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行行出狀元,農業種植大戶將麥田變成人生的大舞臺


估計老一輩的人怎麼也不會忘掉傳統農業收割是怎樣的一個場景,在農忙時候,所有的勞動力全部都調動起來,人人手拿鐮刀,熱火朝天的收麥子。當書本上說,以後要實現農業現代化,要人人奔小康,大人們都會哈哈大笑,當笑話聽,覺得那簡直是夢!而現在,走在村間地頭,聽到的是轟鳴聲,看到的是車來車往,這就是現代農業帶來的變化。

種地,幾千年來一直是農民的“本職”,是養家餬口之根本。可是隨著經濟發展,種糧賣糧在很多農民的心裡已經不能滿足生活的需要了,他們紛紛外出務工,成片的土地被租了出去。但是有這樣一個普通的農民,他不怕辛苦,承包了160畝土地,他就是農業種植大戶——齊福生。

齊福生家住博愛縣張茹集鄉張武村,一共種了160畝地,同時自己還擁有麥子收割機、玉米收割機、玉米種植機、三輪機動車等等。除了自用,就是農忙的時候到處跑著收割,收一畝地收50-60元,一輛收割機一天可以收80畝左右。


今年天氣原因,好多土地都減產了,一般一畝地可以打糧食800斤左右,而齊師傅自己的麥田管理的非常好,其中一畝最高產量達1160斤,是周邊鄉鎮中產量最高的。

現代農業帶給了農民很大的方便,當說到這一塊時,不善言辭的齊師傅直說:“還是政策好,買機器國家還給補助。”

像這樣的“大傢伙”,那就是麥子的終結者,凡是它經過的麥田,齊刷刷的只剩下麥茬了。

中間休息的空檔,齊師傅給家人們送點水喝。

現代的收割機,傳統的農具,兩者完美對照,相互呼應。一個是時代的縮影,一個是發展的必然。

記得剛開始有大收割機的時候,人人都特別質疑,而現在人人都完全接受,誰家也不願意曬著大太陽,彎腰去收麥了。

兩臺收割機同時進行,160畝地用一天的時間就可以收割完畢。

一邊是收割機忙碌著收割,一邊是三輪車忙碌著運糧。

還記得打麥子的場景嗎?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在那個時候會想到麥子可以這樣直接就拉回家裡嗎?

遠處的土地都已經收割完畢了,只剩下參差不齊的麥茬。

當然,小塊土地或者不方便大型機械進入的土地還是離不開傳統人工收割,像這樣的鐮刀經歷了過去輝煌的歲月,曾經是農民的心頭寶,而現在正在逐漸退出生產的舞臺。

時間在飛逝,科技在進步,這樣的勞動會慢慢地消逝在時間的長河裡。也許在未來的幾十來後,也許在我們白髮蒼蒼的時候,還會想起那些珍貴的過往,割麥子、打麥子、揚麥子、曬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