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康熙王朝》中康熙為什麼不殺索額圖和明珠?

範柯左


由於《康熙王朝》的情節和真實歷史出入較大,本文就只從《康熙王朝》劇情分析康熙的心理。


作為一個8歲登基,在位61年的皇帝,康熙無論是智商、情商還是馭人之術都是爐火純青的,而且作為帝王,他還難能可貴地接受西方先進知識,使自己文韜武略更上一層樓。

和真實歷史不同,索額圖和明珠的黨爭是《康熙王朝》後期的一大亮點,而作為兩黨最高領袖的康熙,對二黨其實早有了解,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殺掉二人,究其原因,小編認為有以下幾個:

1、康熙以崇禎為鑑,怕重蹈明末朝堂大亂,人心渙散的結局

這一點在劇中有重要體現,在第44集中,康熙嚴厲訓斥貪腐大臣,並在乾清殿懸掛“正大光明”匾額。在這段劇情中,他嚴厲指責大臣不要忘記故宮後面的煤山,那棵吊死崇禎的歪脖子樹還在呢?距離現在也就幾十年,你們都忘了?

可見熟讀經典的康熙,對於前朝的得失還是有很多關注的,對於導致前朝滅亡的種種原因,康熙有著深刻的認識。

崇禎之所以導致亡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東林黨人和閹黨的殘酷傾軋,在魏忠賢打壓東林黨,一家獨大後,崇禎又殺掉魏忠賢,扶起了東林黨。崇禎的此舉直接導致了朝廷大臣勢力的失控,因為害怕崇禎反攻倒算,大臣們從此不再兢兢業業,最終導致了明朝滅亡。

而此時的康熙如果殺掉索額圖和明珠的任何一派,都會破壞朝廷內部的平衡,而如果都殺,不僅不能將朝廷內部的朋黨連根拔起,反而容易導致朝廷大臣人心惶惶,從而徹底失控。

所以斟酌之後,康熙皇帝選擇獎明珠抄家,將索額圖圈禁。

2、康熙故意彰顯自己的仁慈一面

劇中的康熙,有著明顯的兩面性。

一方面,對待自己的敵人,康熙皇帝毫不憐憫,極其殘忍,包括對吳三桂、鄭經、噶爾丹等趕盡殺絕。歷史上就連已經古稀之年的前朝朱三太子,康熙皇帝也不讓其安享晚年,將其凌遲處死。

而另一方面,對待自己的奴僕大臣,康熙又是出了名的仁慈,比如擒拿鰲拜後,對鰲拜勢力進行清算,但是卻沒有殺掉鰲拜。而歷史上康熙在位後期,由於施政過寬,清朝的貪腐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這才有雍正時期的肅貪行動。

而在劇中,索額圖和明珠都是跟隨了康熙40多年的重臣,如果將其殺掉,不僅捨不得,就算是條狗,跟著自己這麼多年也有感情了,而且容易給世人造成自己殘暴的印象。

所以康熙皇帝將二人分別罷黜,並將二人背後的支持勢力:太子胤扔廢黜,大阿哥胤禔圈禁宗人府。

康熙縱然天不怕地不怕,最後也怕歷史,怕自己的形象受到玷汙。或者說,不想因為這兩條狗而受到玷汙。

3、康熙極度自信,相信自己能夠駕馭群臣

這個在最後一集的千叟宴上有體現,康熙將自己經歷過的敵人一個一個數落了一遍,最後還要感謝他們讓自己成長並創造了豐功偉業,成為千古帝王。

而在第32集康熙祭拜朱元璋時,骨子裡的自信也表現得淋漓盡致,當得知清軍收復臺灣時,康熙還不忘嘲笑朱元璋一番。

種種情況表明,康熙是一個極度自信的人。

自信到認為不需要殺掉索額圖、明珠就可以坐穩自己的位置。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朋黨之爭作為《康熙王朝》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對康熙能力的塑造也是極其成功的。索額圖和明珠不斷攻擊對方,目的就是打倒對方實現自己的一家獨大,索額圖和明珠甚至不惜放下身段拉攏正直的大臣李光地,最終將李光地拉下了水。

對於這一切,康熙是心裡有數的,但是一直在默默觀看,甚至在明珠被抄家,官位被罷黜後,親征噶爾丹還帶著他,對索額圖將要進行的報復行為一清二楚,有種調戲兩黨的意思。

這種情況下,康熙認為,殺掉他們沒有必要,自己貴為天子,逃過了太子的刺殺、大阿哥的巫蠱,怎麼會被兩個奴才傷到分毫?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認為康熙不殺索額圖和明珠是因為二人跟隨康熙出生入死,建立了不朽功勳,康熙念其功勞和舊情,最後沒有殺他們。這個理論是站不住腳的。要知道,康熙眼中有時候容不得半點沙子,對於辦事不利的人,即使感情再好,也會痛下殺手,從小一起長大的魏東亭怎麼樣?感情總比這二人好吧,不照樣被貶到臺灣做知縣了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一起探討歷史!


靜夜史


電視劇中的情節與史書記載並不相同。

索額圖與明珠都是因為“朋黨”而獲罪,索額圖支持太子,很多行為已威脅到了皇權,表現出對康熙的不忠不敬。康熙四十二年被圈禁,幾個月後被餓死。可見康熙更恨他。明珠在康熙二十七年就被罷官,後來又恢復部分職務,但已邊緣化,康熙四十七年病死。


對這兩個人的處理,康熙都沒有“明正典刑”。一是因為斬草除根的必要,鬥爭沒有激烈,康熙帝自認為可以掌控。二是因為“面子”問題,畢竟索額圖是索尼的兒子、原配皇后的叔叔,而且信任了很多年,也風光了很多年。雖然這兩個人被處理,到並未影響到他們的家族。

康熙朝舉辦過兩次千叟宴,第一次在康熙五十二年,索額圖和明珠都已經死了。而另一次在康熙六十一年。

電視劇中的情節,兩個人都很生動。尤其設計了明珠審問索額圖的鏡頭,更加戲劇化。康熙那場罵索額圖是第一罪人到是真實的。千叟宴上,風燭殘年的康熙向人群最後的索明二人舉杯示意,更是似乎有很多話。

劇中不殺二人,說的也很明白了,一是沒必要,二是大清的面子。老了老了,可能漸漸的仇恨也淡漠了……


幾葦渡


原因有二,一是康熙不捨得殺,二是康熙不能殺此二人。之所以不捨得殺,那是因為明珠和索額圖二人自除鰲拜開始就跟隨康熙,在康熙的帝王霸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對康熙助力甚大,康熙不會擔擅殺功臣的罪名。而康熙之所以不能殺,則是因為康熙如果把索額圖和明珠徹底搞臭,那麼一個任用奸邪的帽子將會扣到康熙的頭上。在索額圖弒君之罪被明珠審訊出來以後,康熙被氣得七竅生煙,恨不得生啖其肉,痛飲其血,將其五馬分屍。他更是大叫道:

朕真是瞎了眼,就是養條狗還知道親順主人呢,索額圖,你是本朝的第一罪人啊。

但是在稍稍鎮定之後,康熙卻沒有殺索額圖,他反而把怒火燒向了負責審訊索額圖案的李光地和張廷玉,他是這樣說的:

索額圖勾結朱三太子,篡政謀逆,夜襲皇駕,這些能提嗎?他認朕不能認啊,一個跟了本朝四十多年的心腹大臣,朕的國丈啊,到頭來他居然想弒君。大清的臉面何在?大清的體統何在啊?傳出去,朕就是個昏君啊!你們聽著,這二十七款罪,朕都准奏。即使這樣,索額圖他就是長了一萬個腦袋,也不夠朕砍的。還是那句話,朕不能殺他。把他關進大牢裡頤養天年吧。

康熙這句話雖然是在極為憤怒的情形下說出來的,但是他的這段話足以說明為何索額圖犯下如此滔天之罪,康熙都不能殺他的原因。

康熙之前雖然知道索額圖擅作威福,和明珠黨爭,把持朝政,但是索額圖謀逆篡政是康熙始料未及的。索額圖何許人也,是自己最愛的皇后赫舍里氏的父親,是大清國丈,上書房首輔大臣。索額圖的地位真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可就是這樣一位大臣竟然謀逆了,天下臣民會怎麼想?

是誰將索額圖提拔到了如今的位置,又是誰倚重索額圖近四十載,天下臣民議論的焦點就會是康熙。往小了說,康熙無識人之明,見識淺薄,任用的兩大宰輔皆是佞臣。往大了說,康熙不就是一個昏君嗎,連索額圖這樣的皇親國戚都欲除之而後快。

所以儘管索額圖之罪不赦,但康熙為了自己的聖君之名,為了自己的聖德不為玷汙,他就不能殺索額圖,而是找一些無關痛癢的罪名將索額圖關押起來,讓他在牢裡頤養天年。這種手法很高明,因為這樣天下百姓就會真的以為索額圖是因為貪汙受賄而被康熙拿下,這樣康熙反而會成為百姓口中的聖君。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但絕非全部原因,明珠和索額圖二人,跟隨康熙擒拿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徵準葛爾,簽訂《尼布楚條約》,兩人全程參與其中。儘管他們有時候會犯錯誤,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康熙的“康熙盛世”助力甚大。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康熙帝也不例外,兩個三十年如一日跟在身邊的奴才,康熙自然對他們也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康熙打心眼裡也不會殺他們,但自己對他們的感激之情是不能抵消他們的罪孽的。所以康熙將他們判了“無期徒刑”,而不殺他們。

在康熙舉辦的“千叟宴”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酒敬給孝莊皇太后,敬孝莊撫育自己之恩。第二杯酒敬給列位臣工,敬他們的輔佐之情。第三杯酒敬給他的死敵們,敬他們之間的恩仇。

最後康熙諭令自己的皇子皇孫代自己向每一位赴宴的老人敬酒,還特別強調要敬到每一個人。而他自己默默的端起了一杯酒,敬給了明珠和索額圖,敬給他們的輔佐之情,敬給他們的悠悠歲月。

以上。


逆流時代


學在齊魯,悟自珞珈,十省拾捌城,分享學生資訊,科學解答疑惑。

康熙王朝裡面的明珠和索額圖最後的下場是,明珠抄家,索額圖圈禁。

歷代帝王都知道大臣權鬥是不可避免的,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互牽制,此消彼長。

《康熙王朝》中的索額圖和明珠都是皇親國戚,最重要的是他們是兩大集團的老大,如果貿然的殺掉某個人必然是會使得朝廷內的另一方實力大增,反而不利於自己的統治。

納蘭明珠

考試之前就小有名氣,連伍次友也早有耳聞,敬重三分;明珠通過科舉,頭甲進士18名,步入仕途;還記得康熙與伍次友小聚時(科舉考試前後),明珠就認出了皇帝,並且康熙告知他不許告訴伍次友他是皇帝,可見明珠心機頗深,自有自己的如意算盤。

正史中康熙四十七年(1708)四月十七日,明珠病逝於北京。

索額圖

直接就是官二代出身,倚仗其父索尼及國仗至尊。索尼可是力保康熙親自執政的人,而且索額圖的女兒是康熙成年的第一個女人,也貴為皇后,在其臨終之際其子被立為太子(她的兒子是二阿哥)。索額圖憑藉自己的外甥,自當位高權重。

正史中索額圖於四十二年(1703)被康熙處死。

創作不易,歡迎點贊、轉發、評論、關注。

如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討論吶~


叮噹龍的萬能口袋


關於康熙不殺索額圖與明珠這點事,恐怕還得分兩個層面來說。

一個是歷史的層面。就真實的歷史而言,索額圖與明珠都是康熙中期烜赫一時的權臣,其不僅分別為太子黨首領和大阿哥黨首領,同時也為康熙的治國理政立下了汗馬功勞。

同樣,如電視劇所展現的,索額圖與明珠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相互纏鬥,其中既有太子和大阿哥爭奪儲位的緣故,另外也有其他政見和安插自己人手的原因。

正因為如此,當時就有時諺雲:要派差,問老索(索額圖);要做官,問老明。又云:天要平,殺老索;天要明,殺老明。可見兩人之權勢。

而對於兩人的朋黨之爭,康熙也不是不清楚。但在很多時候,因為手邊必須要有得力的大臣,同時為了平衡朝政和派系,康熙的縱容對兩黨的形成實際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是,到了之後,以索額圖為首的太子黨與以明珠為首的大阿哥黨鬧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這不僅影響了康熙王朝的朝政,同時也影響到康熙的父子關係。

最終,康熙決定扶持太子而抑大阿哥,明珠最終被罷官抄家,大阿哥一派由此受到重創,一蹶不振。

但讓康熙沒有相到的是,失去了制衡的太子黨隨後更加膨脹,在索額圖的慫恿下,太子胤礽的地位越抬越高,以致威脅到康熙自己的地位。

於是,康熙之後斷然決定,將索額圖下獄,並賜死獄中。而在康熙四十七年後,太子也兩度被廢,繼位成為黃粱一夢。

從這個角度來說,歷史上的明珠確實沒有死,但索額圖卻是被賜死的,這和電視劇的編排有所差別。

當然,從電視劇劇情的角度而言,康熙最終放過索額圖和明珠也是合情合理的安排。畢竟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是有感情的。

是啊,索額圖和明珠畢竟是跟隨自己多年的大臣,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何況功勞還不小),如果不是涉及謀反篡逆之類,想必也沒必要痛下殺手。

於是,《康熙王朝》在劇中做如此安排:康熙不殺索額圖和明珠,而讓在獄中安度晚年,未嘗不是一個讓人能接受的結局。

我想,這大概也是觀眾願意接受的一個安排吧!

畢竟,歷史且不去說它,索額圖和明珠演得真是太好了,這對手戲,老戲骨啊!


坑爹史冊


在這部劇中,這兩位大臣基本從康熙還未親政之時就已經陪伴在他身旁了。

索額圖是康熙第一任皇后赫舍裡的父親,所以也是國丈大人,是開朝大臣索尼之子,所以對於康熙來說,索額圖不光是臣子,確實還是幾十年來的陪伴者,是家裡人。康熙深知朝中需要制衡是對的,因為一方勢力如果過大的話,就會有倒逼的風險,最終如果勢力變得不可控就來不及了,其實索額圖和明珠一直都是互相牽制對方的狀態,康熙難道不知道嗎,只不過康熙並不想去消除一方,讓另一方的勢力開始擴大,但是後來康熙忍無可忍的原因是,索額圖和明珠這兩個人竟然帶著大阿哥和太子,手足相對,互相勾心鬥角。太子可是代表著下一代的皇帝,這種力量就很大了,很多中立的人為了自己將來的存亡,也會主動站隊的,這樣一來整個朝中確實就亂了,非常明顯的兩派水火不容,這讓康熙無法掌控,所以他只能讓索額圖和明珠的權利都消除,這樣朝中才能安穩,隨後他也廢除了太子和大阿哥,但是康熙沒有想到的是,九子奪嫡因為太子被廢,愈演愈烈,其實這個時候不是誰能夠當皇帝的爭奪,而是誰能活下來的角逐。

最終索額圖和明珠參加了皇帝的70歲老人的答謝宴,也確實沒有必要殺他們,只需要拿走他們的權力就行了,實際上這對於他們來說更加殘酷。


曉娛


電視劇中雖然這兩人都犯了死罪,按律當斬,康熙也很氣憤,但他倆不死,各有原因。索額圖是康熙捨不得下手,明珠的罪行相比索額圖要輕許多,所以自然沒被處死。

索額圖是顧命四大臣之一索尼的兒子,他一生絕大多時間對康熙忠心耿耿,功勞不小。先是幫助康熙除掉鰲拜;三藩之亂時,他出謀劃策;1689年,又和沙俄斡旋,簽下了《尼布楚條約》;1676年,又隨康熙親征噶爾丹,鞍前馬後,任勞任怨,他的功勞康熙是看得見的。

但索額圖還有一個身份,他是康熙皇太子胤礽生母的叔父。電視劇中,索額圖為了自己的利益,用朱三太子的女兒紅玉控制胤礽,並逼迫胤礽提前即位。胤礽因此失寵,索額圖也被群臣揭發,打入大牢。但康熙念其有功,又與胤礽關係特殊,雖然把他罵的狗血淋頭,但還是沒忍心殺他,最終把他圈禁起來。而在歷史中,索額圖是被康熙處死的。

明珠,即納蘭明珠,和索額圖一樣,是康熙的左膀右臂,尤其在平定三藩和統一臺灣中表現出色,功勞不小,因此受到康熙重用,成為太子太傅。但後來明珠和索額圖這對黃金搭檔各自結黨營私,貪汙腐化,相互傾軋,被康熙罷官失勢。明珠的罪只是為官層面的,比起索額圖要輕許多,所以康熙沒有殺他,只是把他抄家而已。



石頭說歷史


《康熙王朝》雖然還算是比較靠譜的歷史劇,但是畢竟是根據小說改編,其中一些人物的經歷生平多有改動以此來增加戲劇性。


歷史上的確有索額圖和明珠二人,但是二人的結局和歷史上記載的還是有一些差距。

納蘭明珠,和清朝皇室愛新覺羅氏有親戚關係,明珠的姑奶奶就是孟古哲哲,也就是皇太極的生母,如果論輩分,明珠還是康熙的長輩。

在歷史上明珠並不是大阿哥的舅舅,但是二人確有親緣關係,大阿哥的生母是康熙的惠妃。惠妃的之父為郎中索爾和,明珠的父親是尼雅哈,明珠與索爾和同一祖父,也就是說明珠是惠妃的叔父,是大阿哥的外祖父輩分。

在康熙執政期間明珠一向表現不錯,尤其在撤藩時,明珠始終站在康熙一方因此得到重用。明珠表面為人謙和,暗中卻是結黨營私,在朝中與索額圖一黨互相碾軋。

歷史上記載的明珠並沒有向劇中一樣被關入大牢,康熙二十七年明珠被彈劾而失勢,此後二十多年沒有獲得重用,康熙四十七年明珠病故,康熙派遣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

相比之下索額圖的遭遇就比明珠慘了很多,赫舍裡·索額圖在歷史上是皇后赫舍里氏的叔叔並非劇中的父親。

索額圖憑藉祖上的關係成為康熙皇帝近臣,又因為在剷除權臣鰲拜和平定三藩之亂時立下大功而被康熙皇帝所器重。康熙二十七年索額圖作為全權代表和俄國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

索額圖因是太子的外祖叔父因而和太子胤礽關係密切,隨著太子胤礽的失勢索額圖也被牽連在內,康熙四十二年索額圖被處死,後來索額圖被康熙評價為本朝第一罪人。

言歸正傳,在劇中索額圖和明珠都犯下大錯,尤其是索額圖還曾有過弒君的舉動,但是既便如此康熙只是將二人拘禁並未處死,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原因就是《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除了表現了康熙作為一個帝王的英明神武,也展現了康熙的個人感情,索額圖和明珠都曾是他所倚重的重臣,忠臣,伴君幾十年確實有了一定的感情,所以康熙捨不得殺他們。

不殺此二人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康熙的極度自信,明珠和索額圖在劇中結黨營私在朝堂上一手遮天,這一切都沒有逃過康熙的掌控,在消滅了他們的勢力之後康熙沒有必要對曾經兩個肱骨之臣痛下殺手。


一點點歷史


《康熙王朝》裡面後期主要講的就是康熙晚年因為皇位的繼承開始出現黨政,一方面是作為太子叔外祖父索額圖的太子一黨另一方面是作為大阿哥舅舅明珠的大阿哥一黨。不過兩黨都是在胸有帝王術的康熙掌控之中。

後期當兩黨鬥爭開始有擺脫康熙控制的趨勢之後,康熙開始對兩黨的打擊。索額圖不止是結黨營私最關鍵的是有脅迫太子謀反,可是因為索額圖一直是康熙的嫡系人馬。早期更是幫助康熙絆倒鰲拜後期康熙的各種大事也是在索額圖的協助下完成。所以索額圖最後只是被圈禁並沒有其他帝王對待謀反大臣的一殺了之。




同樣的明珠只是結黨營私罪名遠沒有索額圖大,加上同樣也是康熙大舅哥早期嫡系人馬就更沒有處死的可能了。同樣的被拔毛的鳳凰黨羽盡除沒了勢力已經不能對康熙產生任何威脅,留下他倆一方面可以警示各重臣另一方面也可以彰顯康熙仁君風範。


老陳有話要說


康熙不殺功臣是因為有一個前提條件的,那就是他的幾個兒子都很多歲了,而且能力也都不差,能夠駕馭得了這些權臣。所以,在這個基礎上,不妨就做個仁主。這是康熙對權臣寬縱的前提。

在歷史上,康熙是殺了索額圖的,因為索額圖牽連到廢太子案當中,這是帝王家的大忌。索額圖扶持太子,而太子在當時鋌而走險,發動兵變,這本身就是死罪,而兵變對象又是康熙本人。康熙到那個時候已經非常怕死了。這一驚一嚇的自然就促成他殺了索額圖。

其次,康熙殺索額圖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為新君鋪路。由於索額圖掌權,而康熙意向的新君又不是索額圖想要的,這反而會掣肘。這是康熙動了殺心的主因。

而明珠就不同了!由於康熙自己想當仁主,對老臣們都是寬縱,因此沒理由對明珠太過苛責,尤其是明珠本身對康熙及其皇子無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