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平章知史事:睚眥必報范雎

平章知史事:睚眥必報范雎

范雎,其人的歷史風評並不好,不論其他,至少與其相關的成語“睚眥必報”就是貶義詞,形容人氣量狹小。這似乎與我國曆史上對於宰相的定位不同,畢竟“宰相肚裡能撐船”,胸襟要足夠大,不可否認,范雎作為秦昭王時代最受重用的權臣,自然有其才能。

1 亂世能臣

亂世中的說客能臣們,普遍具有以下幾點才能:(1)極強的格局觀,能夠把握天下格局,並能一定程度上分析出破局之所在;(2)善謀略,知曉格局外,要借勢而為、要結局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懂得謀略,不然何以在天下亂世之中,攪動風雲;(3)能言善辯,良好的口才是寒士宣傳自我的重要依靠,也是勸服君王、遠交近攻的保障。

子康在之前寫的幾篇戰國名士的文章中,分析他們個人的優劣時,同樣集中在上述三點。范雎並不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只能說他其中的代表之一,而且是一個很懂官場運作的人物,相對結局還好——明哲保身後的黯然退場。

范雎是一個忍辱負重(君子報仇十年)的代表人物,他們在承受住巨大的侮辱後,還能繼續安然的生活、謀出路的人,往往是很厲害的,比如韓信。而范雎可以在秦國官場上如魚得水,一個重要的點是擅長洞悉人心,又很會利用人心,這點就比楊修厲害多了。在王稽接引其入秦的路上,他僅憑他人之言就能初步判斷穰侯魏冉的性格,兩次預判出他的行為,從而能順利入秦。後來首次覲見秦王,也是以“只聞秦有太后、穰侯,而未聞有秦王”言辭激將秦昭王,直接擊中秦王的軟肋。這一情況,秦王、太后、群臣哪怕的宮裡的內侍、宮女都清楚,只是有權的人沒有去捅破、無權的人不敢提出來。一是,宣太后具有政治才幹,二是,穰侯為代表的外戚又具有軍事才能,內外聯手形成的政治生態是極為穩固的,當然要瓦解也不是不可能。比如關鍵人物死亡後的自然瓦解,比如政治鬥爭失敗後被剪除。

子康認為,在秦昭王遇見范雎之前,他可能在等待自然瓦解,一是母子親情,二是在楚外戚時代的確國富力強,三是沒有可以信賴的人。范雎恰如其分地站在了秦昭王的陣營,瓦解楚外戚專權的陣營。

范雎很聰明,沒有直接挑戰宣太后,而是首先杯葛了穰侯以公肥私的行為(越過韓、魏兩國去進攻齊國綱壽,來擴大其封地陶邑),同時諫言連橫之事,借力打力的使強國與秦國交好,而後威逼利誘魏韓歸附,由此讓秦國在天下的均勢中得以繼續獨大。這與穰侯未報備秦王情況下週遊列國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一個藉助秦國現有威勢謀取個人福利,甚至無視秦王權威;一個鞠躬盡瘁為秦國、秦王籌謀。

范雎愈發得到秦王的信任與重用,官位與個人權力提高的另一方面就是叫板現有相權(穰侯)的資格。在軍隊方面,白起是一個可以與楚外戚抗衡的勢力,從事後的種種行為來看,白起是站在秦國的角度上看待這一問題,只求作壁上觀。此外,還有一個強大的勢力不可忽視,就是秦氏公族的勢力,雖然在秦昭王繼位之初因為奪權受到了打擊,但是勢力仍在,這類人在國內政治穩定時期與秦王相互依存,尤其在打擊楚外戚勢力,他們一定很積極。

2 起承君臣

子康在寫范雎的時候,一直在想范雎對秦國最大的貢獻在哪裡?商鞅讓秦國從一邊陲小國短短數十年發展成為大國,公孫衍、張儀讓秦國變成了一個強國,而白起幫助秦國重創了趙楚兩個軍事強國。范雎的作用在後世對其輔國的評價甚至有拿姜尚做比的,子康分析箇中原因,梳理羅列如下:

1、助秦國走出了“霸主陷阱”。這種說法是子康借用當代經濟學中“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自齊桓公開啟霸主先河後,各強國多以制霸列國為目的,而少以統一天下為目的。隨著秦國擁有絕對霸權之後,吞併天下的勢頭的弱了。一方面是貴族、朝臣開始享受霸權帶來的諸多利益,另一方面是外國外戚勢力的專權必然遏制對外擴張。霸主陷阱的存在,歸因是統一天下的困難和霸主號令天下的可能,短時間消滅他國不太現實、尤其是遇到多國聯軍的時候,而作為霸主可以號令天下諸侯,雖然不是很自如,但是相對容易實現。范雎、蔡澤的到來,重拾了秦昭王統一天下的決心,謀求魏韓之地以輻射天下,分解齊楚以備大業。

2、打擊了外戚勢力。對秦武王死後內亂的平息,外戚勢力功不可沒,而且在秦昭王初期,宣太后和穰侯等人的確為秦國霸業有所貢獻,到了中後期他們染上外戚共有的毛病——越權且謀私利,而且隔絕他國名士入秦。這種遏制秦國發展的行為不加處理,坐由其滋長,很有可能讓秦國由盛轉奢、由奢轉衰。在秦昭王與范雎協力運作下徹底將羋姓外戚清除出了權利的中央——咸陽。

3、恢復公室力量。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室力量的強大與否是國祚延續的重要保證。田氏代齊、三家分晉能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們之前經過多年運作打擊、瓦解、拉攏公室力量,從而架空君權,最後方能取而代之。上文所講,楚國外戚打擊過公族勢力,而范雎在應對外戚勢力時,借用了公族的力量,此消彼長,壯大了秦國公族,杜絕了外門、私門蠶食國祚,在那個強調正統的年代,的確具有顯著的作用。公室力量的復興,是依託秦王的緣故,加之同宗血親的緣故,可以形成相對穩定的政治聯盟,更何況公室族長一般都是王室要員擔任,這份凝聚在自己身側的勢力才是秦王所需,而穰侯一類人是凝聚在宣太后左右。

4、臣忠君親。這四個字看似簡單,古來能做到的少。范雎雖然也有任人唯親、謀取私利的嫌疑,但未太過,尤其是前者其實有報恩的成分在而重用王稽、鄭安平,秦王之所以選擇包容,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范雎“知恩圖報”——這兩人的小恩都如此報答,更何況秦王的大恩,而且范雎的確是湧泉相報。秦昭王可以不信白起,即便白起死後,讓秦國相當一段時間無良將擴張。但是君相相和為秦國內政、外交政策的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給子孫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