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谁见过自家家谱,什么编写格式?

魂视觉


有书君一看到这个题目就想回答。因为家父在1999年完成了他在1963年时就萌发的修谱心愿。


有书君根据家父的修谱过程,给各位讲讲家谱的编写以及有什么格式。


修谱,意在寻根思源,了解宗族的发展繁衍史。家族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记录着人们的足迹。后人为有杰出的先人而自豪,并受到精神的启迪和鼓舞。


修家谱的原因——1963年,家父偷偷借来家谱抄写,作为续写依据。”文革”开始后,家父惧怕罪上加罪,只好忍痛一把火将其化为灰烬。


退休后在报社帮忙,接触的报纸多,关于家谱的资料剪辑了不少,于是又萌动了修谱的欲望。


回村后,马上召集年长的,有威望的族人一起商讨修谱事宜,他们很支持这项工作,于是分头进行调查、收集工作。


家父捐出一部分钱,让族人去外地收集资料,自己则住在村里,叫来老人,一个一个地详细询问信息,做好登记工作。祖先是谁,干什么的,后代如何,有何过人之处……?


原来的家谱持有者,早已将其当作古董卖了,家父只好凭着超强的记忆力,还有各地的资料做支撑,很快,家谱有了雏形。有些不放心的地方,家父忍着哮喘,冒着高温,亲自去外省市核实,到图书馆查阅。他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家谱写完,绝不能半途而废。


编排家谱,家父采用的是树式图表,一目了然。按照族人的辈分大小、居住区域划分。从始祖开始,一世、二世、三世……,直到目前,有的已经进入二十一世,有的停留在十七八世,有的却停在十二三世就断代了。在编写过程中,家父仔细核对,细心更正,争取不留遗憾!



家谱,不是简单的画图了事,还得有文字说明,得把祖先的来龙去脉说清了,产生的根源、演变的过程,都需要交代清楚。这么说吧,画图不能代替的,都用文字说明。


阳曲县郭氏研究会会长写的”郭氏之源始阳曲”,交代了郭氏的来源、开宗之地、居住延续接待之地……。还有另一高人写了”《郭氏族谱》序”。


家父还把村子的原貌,用铅笔详细地画出来,注上文字,这里是庙,那个是旧学校……好多原有的寺庙、水塘等,在我的记忆里是空白,因为它们早已不复存在了。


编写家谱,需要积累资料,查找资料,还需购书、借书。家父买到一本满意的书,如获至宝,联系到作者后,见面详谈,更增加了他的信心和决心。



一切就绪后,按照目录排版。扉页上是汾阳王郭子仪的画像。


一、前言


二、续谱记


三、郭氏始祖及源地


四、崞县郭氏源地


五、近代宗谱溯源


六、唐林村郭氏源地


七、唐林村郭氏族谱


1、唐林村郭氏分支世系图

2、先祖功名录

3、其他支系的繁衍与发展


八、当代郭氏族人事迹


1、保家卫国篇

2、献身解放篇

3、经济建设篇

4、扎根农村篇

5、亦商亦农篇

6、亦工亦农篇

7、甘当矿工篇

8、教书育人篇

9、治病救人篇


九、当代后裔在外工作者登记表


十、编后语


十一、修谱捐资花名册



家父按照这个顺序逐条撰写,详尽地写出了修家谱的意义,以及修谱的原因、过程、采用的方式、得到族人的帮助……


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爱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伦理教育。因此,修谱祭祖义不容辞。


家父的家谱传到一位未曾谋面的有识之士之手后,他写了文章,发表在他当地的报纸上,盛赞家父道:”叹服其在史学性、考证性、地方性等方面的特色……。家谱中,现代的众多郭氏家谱名人及其生平事迹,亦收集了许多。”


编写家谱的过程及格式,有书君讲完了,有志于这方面工作的你,也可以挑起这份重担,把自己的家族发扬光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家谱又称族谱或者宗谱。是一个家族记载世袭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在古代家谱是非常多的,因为我们中国人都讲究认祖归宗,对祖宗这个事儿,我们是非常尊重的,也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大事。家谱里,不仅记录着我们每一个人,而且还有我们祖宗留给我们的家训。

现在有家谱的人已经很少了,只能在少数的大家族之中能有,在寻常的百姓家里是没有家谱的了。所以说现在家谱不也是非常罕见的。在最近这么多年又流行起来重修家谱,我觉着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这样一来,不仅让我们更加重视了亲情,而且也让我们不要忘记了祖宗。


家谱的格式基本是以图文形式构成,主要分为欧式,苏式,宝塔式,牒记式四种。

欧式的特点为,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

苏式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用竖线串联而无横向连接。

宝塔式的特点,就是将世代人名,像宝塔一样有上向下排列,用横竖线连接竖线在中间。

牒记式的特点,不用横线连接是带人名的关系,都是文字来描述这种关系,形式比较固定,次序分明比较简单。

每一种族谱都有自己的特色,还有的族谱不仅写上名字,还写上了每一个人的传记。血族谱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小门小户的根本写不起。


招工刘雨昊vlog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国有国史,州县有志,家有家谱。

国史、方志和家谱的作用,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记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家族的来源与发展。

家谱又称为宗谱、族谱,以表谱的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等。

血缘关系是传统时期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一个人从出生下来,就在家族的庇佑之下成长,名字也是沿袭着父辈的姓,一辈一辈的往下排,这种来自宗族的带有血缘的关系,在传统时期可以说和一个人的从生到死都息息相关。

这就是家谱诞生的源动力。

家谱的内容和体例,也可以说是题上所言的格式,是有一定的规范的。

一般的家谱都会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系和家族名人传记。

而有的比较讲究的家谱,就记载的内容更多了。

人像图:包括祖先的一些画像。里居图:居住地的概图,包括迁徙源流的地图。训典:如果有家训之类的,可以记载上。墓志铭:家族墓志。文献:家族中文人的一些诗歌等文字作品。还有记载不孝子孙恶行的条目,以警示后人。甚至还有考订家族历史的一些文字。

综上可知,家谱的内容其实很广泛,关于家族的各方面内容,都可以编目收入。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历史研究者重视家谱的一个原因,因为里面有很多反应地方家族和社会的历史内容。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我息淑芬我在整理息氏族谱电子版。息氏族谱是这样的(从左到右图一、二图是第八次修续的家谱;第三是电子家谱图)。我息氏家族是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从山西大同府朔州马邑乡奉旨迁到河涧府东光衛河西二十里焉的,现在是河北省阜城县崔家庙镇大息庄、小息庄的。





息淑芬


我有一本赖氏家老族谱,很多宗亲向我借,我不同意。

很多人不明白,说有些人不肯给人看的家谱。

为什么呢,赖可兴在此作一些解答,希望能得到各宗亲的理解。


老家谱就不是现在家谱那么简单,现在家谱只载入排名,辈份,或者是弘扬宗族内部企业家。有点偏向利益为中心。好像有点广告收集之类。而旧时家谱不同,不弘扬其它什么的,只记载宗族内部密史,和排辈各方面的来龙去脉。

所以,老谱收藏者都是前世修来的传人。不会任意失传。造福积德。善有善报。这些都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礤牙下


本是元朝宰相家,

洪兵赶散入西涯。

青芦岸上同分手,

绿柳江边看发芽。

咬破指头书血字,

睁开泪眼滴恒沙。

几人离散川东去,

一梦云迷北海遮。

否泰在天皆由命,

悲欢由己总无他。

后人追忆此诗句,

千百年前是一家。

此诗句为元末明初入川渝始祖谭玉珍子孙,谭氏家族家谱世代留存记载:谭玉珍,元至正五年,封武昌都督元帅,因元纲不振,天下大乱,姑苏张士诚、江西陈友谅、陕西徐寿辉,各自立国。十四年,公以兵千人,浆斗船五十,沂夔而上,运粮时青巾盗李喜匕苦蜀四川无主,重庆父老迎公为王,称“大夏”国,号“天统”,朝命袭祖职,仍受职于朝,明洪武四年,钦封信国公。育九子,原配向氏生五子,号“福”,福一谭朝祯、福二谭朝祥、福三祖谭朝献、福四祖谭朝瑞、福五祖谭朝禧,继配李氏生四子,号“佑”,佑一谭朝碧、佑二谭朝瑯、佑三谭朝瑚、佑四谭朝琏;谭玉珍兄弟谭玉春育八子,原配生五子,号“满”,满一谭朝富、满二谭朝贵、满三谭朝荣、满四谭朝华、满五谭朝宗,继配生三子,号“星”,星一谭朝福、星二谭朝禄、星三谭朝寿。玉珍于1362年3月29日在重庆称帝(注:就是政史记载的明玉珍,真实身份叫谭玉珍,姓明也许是用红巾军的明教的明,更也许是朱元璋的明朝的明的用意。),他出自当时元朝宰相家,谭姓望族,姓明是隐姓埋名,隐藏真实身份,因元末明初兵荒马乱,英雄为保护后方自己家人而隐姓,在元朝末年,他父亲谭元政生两子,长子谭玉珍,次子谭玉春,谭元政袭父职授振威将军,晋封靖国公,他母亲唐夫人,他爷爷谭代明袭父职封宣武将军…推上是可奕生守禄生武兴生进峰生宏亮(麻城十八宏),玉珍属谭氏麻城十八宏第26代子孙,有几百年老谱记载为证。(谭玉珍也就是政史中记载的明玉珍,元末明初在重庆称帝,后被朱元璋所战败。入川渝谭氏始祖——谭玉珍,有清朝光绪年间的家族老谱为证。)谭玉珍后人缅怀列祖列宗,皇天在上,祖先有灵!玉珍公后人谭氏家族子孙在此报到:《谭氏族谱》宏農堂上历代高曾远祖……!!!





乡愁1919816


以前的家谱是不让人随便观看的,随着现在传统文化的删繁就简,家谱已存入普通百姓家。我们家的族谱最近是1993年新修,出资即可得族谱一部,所以我有幸看到。

首页为序。即介绍家族的来历,字辈排序,再就是族训。

一般第一册为总谱,记载从一世祖为始的历代,记载子嗣,不记载女儿,夫人只记载籍贯和姓氏。

以后各册以分支分别记载家族的繁衍。格式为从右往左记载,父在上,正下为长子,长子往右以此排开次子、三子……



大刚说几句


所谓家谱格式,题主所言应该是家谱中世系如何排列。近世家谱世系格式源于宋代欧阳修和苏洵,二人所修家谱格式被称为欧式和苏式。

所谓苏式,就是一代代平铺开来,只有这一代人写完了之后,才开始写下一代,也叫雁行。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每一代多少人会很清晰,而且很节省纸张,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如果查找父子等信息就很麻烦。

苏式

所谓欧式,即一页纸只注明五世,也叫瓜藤,如第一世有三个儿子,那么第二世就排列三个人,第二世三个人每个人三个儿子,那么第三世就排列九个人,这样直至第五世把五代人全部排列。这样的好处也很明显,即祖孙、父子关系很清楚的罗列出来了,而且还有清晰的长幼顺序。缺点也就是很费纸张。

欧式

另外,世系是家谱最主要部分,是家谱的核心。一般而言,分简单世系(或称垂丝)和复杂的世传(或称齿录)。垂丝只囊括族人姓名,不包括其他任何信息,而齿录则复杂很多,既有人物名字,还包括其生卒、字、号、生平事迹、配偶、子女以及葬所等信息。上述所述欧式、苏式即是齿录。

朱熹将欧、苏二式结合,垂丝采用欧式,齿录采用苏式。后世许多家谱亦有不少采用此种形式。

垂丝欧式

同一部家谱中的垂丝欧式和齿录苏式

再者,因为齿录一般包括垂丝所载内容,故垂丝在很多家谱中不载,只采用齿录(苏式)记载。

当然,除了欧、苏二式外,上有柳式、范式等形式,已很少见,故不赘述。


楚邾

















这是我们朱氏家族巴渝地区渝东片区的族谱,2000年时候重修的。

我们是朱元璋第十七个儿子——朱权的后代。

我们的辈分为:(总60辈,排完循环!)

万登秀三元,国学有宗全;

文光良能重,贤名应自传;

大德承世守,兴立起乾坤;

福寿康宁远,荣华富贵绵;

延显希才彦,道隆本君安;

厚禄盈东海,鼎盛永相连!


半修佛缘半修卿


我所在本姓支氏家谱记载了六百多年各世人名。最基本(!)是两条。一是世系图,二是文谱图。

本族谱是竖排本。

先说世系图。世系图是以五为九,五世一提。即第一竖行,自上而下共五世,第二竖行,将第一行的第五世上提到第一位,也是列五世。这样两行共九世。余类推。(一,二,三,四,五世;五,六,七,八,九世;九,十,十一,十二,十三世;……)上下世间以竖的短线连接。兄弟间在竖线段相应处以横线段向左,再在横线段下画竖线,竖线多少视亲兄弟多少而定。右为长。

文谱图。也是一至五世,五至九世,九至十三世,……分段记录。每一世按长幼有序排列,记录每个世祖的情况,即现在所说的档案。多则多记,少则少记。这样的好处,和表格式比较,不受字数限制。个人资料包括婚育,教育,官职,功绩,迁徙,失考原因记录,……等等。

其他。序言跋语,诗词文化作品,传记,祖籍,宗祠,族规,坟莹,宗氏名人,等等,亦在文谱卷记录。

总之,谱录不得有假,必须实录。对个人评价拔高难免,但世系图必须实录,不得移花接木(我见到有的族谱有这种现象)。

据谱载,本谱荟萃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昆山归氏、山阴刘氏、宁波万氏诸谱,系图遵欧阳氏以五为九,五世一提之法而作。

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