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打了雞血的家長 為何還是在孩子教育上敗下陣來

藤校的門檻、擇校的難題、幼升小的戰鬥,轟轟烈烈的教育焦慮大軍過獨木橋。我怎麼帶孩子突出重圍?

1、教育焦慮症

教育焦慮症,是父母家長們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出現焦慮感,並達到中度焦慮的一種狀態。這樣的焦慮甚至蔓延到準媽媽的身上。而越來越兇猛的媽媽們是此症高發人群。

有熱門帖子列舉出家長“焦慮症狀”,提供大家自測焦慮程度。測試稱,如果這些症狀出現4條以上,說明已經出現焦慮,8條以上則情況嚴重,應當引起警惕。

1. 每天晚上,都忍不住坐在孩子旁邊,生怕他(她)浪費時間。

2. 一到晚飯後就坐立不安,老想進屋看孩子做作業是否認真,但又怕打擾他。

3. 常常忍不住一遍遍問孩子考了多少分。

4. 整天提心吊膽,度日如年,一聽到孩子沒考好就忍不住發脾氣。

5. 有時變得比往常更嚴厲,說話偏激,有時變得比往常更親切,連自己都覺得不自然。

6. 聽說孩子要測驗考試,自己便坐立不安,覺得壓力比孩子還大,卻要裝得若無其事。

7. 不敢大聲講話,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驚動了他。

8. 擔心孩子太疲勞,又擔心他們營養不夠,內心忐忑不安,怕孩子考試那天會生病。

9. 無論幹什麼,心都掛在孩子那邊,坐臥不寧,心悸、心慌,希望孩子快考完。

10. 莫名其妙地抑鬱、痛苦、難過,悲傷得不想做任何事,有快撐不住的感覺。

教育焦慮症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武漢、南京、杭州等地讓數以萬計的家庭逐一淪陷。從一路高歌猛漲的學區房價格和火爆的培訓機構足以見得。

2016年,全國中小學輔導機構的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接近2016年天津、廣州、深圳上半年的GDP總量;僅杭州小學奧數培訓市場一年收入至少3個億!

2、雞娃

首先,我認為,我們常說的“雞娃”只是一種狀態,這是一箇中性詞彙,一個動詞。這個動作推動孩子能力、成績、素質的提高,以此博取享受優質教育的待遇。

首先得肯定,雞娃的人是一定對孩子教育有一定責任感的人,同時會伴隨一定的焦慮感。

現在大部分家庭的狀態是“一人上學,全家雞血”。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齊上陣,學區房要準備,民辦也得拼一拼,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上海有多少人在雞娃呢?

根據上海市統計局2015年的數據顯示:

2015年上海市幼兒園階段有53.59萬人,

小學階段在校生約80萬人,

初中階段41萬人。

2015,年K12階段就有175萬人。

175萬家庭直接關注著孩子的教育問題。

175萬家庭中平均2-3個成員關注的話,

就有約莫500萬人或多或少存在教育焦慮。

每一年的在校生人數都相差不大,到了2018年的今天,教育焦慮症依然還在175萬家庭之中發生、蔓延。

一批人從這裡解脫,又有一批人要從這裡開始,只要這樣的教育規則一直存在,這股使人毛躁的焦慮感也會一直存在,此消彼長,無窮無盡。

上海是一座民辦教育強於公辦教育的城市,然而民辦學校名額有限,狼多肉少。上海市2017年所有的民辦小學招生人數是12084人,民辦初中的人數是19610人。

2018年在上海市63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約20萬適齡兒童要入學。龍寶寶兔寶寶入學,這個數量是一次質的飛躍。倒不是說大家都會去拼民辦,但至少也是好幾萬人望著這12084個機會,搏一搏,拼一拼,雞一雞,說不定就是幾分之一、十幾分之一呢!

決定拼公辦教育的也不會輕鬆到哪兒去,尤其優質公辦小學,“五年一戶”政策要影響,一不小心還會被統籌,還要承擔這片區域過幾年說不定就不劃分在這所學校的風險。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都是客觀存在的,需要有教育需求的家庭去思考和決策的事情。

打住,我選擇“快樂教育”。

關於“快樂教育”,我要說,教育就沒有快樂的說法,教育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有技巧有方法而且還要求有結果,這個過程必然要經歷一些痛苦、焦慮、挫折,甚至挫敗。無論你是否參加國內的升學考試,或者目標是一所一般般的學校,也是不能單純用一個“快樂”就能形容妥切,解決教育問題的。

雞的對面大概就是“放棄式教育”吧,對於這樣的一些人,千叔也無能為力。只希望在承擔結果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

3、雞娃錯誤姿勢

高考的戰場、中考的分流、幼升小的戰鬥,哪一場不是轟轟烈烈。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更有利,家長要保證他/她能接受到優質的教育,進入好的幼兒園、進入優質的小學、進入優質初中、順利升學高中、通過高考進入好大學……這一路步步為營,卻未必能步步為贏。

因為做錯了!

孩子一年級,每天放學之後要先去機構上培訓課,7點從培訓機構下課,吃飯,繼續鋼琴課,晚上回家收拾整理一下,就十一點,第二天一早又起床上學,課堂上老打瞌睡。給娃報班加餐補課學特長無可厚非,不合理規劃就是家長的錯了。

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混沌和模糊,渾身是勁卻不知道往哪兒使。

計劃表列了一次又一次,也知道幼升小入學前要掌握1000個漢字,可並沒有真正落實,每天教孩子幾個字幾個字。

網傳的、別人分享的書單、繪本馬了幾大頁,也沒見得和孩子一起都讀一讀看一看。

看了一篇文章,感受到了升學壓力,回去盯著娃學習。沒過兩天又懈怠了,過兩天又看了一篇考上好學校家長的經驗分享,找到了差距,回去又盯著娃學兩天,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該焦慮不焦慮,不該焦慮瞎焦慮。孩子成績比上次退步了5分,也要失眠好幾天。

5歲才開始識字,好像已經有點落後了,迫不及待一口給孩子吃下1000字2000字,也不注意入門的引導和習慣的培養。

現在的孩子身上沒幾個特長那都out了,所以有家長一下子就給孩子報上八個、十個興趣班,一到週末假期就趕場學吧!

……

綜合表現就是規劃不合理!目標不明確!計劃未執行!胡亂焦慮!過度焦慮!盲目自信!認知不清!等等等等!

所有錯誤動作都是在假裝雞娃。

做了很多很多,為了證明自己是合格的父母,是負責任的父母,可是捫心自問,是嗎?你只是參與了一場教育的狂歡而已。

4、拒絕假裝雞

假裝雞娃終其根本,其實就是教育無力、教育無能、教育無助。

無力。請明確目標,提前規劃,明確自己要走的道路是走上這條道路的第一步,要上公辦買好學區房,明確民辦某校,就全方位關注這所學校,瞭解目標學校所關注的能力,義無反顧地提高孩子這些方面的能力與水平。有條件的兩手準備。

去了解教材,瞭解進度,瞭解同學齡孩子們的水平,督促孩子紮紮實實學。

無能。識字要趁早?興趣班要多?學習時間要夠長?錢要花得多?於是,很多人喪失理智,只顧埋頭快跑,顧不得前方也顧不得身旁。同時報十個興趣班能培養出什麼樣的特長?時間有限,精力有限,拒絕做無用功,勞逸結合,給自己也給孩子一些彈性空間。

無助。孩子一不配合,家人一不配合,遇到挫折焦慮,甚至想放棄。這樣的情緒影響到孩子就是罪過。有一個有效減緩焦慮的辦法,就是先從增強孩子爸的參與度著手,達成共識。研究表明,爸爸的參與度越高,媽媽的焦慮感就會越低。

也有家長會指責教育制度不科學,指責資源分配不均,抱怨學校的考核制度和方式,抱怨學校的課程安排不合理……

有些問題的確存在,可是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在此以前,對於更多的普通平凡的家庭而言,承認並遵守規則才是最明智的,剖析利弊,投入進去,堅持督促,給孩子加分加分。

5、還是在假裝雞

有的家長花了大把大把的錢,甚至從職場全身而退。又身披鎧甲,手持弓矛,披荊斬棘,誓要在升學這條道上殺出一條血路來。

家長們像一群戰士,身處狼煙四起的升學戰場。

可最後,還是敗下陣來。

敗給了條子生。

小條子對大條子恨之入骨,裸考生對條子生虎視眈眈。

條子生的存在早已不是秘密,試問,滬上哪所學校沒幾個條子呢?而且條子的水平也不見得就低,很多人“打招呼”,也就是為了手上多張牌。

你們水平相當,可人家多張牌,你就敗了。只有你和你的孩子足夠牛的時候,你多了一張王牌,你贏面才會更大。

階級早已劃分完成,希望孩子來完成局面的反轉,甚至完成進階,就不要心存僥倖,也不要杞人憂天,如果確定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苦熬,需要堅定的決心、強心、狠心。

打了雞血的家長 為何還是在孩子教育上敗下陣來

2017年5月6日,徐彙區愛菊小學面談現場。

打了雞血的家長 為何還是在孩子教育上敗下陣來

2017年5月6日,虹口區麗英小學面談現場。

打了雞血的家長 為何還是在孩子教育上敗下陣來

2017年5月6日,福山正達外國語小學面談現場。

2017年5月6日,去年“幼升小”民辦面談第一天。民辦小學門外家長學生熙熙攘攘,為了一個入校名額,他們準備了太久。

又是一年升學季,在這片優質資源緊缺的土地上,哪裡都是獨木橋。我們終究要承認這是相對公平的對決,狹路相逢勇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