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市人大常委会发挥职能助推医改工作

本报记者 杨 盛

在南宁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专项工作评议。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进行了探讨,力求为市民织就一张更安全的医保安全网。

持续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随着我市医疗保险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市民所享有的医疗保障也越来越全面。“以前医保卡只能本人使用,医保改革之后,全家人都可以享用到这张卡,我们看病买药更方便了。”市民刘女士说。

我市创新打造“共享医保”,允许参保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授权配偶、子女、父母及配偶父母使用,真正实现家庭成员互济共享,政策预计惠及300多万群众。

2017年以来,南宁市政府采取系列措施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共享医保”、跨省异地就医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2017年10月,莫女士因皮肤过敏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她持南宁市社保卡在医院直接完成了结算,享受到了医保统筹基金的报销政策。这是南宁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带来的便利,解决了参保人员为报销“两地跑”的难题。“实行跨省异地就医,让我们这些在外地居住的南宁人看病更方便。”莫女士说。

加大医保政策宣传力度

目前,我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还存在哪些不足?为做好专项工作测评,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专项工作评议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评议调查组,对我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进行实地调研。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工作也在推进当中,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参保群众对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不了解,业务经办人员工作能力不强、服务意识有待增强等。

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主任委员周向华希望,市政府加大医疗保险宣传力度,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完善有关机构,全面深入推进医保改革工作,给百姓就医提供更多便利。

市一医院副院长吴曙粤分管院内医保工作已有十年时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对医保改革有自己的见解。他建议,适当调整总控方案,在服务有效人次增加的情况下,合理的医疗费用不要设定上限,保证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要。同时优化医保信息系统,开发、开放电子平台,让医保个人账户实现APP支付。

督促打好医改“组合拳”

针对医保政策宣传不到位、医保队伍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我市将建立健全医保宣传长效机制,运用各种宣传媒介,向参保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同时,继续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为更多的困难人群,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更好的救助性保障。

目前,在提高贫困人口医保待遇方面,南宁市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报销后,剩余的医疗费用(不含自费药品和自费项目)将由医保基金分别按30%、40%的比例给予报销。针对慢性病、特殊病的医保覆盖率及报销比率问题,我市将深化医保付费改革,争取做到按病种付费,做到医保结算更灵活,报销比例更人性化。

南宁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副局长黄时毅表示,将深化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推行按病种付费,按项目付费,按人头、按床日付费等多元化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特别是探索将日间手术纳入按病种付费方式进行结算,减轻参保人员看病就医的负担。探索推行门诊特殊慢性病网上评审,减少门诊特殊慢性病的中间环节,统一门诊慢性病的评审标准。

医疗保险关乎每位市民的利益,人大代表将会继续发挥监督职能,督办议案办理情况,为深化医保制度改革贡献力量,为市民打造一张医保安全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