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武松最後人生結局如何?

Ta丶黃天瑤


武松最終的結局,相對於其他人來說,還是不錯的。

武松,是個頂天立地的漢子。是快意恩仇的俠客。

他急俠好義、剛猛不屈(大鬧快活林,醉打蔣門神);

他敢作敢當、快意恩仇(在張都監府殺人後留名“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他恩怨分明、知恩圖報(對宋江,對施恩);

他粗中有細、思維縝密(殺潘金蓮,智鬥十字坡人肉母夜叉);

他有仇必報、不向惡勢力低頭(怒殺西門慶)。

他出身低下,早年失親,與哥哥相依為命。

他自強不息,刻苦努力,習得一身好武藝。

他年少好強,失手打死一惡霸,從此流落天涯,匿身柴進家。

他好酒誤事,差點命喪景陽,但也因禍得福,那十八碗酒,壯了熊膽,親手打死老虎,受長官青睞,一轉身就是武都頭。

他識大體,知禮儀,不與兄嫂住一瓦。

。。。

走投無路,入夥二龍山,與魯智深、楊志成兄弟,視為三當家。

三山打青州,108星宿煮酒聚義堂。

雖百般不願意招安,但為了兄弟情義,四處征戰,失去一臂膀。


當時,魯智深坐化,留下一悟道總結一生: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
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
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相信,武松看過這篇帖子,也應當悟道了。

好漢都還聚集在六和寺中,正準備赴京接受進行的封賞。就在這時:

宋江看視武松,雖然不死,已成廢人。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宋江見說:‘任從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後至八十善終,這是後話。


娛樂和倩倩


在《水滸傳》中武松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他把害死哥哥的西門慶和潘金蓮殺死,後來一直跟隨宋江招安,征討方臘,後被人暗算失去胳膊,最終武松拒絕回到朝廷,在六合寺青燈古飾,享年八十歲才善終,那麼歷史上真的有武松嗎?武松最後的人生結局如何呢?


水滸裡描寫最多也是最出彩角色之一的就是武松了,從現在的資料來看,書中的武松應該是有原型的,但是人物、生平、經歷都經過了大量的藝術加工,可以說小說裡的武松只是取其名,其他都變成另外一個人物了。

據《臨安縣誌》、《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記載,武松出生於今天的河北邢臺清河縣,自小就拜當時鼎鼎有名的武林高手少林派武師譚工芳為師,是其門下最年輕的弟子,後又拜陝西鐵臂大師周侗為師,練的一身好武功。


如果算起來,武松應該是同出師門的岳飛的師兄,岳飛也是周侗的弟子;只不過周侗年事已高,武松在學得本領之後認識了同為武林中人的宋江,雖然水滸裡談到宋江會一些平庸功夫,不突出,但宋江絕非等閒之輩,他武功了得、謀智過人。

宋江和圓通法師,一同研究子午門,天地人氣融會貫通,子午門是在子時、午時練習而得名,適合山東大漢研習拳腳大開大合,突擊勇猛,不久武松就學會了子午門功夫,成為子午門第一代掌門人,宋江和圓通法師為子午門祖師。


隨後武松來到了杭州,無所事事,就在湧金門外靠賣藝為生,久而久之在當地混得還不錯,當地有個知府叫高權,有一天巡視到湧金門,因為武松經常在那裡賣藝,所以就被知府看到了,高權見其功夫不錯,隨即招武松進了衙門,做了都頭。

武松辦事踏實,對於交辦的事情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勤勤懇懇,深得知府的信賴,又升職為提轄,成為知府的心腹。

知府高權為人正直,剛正不阿,受到同僚的排擠打壓,後又被奸臣陷害丟了官職,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逐出衙門。


新上任的知府是大奸賊蔡京的兒子蔡鋆,人稱“蔡虎”,他秉性惡劣,作惡多端,剝削民脂民膏,專門欺壓百姓,致使百姓對其怨聲載道。

武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對這個奸臣小兒是恨之入骨,決定剷除這個惡霸為民除害,一天,恰逢蔡鋆出行時,武松上去就是一刀,還沒等蔡鋆反應過來,接著連刺幾刀,將其斃命,蔡鋆手下眾多,蜂擁而上,武松因寡不敵眾被拿下,最後慘死獄中。


當地百姓深感武松的仁德,將其葬在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下一碑,上寫“宋義士武松之墓”這段歷史記載了武松生前的一小段故事,後來被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演繹成了另外一個版本,加入了許多和他不相干的章節,比如單臂擒方臘,其實方臘並非武松生擒,而是由北宋名將韓世忠所擒,說武松八十而善終,得享天年,實在是一種符合老百姓心願的美好的藝術處理。

無論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歷史都已過去,好漢武松的故事留給後人的只有美好的回憶。










遺產君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武松是水滸傳中用了非常多的篇幅介紹的一位英雄,從二十三回武松在柴進莊上初次出場到三十二回武松投了二龍山,前後整十回的篇幅,基本上都是在說武松一個人的事蹟。在此,我也就用自己的話簡要說一下武松的人生軌跡。

1)武松是清河縣人氏,有個兄長武大郎。少年時候的武松就好勇鬥狠,經常和人打架,一次出手有點狠,把人打暈了,他又沒細加查驗,以為打死了。於是流落江湖。

2)江湖浪子武松因為得了瘧疾,需要找地方修養,於是找到了出名的喜歡江湖好漢的小旋風柴進。他剛到柴進莊上的時候,因為一身武藝而頗得柴進看重,只可惜武松為人性子高傲,在柴進莊上經常喝酒鬧事,柴進雖然不介意,卻也沒興趣天天看武松那副臉色,故此,雖然武松在柴進莊上待了許久,兩人關係卻並不見如何親密。

3)宋江因為殺了閻婆惜,避禍到柴進莊上結識了武松。兩人一見如故兄弟相稱。

4)武松瘧疾好了就準備回家看望哥哥,在路上順便打死了一隻老虎成為打虎英雄,從而受陽穀縣知縣賞識,當了陽穀縣的都頭。剛好武松哥哥武大郎新娶了一房媳婦兒,長得是如花似玉,名喚潘金蓮。武松搬到了武大郎家裡住。

5)武大郎是銀樣鑞槍頭,不中潘金蓮的意。年輕力壯的武二哥一出現就俘獲了嫂嫂潘金蓮的芳心。潘金蓮百般勾引武松,武松不為所動。

6)為了避嫌,武松搬離了武大郎家。剛好知縣需要武松幫他做點事兒,需要外出公幹幾個月。

7)武松出差期間,潘金蓮耐不住寂寞,勾搭上了本地富戶西門慶,合謀害死了武大郎。

8)武松回家後為兄報仇,先殺潘金蓮再殺西門慶,被刺配孟州。

9)武松在發配孟州途中結識了菜園子張青母夜叉孫二孃,在孟州又認識了金眼彪施恩,並且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了快活林。

10)蔣門神和後臺張都監合謀設計誣陷武松,武松大開殺戒,先是大鬧飛雲浦,繼而血濺鴛鴦樓,之後聽從張青孫二孃的安排,落草上了二龍山。

11)二龍山併入梁山,大聚義的時候武松排名十四,是為步兵第二位首領。

12)上梁山後,跟著一起南征北戰,先是對抗官軍,然後徵遼打田虎打王慶打方臘。在攻打方臘的時候,武松被妖人包道乙飛刀斷臂。後來梁山班師還朝的時候,武松拒絕再回汴京受朝廷的氣,於是留在杭州六合寺靜養,以八十高齡去世,算是梁山少數能得善終的好漢。



鳳妖


武松最後人生結局如何?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巜水滸傳》中重要人物,武松原籍清河縣,排名在二,又叫武二郎,因他哥被西門慶所害,為報仇,武松先殺潘金蓮在殺西門慶,武松血濺鴛鴛樓後,為躲避官府追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武松路過景陽崗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武松打虎的事蹟在後世廣為流傳。

梁山好漢108單八將被朝廷招安後,在征討方臘戰鬥中,武松被包道乙暗害失去左臂,為捉住方臘武松競用刀砍下了自己的左臂。最後武松單臂擒方臘。後班師回朝,武松拒絕回汴京,在杭州六和寺出家,被封為清忠祖師,踢錢十萬貫,以終天年,最後以享年八十歲善終。雖然在征討方臘失去了一條臂膀,但從其人長久以來的刀光劍影的經歷看,武松的這種結局是非常幸運的。無論武松最後結局怎樣,他的故事依然流傳於世,後人講起來還是津津樂道。


笛琴雅鳴


武松,《水滸傳》中最為家喻戶曉的一個人物。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武松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小說中的武松,與歷史上真實的武松,結局並不相同,但是都和杭州這個地方有關係。

我們首先來說一下《水滸傳》中武松的結局。

關於武松最膾炙人口的故事,有“景陽岡武松打虎”、“獅子樓鬥殺西門慶”、“快活林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在其他版本的《水滸傳》中還有“斷臂擒方臘”這一情節,不過在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滸傳》中,活捉方臘的人是魯智深。

武松是河北清河縣人氏,早年間因為打死了人,逃亡到柴進莊上,一年有餘,因為每天喝酒鬧事,不受柴進待見。宋江怒殺閻婆惜,同樣也逃亡到柴進莊上,武松和宋江相識,一見如故,結為八拜之交。

早年間武松很信任宋江,宋江對武松也很仗義。武松回鄉尋兄,景陽岡打死老虎,在鄆城縣做了都頭,遇到自己的哥哥武大郎,此時武大郎已經有了一個貌美如花的妻子潘金蓮。武松外出公幹,西門慶勾引潘金蓮,毒殺武大郎。武松為兄報仇,鬥殺西門慶,殺死潘金蓮,武松因此刺配孟州道。

押送前往孟州途中,武松在十字坡結識了開黑店的菜園子張青和母夜叉孫二孃夫婦,意氣相投。在孟州與施恩結識,幫助施恩從蔣門神手裡奪回快活林,武松卻因此遭到蔣門神買通張都監迫害,陷害成賊人,斷配恩州牢城。忍無可忍的武松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殺了張都監一門老小。

在張青夫婦的幫助下,武松假扮成行腳僧人,因此得了個“行者武松”的名號,武松到二龍山落草,與魯智深、楊志一同做了二龍山的頭領。三山聚義打青州,二龍山上的人馬悉數投奔梁山,此時武松再次與宋江相會,做了宋江手下的一員步兵頭領。

盧俊義上梁山,宋江要讓出頭領之位,武松第一個跳出來支持宋江,可見此時武松和宋江之間,依然保持著深厚的交情。

梁山聚義,忠義堂排座次,憑藉過人的勇力,還有二龍山的勢力,以及和宋江的交情,武松排名第十四位,在魯智深之下,諱名“天傷星”。這一年的重陽節,宋江第一次提出招安的口號,武松和李逵跳出來反對,此時武松和宋江之間開始出現裂痕。

招安後,武松跟隨宋江南征北戰,征討遼國、田虎、王慶、方臘,在殘酷的戰爭中,武松往日的好友如施恩、史進,張青還有孫二孃等人,全部戰死。武松傷心失意之餘,逐漸看清了宋江的本來面目。宋江和盧俊義等“投降派”,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已經絲毫不再顧忌梁山聚義時的兄弟情義,武松在招安後,往日裡灑脫豪爽逐漸變得沉靜而孤獨。

在征討方臘的最後一戰中,攻打烏龍嶺,武松被方臘手下的天師包道乙用法術飛劍砍掉了左手,魯智深救下了武松的性命。當日宋江前來看視,說了一句話:武松已成廢人。對於心高氣傲的武松而言,曾經的結義大哥宋江這句話,比砍掉他的一隻手臂還要傷心。

至此,武松已經心如死灰,徹底看透了宋江等人的無情無義。這一點他唯一的大哥魯智深也看透了,因此魯智深擒獲方臘後,宋江讓他隨軍入朝聽封,魯智深說了一句話: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

魯智深的這句話,也是武松的心聲。

魯智深在浙江杭州聽潮圓寂,做完了法事,宋江前來看望武松。

當下宋江看視武松,雖然不死,已成廢人。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日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宋江見說:“任從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後至八十善終,這是後話。

武松和宋江半生的交情,生死相托的恩義,最終卻換來宋江的四個字——任從你心。出家為僧的武松,或許早已心平氣和,往日的兄弟情義,不過是紅塵俗世的羈絆。武松八十歲才善終,也算是有德高僧了。

歷史上真正的武松 ,下場就更慘一些,但是他的英雄事蹟同樣廣為流傳,被人銘記。

根據《臨安縣誌》記載,武松本來是個流浪賣藝的人,流落杭州,被杭州知府收留做了都頭,後來因功升為提轄。高權被罷免後,奸相蔡京的兒子蔡鋆出任杭州知府,魚肉百姓,禍國殃民,杭州百姓怨聲載道,稱他為“蔡虎”。武松激於義憤,為民除害,刺殺了蔡鋆,所以民間有“武松打虎”的說法。武松自己也因此被抓住,打入大牢而死。

武松為民除暴的事蹟在當地廣為流傳,杭州人民為了紀念武松,把他埋在了杭州西湖畔,至今西湖還有“宋義士武松之墓”的遺址。

以上,就是小說中的武松和歷史上的武松,兩種不同的結局,但是武松都不愧為真正的英雄豪傑,令人佩服。


END.

溫酒讀三國,煮茶看水滸。我是博書君,關注我的頭條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


博書


武松,看過《水滸傳》的人都應該知道武松這號人物,就算沒有看過也應該聽說過武松“行者”。那麼歷史上的武松又是怎麼樣的人呢?


在記載中武松這個人物,雖然不像小說裡說的那麼驚心動幕,但他的所作所為可以稱之為真漢子,是一個從小酷愛練武的人,造就了一身好本領,而在江湖賣藝中一個偶然機會,因為他武藝高強,有幸被杭州知府看重將他聘入衙門當都頭。之後因為太過耿直,看不慣官府中人欺壓百姓,得罪了高權被逐出了衙門,又開始了雲遊四海,行俠仗義。

但是武松的事蹟還沒就此結束,之前的高官因為得罪了權貴被罷官,而來繼任的人是一個大奸臣之子蔡鋆,在他繼任以來可謂是地方的土皇帝,囂張跋扈,打壓百姓,比起之前的高官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而武松大家都知道,心存正義,實在看不過去了,就潛入蔡鋆府中將他殺死,但是武松也被官府抓了起來,因刺殺朝廷命官的罪名而慘死獄中。

而當地百姓對武松做的事所感動,他死後將他葬在西冷橋頭邊,為他立上了“宋義士武松之墓”。

雖然不像小說、電視劇裡演繹的那麼驚天動地,但是瞭解武松所做的事蹟也是值得我們稱讚的。


百里赤雲


【英雄如花】施耐庵筆下的武松,人生結局還是非常圓滿的

在杭州六和寺出家,終得善終,雖然在梁山最後一戰中擒方臘中失去一條臂膀,但從其人長久以來的刀光劍影的經歷看,武松的這種結局是非常幸運的。追隨宋江抗遼,平田虎除方慶,打方臘。在這些險象環生的戰爭中,能自保,以達到全勝的人生,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事情。飛雲浦死裡逃生,鴛鴦樓除惡,性情直爽有勇有謀,有忠有義,所以金聖嘆對武松評價為天人。



眾多的學者及人們對武松寄予極大的關注喜愛,是因為其人在面對兇猛如虎的方臘時,儘管失去了臂膀,卻依然擒獲了方臘,可說是對陣方臘不勝不敗,完成了對宋江的忠義。武松對宋江及梁山泊的忠誠也可謂是讓人涕淚交流的事情。其表現在斷臂一事中。這件事中,以招安為分水嶺,在宋江誠和招安前,武松就是主要的反對者,那麼武松為什麼明知招安是壞事而並未離開呢?就是為了梁江泊上的三個字“忠義堂”或後來改成的聚義堂。那麼為什麼最後又離開宋江呢?是因為武松斷臂了,同時也印證了武松鐵血忠勇又智慧通達的一面。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詩云:鐵石禪機已點開,錢塘江上早心灰。六和寺內月明夜,三竺山中歸去來。衲子心空圓寂去,將軍功遂錦衣回。兩人俱是男兒漢,不忝英雄濟世才。


昔日如火如電如水如花的英雄武松,終於寂然圓寂在六和禪寺中。佛家慈悲為懷,容得電雷激石花開水流,同樣容得武松的一方英魂,塵歸塵,土歸土,一切迴歸於平靜!

風行君帶你從細微處解讀不一樣的文史,歡迎評論!


日記哥愛讀書


武松的性格

1、講仁義

他渾身散發著一股凜凜浩蕩的剛正之氣,“平生只是打天下硬漢、不明道德的人”。他同情弱小,對他們仁義有愛。金聖嘆曾誇他“仁慈之至”。可以這麼說,凡是對他講仁的,他都以義相待;凡是對他講義的,他都以仁相敬;所謂“以己度人,投我以李,報之以桃”。

2、知恩重義

原文中,“在孔太公莊上,武松在與宋江親密無間、情深義重之至,向宋江說明要去二龍山落草避難,宋江邀他同去清風寨小李廣花榮處,而武松怕連累了宋江和花榮,說:“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倘若有些決撒了,須連累了哥哥。便是哥哥與兄弟同死同生,也須累及了花知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具體寫出了武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和堅守“義氣”的態度,不讓朋友為己承擔風險,關心別人勝於關心自己。在鄆哥為自己提供武大被害的線索後,在殺死潘金蓮、西門慶後,鄆哥十四五兩銀子。”

3、粗中有細,做事精明周全

武松不僅神勇,而且處事謹慎、周全、善於動腦筋思考問題,在他身上還體現出“智”的一面。其中以武松為其兄報仇殺死潘金蓮、鬥殺西門慶一段最為典型。調查事情原有,取得證詞,還有證人,之後才才去行動,報殺兄之仇。事畢之後,武松親自去衙門“自首”。正因為武松想得周全,在處理這事時既果決又有理智,最終官府對殺人的武松也只是“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留得性命。

4、反抗主義

武松是第一個主張接受招安然後又第一個反對接受招安,說明他在當時所處境地,以他的思想看清了封建勢力醜惡。在武松長期生活經歷中,他更清楚與統治者的複雜而不可調和的矛盾,對招安有更深的認識。因此當宋江在菊花會上,乘酒而歌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的論調,而武松叫道:“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卻冷了兄弟們的心!”這是武松更大的一個轉變,從剛開始的服從禮教到最終走向反叛,是對現實的厭惡也是想達到自己的理想,即無鬥爭無壓迫的和諧國家。

5、感情用事

人無完人,武松以個人恩怨為認識事物和為人處事的出發點,容易感情用事。景陽岡打虎之後,陽穀縣知縣提拔他當了縣的都頭,為知縣押送一批貪汙受賄得來的金銀財物到東京親戚處,送去東京走後門送禮。血濺鴛鴦樓,他的仇人只是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卻大開殺戒,殺了十幾位無辜之人。

武松的結局

縱觀武松的一生恣意瀟灑,愛憎分明,英勇無畏,嫉惡如仇,敢作敢當。

原文中,武松在征討方臘的戰鬥時,武松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後班師時武松拒絕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被封為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最後以享年八十善終。

當下宋江看視武松,雖然不死,已成廢人。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宋江見說:“任從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後至八十善終,這是後話。


天有道人無道932


在下紅塵如鏡,喜歡另類深度聽水滸的客官們,還請關注哦,若是能夠點贊評論轉發一下就更好了,鞠躬感謝

在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之中,施老爺子最欣賞的人非武松莫屬,這一點從他的篇幅中就可看出——遠遠超過所謂的主角宋江。

而能夠擁有近乎完美的一生的人,同樣非武松莫屬——燕青和李俊等人結局雖然也不錯,但畢竟沒有二哥人生這般豐富多彩,宛如好萊塢大片一般懸念迭生。

武松的前半生

二哥的前半生,可以說是開了掛一般的前半生。

尤其是遇到宋江之後,他更是完全解除了封印,景陽岡殺虎,獅子樓殺西門慶,快活林醉打蔣門神,飛雲浦逆襲,血濺鴛鴦樓復仇。。。

這裡面隨便哪出一件來都夠人吹噓半輩子的了,但是武松卻全部都做了,而且還都是單槍匹馬,水滸第一特種兵,絕對是名不虛傳。

略顯沉悶的後半生

不過上了梁山之後,武松的事蹟就沒有那麼光輝了,原因不外如是:

  1. 梁山兵多將廣,到哪裡都是嘩啦啦的一大票人去,沒有個人英雄主義的機會了。

  2. 宋江對於二龍山的這三巨頭——魯大師,武二哥,楊提轄十分堤防和謹慎,所以他們發揮的空間更小。

  3.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武松和他曾經的貴人宋江哥哥,理念已經發生了巨大分歧,兩人漸行漸遠。

但是不管怎麼說,義氣深重的武二哥依然為宋江,為山寨兢兢業業的奉獻著。

完美結局

在對付梁山的最大敵人方臘的時候,即將結束的時候武松被“妖道”包道乙祭起法寶斬斷了一臂。

這看似悲劇,但其實反而是解脫,從此二哥還清了欠宋江的所有人情,在六和寺平和的度過了下半身,八十才善終。

而那位心比天高,權謀無雙的宋江宋公明,卻因為官場的派系壓榨,死在了球哥楊戩等人的毒酒之下。


紅塵如鏡


在《水滸傳》一百單八將裡,武松是個重要角色,“景陽岡打虎”,“為兄報仇血濺鴛鴦樓”,“落草二龍山”,大聚義時武松排位梁山十四,星號天傷星,職務為步軍頭領。

《水滸傳》裡的說法,武松最後的結局是,在征討方臘的戰鬥時,武松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 後班師時武松拒絕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被封為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最後以享年八十善終。

他與杭州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其實翻看史料縣誌。在《浙江通志志》、《臨安縣誌》等都能夠找到關於武松的記載。

歷史上真實的武松應該是這樣的,武松和武大郎,都是清河縣孔宋莊人,本來他是一個跑江湖的賣藝人,浪跡江湖。後來到杭州,當時的杭州知府高權,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見到武松,看他是武藝高強,相貌奇偉,就邀請他加入了杭州府做了名捕快,後因立功提拔為提轄,很受知府高權的賞識。

然而好景不長,高權因為得罪了權貴被罷官,作為他的心腹,武松自然也是未能倖免,被解職,趕出了知府衙門。新來的杭州知府名叫蔡鋆,是當朝太師蔡京的兒子,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當地人稱作為“”蔡虎“。出於義憤和為民除害的願望,武松決定刺殺蔡鋆。這一天,他埋伏在蔡府門外,等到蔡鋆出來時,便飛快衝上去。在蔡鋆手下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猛的抽刀,向蔡鋆是咔咔咔,連砍幾刀。蔡鋆是當場斃命。而武松也被蔡鋆的手下圍攻擒獲,因遭重刑慘死監獄。杭州老百姓感激他為民除害,把他的遺骸葬在杭州的西冷橋畔,後人還給他立了一塊碑,上面題寫“宋義士武松之墓”。

宋代義士武松打死蔡虎之事為世人廣為傳頌,明代小說《水滸傳》中武松打虎一情節正是由此而來,武松作為水滸傳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英雄事蹟被傳誦至今。真實歷史上的武松雖然和武大郎,都是清河縣孔宋莊人,卻並不是武大郎的親弟弟,因為武松是宋朝人,武大郎原型卻是明朝人。兩個人年齡相差二百七十多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