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家鄉日新月異 遊子鄉音不改

家鄉日新月異 遊子鄉音不改

▲王拴義老師為張勝開創作的書法作品《凱歌聲聲》

一大早,張勝開來到西關餄餎鍋。用一口流利的寧晉話,跟別人聊天,絲毫感覺不到他已多年未曾回家。

他說,再次回到家鄉,很有感觸,心是熱的,腦袋也是熱的。剛下客車的一瞬間聽到熟悉的鄉音“老闆,來甏水!”眼淚就止不住往下流。

家鄉日新月異 遊子鄉音不改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商同華代表家鄉向張勝開老師贈送了王拴義老師創作的書法作品《文以載道》。

張勝開記憶中的寧晉還是上個世紀的模樣,雖然現在來去方便,因為工作緣故,一晃已是多年不曾踏上故土。即使通過電視、網絡以及跟親友通話,瞭解到寧晉的進步與發展,也不如親身體驗來得更具說服力。

5月10日,張勝開終於再次與親朋好友相聚。逛文化館,訪老建築,遊北新藝小,參觀泥坑酒業、趙豔飛文化大院,登童泰方舟,看中鹽龍祥,吃西關餄餎……重遊舊地,滋味別樣,張勝開感慨萬千。

家鄉日新月異 遊子鄉音不改

▲張勝開在洨濱碑亭聽泥坑酒業副總經理張豔輝講解。

“幾個房子,幾個縫紉機,大的家庭作坊。”這是張勝開腦海中的寧晉服裝廠,看到童泰後,他轉變了看法:“它已經不是我想象中的那個家庭作坊了。無論產品、無論建築、無論理念,童泰都無愧世界一流!”

張勝開說,“現在的寧晉已今非昔比,變化可謂翻天覆地。高樓大廈林立,道路四通八達,企業規模宏大,居民生活便利……處處都是一派繁榮景象。寧晉的發展讓我流連忘返,老鄉的熱情友善更讓我感動不已。”

家鄉日新月異 遊子鄉音不改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商同華與張勝開在童泰嬰幼兒服飾有限公司會議廳聽董事長耿華彬講解。

15年前,張勝開因婚姻遷居天府之國四川,成為一名記者。他的傳奇經歷開始於2001年——那是他第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2001年,時為《瓦屋山》報記者的張勝開和同事李俊貿然闖進了這個被稱作“百慕大三角”神秘而恐懼的禁地。死裡逃生的張勝開用文字仔細地描述他們與死神挑戰的動人故事,這也成為第一篇詳細記載迷魂凼的長篇新聞通訊,先後被國內外多家媒體轉載。

家鄉日新月異 遊子鄉音不改

▲張勝開品嚐泥坑酒香後不禁豎起大拇指。

2007年,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組以張勝開為主要人物,以《瓦屋山驚魂》為題,向全世界播放了這個神秘的迷魂凼。

此後,憑著他敏銳的新聞眼光,他寫的新聞在社會上一次又一次引起反響。

家鄉日新月異 遊子鄉音不改

▲張勝開與“西關餄餎”傳承人申煥彩。

“自己的身上,永遠淌著家鄉特有的悲壯之血。十年前一天,我剛從汶川大地震災區回來,因為幫助別人抓小偷,不幸把右腿摔成三處粉碎性骨折,當事人卻說,‘不是我喊你幫我抓小偷,所以與我無關。’”在流血流淚的悲痛時刻,張勝開毅然選擇揹著行囊,帶著身心的傷痕,獨自一人流落到了邊疆。

家鄉並沒有忘記他,領導和親朋好友們紛紛安慰鼓勵。為了讓他了解家鄉現在的情況,還定期把家鄉的報紙郵寄到他身邊,並把他的事蹟刊登在縣政協出版的文史資料《寧晉人在四方》一書。

家鄉日新月異 遊子鄉音不改

▲縣委書記唐樹元與張勝開。

“家鄉的關心使我重新站立起來,於是我又拿起筆,成為邊疆黨報的一名記者。”這期間,張勝開發現和推出了世界上最長壽的人、中國最長壽的男人、美女模特特警等一批轟動世界的新聞人物和事件。

世界上最長壽的人131歲的阿麗米罕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她遇見了眼前這個河北寧晉人,才使她的名字一夜之間傳遍全世界,被認證為中國第一壽星和世界上最長壽的人。

家鄉日新月異 遊子鄉音不改

張勝開在北新藝小聽校長苑雷捷講解藝術課程安排。

張勝開與阿麗米罕分別後的第一個春節,她讓家人撥通張勝開的電話唱道:我是阿麗米罕,我給寧晉人民拜年,祝福寧晉人民健康長壽,闔家團圓……

他從小就愛上了寫作,而且“一朝立志,永生不改”,一直堅持到現在。多年前,一群文學青年自發成立了癩蛤蟆農民文學社,張勝開是其中的成員之一,曾在油印的期刊上發表《指南針》等詩歌作品。

家鄉日新月異 遊子鄉音不改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商同華,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劉立峰,縣文化館館長張燕與張勝開在縣文化館參觀大槐樹。

對每個遠離故鄉的遊子來說,鄉情鄉愁永遠是自己的夢,更是寫作的源泉。張勝開寫道:“大北蘇就是我們的家,大槐樹就是我們的根……”這一句簡單樸實的話,才是真正的鄉愁和鄉情。“也許在河北、在中國,大北蘇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可是,出生在大北蘇村的所有人,無論你飛得再高,發展再好,總是飛不出家鄉的牽掛和夢想。”

張勝開來到泥坑酒業參觀的時候,副總經理張豔輝在講解的同時,提到了鳳來儀詩社成立時張勝開寫的賀詩《泥坑酒醉了邊疆》:

家鄉日新月異 遊子鄉音不改

▲張勝開在泥坑酒文化產業園參加座談會。

泥坑酒 整三箱

飛躍千山萬水

來到萬里之遙的新疆

酒香引來了燕趙的遊子

他們歡笑著齊聚滿一堂

酒不沾的中院院長

大喊著把我的酒杯滿上滿上

一杯酒下了肚

七十有五的地委老書記淚流臉龐

喝下泥沆酒

猶如回到了家鄉

家鄉日新月異 遊子鄉音不改

▲張勝開和故鄉的家人們。

聽著家鄉的土音

品著泥坑的醇香

誰還會把這裡當成是邊疆

飄落在異域的遊子呀

一杯杯盛滿思鄉情

一句句牽掛著爹和娘

家鄉的美酒

染香了異域的風情

泥坑酒醉了喀什邊疆

家鄉日新月異 遊子鄉音不改

▲張勝開與家鄉報社同仁合影。

遠在他鄉,泥坑酒是遊子對故土的牽掛。張勝開說,“每次聚會,餐桌上只要有泥坑酒,不管你酒量大小,一定是不醉不歸。”

家鄉日新月異 遊子鄉音不改

▲張勝開在中鹽龍祥鹽化有限公司參觀。

這些年裡,只要談到寧晉,張勝開可以滔滔不絕,甚至拉著陌生人談上半天。從青年邁入中年,他雙腿受過很多次傷,但在故鄉的土地上走路,多久,他說都不會累。

家鄉日新月異 遊子鄉音不改

▲張勝開在褚家莊趙豔飛文化大院與正在作畫的學員交流。

“一旦家鄉變成故鄉,方才明白自己唯一的家就是故鄉,外面所有的家都不是家,充其量就是一座房子。”張勝開說。

(本報記者 賈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