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物理故事三百篇(1 曹紹夔為和尚除怪)

1 曹紹夔為和尚除怪

物理故事三百篇(1 曹紹夔為和尚除怪)

唐朝開元年間,洛陽有一座寺院出了一件怪事:寺裡有一個磬,沒有人敲打它常常自己“嗡嗡嗡”地響起來,把寺院裡的和尚都嚇壞了。

 

物理故事三百篇(1 曹紹夔為和尚除怪)

那個磬樣子像個瓦缽,放在老和尚房裡。老和尚每天早晚燒香唸經,都要用椿錘敲磬。

磬就發出“當!當……”的清脆的響聲。可是不知怎麼搞的,有時候,老和尚並沒有敲它,它無緣無故自己響起來了。寺裡的和尚以為出了什麼妖魔,請了許多會法術的人來降妖伏魔,都沒有結果。那個老和尚疑神疑鬼,嚇得生了病。

老和尚有個朋友叫曹紹夔。他聽說老和尚病得很厲害,就到寺院裡去探望他,問他得病的原因。老和尚就把磬自己發出響聲的怪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曹紹夔很懂音樂,會修理各種樂器。他一面聽,一面心裡捉摸。他想:這個磬自己發出響聲,決不是什麼妖魔作怪,總會有什麼原因。正巧吃飯的時候到了,小和尚到鐘樓裡撞起大鐘,老和尚房裡的磬又響起來了。曹紹夔心裡完全明白了,他笑著對老和尚說:“你明天好好請我吃一頓飯,我來給你除怪。”老和尚不相信曹紹夔真能除怪,但是看他說得那麼肯定,也許有一線希望,就真的辦了一桌很豐盛的飯萊,把曹紹夔請了來。曹紹夔吃過飯,從懷裡取出一把銼,在磬上這兒銼幾下,那兒銼幾下,銼了幾處,他對老和尚說:“你放心吧,磬再也不會自己響了。”

打這以後,磬真就不再自己響了。老和尚問曹紹夔:“為什麼那個磬被你銼了幾下,以後就不再自己響了呢?”曹紹夔回答說:“這個磬的律跟你們鐘樓裡那口大鐘的律正好相同。因此只要飯堂裡的大鐘一響,這個磬就跟著響起來。我用銼把磬銼了幾下,它們的律就不相同了。所以撞那口大鐘的時候,這個磬就不再跟著響了。”老和尚聽了這番話,消除了心中的疑惑,病也就好了。曹紹夔所說的“律”,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樂器的“頻率”。什麼是“頻率”呢?就是樂器在發聲的時候,每秒鐘振動的次數。老和尚房裡的磬和飯堂裡的大鐘,頻率恰巧相同。小和尚一敲大鐘,大鐘振動起來,發出一定頻率的聲波。聲波通過空氣,傳到老和尚房裡的磬上,磬的頻率因為和聲波的頻率相同,就跟著振動起來,發出了響聲。這種現象,在物理學上叫做“共振”,或叫做“共鳴”。曹紹夔把磬銼了幾下,就改變了磬的頻率。磬的頻率和大鐘不相同了,就不會再跟大鐘發生共鳴了。

物理教師點評:共振現象屬於物理中力學部分的振動與發聲內容。一個物體受到外力驅動時,產生振動,從而發出聲音,聲音通過介質(固、液、氣)從而傳達到人的耳中。依據發出聲音的頻率分為:超聲波(20000HZ以上),可聞聲波(20000--20HZ),次聲波(20HZ以下)。發出聲音的頻率與這幾個因素有關:一、振動物體(電線、絃樂器的弦等)的鬆緊.二、物體的體積大小 三、物體的形狀 四、外力的頻率 這幾個因素有關 。其中前3個影響構成的頻率屬於物體的固有頻率。如果外驅力與物體固有頻率不一致,物體按照外驅力的頻率振動,這時振動幅度較小,這種振動叫受迫振動。如果外驅力的頻率與物體固有頻率一致,這時物體振動幅度會教大,甚至越來越大,這種現象叫共振。本故事中的物理原理就是共振現象。共振現象在生活中有許多有利的地方,也有害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