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袁世凯死后留下了多少财产?子女们的结局如何?

花卷默默


袁世凯是清朝末年的头号权臣、北洋新军的首脑、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还当了83天的皇帝,就这份简历走到哪都吃香,而且袁世凯出身世宦,继承了不少家产,但是袁世凯却对钱不感兴趣,只渴望权力,所以用钱也是毫无节制,挥霍极快。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袁世凯当了这么多年的官,钱财自然也是数不清,所以在1916年去世后,人们对他的财产去向也很关注,都想知道袁世凯究竟有多少钱?

其实关于袁世凯到底有多少钱?留下了多少财产?各执一词,但是都差不了多少,如果用当时的银元来看,大家没有多大概念,所以我专门查阅资料,民国时期的一银元相当于现在的90-100元,我们就取个中间值95元人民币。

一:王锡彤、徐世昌所算出来的财产

袁世凯病重期间,把王锡彤叫来说:“余之家产,尽在于斯”,王锡彤给他算了下,袁世凯的所有现钱、存款、股票等一切财产合计200多万银元。虽说王锡彤精通理财,但是分配遗产的时候,却是袁世凯生前知交、后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来分配的,他将袁世凯所有的田产、股票、现金折为30份,儿子各一份,没有子嗣的妻妾一份,没有出嫁的女儿两人合一份,每份8万银元,合计260万银元,折合到现在的人民币是2.47亿人民币。

二:三女儿袁静雪所知道的财产

根据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说的内容来看:“大哥袁克定最多,因为是嫡长子,分到家产40万银元,其余的儿子各12万银元,除了分到的钱,还有折合银元数字的股票、包括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即水泥)、自来水公司等股票在内”。再加上每个儿子都分到10条金子,女儿们则只有8千银元的嫁妆钱,而妻妾都随自己的子嗣。

三:袁世凯的孙子袁家宾(第六子袁克端的儿子)说法

据说袁世凯之孙袁家宾曾经见过分家时的账单,这份账单除了正妻于氏与嫡子袁克定的没有描述,以及去世的妻妾以外,上面很清楚的写了大、二、五、六、八、九姨太太每个人都分到了6万银元、黄金30两,其他儿子每个人分到8万银元、股票折合7万银元。

所以综合来看,袁世凯的遗产应该有300万银元左右,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2.85亿元。

不过有说袁世凯在法国银行存有200万法郎(1法国法郎=1.1633人民币元),这笔钱由嫡长子袁克定秘密保管的,后来被发现,大家要求平分,可是袁克定不同意,最后根据第七子袁克齐的说法,这些钱在法国银行并没有领回来。

袁世凯的后代都过得怎么样?

袁世凯一共有一个正妻九个妾,有17个儿子、15个女儿;22个孙子、25个孙女,儿孙总共有79人,孙子辈的就不考究了。别看这些儿子都分到这么多钱,可是一个个坐吃山空,没多久都过得特别差,尤其是长子袁克定,寄人篱下,袁克文更是花光了所有积蓄,连去世后的后事所花费的钱都是别人出的。

我是真想知道这些人都是怎么花完的?


猫眼观史


清末民初的政坛大佬,论清廉,首推曾国藩;张之洞有屠财之名,不过他之所为,在公利而非私利,其身后萧条,足以为证;至于李鸿章与袁世凯,恐怕都难脱“贪”字。


关于袁世凯所遗留的财产,我们先看袁家人的说法。据其长子袁克定公布的“袁世凯口述遗训”,其中云“夫余辛苦半生,积得财产约一百数十万磅(英镑)”。这个数目在当时价值多少银元,望有识者教我。


三女袁叔祯(静雪)回忆:“在我父亲安葬以后不久就分家了。大哥袁克定,因系嫡出长子,独分40万,其余庶出的儿子,每人各分得12万银圆。他们所分的钱数,除了现金以外,还有折合银圆数字的股票,包括开泺煤矿、启新洋灰(水泥)公司、自来水公司等股票在内。我约略记得,他们兄弟每人还分得有10条金子,这是否也包括上述的钱数以内?因事隔多年,已记不甚清了。女儿们每人只给嫁妆费8千银圆。我娘和各个姨太太都不另分钱,各随她们所生的儿子一同过活。”(袁静雪《我的父亲袁世凯》,见吴长翼编《魂断紫禁城:袁世凯秘事见闻》,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68页)——袁世凯共十七子、十五女,其中两个儿子三个女儿早亡(据刘忆江《袁世凯评传》附录二),分家的时候,按十五子计算,共得208万银元,150条金子,十二女计算,共得9.6万银元。


其七子袁克齐回忆:“我父亲凡事都有个打算,他自己觉得病重难好的时候,就预先给我们兄弟姐妹写下了分家的遗嘱。他死后,我们兄弟按遗嘱每人分到现款1万余元,各种股票8000股,加上每人分的房子20余间,合计可得20余万元。姐妹每人分现款7000余元,其他财产无份。母亲们各随自己的子女度日,不给钱财。大家都无话说,遵嘱办事。”“分家的时候,我们兄弟们想:父亲偏爱,一定会多分给大哥一些。可是拿出遗嘱一看,与我们一般无二。大家都说:父亲真算公道。”(袁克齐《回忆父亲二三事》,见吴长翼编《魂断紫禁城:袁世凯秘事见闻》,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81-82页)——十五子共得三百余万银元,十二女共得八到十万银元。


再来参照一个人的说法。此人名王锡彤,系袁世凯幕僚,负责经营实业,可视为财政管家。1916年5月1日,袁世凯请他过去,“案头置一单,所有存钱、股票等共约二百万元”——这是袁世凯的全部家产——并问他“所管公司之状况”。王锡彤事后感慨:“……然此老一生宦囊,连股票统计实只二百万元之谱,余皆知者。或自知病情不佳,故呼余嘱托以为子女计耶。然公之子女合计三十余人,以二百万元分配之,无论如何,十年后即当有贫窭者可断言也。盖公自践任大总统以来,实未尝再增一钱。其为国忘家之情,实有不可诬者。世所传袁公有数千万赀产者,谰言也。”(王锡彤《抑斋自述》,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5页)其评语或有为尊者讳之嫌,不过所记数目,正可呼应袁静雪、袁克齐之言。


王锡彤只见存钱、股票等,而不知金子、房子等,所以估值约二百万;袁静雪的估值超过了两百万,不过十条金子是否计算在内,她也不能确认;袁克齐的估值超过了三百万,不过把各人所得的房子折价计算在内。这大抵便是袁世凯的物质遗产。


羽戈


袁世凯是清末重臣、民国大总统,后因闹出了一出“洪宪帝制”,导致身败名裂,郁郁而终。

袁世凯仕途沉浮30多年,而且还身居要职十数年,积累了不小的财富,他的子女也有很多,悦史君接下来将分开进行解读。

袁世凯的财富

第一,总统府清点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总统府曾清点过他的遗产,现金大概244万银元,还持有开滦煤矿、启新洋灰等多家公司的股票,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总价值已经有二千多万元。

第二,张伯驹记录

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是袁世凯的亲信,袁世凯死后,他曾协助袁家分配遗产,32个子女各分得现金2到3万不等,股票也有同样数额的份额。

袁世凯在河南彰德、汲县等地,还有田产400顷左右。

袁世凯还有多处房产,估计至少为1000万银元。

……

关于袁世凯的遗产,还有很多其他当事人的回忆,但总的一点来看,悦史君认为不是一个小数字,因为袁世凯本身不是清官,他生前本身收入高,还有很多额外费用,其他的赏赐、经营等也不少,如果按我们现在的标准,绝对留下了数亿元的遗产。

袁世凯子女们的结局

袁世凯有长子袁克定、十七子袁克有和长女袁伯祯等32个孩子,其中,十六子袁克藩、四女袁氏、八女袁氏、十五女袁氏等4人早夭,接下来悦史君对其他28个人做一个简单介绍。

第一,长子袁克定

袁克定在父亲袁世凯的支持下,曾担任农工商部参议、开滦矿务总局督办等职务,后来积极鼓动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死后,袁克定分到大笔遗产,到天津居住,后又搬到北京,因不善生计,大手大脚,最终家财散尽。

1948年,袁克定不得不投奔表弟张伯驹,直到1955年去世。

第二,次子袁克文

袁克文很有个性,不仅熟读经书,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还加入青帮成为大佬。

袁世凯死后,袁克文还是花钱无度,自己收藏的文物变卖挥霍,1931年去世,丧葬费都是别人凑的。

第三,三子袁克良

袁克良娶了原清朝邮传部尚书张百熙的女儿,袁世凯去世后,他平静地度过了一生。

第四,四子袁克端

袁克端凭借父亲袁世凯的身份,做过东北大元帅府参议、开滦矿务局董事等职务,但都只是吃吃喝喝,并不上班。

袁世凯去世后,袁克端受不了刺激,精神出了问题。

袁克端把留给他的遗产变卖殆尽,晚年贫苦不堪,1951年去世。

第五,五子袁克权

袁克权曾去欧洲游学,袁世凯对这个儿子比较重视,但他并不喜欢仕途。

袁世凯死后,袁克权就靠变卖家产过活,与文人雅士交流,写了不少诗作,1941年去世。

第六,六子袁克桓

袁克桓曾就读于南开大学,还去英国短暂留学过一段时间。

袁克桓没有从政,袁世凯死后,他还是做企业,先后在启新洋灰公司、江南水泥厂、北京琉璃水泥厂等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袁克桓已经是知名企业家,1956年去世。

第七,七子袁克齐

袁克齐曾在英国留学,后来娶了民国内阁总理孙宝琦的女儿为妻。

袁世凯死后,袁克齐平静地度过一生。

第八,八子袁克轸

袁克轸娶了原清朝直隶总督周馥的女儿,袁世凯去世后,他平静地度过了一生。

第九,九子袁克久

袁克久曾去美国留学,回国后曾在天津耀华玻璃总厂、启新洋灰公司等工作。

袁世凯死后,袁克玖的生活很平淡,1973年去世。

第十,十子袁克坚

袁克坚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回国后曾担任民国将领宋哲元的英文秘书。

袁世凯死后,袁克坚长期在天津闲住,1960年去世。

第十一,十一子袁克安

袁克安曾在开滦矿务局工作,后来去了台湾,在民航局,还曾在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工作。

第十二,十二子袁克度

袁克度曾在美国留学,还会仿制香水,1976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第十三,十三子袁克相

袁克相曾在燕京大学就读,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一所中学教学,运动中去世。

第十四,十四子袁克捷

袁克捷曾在南开大学就读,袁世凯死后,变得沉默寡言,1958年去世。

第十五,十五子袁克和

袁克和曾在天津工商大学就读,除了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北曲周中学教了一年书,一直靠遗产生活,1964年去世。

第十六,十七子袁克有

袁克有是袁世凯的遗腹子,没有分到遗产,生活非常困难,新中国成立后,袁克有抛妻弃子去了天津,1953年去世。

第十七,长女袁伯祯

袁伯祯嫁给了原清朝两江总督张人骏的儿子张允亮,是张爱玲的亲戚,1956年去世。

第十八,次女袁仲祯

袁仲祯嫁给了前清朝大臣薛福成的儿子。

第十九,三女袁叔祯

袁叔祯嫁给了原清朝直隶总督杨士骧的侄子杨毓珣,杨毓珣在抗日战争中,做了汪伪政权的伪山东省政府省长。

抗战胜利后,杨毓珣被逮捕并枪决,新中国成立后,袁叔祯曾写过回忆录《我的父亲袁世凯》,留下一些史料。

第二十,五女袁季祯

袁季祯嫁给了原清朝吏部尚书陆宝忠的儿子,婚后感情不顺,过早地去世了。

第二十一,六女袁箓祯

袁箓祯嫁给了民国内阁总理孙宝琦的儿子,过得比较平淡。

第二十二,七女袁复祯

袁复祯嫁给了原清朝陆军部尚书荫昌的儿子荫铁阁,婚后感情一般。

第二十三,九女袁福祯

袁世凯去世后,袁福祯平静地度过了一生。

第二十四,十女袁思祯

袁思祯嫁给了北京宪兵司令邹文凯。

第二十五,十一女袁奇祯

袁世凯去世后,袁奇祯平静地度过了一生。

第二十六,十二女袁瑞祯

1949年,袁瑞祯去了台湾,平静地度过了一生。

第二十七,十三女袁仪祯

袁季祯去世后,袁世凯又把袁仪祯嫁给了原清朝吏部尚书陆宝忠的儿子陆鼎生,两人感情不错。

第二十八,十四女袁怙祯

袁祜祯先嫁给民国大总统曹锟的儿子,后来去了美国,与外交官张德禄结婚,2005年去世。

袁世凯的子女很少走仕途,除了个别有所发展,大部分都是坐吃山空,也是一种悲哀。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袁世凯死后财产还是蛮多的,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各种财产折合一千万两左右,如果按民国一两白银折合现在的两百元,那就是相当于二十亿了,这个显然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

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十七个儿子,十五个女儿。

长子袁克定,担任过开滦矿务总局督办,最后于1955年病逝。

次子袁克文,生活过得比较奢侈,不久就将从袁世凯那边继承的十几万银两花光了,1931年死于天津,死的时候,没钱办丧事。

三子袁克良,娶了朝邮传部尚书张百熙为妻。

四子袁克端,娶了大盐商何仲瑾的女儿为妻,生活挥霍无度,后半生过得比较窘迫,于1951年病逝。

五子袁克权,娶了清朝两江总督端方之女为妻,1941年病逝。

六子袁克桓,担任启新洋灰公司总经理,参与创办几个水泥厂,病逝于1956年。

七子袁克齐,娶了民国内阁总理孙宝琦之女为妻。

八子袁克轸,娶了清朝直隶总督周馥之女为妻。

九子袁克久,娶了黎元洪之女为妻。

十子袁克坚,在冀察政务委员会担任英文秘书,娶了民国陕西督军陆建章之女为妻,1960年病逝于天津。

十一子袁克安,娶了天津富商李士铭之女为妻。

十二子袁克度,娶天津罗云章之女为妻。

十三子袁克相,娶了清朝大学士那桐之孙女为妻。

十四子袁克捷,娶山东祝家之女为妻。

十五子袁克和,娶了天津张调宸之女为妻。

十六子袁克藩,早夭。

十七子袁克有,1953年病逝。

袁世凯的儿子们,大部份在袁世凯死后,拿着袁世凯留下的遗产坐吃山空,结局都不怎么好。


历史简单说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留下的遗产相当巨大。

老袁最疼爱的女儿袁静雪,对于袁世凯财产的描述是这样的:“在我父亲安葬以后不久就分家了。大哥袁克定,因系嫡出长子,独分40万银元。其余庶出的儿子,每人各分得12万银元。他们所分的钱数,除了现金以外,还有折合银圆数字的股票。我约略记得,他们兄弟每人还分得有10条金子,这是否也包括上述的钱数以内?因时隔多年,已记不甚清了。女儿每人只得嫁妆费8千银元。我娘和各个姨太太都不分钱,都随她们所生的儿子一同过活。”

但是,袁世凯留下的家产并不止以上所说的100多万两白银。

历史学家经过统计,认为袁世凯遗产最少超过743万两白银。

其中大部分被长子袁克定私吞了。为什么呢?袁克定是唯一的正妻所生,是嫡传长子,在当年确实有继承家业的权利。而次子袁克文就比袁克定要小足足12岁,又是妾生的儿子,没有办法和袁克定来争。

其他儿子也都是庶出,也就是妾生的,是不能和袁克定争夺的,给多少就是多少了。

为什么每个儿子似乎分到的并不太多,这主要他们的儿子过多。

据正式记载,袁世凯1妻9妾,共生17个儿子、15个女儿。除了袁克定以外其余16个儿子每人12万大洋,总数也要接近200万大洋了。

然而,每个儿子分12万银元也是超级惊人了。

同一时期,毛主席在北大担任图书管理员,每月8块银元用于生活也是足够了。

还有,鲁迅在什刹海购买的大型四合院,30多间屋子,足以住下一大家子外加保姆、厨子、司机,不过3500块银元。要知道,当年的土地和房屋都是私有,一旦出手就是永久使用,也不过这个价格而已。

可见,即便袁世凯的其他儿子拿着这12万银元,不要说自己一辈子,儿子和孙子的生活应该也没有问题了。

可惜,袁世凯的儿子基本都不成器。

以袁克定为例,他分得的遗产众多。仅仅贪掉袁世凯在法国银行的存款,就有200万法郎。

然而,袁克定却挥霍成性,坐吃山空,非常惊人。

这么大的遗产,被他挥霍了10多年,到30年就已经所剩无几了。

当事人回忆:袁克定三十年代初穷困潦倒,靠一个忠于他的老仆人,到街上捡白菜帮子,蒸窝窝头充腹。每次当老仆人端上饭菜,他仍不改老规矩,戴好餐巾,用西洋刀叉将窝头切成片,佐以咸菜进餐。

1948年,袁克定已经无法生活,投奔表弟张伯驹,移居清华园。

建国后,袁克定基本花光了现钱,只剩下一些房产。然而房产很快被政府征走,袁克定逐步到达赤贫的状态。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袁克定被安排在文史馆中,给以委员的名义,月支人民币60元,在家坐领。后来又仅靠街道上每月20元人民币的救济金维持生活。

其他子女也好不到哪里去。

次子袁克文,吃、喝、嫖、赌、抽(鸦片)样样都干,相貌非常英军,就是不会做正经事。

此人花钱比大哥袁克定还厉害。

袁克文非常喜欢昆曲,但袁世凯不允许他登台。

袁世凯死后,他没了管束,开始“票戏”,即当票友。有一年,他在北京新民大戏院与陈德林合演《游园惊梦》。连续演了2场,基本没有票房,完全是自己贴钱。仅仅这2场就花费了三四千银元

袁克文花钱如流水,所以他从他父亲那里分得的十几万银元的遗产,很快就用光了。可他又放不下架子来,不愿意去投亲靠友,只能以卖字、卖文来维持生活。

袁克文写的一手好字,但也并不突出。人家因为他是袁世凯的儿子,所以愿意多给些钱。即便如此,也不够他挥霍的。

1931年袁克文死在天津,终年42岁。家里为他办不起丧事,还是他的狐朋狗友凑钱帮他办的。出殡时,三教九流的人都来送葬,地痞、流氓、妓女,甚至包括天津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

其余的兄弟大体都是这样。

最有出息的就是老六袁克桓。

1913年到英国留学,后辍学回国做实业,曾任启新洋灰公司的总经理,还参与创办了江南水泥厂、华新南辰溪水泥厂、北京琉璃水泥厂等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袁克桓已是北方著名的实业家。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曾经考虑他做天津市的副市长,但他宛然拒绝,不愿意从政。1956年,袁克桓去世。


需要说明的是,袁家第三代倒是有一些人才。可见,袁世凯管教儿子不利,这也许是他常年忙于政务的原因。

而第三代有出息,多少袁世凯儿媳妇们的功劳。这些儿媳妇通常都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对于教育孩子还是很有一套的。


萨沙


老袁无论当大清的封疆大吏还是民国大总统,都不是一个清官,所以呢,袁家的财产少了不。

老袁死前给子女留下的财产还真不少,但是呢,因为子女众多,十七个儿子十五个女儿,分下来每人也拿不到多少。

老袁的遗产分配也体现出了他骨头子还是一个封建大家长,一是嫡长子继承制度,长子袁克定没能继承到老袁的皇位,但拿到了家族财产的大头,拿了四十万两大洋。

其余的儿子每家分得12万大洋,这个数目在别人眼里是天文数字,但袁家不缺乏败家子,

老袁生前娶了八个姨太(有说十六个),但没他并没有给众老婆单独留遗产,有儿子的跟着儿子过,没儿子的只能在袁府寄人篱下晚景可想而知,这了体现了老袁骨子里女人“夫在从夫,夫死从子”思想。

老袁重男轻女还表现在遗产的分配上,女儿每人只得到8000大洋的嫁妆。

算下来老袁留给了后代约两三百万的大洋。可谓一笔巨资。

袁世凯的32个子女较有影响力的是长子袁克定和次子袁克文、六子袁克桓,长子袁克定当年因为想当太子爷,极力鼓动老袁称帝,坑了一次爹。老袁死后作为嫡长子袁克定分得财产最多,再加私吞了不少袁府财产,加北洋政府贪污所得,身家百万大洋,不过也经不做袁克定这个败家子花,到了三十年代就差不多败光,一度得上街捡白菜充饥度日。

长子袁克定的独子袁家融到是挺争气,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博士,解放后先后在北大,北师大任教,对新中国解放后的钢铁事业贡献颇巨。1996年病逝,活了96岁

次子袁克文被称为民国四公子,在收藏书法金石考古方面都颇有成就,但烧钱的能力不亚其兄,没几天就把老子留的这笔钱给烧光了,死时还是妓女僧人青帮弟子等三教九流捐钱把丧事给办了。

袁克文有4子三女,都成争气,其中三子袁家骝后来成为了世界级知名的物理学家,曾两获美国古根海姆奖金,其妻吴健雄被称为“东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美国第一任物理学会女会长。其子袁伟成也是华裔物理学博士。

袁氏一门,数克文一系发扬最为光大。

袁家兄弟也不光出败家子,也有成器会理财做生意的,六子袁克桓就是一个挣钱好手,拿着老袁给的遗产做生意做得风声水起,开办了众多实业,在当时的商界很有影响力,是天津上海较有影响力的民族资本家代表。

袁克桓还是一个很爱国的商人,抗战期间他把自己的江南水泥厂当成了流民收容营,帮助了很多人,日本人数度向他抛来橄榄枝,高官重厚加以利诱,克桓坚决不与日本人合作,为此其子袁家宸还被日本人抓进大牢。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考虑他在商界的影响力,曾考虑让他当天津市副市长。袁家桓力辞不就。

袁克桓一系有二子五女,影响最大的是袁家菽,曾主持设计了天津南市食品街等大工程,当选过全国政协委员。

其它子女就较为平凡,其后人大部分在大陆,泯于众人矣。

答疑人:今日头条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文史工作室


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公布的“袁世凯口述遗训”如下:夫余辛苦半生,积得财产约一百数十万磅(英镑),尔曹(指诸子)将来啖饭之地,尚可勿忧竭蹶。果使感情浃洽,意见不生,共族而居,同室而处,岂不甚善,第患不能符余之期望耳。

根据当时的汇率,一百数十万英镑,大概能兑换近800万两白银。当然这并不包括不动产以及没有明账的款项,根据他能够做得了八十多天的皇帝,说明手底下的钱并不是个小数目。

不过由于缺乏具体史料记载,我们也无法获知袁世凯当年到底留下了多少资产,但是通过这份遗训呈现出来的近800万两白银,加上他的不动产,肯定是超过1000万两白银的。

再来说说袁世凯的子女们都是什么结局,袁世凯有一个妻子九个小妾,共有32个子女,其中儿子17个,女儿15个,由于女儿的资料缺失严重,这里只说一下袁世凯17个儿子的结局。

长子袁克定出生于1878年,为袁世凯的复辟贡献了不小的力量,在1912年的时候因为落马,摔成了终身残疾,袁世凯死后他在天津隐居,不过还好他有些骨气,在抗战期间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最后穷困潦倒,投奔表弟张伯驹,于1955年病逝。

二儿子袁克文出生于1889年,袁克文与哥哥袁克定不同,他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触怒袁世凯后逃往上海,并且加入了青帮。袁世凯死后,他一边混青帮一边唱昆曲,但他喜欢收购文物,而且很快就转手卖掉,袁世凯留给他的钱财也很快挥霍一空,1931年病逝于天津。

三儿子袁克良的生平不详,但是现在网传绿化荒山的袁克良并非是袁世凯的三子,只是同名同姓罢了。袁克良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和大女儿均已经去世了,次女袁家诘定居台湾,三女袁家芷定居美国。

四儿子袁克端出生年月不详,他写了一手好字,但自小就有吃喝嫖赌的坏习惯,袁世凯称帝的时候,他那个是欣喜若狂啊,也成为皇家子弟了,甚至还弄了个“皇四子”的印章,自喻雍正,但袁世凯死后,他接受不了大起大落疯掉了,于1951年去世。

五儿子袁克权出生于1898年,袁克权不热衷于政治,反而对诗词比较感兴趣,袁世凯死后他的生活很艰难,依靠典当家产度日,不过他留下了不少诗篇,于1941年去世。

六儿子袁克桓出生于1898年,主要走的是商业路线,曾经在英国留过学,新中国成立后他已经是北方比较出名的实业家了,于1956年去世。

七儿子袁克齐生于1900年,早年曾经在英国留学,之后的生平不详。八儿子袁克轸娶了周馥之女周瑞珠为妻,生下两个女儿。但不久后妻子病逝,他也在小女儿一岁的时候去世。

九儿子袁克玖出生于1903年,年轻的时候在美国留过学,1930年才回国,之后娶了黎元洪的女儿黎绍芳为妻,但妻子是个精神病,之后在精神病院病故了,后来他又娶了个妻子,无儿无女,1973年病逝。

十儿子出生于1904年,袁世凯去世几年后,他去了美国留学,回来后曾任冀察政务委员会任英文秘书,1960年于天津病逝。十一儿子袁克安生平不详,后来娶了天津盐商李士铭的女儿李宝慧为妻。

十二儿子袁克度出生不详,娶的第一个妻子是天津富商罗云章的女儿,后来又娶了个姨太太,娶进门后不久,第一个妻子罗氏生了一场大病去世了,袁克度和姨太太继续生活过,死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

十三儿子袁克相,毕业于燕京大学,后来在天津第41中学教英语,wg时期被批斗而死。十四儿子袁克捷,跟袁世凯长得很像,不过比较沉默寡言,生卒年不详。

十五儿子袁克和出生于1914年,袁世凯死后他住在英租界的一栋三层英式别墅里,1934年毕业于天津工商大学,1964年在天津病逝。十六儿子袁克藩早夭。十七儿子袁克友出生于1917年,是袁世凯的遗腹子,于1953年病逝。


魏青衣


袁世凯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一生功过是非褒贬不一。他在辛亥革命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史的改革,以及逼迫清帝溥仪退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丰功伟绩,但是,自从担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来,他背离了政治初衷,推翻了帝制自己又称帝,逐渐走向了与人民为敌的对立面,同时也狠狠打了自己的脸。1915年12月,也就是在溥仪宣布退位三年后,袁世凯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

▲袁世凯

老袁这种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各地军阀纷纷宣布自立,引发了护国运动,老袁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因尿毒症不治而亡,葬于河南南阳。

袁世凯被后人指责较多的是他建立中华帝国称帝问题。其实这件事也是受一些人的蛊惑及长子袁克定迷恋太子权位造成的,袁世凯曾指责袁克定“欺父误国”。袁世凯死后,王士珍、张镇芳等打开金匮石屋,找出了袁世凯留下的继承者的提名,只见上面亲笔写着: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并没有自己的儿子袁克定。由此可见,袁世凯还是比较开明的人,不因私废公。

袁世凯死后到底留下了多少遗产?↓↓

袁世凯临死前当着他的大儿子袁克定的面,让夏寿田执笔、老袁口述了一份家产情况:"夫余辛苦半生,积得财产约一百数十万磅(英镑).....。英镑换算成当时的银元是多少呢?民国时,一英镑合大约7.43两白银。换言之,老袁家产大约合743万两白银。(这个数字不包括不动产)

其实这份口授遗训是袁克定出示的,漏洞百出,首先这一百余万英镑不包括房产、外汇、不动产企业等。我怀疑是老袁的长子袁克定故意搞鬼,目的就是想独吞家产,这从他之前欺骗袁世凯复辟故意制造假象——伪造《顺天时报》,营造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氛围可窥一斑。老袁让长子袁克定分家产是他的失误,没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是英明的决策。老袁在家事上还是比较传统观念的。



还有一种说法:袁世凯死后,其妻妾子女各自为计,由徐世昌主持分遗产,就田产、股票、现金共分为三十份,诸子各一份,未嫁女两人一份,姬妾无子女者得一份,每份8万余元(银大洋),合计共约260余万元。 (现钱和流通货币,不包括不动产)另一种说法,据传:袁世凯病重时,曾召见王锡彤,案头置一单,所有现钱、存款、股票等共约200多万银元,指给王锡彤说:“余之家产尽在于斯”。(同样是现有流通的货币,不包括不动产。)

综上所述,袁世凯留下的银元和现钞估计在260万银元以上。如果加上不动产等算在一起,估计有1000万银元以上。当然这不是春秋君能亲眼看到的,是张伯驹说的。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曾为老袁的亲信,亲自为老袁的子女分家。

其实老袁的遗产就是笔糊涂账,他们子女都弄不清楚,何况我们这些外人呢?曾记得相声演员侯跃文死后,他的子女和原配及相好的争家产,就连他的哥哥侯跃华都摆不平,由此可见,老袁家子女弄不清,分不清、摆不平是情理之中的事。其实这些不关我们的事,洗洗睡吧。有多少也不给我们一分一厘。

袁世凯有多少子女?其结局如何?↓↓↓

袁世凯享齐人之福,共有一妻九妾,生十七个儿子、十五个女儿。(老袁真能生,共32个,还不包括私生子)。由于儿女众多,只说说十五个儿子的结局。


▲袁克定

1.长子袁克定(1878年—1958年),这是个败家子,分得遗产最多,最后属他最落魄。袁克定不会过日子,挥金如土。

到了上个世纪40年代,袁克定的全部家私已经花得差不多了,他手中仅余的部分股票,也被他的儿子袁家融骗走了。

其子袁家融欺骗老爸分红给他,把股票投资于天津新懋交易行内,当时言明可以随时支取。可是这逆子不念其父袁克定年迈,生活无助,始终分文不给,致使其父生活陷入困境。

虽然贫困,袁克定是倒驴不倒架,他仍然正襟危坐,胸带餐巾,不改往日派头。后来实在无法生活,就搬到朋友张伯驹家中寄居。1958年,袁克定病逝在张伯驹家中,终年80岁。袁克定的丧事,全由张伯驹代为料理。


▲袁克文

2.次子袁克文(1889年—1931年)是袁世凯的三姨太朝鲜人金氏所生。他从小便被过继给大姨太收养,很受溺爱。袁世凯甚至曾经一度想立他为“太子”。这家伙是个花花太岁,除原配妻子刘梅真外,他娶了五个姨太太,她们是:情韵楼、小桃红、唐志君、于佩文、亚仙。相好女子就更多了,据说情人就有七八十个。 真可谓是民国一代"情种。"

袁克文花钱如流水,他从袁世凯那里分得的十几万银元的遗产,很快用光。于是他就靠是“洪宪”皇子虚名,卖字卖文维持生计。

1931年,袁克文40多岁死在天津。当时有许多女人哭祭袁克文,由此可见他还是有女人缘的。↓↓(下面的都是无名之辈,可以不看)

3.三子袁克良,解放后在太原市第二轻工业局五金公司工作 。


▲袁克良夫妇

4.四子袁克端,典型的纨绔子弟,袁世凯当皇帝时,他偷偷刻了“皇四子”之印,自比清世宗雍正。袁世凯去世时,他大受刺激,从此精神失常。


▲袁克端夫妇

5.五子袁克权,性情沉默内向,一生以文墨自娱,清高孤僻。


▲袁克权

6.六子袁克桓,又名袁心武,遵循其母遗训“不要从政”,曾到英国留学,后辍学回国做实业。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曾经考虑他做天津市的副市长,他牢记母亲遗训没有答应。


▲袁克桓

7.七子袁克齐,生平不详。

8. 八子袁克轸,生平不详。

9. 九子袁克玖,民国总统黎元洪女婿,生平不详。


▲袁克玖夫妇

10.十子袁克坚,早年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25年学成回国。1960年病故于天津。

11.十一子袁克安生平不详。

12.十二子袁克度生平不详。

13.十三子袁克相,死于文革揪斗。

14.十四子袁克捷,1958年病逝。

15. 十五子袁克和,一生没怎么工作。

16.十六子袁克藩,早亡。

17.十七子袁克友,袁世凯的遗腹子。一生没怎么工作,1953年病逝天津。



▲袁世凯和部分儿女照


秉烛读春秋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一片喊打声中黯然离去,皇帝美梦只做了83天,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他的老婆、子女都分得了一大笔家产而各奔前程。

袁世凯曾经是20世纪初最有权力的人,他做过晚清最后一任总理大臣,又当过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到人生最后又过了一把皇帝瘾,其人生丰富而多彩。


袁世凯死后,继任总统徐世昌,袁世凯的亲信张镇芳都曾帮忙分家产,袁世凯的遗产大约为1000万银元,包括存款、银元现金、外汇、田产、房地产等等。


袁世凯的这些儿子各有特色,其结局也各有不同。



老大袁克定被称为最“坑爹”的犬子,当年袁世凯策划称帝,儿子为了迎合老子,就给袁世凯提供假信息,袁世凯每天都看顺天时报,于是袁克定就每天山寨一份报纸,上面写满了拥护袁世凯称帝的新闻,袁世凯信以为真并最终称帝,直到有一天他看到真正的顺天时报,上面全是讨伐袁世凯的文章,从知道中了儿子的计,但为时已晚。

在其背后鼓吹复辟帝制的袁克定也从此被打上“欺父误国”的标签,他的老子死了,他自己的皇帝梦也破灭了,他拿着一大笔家产挥霍无度,到后来竟然连饭都吃不上,不得不寄人篱下,到张镇芳儿子张伯驹家过日子,1955年去世。 二儿子袁克文,名气非常大,“民国四公子”之一,天赋极高,可是生活放荡不羁。吃喝嫖赌,随心所欲,1931年,42岁的他就去世了,死后竟有数千名青楼女子为其出殡、送葬。

老三袁克良,靠那份家产撑到了解放,后来在太原第二轻工业局工作,直至退休安度晚年。

老四袁克端是个纨绔子弟,在袁世凯做皇帝时,他就刻了一枚“皇四子”大印到处炫耀,他自比雍正,有夺权当皇帝的想法,袁世凯去世后,他的梦破碎了,大受刺激,从此精神失常,抑郁而死。

老五袁克权性格比较内向,一生酷爱文墨,擅长书法,他清高自傲,在袁世凯去世后,靠卖家当度日,1946年病逝。


老六袁克恒,为袁世凯的五姨太所生,因为五姨太看到了大多数官场的勾心斗角,所以从小对儿子袁克恒交代不能从政,而袁克恒也顺从了母亲,长大后没有从政而是选择了经商,在南京创办了江南水泥厂等多家企业,抗战后日本占领了南京,面对日本人的烧杀抢掠,袁克恒花重金聘请了几位德国技师,并在自己的水泥厂上挂了德国的旗帜,躲过了日本的残暴,最终袁克恒利用一切方法救助了三万南京同胞,可谓居功志伟,建国以后,袁克恒更是将财产交给国家,为国家效力。


袁克恒是袁世凯最值得骄傲的儿子,也是袁世凯所有儿子中最有出息的一个。 老九袁克玖,民国总统黎元洪的女婿。

老十袁克坚,早年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25年学成回国,1960年去世。

其他的儿子可以忽略不计。


袁世凯一生可谓风光无限,吃嘛嘛香,他的儿子中鲜有出类拔萃的,他的子女无一人从政,即使再穷也没有当汉奸的,算有骨气的。


遗产君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袁世凯,是个能臣,但生逢乱世,成了“乱世之奸雄”,他将清朝的孤儿寡母和革命党都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后窃国称帝,开了历史的大倒车。“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袁世凯逆世界潮流而动,最终引发天怒人怨,落下了遗臭万年的历史骂名。

1916年6月6日,过了不到3个月的皇帝瘾后,袁世凯因尿毒症病发身亡。临死前,他对长子袁克定口述了他的“遗训”。其中,有他对遗产的处置。据遗训看,老袁折腾了这么多年,他大概有100多万英镑。

当然,除此之外,他还有大量的现银、田产(河南项城土地2000多亩,北京、天津5处房产,河南还有很多房产)、股票。

现在看,袁世凯的这些财产大概折合成银元是1000多万。当时,1块银元能买30斤上好的大米、8斤猪肉、10尺棉布,折合成人民币,大概100块钱。所以,不严谨的说,老袁最后给儿孙们留下了大概10个亿的资产,非常可观。

继承了大笔遗产,他的儿孙们过得怎么样呢?

纨绔子弟,晚景凄凉

老袁比较好色,有1妻9妾,也比较能生,一共生产出17个儿子,15个女儿,结局都不算太好,有的还比较惨,我们捡两个比较有名的说说。

长子袁克定,实力“坑爹”,他极力撺掇袁世凯称帝,他做“皇太子”,他甚至每天给袁世凯送假的日报来混淆老爹的判断力,为的就是老爹称帝,他做皇储。老袁死后,他隐居天津,吃喝玩乐,挥金如土,很快落魄到在街上捡东西吃。据他的一个老仆人讲,即使是捡窝头吃,袁克定也要戴好餐巾,用刀叉将窝头切成片,配着咸菜吃。

袁克定虽然利令智昏,但是还比较有气节,他最落魄的时候,日本人曾经拉拢他,但他断然拒绝,宁可饿死,也不做汉奸。后来,他投奔表弟张伯驹过活,1955年去世,时年77岁。

次子袁克文,他是个“混血儿”,是袁世凯和朝鲜夫人生的,很有文艺细胞,是昆曲名家,他生活放浪不羁,妻妾成群。老袁称帝,他写了一句“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跟老袁尿不到一壶里,逃亡了上海,加入了“青帮”。袁世凯死后,他生活比较拮据,主要靠变卖字画为生,1931年死于天津,很多青帮弟子来祭奠他,还有很多女人扎着白头绳来哭丧。有人为其撰写碑文: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儿孙自有儿孙福

袁家第二代成器的不多,但第三代还是很不错。比如袁家骝,他是袁克文的儿子,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两获美国科技大奖,他的夫人吴健雄被称为“东方居里夫人”。1973年,他俩访华,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总理笑着说:“你们袁家的人一代比一代进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