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事業單位:這類人能享受雙份工資待遇?

事業單位改革的消息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新聞,網絡上任何一個平臺都能隨隨便便找到。傳得比較熱的無外乎就是高校和醫院編制改革,再者就是工勤崗編制問題。事業單位簡編控編、提高事業單位養老金標準、公車改革等等熱點,但總是被人們稱為雷聲大、雨點小。

事業單位:這類人能享受雙份工資待遇?

注意注意,這次可不一樣啦!人社部出新招,鼓勵他們創新創業,可同時享受2份工資待遇,趕緊看看你有沒有包括在內!

“離崗創業,停職留薪”,有沒有了解的?在事業單位裡通過內部競聘上崗或者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等方式設置創新型崗位,對專技人員實行靈活、彈性的工作時間,促使事業單位創新成果和企業對接,形成一套具有社會效益的產業鏈。鼓勵專技人員利用自己的知識去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實現個人價值與造福社會的雙贏。

為了讓離崗創業人員沒有後顧之憂,在事業單位人員離崗創業期間,可以按原單位發放基本工資,並且保留其參加職稱評審、崗位等級晉升、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利。當離崗創業人員離崗創業期間,本人提出與原單位解除聘用合同的,原單位應當依法解除聘用合同;本人提出提前返回的,可以提前返回原單位。離崗創業人員返回的,如無相應崗位空缺,可暫時突破崗位總量聘用,並逐步消化。

言語理解與表達中關於語感的困惑解答

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語感?語感是指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對語言文字分析、理解、體會、吸收全過程的高度濃縮。語感是一種經驗色彩很濃的能力,其中牽涉到學習經驗、生活經驗、心理經驗、情感經驗,包含著理解能力、判斷能力、聯想能力等諸多因素。可見,真正的語感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或者是天生的直覺,其背後仍然是對語言的理解、分析能力,是對這種能力高度熟悉、內化後的結果。可以說,語感代表了一個人當前的言語經驗。

有的考生覺得自己語感好,憑語感能做對一些題目,這是因為你過去積累的言語知識起了作用。但是,過去所積累下來的經驗都是對的嗎?顯然是不一定的,特別是考試中考查的往往正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容易犯的一些錯誤,憑語感做題,正好踩中了出題人所設下的陷阱。這也是為什麼,不少考生做題時信心滿滿,對完答案之後發現自己以為鐵定沒錯的題目卻錯了。我們在培訓、指導過程中的經歷證明,如果考生過於依賴、相信語感,不僅不能保證做題的準確率,而且還會給備考造成嚴重的誤導,難以理解、接受有效的解題思路。

而所謂的語感不太好,也無非是言語能力積累不夠,這通過備考階段的學習、訓練,完全是可以達到一個明顯的提升效果的。

所以,憑“語感”做題,雖輕鬆,準確率卻堪憂。我們考試顯然不能只追求速度,而追求的是速度與準確率的完美結合。因此,考生們應該首先端正態度,做好紮紮實實學習的準備,在備考中檢驗、提升自己的言語能力。

還有的考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產生了這樣的困惑:“我現在這些分析方法沒學會,準確率還沒有原來高了,怎麼辦啊?”

這個問題常常是伴隨著前一個問題而產生的。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有些考生們又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以前憑語感做題感覺做起來還挺輕鬆的,可是學習了教材或參加了培訓之後,反而覺得越來越糾結,做題的速度明顯降低了,準確率卻還不高。

其實問出這個問題的考生正處於這樣一個學習階段,就是初步接觸了方法、但又還沒有熟練掌握的時候。這就好像學武功:以前沒學招式的時候,拳腳亂舞多少也能抵擋一番,說不定還碰巧打中敵人的要害;開始學些正經的招式之後,不能亂舞了,拳腳受到了招式的束縛,可是在不夠熟練的情況下,又還沒那麼大威力,恐怕還更容易被對方打敗。但這就說明正經學武功、練招式沒用嗎?顯然不是。關鍵就在於是否已經正確掌握了招式,能不能熟練地運用,最終發揮出它的威力。

做言語理解與表達的題目也是一樣的道理,在初學系統方法、運用還不夠熟練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下去,千萬不能中途放棄。只要真正理解、掌握了所應學習的內容,就一定能對做題的速度和準確率都有顯著的提升。一篇資料分析的材料後面會有五道問題,通常情況下,前四道題目需要的數據大致是按照文章段落順序排下來的,只是最後一道題目較難,需要通篇查找。所以解資料分析題時我們都要先按照順序整體把握整篇材料,再結合題目去仔細推敲。

一、整體把握材料

在讀材料的時候要對材料勾勒出一個清晰的結構體系,用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快速粗讀整篇材料,把握材料主題,標出關鍵詞。所謂關鍵詞,即能幫助我們返回材料進行快速定位的某個有明顯特徵的字詞或符號。一般而言,適合作為關鍵詞的通常有如下幾種類型的詞:高頻概念如國內生產總值等;英文字母如GDP、GNP、V類水質等; 年份數字如2009年、2008年3月等;特殊標點如℃、“三農”、(含一級)、%等。對於關鍵詞最好通過畫圈的方式進行標註,使我們在返回材料進行數據查找時能以最快速度查找到。如果所讀材料為圖形和表格,那麼要弄懂圖形或表格的標題、橫座標、縱座標或橫標目、縱標目、註釋等所代表的意義。

二、讀題查找數據

在讀完材料並做完關鍵詞的標註之後迅速的查看材料後的五道小題目中的中心詞即所求概念是什麼,根據題目中的概念關鍵詞返回到材料中的相應位置尋找相同的已標註的概念,在此概念附近查找數據。對每個小題,先集中查找所需數據,後專心進行計算。另外在此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關注時間表述與單位表述,看所求年份和材料所給年份是否一致,看所求單位和材料中的單位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一定要進行相應的轉化。

例如,1950年代初,米勒通過類比設計了—個生命起源的模擬實驗。他在一個密封的容器裡,加上了氫、氧、碳、氮等元素和甲烷、水,又模擬了風、雨、雷、電等原始大氣環境。這樣過了一個星期後,在容器裡發現已形成了苷氨酸、甲氨酸等氨基酸。以後,別人用紫外線作能源,也得到了氨基酸。1963年,波南·佩魯馬用電子束也做了同米勒相同的實驗,形成了腺嘌呤核苷,為揭開生命起源的奧秘邁進了一大步。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充分顯示了在科學發現中以類比為邏輯基礎的模擬實驗的重要作用。

類比推理的結構,可表示如下:

A有屬性a、b、c、d

B有屬性a、b、c

所以,B有屬性d

邏輯學中類比推理的客觀根據是什麼呢?在客觀現實裡,事物的各個屬性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的。周陽老師點撥:因此,如果兩個事物在一系列屬性上相同或相似,那麼,它們在另一些屬性上也可能相同或相似。類比推理的結論是否可靠呢?這要看進行類比的兩個或兩類事物所具有的共同屬性與類推屬性之間是否有必然的聯繫。如果有,用類比推理所得到的認識就是可靠的,否則就是不可靠的。由此可見,類比推理的結論只具有或然性,可能真,也可能假。即類比推理儘管其前提是真實的,但不能保證結論的真實性。這是因為,A和B畢竟是兩個對象,它們儘管在一系列屬性上是相同的,但仍存在著差異性,這種差異性有時就表現為A對象具有某屬性,而B對象不具有某屬性。

那麼,在邏輯學中如何提高類比推理的結論的可靠性呢?我們認為主要取決於以下兩點:第一,前提中確認的相同屬性愈多,那麼結論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第二,前提中確認的相同屬性愈是本質的,相同屬性與要推出的屬性之間愈是相關的,那麼結論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