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銀保監會啟動全國租賃業摸底調查 “殼公司”該何去何從?

銀保監會啟動全國租賃業摸底調查 “殼公司”該何去何從?

近日,中國銀保監督管理委員會已致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請其督促相關部門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加強監督管理,及時妥善處置風險隱患,儘快與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建立並完善日常工作聯繫和重大事件信息通報機制,組織本地區三類機構登錄“全國融資租賃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全國典當行業監督管理信息系統”,真實、準確、完整填報信息,逐戶審核確認企業填報信息,結合實際開展摸底工作。

银保监会启动全国租赁业摸底调查 “壳公司”该何去何从?

自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和典當行業監管職責從商務部劃撥給銀保監會後,銀保監會第一步動作即全國三類機構的摸底排查,要求各地相關部門逐戶審核確認企業填報信息,同時要求與各地建立完善日常工作聯繫和重大事件信息通報機制。

早在去年5月,商務部已通知各省、自治區等商務主管部門開展融資租賃業風險排查工作,在去年的排查工作中除了確認企業基本信息的真實情況,還要求重點排查業務開展情況,特別是業務合規性,融資來源,租金收取情況及逾期率等企業風險情況排查。

據零壹租賃智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末,全國融資租賃公司總數已達10670家,其中金融租賃公司66家,內資試點租賃公司240家,外資租賃公司10364家。在這逾萬家內外資租賃公司中,實際開展業務的尚在不足兩成,行業亂象叢生、糾紛不斷。

有趣的是,外資租賃“殼”公司的轉讓價格已在近一年以來,由高峰時期的數十、上百萬元“斷崖式”下跌至最低1.5萬元,堪稱跳樓價大甩賣。

此前,出於對於內外資租賃監管劃轉後“殼”公司價值的擔憂,更多的“殼”公司持有者希望在監管政策落地以前將手中的資源出清、變現。

此次排查對於實際開展業務的租賃公司實際是利好消息,而“殼公司”未來前景堪憂。同時行業也將面臨一場大洗牌,內外資租賃公司的資質和經營範圍料將受到更嚴格限制,行業透明度持續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