面冲突,可秀吉死后的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

很快就出现了关于秀次事件乃是石田三成设计的阴谋这一传言。人们开始绘声绘色地分析石田三成制造这一事件的动机——石田三成没任何政治背景根基可言,一直是依靠秀吉的宠信而得以身居高位,可秀吉死后只会动嘴皮子的石田三成自然不能为丰臣家的武将势力所容,除非他能获得新主公的信任。秀次有自己的政治班底,一旦他继位未必会重用石田三成;可如果是由秀吉的亲生儿子继位,石田三成作为秀吉的嫡系人马正好可以控制年幼的新主公。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丰臣秀吉妻妾众多,却始终未能诞下一儿半女,偏偏淀殿连生两胎,要知道此时秀吉年事已高,所以这孩子究竟是不是秀吉的恐怕都存疑。倘若淀殿果真和别的男人有染,深受秀吉宠信,能随意出入后宫的石田三成自然是头号怀疑对象。

无论后来继承丰臣秀吉之位的丰臣秀赖究竟是不是石田三成的种,但可以肯定的是石田三成要想保自己一家老小的平安乃至进一步维持自己的政治地位就只能拥立秀赖上位,否则丰臣家的武将势力生吞活剥了他的心都有。当然也有可能三成确实感激秀吉的知遇之恩,想要报之于秀赖。无论从自身利益而言,还是从报答秀吉的知遇之恩而言石田三成都只能坚定不移地站在丰臣秀赖一边。秀吉死后石田三成很快意识到德川家康已成为丰臣秀赖最大的威胁。

为制约家康,三成拉拢地方上主要的实力派诸侯大名纷纷向秀赖表示效忠并公布了秀吉的五条遗言:不得树立私党;不得不顾公义;不得变心;不得任意缔结婚姻;不得互相交换人质。然而德川家康无视这些禁令,仍旧同自己想要拉拢的诸侯大名联姻和互换人质。石田三成立刻和当时仅次于德川家康的天下第二大名前田利家结盟以抗衡家康。德川家康则和丰臣家的武将势力联手将石田三成这根“眼中刺”踢出了丰臣家的政权核心,由此引起了丰臣政权内部武将势力和文官势力之间的分裂。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死后,进行了有步骤有计划地对丰臣家的分裂行动,他以“先去枝叶,后挖根基”的方式瓦解了丰臣家族,建立起自己的力量。

丰臣政权最致命的弱点就是缺少谱代家臣(即世代辅佐主家,与主家结成紧密关系的家臣),能够为丰臣秀赖所倚重的只有前田利家(丰臣秀吉任命他为秀赖的监护人)、浅野长政(秀吉妻子的弟弟)、宇喜多秀家(秀吉养子)和石田三成等少数家臣。秀吉死后不久,前田利家就身患重病,感到自己时日无多的前田利家向德川家康托付了后事,这一做法虽然不意味着前田家已经承认了家康的领导地位,但也表达了不愿与德川家兵戎相见的意思。

尽管如此,家康仍然对前田家不放心,1599年,德川家康在赴大坂城觐见丰臣秀赖的途中宣称有人要刺杀自己,借着这种无中生有的理由,他要求处分参与“谋划”的前田利长(利家之子)、浅野长政、土方雄久和大野治长四人,这四人都是丰臣家的股肱之臣,家康此举一方面是要除掉丰臣家的重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借打压前田家向其他大名宣示自己的力量。

丰臣秀吉在征服天下的过程中依靠的是一批以武勇著称的家臣,但统一之后则开始重用善于行政的家臣,结果造成了武勋派和文治派对立。在朝鲜之战中,武勋派大都在朝鲜作战,而文治派负责后勤,由于物资分配和记功封赏等方面的问题,两派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德川家康利用武勋派对文治派掌控权力不满的心理,极力拉拢武勋派。前田利家在世时,还能凭借自己的威望压制武勋派,在他死后,武勋派的行动彻底失去控制,甚至发生了福岛正则、加藤清正、加藤嘉明等7名武将要截杀“奉行”石田三成的事件。为了逃命,石田三成只能躲进德川家康的宅邸,最终,德川家康以辞去“奉行”职务为条件保全了石田三成的性命,这一事件不但让德川家康把石田三成这根“眼中刺”踢出了丰臣家的政权核心,还让丰臣家的内部分裂发展到了无法收拾的境地。


国家人文历史


丰臣家本身就是靠秀吉自己的威望建立起来的,因为秀吉不能出任征夷大将军开幕,只能以关白这种公家身份统治武家,所以在他死后武家没有服从他的继承人的义务。加上他手下吏僚派和武功派对立严重,武功派又被德川利用而导致了分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