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產品追溯體系將重點推進區塊鏈等技術提高綜合能力

我國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正在加速推進。《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業內獲悉,在前期肉菜、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2017年開啟山東等四地示範的基礎上,今年將在全國範圍推廣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目前,試點示範地區正在梳理總結經驗和案例,相關部門正在準備示範地區評估驗收工作。今年年底前我國重要產品追溯管理省級平臺有望實現全覆蓋,同時地市級重要產品追溯平臺建設也將啟動。

產品追溯體系將重點推進區塊鏈等技術提高綜合能力

追溯體系建設是採集記錄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信息,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強化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一直被業內視作保障人民群眾消費安全和公共安全的有效手段,也是促消費,穩增長、推進供給側改革、實現內貿流通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2016年1月,國務院印發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意見明確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農業生產資料、特種設備、危險品、稀土產品等為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重點推進的七大類產品,提出到2020年,追溯體系建設的規劃標準體系得到完善,全國追溯數據統一共享交換機制基本形成等目標。隨後,當年7月,商務部、財政部在山東、上海、寧夏、廈門四地開啟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示範。

示範的成效已初步顯現。例如,目前北京市已經實現豬肉流通追溯在9家屠宰企業、6家批發市場、680家大中型連鎖超市、54家專賣店、980家餐飲門店等的全覆蓋。廈門市目前已將全市3.76萬家經營主體的23.82萬種食品、73家農業合作社393種農產品全部納入追溯體系,基本實現全市食品安全追溯監管全覆蓋。此外,廈門市酒類追溯子系統和食品藥品追溯子系統均已上線試運行。

“通過重要產品追溯體系示範項目建設,提高了消費者對於可追溯產品品牌的信任,同時,起到了對上下游環節的監督管理作用,促進近20000家供應商、基地加入到追溯系統中。”上海市商務委有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例如,盒馬鮮生追溯覆蓋2000多家供應商、麥德龍追溯系統覆蓋400多家供應商,西郊國際和上農批兩大批發市場帶動100多家上海市外延和主供應蔬菜生產基地開展追溯系統建設。

事實上,各地追溯體系建設早已加速。例如,河南濟源出臺《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方案》指出,以落實企業追溯主體責任為基礎,分類分級推進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等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石家莊下發《2018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指出將於11月底實現食用農產品快速溯源。

還有一些地方將供應鏈的追溯體系建設與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例如,國家級貧困縣四川南江縣在2017年年初啟動了以丹參為主的中藥材追溯體系建設。通過“公司+專合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和重點幫扶貧困戶種植面積達4000餘畝,構建了從貧困地區產品生產源頭到流通與消費的信息化追溯鏈條,形成產品全程全生命週期的品控監管機制與一體化銷售網絡,既通過甄選優質中藥材品種提升產品質量,又建立起扶貧長期舉措幫助扶貧地區建設產業規模,實現提質增效。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重要產品追溯體系的建立一方面保證將安全健康的食品、藥品等送到消費者手中;另一方面,對生產者、銷售者均產生良性引導,同時,使優質的農產品能夠賣出好的價錢。

為了營造更好的可追溯產品消費的市場環境,政策層面鼓勵大型連鎖超市、醫院和團體消費單位優先採購可追溯產品,並探索建立與市場需求及認證認可等相適應的標識標記制度。據悉,商務部等相關部門還將制定完善追溯體系運行管理制度,明確各方責任,建立追溯運行考核制度,探索獎懲激勵制度,調動參與各方積極性。

值得一提的是,追溯體系的建設同時也是信息、互聯網等技術與實體經濟緊密融合、相互賦能的一個現實縮影。

例如,廈門市在試點農貿市場引入自動識別溯源秤,3秒內自動識別菜品並打印追溯小票,交易數據實時上傳預警中心,並設置超賣預警,提升溯源稱使用率及數據真實性等。

記者瞭解到,對於已建成肉菜流通追溯體系的城市,下一步將圍繞“擴品種、提質量、增效能”目標優化提升原有系統,探索創新技術手段,重點推進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RFID)、視頻識別、區塊鏈等技術應用,提高追溯單元信息採集與傳遞的智能化和準確性,提高數據處理和綜合分析能力。

洪濤建議,除了信息技術應用之外,還需要加強配套誠信體系作為核心主線,包括誠信的生產組織、誠信的個人以及誠信的產品,三位一體貫穿其中。此外,還需要加強各個部門之間和政府部門與社會企業之間的協調、以及數據協同開放共享。

最後歡迎有志於在區塊連行業發展的精英人士加入我們:相互交流學習,請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