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為什麼我們財富差距那麼大

我們改革開放40年,是經濟高速發展的40年,無論是國家財富還是個人財富都急劇增長。

中國1980年GDP總量3015億美元,居世界第八,2017年中國GDP總量11.94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二。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們來看看近鄰日本的發展,同期1980年日本GDP總量1,0870億美元,居世界第二,2017年日本GDP總量4.88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三。我國GDP總量增長了40倍,而日本增長了4.5倍,我們從總量上實現了逆襲,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大國躍升為國力強大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世界大國,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從個人財富方面,改革開放前我們全面實行的公有制,私人幾乎沒有個人財產,住公家房吃公家飯,農民自食其力,改革開放以後,部分實行私有制,全面發展私有經濟,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由此拉開了長達40年富豪生產的歷程,很多人抓住機會,讀懂政策,實現了個人財富的飛躍,富豪榜無論從財富的絕對數量還是構成人員都發生著劇烈的變化,2005年首富榮智健個人資產16.44億美元,2018年首富馬化騰455億美元。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國成功使超過7億人口從赤貧中走向小康,實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脫貧任務,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這是我們經過建國後長達30多年艱辛歷程總結出了發展經濟的方式以後出現的結果,就是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混合發展的經濟模式,充分發揮外資企業和民營經濟的效率和活力,釋放人類滿足生產和生活資料的慾望,依靠出口加工業為引領打造了世界工廠,依靠住房商品化實現土地財政收入的暴增進而拉動基礎設施建設並逐步改善民生。經過40年全國人民的辛勤勞動改天換地,不但國家發展了,個人也受益,居民可支配收入穩步提升,不愁吃不愁穿的小康生活絕大多數人應該都已經實現。因為人口基數大,我們總量很大,但整體經濟遠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個人生活也絕大部分不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1978年我國人均GDP為194美元,居於世界第142名,甚至在很多非洲國家之後;2016年我國人均GDP為8123美元,居於世界第77位。歐盟發達國家人均GDP都在4到10萬美元,我們與他們還有巨大的差距,這也是目前很多人總拿發達國家的生產生活狀況跟自己比,感覺國外好,國外優越,自己落差很大的原因之所在,歐美資本主義發展以百年計,而我們在建國後找到正確路徑改革開放卻僅僅40年,必須接受這個事實,才能知恥而後勇。

國家太大,人數太多,發展極不平衡,無論從地區看,還是從個人看,都是如此。我們用國際通行的考察一個國家的國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標可以看出這種貧富分化的現象是多麼嚴重。基尼係數用於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數值越大,說明收入差距越大。按照國際一般標準,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較大。

為什麼我們財富差距那麼大

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係數為0.462。而歐洲包括日本等高福利國家基尼係數基本在0.2多一點,美國和我國香港是發達國家財富收入差距最大的,美國0.4,香港接近0.5.可見我國的目前收入差距比美國還要厲害。

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狀況?哪些人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快速致富,而哪些人卻沒有同步發展了?

限於知識有限,筆者只能從自我的認知卻試著解讀,各位看官可以跟著我一起來分析分析。

首先是地區差異,由於我們剛剛從全面公有制制度走出來,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很多東西我們沒有搞過,需要借鑑國外經驗,自己也沒什麼錢,需要藉助國外資金,所以鄧小平選擇了南巡深圳,選擇離香港最近的地區開始改革開放實驗,成功後逐漸推廣到其他特區,最後才是推廣到中西部,實現全國全面市場經濟。這一歷史時間的先後發展,以及交通便利性等因素,決定了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水平在地區上存在巨大差異,沿海先富起來,現在逐步帶動中西部走上富裕之路。

其次是個人認知水平和膽識的差異,導致很多人習慣了公有制經濟的運行節奏和規律,而沒有抓住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習慣了計劃經濟等靠要的生存方式,而沒有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鄧小平南巡制定的發展民營經濟的號召,用老百姓能懂的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的比喻來說明不管公有制還是私有制只要能發展生產力都是好制度的制度改革,並鼓勵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實質就是大力發展私有經濟。很多人讀懂了政策,抓住了時機紛紛下海經商辦企業,因此成就了一大批新興富豪。但絕大多數人直到2010年還在想著進入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希望旱澇保收,希望穩定。這注定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起來的也只能是一部分人,就是充分利用了私有經濟的浪潮從事資本主義式生產的資本擁有者。而絕大部分人一缺乏認知和膽識、二沒有資本和儲備、三沒有個人能力,因此也就只能隨著國家進步而同步的實現財富增長,甚至落後於國家財富增長。

第三,如果是上面一點需要很多素質和積累的話,那麼隨後的股市和房地產確是更廣闊的財富製造機制,抓住了這兩次機會的人也成功實現了財富自由,拉大了與一般人的收入差距。中國股市第一波從1991年100點到2000年最高2125點,第二波從2005年998點到2007年最高6124點,期間從幾隻股票到3000多隻股票,不僅很多人從直接國內外上市圈到錢,間接從股市炒作也賺到很多財富,造就了一大批金融和實業富豪。從1997年開始的住房制度改革,同樣拉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富運動,房價從幾百元直接漲到幾萬、十幾萬一平米,通過房地產投資很多人抓住機遇,實現了財富自由,並且還在進行時。房地產和股市很像,在中國都有零和博弈的色彩,是少數人對大多數人的掠奪,誰掌握的信息多,誰起得早,誰運作得當,誰就會取得成功,而大多數人不具備股市相關知識,不具備房產運作相關能力和知識,都只能任其潮漲潮落,眼看著房價一天比一天高,等著崩盤。可以說認知上的巨大差距,決定了你的財富命運,這是財富市場化分配的必然結果,就像美國和香港一樣,由於我們的制度不夠完善,更加加劇了這種差別。

最後才是國家制度保障上的不足。由於國家底子薄,經濟實力弱,制度建立不完善,因此財富首先通過一次分配實現了叢林法則的自然競爭式發展,強者恆強,弱者恆弱;而國家通過企業利潤、股票融資和土地出讓等方式積累的大量財富以後主要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供等方面,前些年可以說一直用民眾創造的財富大搞基建,高速公路、機場建設、高鐵、醫院、學校、公園等等,而真正分配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手裡的很少,大家都很苦,居民拿到手裡的收入很少,僅佔到國內GDP總量的三分之一強,而大多數國家居民收入佔到國家總收入的一半左右,隨著工資水平增長,看似大家分配絕對數多了一點,可是通過土地轉讓和房價上漲,又從居民手裡把收入拿走了,所以一方面企業因為人工成本上升,收入減少,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又通過房產大量被政府拿走。政府拿走了又沒有很好的分配到民生福利上,這就造成了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民眾生活成本上升,生活壓力增大。

交通、通訊等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已經很領先了,下一步國家必將加大二次分配的公平性,政府財政收入也必將向民生福利傾斜,增加居民在GDP分配的比重,廣大人民有望分享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果,縮小貧富差距,但這個過程還很長,個人想要跑贏平均財富增長,在私有經濟條件下獲得成功應該好好儲備一下自己的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認清社會發展的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